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视线:“贴标签”令社会认知简单化新闻报道

——新标签五花八门,公众常常对号入座,用标签解读复杂的社会现象

“我是一名‘蚁族’、‘啃老族’、‘矮穷矬’、‘北漂’。”25岁的小蒙常会这样说,有时是遇到不顺心的事,有时是自嘲。他的实际身份是大学毕业生,老家在广西某县城,目前在北京中关村一家小公司做职员,月薪约4000元,有三险一金,与人合租房住,父母偶尔仍需像读书时那样补贴他些钱。

蒙妈妈对儿子的状况倒没那么灰心,“他上了大学,在北京找到了工作,算是开头不错吧。刚参加工作,哪能都那么理想,慢慢奋斗。我和他爸爸都有工资,经济上帮他一下心甘情愿。”蒙妈妈对儿子给自己贴的一连串“标签”,有的听说过,有的需要细细解释一下才明白,“老这么说不太好吧,影响情绪。”

体制内、体制外,潜规则、明规则,穷二代、富二代……眼下,不论互联网上还是现实生活中,各种“新词”层出不穷。其中一些词汇,对某类现象或群体的概括别具一格,契合人的心理,迅速传播开来,公众常常对号入座,以此对周围的人和事分类、判断。社会学上通常将这类行为称为“贴标签”。你是“富二代”,立刻有人联想到开宝马、爱炫富;你是“穷二代”,立刻有人联想到生活窘迫,对社会怨气大;你说央企不容易,会被冠以“五毛党”;你为外资说好话,会被称为“新买办”。媒体在报道时也会大量引用这些“标签”,譬如“蚁族也想成为体制内”、“穷二代,想当房奴不容易”等类似报道,时常见诸报端,强化了标签的影响力和辐射面。

许多人对此持无所谓的态度。“一些新词而已,大家都说,你要是不知道、不跟着用,显得特别落伍。”小蒙说。在他看来,有些标签简洁明了,交流中引用一个词就能说明一种复杂的状况和心境,“比如‘北漂’,就很符合我们这些在北京没户口、没根基的人的状况。”有些标签,他没什么感觉,只是觉得新鲜、时尚。“有同事生孩子了,我们会说他要成为‘孩奴’了,其实人家可能并不觉得是负担,心里美得不得了呢。”

不过,随着这些标签越来越多地融入现实生活,不少人感到了被贴标签的不适。

陈朝伟是北京一家外企员工,家里煤气灶出故障请人来维修。“维修工人来了,不仅修不好,还把灶拆得装不回去了,最后还要收上门费。我说修好了才能给钱,他就说‘你们白领欺负我们农民工’呀。”这句话让陈朝伟感到很不公平,“农民工的确为城市建设做了很大贡献,也吃了很多苦。但就事论事,不对就是不对,不能随便贴标签。”

“自从我考上公务员后,就被贴上‘体制内’的标签。”马剑对此很无奈,“同学聚会,大家都说‘体制内’如何好。如果我说自己经济上有压力,立刻会被人说虚伪。如果我说工作辛苦,立刻有人说我‘别装了’。其实在同学里,我这样一个小公务员真的是收入比较低的。”

②标签化思维扭曲社会认知

——贴标签忽略个体间差异,容易阻碍理性探讨,助长不满情绪

为什么人们热衷于贴标签?

“‘贴标签’也称为‘污名化’。”清华大学社会学教授李强说,即一个群体将某些偏向负面的特征强加在另一个群体之上,并将这些特征刻板印象化,掩盖其他特征,成为与之相对应的指标物。

普通人面对纷繁复杂的现象,习惯于将其化繁为简,以便清晰便捷地把握事物特征。标签化就是一种简单归类,人们可以借助标签对外界的人、事、物形成表面和粗浅的印象,降低行为成本。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朱力曾指出,近年来无论是在新闻媒体的报道中,还是在网络的言论中,都存在明显的泛标签化现象。它把同一个特征归属于群体中的每一个人,而不管个体成员中的实际差异,往往会扭曲社会认知。例如,将一个偶发的、当事人无意的行为,贴上富人身份与穷人身份的标签,就使一个平常的事件变成了一个显示社会分裂的标志性公共事件。贴标签不仅不会使问题得到更好解决,反而会使人们的心理不满迅速发酵。媒体过多的标签化式的报道,也在无形中强化了阶层意识、磨损社会和谐。

THE END
1.语言从来不是固化的,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任何一种语言的形任何一种语言的形成和发展,都是使用这种语言的人们在生活中的约定俗成,可以说,语言本身就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一个社会中人们的精神状态和社会心态投射而成的具象。因此,网络语言粗鄙化的现象不应当被视作孤立的语言问题来看待,粗鄙化折射出的浮躁心态、社会发展中积累的戾气等问题,恐怕比语言粗鄙化本身更值得关注。https://ha.huatu.com/2022/0710/3712142.html
1.你如果不断给孩子贴负面标签,孩子就会慢慢固化这种不良行为比如,家长发现孩子不合群,觉得应该有所改变,可以购买相关绘本、视频,与孩子一起阅读、观看,潜移默化地引导孩子认识到友谊的美好,产生人际交往的渴望。同时,家长的焦虑也会逐渐消除。 作者:高一帆 编辑:陈彤 原文链接:你如果不断给孩子贴负面标签,孩子就会慢慢固化这种不良行为...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345129
2.新闻视角下的社会现象,用胶带贴墙上的香蕉与百万美元的背后思考在当今社会,各种新闻层出不穷,其中不乏一些引人注目却又令人深思的现象,一则关于“用胶带贴墙上的香蕉”的新闻引起了广泛关注,还有另一则关于某物品被拍出“百万美元”天价的消息,这两则看似毫无关联的新闻,实则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值得探讨的时评话题。胶带贴墙上https://www.jyoptics.com/post/22548.html
3.简单粗暴的标签,顶多只代表百分之一的你每个人都是立体的,都有很多面,可是一旦被贴上某个标签,只频繁的提起你这一个点,把你一个“立体”的人变成一个“点”,当然就会觉得拘束、压抑,因为你的空间一下子被压缩了很多。 标签还总是有好有坏,被贴上好的标签我们能从中受益还好,要是被贴上不好的标签,我们因而处处受阻当然会感觉痛苦。 https://www.jianshu.com/p/c77908d874df
4.标签记忆法在新媒体运营中的实战应用在实战应用中,我还发现了一些关于标签记忆法的深度建议,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运用这一策略。 1、标签的差异化策略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差异化是脱颖而出的关键。因此,在设计标签时,我们要注重与竞争对手的区分,打造具有独特性的标签体系。 2、标签的情感链接 ...https://www.batmanit.cn/blog/k/50725.html
5.社会人群标签化现象凤凰卫视欧洲台不知从何时起,“标签化”这个名词诞生了。而且这个词语的诞生明显是有备而来的,不但根植于很多不理性的群体思维中,还在社会中产生了群体效应。纵观近年来的一些热搜词语的空降,越多越多的标签化思维也在人们思维中萌芽壮大,譬如“官二代”“富二代”“专家”“教授”“中国式城管”“无良医生”“碰瓷大妈”等广...https://www.pcne.tv/v-4537-%E7%A4%BE%E4%BC%9A%E4%BA%BA%E7%BE%A4%E6%A0%87%E7%AD%BE%E5%8C%96%E7%8E%B0%E8%B1%A1
6.“标签化”现象(精选七篇)相比传统新闻报道形式, 标签化新闻报道形式传播速度非常快。但是, 如果新闻工作者不合理应用新闻标签, 不仅不会收到最佳传播效果, 反而会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 扭曲新闻事件, 甚至会影响社会稳定和国家经济发展。因此, 新闻媒体必须避免新闻报道标签化现象的出现, 保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vg5rmtt.html
7.漂亮蠢货现象的起因与影响:如何避免被标签化与炒作在当今快节奏的媒体时代和社交网络的浪潮中,“漂亮蠢货现象”这一话题越来越受到关注。这个标签通常被贴在那些不乏外表魅力却在某些公众场合表现出知识匮乏或不够聪明的女性身上。这一现象不仅反映了社会对女性的刻板印象,也展现了在媒体炒作下,人们对美和智慧之间关系的复杂态度。要深入探究这一标签化现象,我们需要从...http://m.bjgn2011.com/content/6931820574.html
8.“贴标签”令社会认知简单化随着“贴标签”成为一种社会现象,近年来,不少专家呼吁要“去标签化”。 “贴标签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应当避免‘标签化思维’,倡导理性、客观,不要以简单的价值判断代替基本的事实判断。”许光建说。 标签思维通常是“一刀切”、“先入为主”,面对问题预设立场,以标签去思考,阻碍理性探讨。例如发生医患纠纷,网络上往...https://skc2014.ctbu.edu.cn/info/1004/1769.htm
9.女性秘书被“标签化”现象探究科研之友"标签化"是指将某人或某物定型化,现代社会中,许多人将女性秘书定型为"花瓶"、"小蜜"、"办公室情人"等等,这类"标签"无疑给女性秘书带来了压力,也不利于女性秘书以及整个秘书行业的长足发展。故本文着重于分析女性秘书被"标签化"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与解决措施,以期能为纠正不良偏见提出建议。 单位 中国海洋大学 ...https://www.scholarmate.com/S/MNgeSz
10.网络热点事件“标签化传播”现象解读SemanticScholar网络热点事件“标签化传播”现象解读 左晶 Published2014 Biology “标签化传播”是近年来网络热点事件传播的重要特征,热点事件的标签往往是对事件的高度浓缩与概括,以充满智慧的挖苦和讽刺博得广大网民的意会言传和广泛参与。“标签化传播”既是媒介竞争的产物,也是我国目前网络新闻管理不规范造成的,...https://www.semanticscholar.org/paper/%E7%BD%91%E7%BB%9C%E7%83%AD%E7%82%B9%E4%BA%8B%E4%BB%B6%E2%80%9C%E6%A0%87%E7%AD%BE%E5%8C%96%E4%BC%A0%E6%92%AD%E2%80%9D%E7%8E%B0%E8%B1%A1%E8%A7%A3%E8%AF%BB-%E5%B7%A6%E6%99%B6/d048aac80c80528cf4c773f9359687503d7e304b
11.透视热点事件中的“标签化”现象人民论坛2020年16期透视热点事件中的“标签化”现象,“标签化”,圈层化,“污名化”,"标签化"把偶然事件当成必然,把孤立的事件进行"伪关联",把特殊现象描绘成社会常态,把个别现象泛化到某个群体甚至行业,遮蔽了事件...https://wap.cnki.net/qikan-RMLT202016038.html
12.社会知觉一、社会刻板印象。{{{可以概括为标签化行为?}}} 对一群人的特征或动机加以概括,把概括得出的群体的特征归属于团体的每一个人,认为他们每个人都具有这种特征,而无视团体成员中的个体差异。这种现象成为社会刻板效应。 (社会心理学对社会刻板印象的定义是:"人们对某个社会群体形成的一种概括而固定的看法。" 刻...https://m.douban.com/note/575702190/
13.2024公务员遴选社会热点资料2024年5月社会热点精选汇总>>>【2024公务员遴选社会现象】微短剧不能只向“爽”而生 【安徽黄山市一景点发布公告,让枫杨林进行“轮休”】 “五一”前夕,安徽黄山市徽州区西溪南村发布公告称,将于今年5月至8月期间封闭部分游览线路,让村里的枫杨林进行“轮休”。 延绵4公里的枫杨林湿地,是西溪南村的“金字招牌”。据统计,2023年“五一”...https://www.gongxuanwang.com/articleDetail/136985
14.2023云南大学806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硕士考试大纲布鲁默的总结与发展,社会中的符号互动现象,符号互动论与功能主义理论的区别,符号互动论的三个基本论断,“共同行动”概念,符号互动论的方法论原则;戈夫曼的拟剧理论,对两类互动形式的研究,印象管理与表演理论,相遇式互动的特点与“角色距离”概念;标签理论,标签理论的主要观点,勒默特的初次和再次越轨行为理论;教师教学...https://www.gaodun.com/kaoyan/1284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