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改革事关很多人的切身利益,当前职称评审制度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弊端。
基层的意见很大,特别是医护人员和教师队伍这两个庞大的群体。
为破解职称评审中的“一刀切”,持续优化评审规则,职称改革评审制度终于迎来了大变革,很多人拍手称快,终于看到希望了。
《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中的新变化真的很多,主要是以下三方面。
职称评审专业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意味着将会有新的专业纳入,旧的专业剔除。
特别是当今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高科技行业的职称评审很不完善。
职称评审制度的完善一方面代表对你的认可和重视,另一方面也会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
特别是高新技术行业,极其需要这样的支持和助力。
将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新职业纳入职称评审范围。
不仅能促进我国科技行业的发展,也有利于形成一种尊重科技、尊重人才的氛围。
所以从事高新技术行业的人员将会是最大的受益者。
过去职称评审过程中设置了很多隐形“门槛”。
“学历歧视”“出国留学经验”“论文”等成为高校行业评审的拦路虎。
对于老师和医生而言,一方面有着沉重的教学压力和工作压力,另一方面还必须写论文,特别是高质量的论文。
这一点很不公平,合理性也有待考量。
新规明确规定:卫生、工程、艺术、中小学教师等实践性强的职称系列不将论文作为职称评审的主要评价指标。
并且评价标准中不得简单设立论文数量、影响因子等硬性要求。
特别是学历在过去也往往成为绊脚石。
如今终于变天了,各职称系列对申报人学历只作基本要求,不具备规定学历但业绩显著、贡献突出的,可由2名以上具备正高级职称的同行专家推荐破格申报。
让很多基层部门的同事看到了希望。
教师和医疗行业队伍人员职称评审迎来春天,千万要抓住机会。
过往职称评审过程中,毫不夸张的说,要填一大堆的纸质材料,签一堆字,跑好多地方,真的是跑断腿,也办不成事情。
很多地方就直接把你卡住了,很是无奈。
优化职称评审工作流程,提升服务水平,公开评审过程终于到来了。
减少申报材料和证明材料,加强职称评审信息化建设,推行职称电子证书,这极大便利了职称评审过程中的难题。
加强职称评审备案管理、巡视巡查、信息公开、数据监测等工作,畅通投诉举报渠道,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让职称评审工作减少暗箱操作的可能,公布评审流程有利于让评审人员心服口服,评上固然很好,但是评不上也要明白原因。
只有严肃处理职称评审中“说情打招呼”“圈子评审”等现象,营造风清气正的职称评审环境,才能激发所有专业技术人员干事创业的热情。
职称评审的春风将吹遍大江南北,你准备好了吗?
我悄悄地告诉你,一定要提前做好准备,不为啥,就为多挣点钱也要把职称评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