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研究话语体系的生成逻辑与本土建构

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研究话语体系的生成逻辑与本土建构

摘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实践活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研究作为民族研究的特色话语,伴随民族话语的变迁,历经从“阶级话语”到“关系话语”、从“话语依附”到“话语融合”、从“话语本土化”到“话语特色化”三重样态。话语的转型确证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研究的流变性和可超越性。新时代基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概念、常态化机制、方式和效果”以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研究,成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研究的主流话语,意味着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研究话语重心发生了时代转向,即从基于“民族关系改进”的“策略性建构”研究,转向基于“民族认同自觉”的“主体性生成”研究,为阐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关系提供了全新范式。

关键词: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话语体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引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民族话语体系。“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已然成为中国民族话语体系建构的内核以及中国式现代化自主话语体系的特色概念。20世纪50年代以来,研究者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层面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本质、目的、功能、方法等展开了多维度研究,从实践上探索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文化、课程、活动、仪式等多种形式及其价值实现的可能,形成了整体性的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研究话语体系。历史地看,“传统的”民族团结教育研究话语是如何生成的,历经何种样态变迁?“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研究话语有何“新意”和“新为”?基于元研究的视角,从“学者研究”的“观点阈”和“方法域”阐释新时代中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研究话语的生成逻辑,旨在深化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话语体系的系统性认识,从而探究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话语本土化建构的可能,推进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话语建构。

一、从“阶级话语”到“关系话语”:民族话语转型及其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研究话语的规范

20世纪50年代,民族话语的转型引发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话语的因应变革。其中关于民族问题本质的讨论,在民族话语体系中形成了“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问题”的“阶级话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关于民族问题的实质的定论,由“阶级话语”转向各民族“人民内部关系”的“关系话语”,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范式。

(—)“阶级话语”的拨乱反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研究中“阶级话语”的批判性分析

(二)“关系话语”的辩证阐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研究中“多元一体”理论话语的解释范式

二、从“话语依附”到“话语融合”: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研究话语的镜鉴与多学科视角的整合

(一)话语依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研究对外国民族理论话语的镜鉴

在西方人类学、民族学的影响下,我国出现大量运用西方民族理论,包括族群理论、民族和国家认同理论来阐释中国民族教育问题以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问题。例如,“多元文化教育”(MulticulturalEducation)理论关于跨民族接触及跨文化教育的论述,对我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滕星和苏红结合中国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关系,以及少数民族所面对的问题,提出了“多元一体化教育”的概念。[13]这一表述虽然借鉴了西方理论,但突破了西方传统多元文化教育理论话语的局限,嵌入了中国民族“多元一体”的民族话语。王鉴指出,在比较研究中,要反驳两种观点:一种为西方自由化观念,即无视中国国情,企图用西方多元文化教育取代中国民族教育;另一种以自我为中心,无视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发展潮流,拒绝接受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14]诚然,对西方概念的运用不宜“照搬”,还需立足中国本土实际,以“中体西用”为前提,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话语,体现我国“多元一体”思想的优势[15]。

(二)话语融合:民族团结教育研究对其他学科理论话语的整合

随着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的发展,西方民族理论和人类学理论广泛传播到中国。近年来,中国特色的少数民族教育理论体系正在逐步建构,同时出现了一种用西方多学科的学术话语代替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术话语的倾向。因此,借鉴或融合外国民族理论阐述中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议题之时,更要探究中国本土和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话语。

三、从“话语本土化”到“话语特色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研究话语的本土建构与特色探索

21世纪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民族教育研究者为强化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将视阈转向本土化,鲜明地提出要建构中国特色民族教育理论话语体系[26],并对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民族教育学术话语体系的逻辑与格局做了系统阐释[27]。从研究趋势来看,深化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本路向、探索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新内涵和常态化机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等,为阐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理论、方法和实践话语的本土化建构提供多样可能。

(一)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研究话语体系的本土建构

(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研究话语体系的特色探索

四、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研究话语体系的特点与反思

当前民族研究存在多元的声音,衍生为学术界的话语之争,包括关于解决民族问题的方法的本土与西方话语之争,民族政策的一二代话语之争等。这些争论也延展到当前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研究话语体系的讨论。因此,需要对当下中国特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研究话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以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研究话语体系的本土建构提供科学的逻辑基础。

(一)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研究话语体系生成的特点

从民族研究话语的变迁以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研究话语的生成逻辑可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研究话语具有一定的流变性和可超越性。其中,流变性是指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研究话语伴随时代发展、社会变迁、范式变革,而在研究核心议题、研究方法、研究特色等方面也发生改变。但是这种改变不只是一种“迎合式”的改变,而是具有超越性,体现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研究自身的话语革新。

(二)新时代民族团结教育研究话语体系的反思

一是“话语重塑”。重塑论旨在重构一套区别于传统民族或民族团结教育理论和政策的话语逻辑,以指导中国民族问题的解决。对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研究而言,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概念、内涵、方式等都可能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但我们需要厘清每个阶段所谓“新的”话语的真正内涵是什么,他所刻画的话语内容是否实事求是,辩证地审视新的民族话语是否回应现时真实的民族问题。否则,即便是一种新的话语,也可能使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研究陷入违背事实和规律的研究陷阱。

参考文献:

[1]青海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青海省志:附录(81卷)[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3:651.

[2]彭大雍.关于中国历史教学中的民族团结教育问题[J].历史教学,1964(Z1):39-46.

[3]丁汉儒.论“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问题”[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01):3-9+64.

[4]陈永亮.改革开放四十年当代中国民族研究的话语路径[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8(02):87-96.

[6]本刊编辑部.进行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教育坚决贯彻中央工作会议精神[J].中国民族,1981(03):2-4.

[8]钱放.阐发少数民族的历史贡献,加强民族团结教育[J].历史教学问题,1984(02):47-48.

[9]费孝通.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04):1-19.

[10]哈经雄,滕星.民族教育学通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580-581.

[11]苏德,张良.“多元一体”理论下的民族团结教育及其实施路径探究[J].学术论坛,2017(03):166-171.

[12]万明钢.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与民族团结教育[J].中国民族教育,2019(06):20-21.

[13]滕星,苏红.多元文化社会与多元一体化教育[J].民族教育研究,1997(01):18,20,22,24,26,28,30.

[14]王鉴.多元文化教育:西方民族教育的实践及其启示[J].民族教育研究,2003(06):5-12.

[15]高承海,谭欣.从西方多元文化主义的困境看我国“多元一体”思想的优势[J].民族教育研究,2022(01):110-116.

[16]王毅.人类学之维:西藏边境地区教育研究转向[J].民族教育研究,2016(05):86-91.

[17]孔翠芳.从教育人类学的视角解析民族团结教育[J].文化学刊,2010(01):55-58.

[18]常永才,JohnW.Berry.从文化认同与涵化视角看民族团结教育研究的深化——基于文化互动心理研究的初步分析[J].民族教育研究,2010(06):18-22.

[19]邵晓霞.文化视角下的民族团结教育实现问题[J].甘肃社会科学,2012(02):15-18.

[20]瞿明安,等.象征人类学理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21]纳日碧力戈.国民国家建设与符号意识形态——权力的象征话语[J].西北民族研究,2013(01):35-45,60.

[22]马惠兰,王超辉.中华文化符号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作用和运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13):46-48.

[23]西林.论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的民族团结教育[J].新疆社会科学,2009(02):49-51.

[24]马进.民族团结教育中社会心态的调节与生成[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2):65-69.

[25]国建文,肖李.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逻辑结构及其实践策略——一个空间社会学的视角[J].民族教育研究,2022(01):117-123.

[26]孟立军.关于建构中国特色民族教育理论话语体系的思考[J].民族教育研究,2019(05):5-13.

[27]田养邑.逻辑与格局: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民族教育学术话语体系[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9,40(09):214-220.

[28]陈达云.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创新初探[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05):84-88.

[29]胡兆义.双重认同的整合:多民族国家认同建构的政策评析[J].广西民族研究,2015(05):19-26.

[30]高文珺,赵志裕,杨宜音,等.民族-国家双重社会认同结构及其影响——以云南汉族和少数民族居民调查为例[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5):64-75.

[31]陈昱岿.学校教育场域中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共生——云南彝族阿细中学生的个案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17(04):121-129.

[32]海路,谢唯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民族文化进校园的内涵及路径[J].贵州民族研究,2021,42(05):61-67.

[34]钱民辉.建设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的民族教育[J].西北民族研究,2005(04):56-61.

[35]张诗亚.和谐之道与西南民族教育[J].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1):64-66.

[36]王姗萍.少数民族民族和谐传统文化与民族团结教育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09):92-94.

[37]李敏,薛二勇,皮家胜,等.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内涵、功能及路径[J].民族教育研究2020(02):5-10.

[38]蒋珍莲.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内涵的文化审思[J].民族教育研究,2021(02):72-77.

[39]万明钢.建立科学的民族团结教育常态化机制[J].中国民族教育,2015(10):13.

[40]韦兰明.构建民族团结教育常态化机制的新探讨——全国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研讨会综述[J].民族教育研究,2018(02):2.145.

[41]青觉.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实践轨迹与深化逻辑——兼论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基本路向[J].民族教育研究,2019(05):45-53.

[42]严庆,崔舒怡.新时代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沁入”思考[J].贵州民族研究,2020(01):2-8.

[43]焦敏.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应加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认同意识教育[J].民族教育研究,2017(05):12-16.

[44]曹能秀,马妮萝.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融入学校教育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01):122-131.

[45]叶江.对“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问题”论断的分析——以社会认同为视角[J].民族论坛,2014(08):40-46.

[46]魏俊雄.坚持马克思主义构建中国民族理论话语体系[J].民族论坛,2015(12):16-18,23.

GeneratingLogicandLocalizationConstructionofDiscourseintheStudyofNationalUnityEducationintheNewEra

LIUZi-yunPANBei

Keywords:nationalunityeducation;discoursesystem;solidifyingafirmsenseoftheChinesenationalcommunity

THE END
1.跟别人交流要注意什么同事之间只有相互团结、共同进取,公司才能有好的发展。在平时的工作中,要本着多交流沟通的态度密切合作,遇到矛盾或误会时,要说些利于公司团结的话,而不是说风凉话,甚至互相攻击。 四、学会及时说“不” 当同事遇到困难向你求助的时候,如果你帮不了忙,要学会及时说拒绝,不要硬着头皮答应,到最后才告诉对方你办不...https://m.jy135.com/zhichang/66198.html
2.初中数学老师教学经验交流发言稿范文(精选13篇)“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事实证明,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集体的力量才是无穷的。只有团结协作,才能优势互补,事半功倍。 初中数学老师教学经验交流发言稿 4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 很荣幸能和大家一起探讨教学中的得与失,一起分享教育工作给于我们的苦与乐。20xx年中考转眼即将来到,新的...https://m.yjbys.com/yanjianggao/fayangao/2414486.html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一行视察成肛济川快讯新闻曲折 评估高危不宜手术 7月3日,丹巴入院后,医生立即为他做了检查,初步诊断为混合痔、直肠粘膜内脱垂,并有高血压病史。 鉴于丹巴年事已高,病情严重,肛四科立即为丹巴安排了术前相关检查,并请内科总监石开玖教授等专家会诊。经专家会诊后,补充诊断为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高血压心脏病、房颤、室性早搏,术前安全...https://www.cdgcyy.com/page/news/kx/3549.html
4.以团结为话题初中作文(精选14篇)去年我们学校举办了拔河比赛,我们班女同学最终获得冠军!这也是和团结分不开的。记得比赛时,哨声过后激烈的角逐开始了,我们班女子拔河队在本班同学“加油,加油”的呐喊声中咬紧牙关,拼命往后拽,经过来来往往几个回合,不辜负大家的希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一片欢笑声中获得了胜利!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reb8eohu.html
5.关于新时期统战工作方针的探讨——兼论“又团结又斗争”的口号不...1范征夫;关于新时期统战工作方针的探讨——兼论“又团结又斗争”的口号不宜再提[J];上海党校学报;1986年05期 2邹秉国以史为鉴 与时俱进 展望未来 努力践行新时期党的统战工作方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统一战线史稿》述评[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DZLT198605004.htm
6.农村庭院可以摆放鱼缸吗(庭院水缸养鱼的讲究和作用)1、鱼缸不宜太大,太大的鱼缸会储存过多的水,从的角度来讲,水固然重要,则太多太深则不合适,而鱼缸高于成人站起时的眼睛位置便是太高,所以客厅中的鱼缸不宜过大过高,特别是对面积细小的客厅更加不宜。 2、鱼缸不宜放在吉方,任何住宅均不可能十全十美,总有的外煞之类的存在,用鱼缸来化解外煞是里面的一个巧...http://www.xd79.com/m/newsshow.asp?ArtID=6658
7.体育手抄报里的内容(附名言+名人故事)体育精神中有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就是团结协作。集体项目的开展,每一个角色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均有所不同,要想赢得比赛取得最终胜利,需要的是全员的出色表现。体育场向来不是个人的秀场,体育追求的是战术的配合和集体的协作。哪怕是一些个人项目,也离不开队友的陪练和成长道路的付出。 https://m.yuwenmi.com/shouchaobao/1825883.html
8.收藏!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应知应会知识澎湃号·政务澎湃新闻1.党组织班子配备不齐、书记长期缺职离岗、工作处于停滞状态的; 2.党组织书记不胜任现职、工作不在状态、严重影响班子整体战斗力的; 3.班子不团结、内耗严重、工作不能正常开展的; 4.基本组织制度形同虚设、不开展党组织活动的; 5.村务居务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混乱;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3692150
9.[优选]公司办公室管理制度a、接听电话应及时,一般铃响不应超过三声,如受话人不能接听,离之最近的职员应主动接听,重要电话作好接听记录。 b、在上班时间,手机调为震动或者静音,严禁有声响。 第三条办公秩序 1、工作时间内不应无故离岗(如需拜访客户请填写外出登记表)。 a、外出登记表填写事项。战区名、日期、外出时间、姓名、事由(拜访...https://www.unjs.com/fanwenwang/gzzd/20231012081955_7634379.html
10.团结演讲稿高中8篇(全文)我们大家都明白彩虹美,彩虹的美丽就在于它的七色光彩,如果七色光彩不团结得话,哪还会展现出这么耀眼的光彩呢?班级的魅力在于我们每一个人的独特性,团结性。如果我们这个团体不团结的呢,她就会像人毁了容一样,很难看,惨不忍睹,被人家笑话。而当我们所有人都把我们的智慧与团结的力量贡献给团体时,这个团体也会展现...https://www.99xueshu.com/w/fileenblh1o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