2岁以前好好的,突然就出问题了,自闭症孩子骤变的原因是啥?婴儿社会性自闭症儿童

不少自闭症家长回忆孩子成长经历时,都会感慨改变发生在2、3岁。

“小时候还挺正常的,甚至觉得孩子还挺聪明的,背诗、唱歌都能做到,到了快上幼儿园时,突然发现他不一样了……”

都说自闭症是一种先天性的神经发育障碍,那为什么会有年龄转折点呢?这要从人的两重性说起。

01

人具有两重性:

自然性和社会性

《孤独症儿童社会性教育指南》一书中提到,社会性是人为之人的根本标志,“自然人”是“社会人”的载体,“社会人”是“自然人”的存在方式。

自然性和社会性,就是人的两重性。

人的自然性包含本能需求和本能反应,比如婴儿饿了、渴了就哭就闹,吃饱喝足开心时就笑。

相比之下,社会性就复杂得多了。比如个体懂得、理解社会规范;被社会认可的行为方式;正确体验他人的情感,区分自己和他人的观点;以合乎社会会规范的方式与人交往等。

一个孩子从呱呱坠地起,就具有了人的自然性,随着他慢慢长大,才逐步获得社会性。

自然性是人的生物属性,与生俱来。社会性是在社会生活中,在人与人的交往中,通过学习获得的。

学习需要满足两个条件:施教者的传授,受教者的能力。

好比教3岁孩子大学数学知识,即使请来再好的老师也费劲一样,自闭症儿童因为先天缺乏接受社会性教育的基础条件,在充满“社会性”知识的环境中,也很难发展出相应的能力,从而影响了他们的社会性水平。

02

社会性发展

是一个逐步递进的过程

同伴关系是社会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自闭症孩子的核心障碍。成长发育的中,社交能力是一个逐步递进的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0—1岁

社交意识萌芽期

√出生-6个月

这个阶段,婴儿逐渐对周围的人有反应,但主要是对成人尤其是照顾者的反应。

他们会对他人的面部表情、声音等做出回应,例如听到妈妈的声音会转头寻找,看到照顾者的笑脸会露出愉悦的表情。

通常这个阶段,家长会主动给予孩子关照,而不会特别在意他们的表情是否是对自己行为的回应。

此外,当孩子做出不一样的表情或动作时,家长第一反应通常是:哇,好萌,快拍照记录下来。

√6-12个月

孩子的成长,他们开始对其他婴儿表现出一定的兴趣。

例如,当看到其他婴儿时,可能会盯着看,偶尔会发出声音或做出简单的动作。不过,他们此时的互动还比较有限,更多的是好奇地观察,缺乏真正的互动和交流。

1—2岁

初步互动期

√12-18个月

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出现简单的平行游戏。他们会在其他孩子旁边玩耍,但各自玩各自的玩具,很少有互动交流。

例如,在儿童游乐区,两个孩子可能会各自拿着一个小铲子在沙坑里面玩,彼此之间没有太多的语言或行为互动。

不过,孩子已经开始注意到其他孩子的存在,并且可能会模仿其他孩子的一些动作。比如看到另一个孩子把小铲子举起来,自己也会跟着做类似的动作。

√18-24个月

孩子的互动开始增多。他们可能会互相交换玩具,虽然这种交换可能不是很有目的或者很主动。例如,一个孩子拿着一个小皮球,另一个孩子拿着一个小玩偶,他们可能会互相递过去自己手中的玩具玩一会儿。

语言能力的发展也开始在同伴互动中发挥作用,孩子可能会用简单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需求或者对其他孩子做出回应,如说“给”“要”等。

2—3岁

合作互动期

√2-2.5岁

孩子开始进行初步的合作游戏。他们能够理解简单的游戏规则,并尝试与同伴一起完成游戏任务。

例如,在搭积木的游戏中,两个孩子可能会一起商量搭一个房子,一个孩子负责找积木,另一个孩子负责搭建。

√2.5-3岁

孩子的合作游戏变得更加复杂和有组织。他们能够明确各自在游戏中的角色,如在过家家的游戏中,一个孩子扮演爸爸,一个孩子扮演妈妈,并且能够按照一定的情节进行游戏。

此时孩子在同伴关系中的冲突也会增多,因为他们对事物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意愿。

例如,在游戏中可能会因为争抢某个角色或者玩具而发生争执,但同时他们也开始学习如何解决这些冲突,如通过商量或者轮流的方式。

3岁以后

多元化发展期

√3-4岁

孩子的同伴关系范围扩大,他们不仅在家庭和熟悉的环境中有同伴互动,在幼儿园等更广泛的社交环境中也能建立同伴关系。

√4岁及以后

孩子的同伴关系更加深入和复杂。他们会考虑同伴的观点和想法,并且根据同伴的反馈调整自己的行为。例如,在游戏中如果同伴提出了不同的玩法,他们会认真思考并可能接受。

同时,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有了社交地位的概念,如有的孩子可能在同伴中比较受欢迎,而有的孩子可能相对较孤立,他们会根据自己的社交地位做出相应的调整,如努力提高自己受欢迎的程度等。

03

回忆中浮现出小细节

多么痛的领悟

孩子的社会性发展是从家庭开始的。通过与家庭成员的互动,正常发育儿童可以自然而然地学会行为准则和社会规范。从一个依靠本能和他人照顾生活的人类幼崽,逐渐成长为符合社会要求的角色。

很多自闭症孩子的异常表现,就出现在从家庭走向社会的这个环节。原因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小家庭中,通常都会把孩子作为中心,尤其是2岁以内的孩子,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会首先考虑他的需求,所以家庭中的互动,更多的是对孩子的迁就。

尤其是高功能自闭症孩子,他们语言和智力都正常,因此一些轻微的异常表现很难被察觉。

第二,从与家庭成员的交集,到与外界同伴的互动,3岁左右是一个比较明显的转折点。

3岁以前,即使跟小伙伴们聚在一起,孩子们也基本以自己玩为主,而3岁以后,儿童逐渐开始玩一些有共同目的和明确分工的游戏,他们开始学会遵守规则,并监督对方遵守规则。

自闭症孩子在这个年龄阶段,在与同伴相处中,会出现比较明显的障碍,异常也逐渐显示。

第三,不是3岁才出现异常,而是那些端倪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背诗、唱歌、跟着音乐扭动,一方面是家长围着孩子转,另一方面,这些技能的目标都是“物”,而不是“人”。

所以在养育孩子时,对早期一些社交异常信号,比如看指应说并不敏感。

自闭症孩子壮壮妈妈回忆兄弟两个成长经验时说:

生下弟弟强强后,我才知道正常发育儿童的回应真的不一样。壮壮8个月时,听到妈妈爸爸也会回头,但现在看来,那只是对声音的回应,并不是对这一角色的反应。

强强就不一样了,同样的年龄时,我跟爸爸都站在他面前,说爸爸他会看向爸爸,说妈妈他会看向妈妈。

THE END
1.孤独症儿童发展评估——评估表20240210221022.docx孤独症儿童发展评估——评估表.docx,《孤独症儿童发展评估表》 (试行) - 学年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年月 日康复机构: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康复部 制 河北省自闭症儿童康复救助中心填写说明 《孤独症儿童发展评估表(试行)》应按照使用手册的 要求,每学年评估三次,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0210/5003110033011104.shtm
2.头条文章图片 自闭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疾病,先前的研究发现星形胶质细胞可能参与自闭症的病理过程。然而,目前尚不清楚星形胶质细胞功能障碍与自闭症之间的因果关系。近日,南方医科大学高天明教授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杂志上发表了研究论文,探讨了星形胶质细胞在自闭症发病中的作用并对其分子机制进行了深...https://m.weibo.cn/ttarticle/p/show?id=2309404694060211241561
3.治疗自闭症的关系发展干预法包括()【简答题】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应当根据相关当事人的()之间的因果关系依法确定。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治疗副伤寒的首选药物是: A. 氯霉素 B. 四环素 C. 土霉素 D. 多西环素 E. 以上都不是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最早记载用动物肝脏治疗夜盲症的是 : A. 《伤寒杂病论》 ...https://www.shuashuati.com/ti/69a0bc8cb4e1435cb5e50dad70a41955.html?fm=bdbds4cc3c7ff35575ed893a0485ca4bcd960
4.父母在有毒环境下的暴露会增加子女患有儿童自闭症和多动症的风险背景:我们试图复制我们2015年的研究结果,将父母的化学不耐受与孩子患自闭症和/或多动症的风险联系起来。根据我们2021年发现的化学不耐受与肥大细胞之间的强烈关联,我们提出了对这种联系的解释。方法:在一项针对美国成年人的基于人群的调查中,我们使用国际验证的快速环境暴露和敏感性量表(QEESI)来评估症状严重程度和化学...https://www.linkresearcher.com/theses/356d2816-cc36-4144-9412-e2aea3d3aa05
1.小脑与社会认知(下)自闭症最新治疗研究突破2023在一个社交判断任务中,正常组激活了双侧小脑叶VII(Crus II),而自闭症组在社交条件下相对于性别判断显示出明显较少的小脑激活(双侧VI和VII)[278]。在一项表现没有在自闭症和正常组之间有差异的研究中,自闭症组在因果归因任务中显示出Crus I双侧的更大参与度,这可能反映了一种补偿机制[279]。这些发现表明,成功...https://blog.csdn.net/cc1609130201/article/details/132358045
2.什么是自闭症因果关系的教法?许多自闭症儿童对于因果关系的理解都有欠缺,那么,自闭症因果关系的教法是怎样的呢?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小游戏进行。 一、训练内容 家长或老师排列微笑、不开心及发怒的3张表情图卡。展示贴有上述情绪表情的骰子,让自闭症儿童掷骰子并从3张情绪情景卡中取一张相同表情的,如“小朋友不开心地按着肚子”而该卡背面有原因...https://www.asd-home.cn/wzdetail_38623.html
3.孤独症儿童发展评估表使用手册孤独症儿童的心理发展理论等为依据,参照香港协康会编制的《儿童发展评估量表》和 《自闭症儿童训练指南》等,将心理评估、生态评估及功能性评估等评估方法进行整合, 采用观察、测试、访谈等方法,凭借一系列的评估材料对 0-6 岁的孤独症儿童及其它广 泛发育障碍儿童的发展现状及康复需要进行评估,为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康...https://doc.mbalib.com/view/2087b3e0f2c30e648a3950f0a947826d.html
4.儿童孤独症研究12篇(全文)但高危因素与孤独症的因果关系是有争议的,有人指出高危因素并没有特异性,不存在一对一的关系;有人认为高危因素可能通过增强早已存在的遗传易感性,使具有孤独症的个体易于发病;有人认为高危因素有时可使完全正常的胎儿直接发展成孤独症患者。但无论哪一种假设,都无可否认高危因素对孤独症发病的重要影响。https://www.99xueshu.com/w/ikey8s8997e7.html
5.孤独症儿童家长必读估计有百分之二十五左右的孤独症人士在一生中可能发生癫痫。一些被诊断出孤独症的儿童也被测试出精神发展迟滞。虽然我们对于孤独症的了解得比以前更多了,但是由于这些儿童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显然与我们有异,目前的测试方法可能并不完全可靠。虽然孤独症并非是心理障碍,但绝不能忽视自闭症儿童的心理障碍。而且在对孩子...https://m.qanai.com/h-nd-72.html
6.Cell亮点:惊!肠道菌群或是自闭症发病与治疗的关键环节虽然早期研究已经发现自闭症患者的肠道菌群与正常个体间存在明显差异,但对肠道菌群与自闭症发病的因果关系缺少研究。考虑到自闭症是一种发育性疾病,其发病受孕期影响较大,本研究选取自闭症患者和正常个体的肠道菌群移植入无菌小鼠肠道中,对本体及其后代小鼠的行为学特征及组织样本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携带有自闭症患者肠道菌...https://www.medsci.cn/article/show_article.do?id=1bbe16e41839
7.自闭症儿童家长指南(精选6篇)说的有鼻子有眼的,但是很可惜,没得到任何证据数据的检验。自闭症的孩子确实比NT孩子有更多的消化系统症状,但是到目前为止这两者到底有无因果关系并不清楚。再着说了,奶不喝,蛋不吃,馒头面条儿都不吃,我问你家娃吃啥?所以建议有消化系统问题的找专门的医生来处理相应的问题。尤其有注意戒食引起的营养健康问题。https://www.360wenmi.com/f/fileytt2zwsg.html
8.自闭症和感知觉加工:避免感觉过载51CTO博客2018年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中,拉杰什·卡娜(Rajesh Kana)博士、梅丽莎·赛伊(Melissa Thye)以及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UAB)卡娜(Kana)认知、大脑与自闭症实验室的其他成员发现:此前的研究经常关注自闭症谱系障碍(ASD)的感觉和社会特征,但主要将二者独立研究,而新的理论和实证证据表明,两者之间的关系比之前认为的更加紧密...https://blog.51cto.com/u_15127566/2707738
9.自闭症弱中央统合理论综述如上所述,执行功能缺陷理论主要用于解释自闭症个体的刻板和重复性行为。执行功能是一个概括性术语,包括了大量的更高层次的认知能力,这些能力对于实现新目标所需要的灵活性与调节性行为是必要的。WCC与执行功能之间的假设关系较为明确。因为执行功能包括处理一定背景下的信息以获得整体信息,即中央统合;因此有理由认为,执...http://daodaoge.com/wenzhai/19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