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桂林市2016年剖宫产率高居全区首位,全市剖宫产率较全区平均水平高了11个百分点。据今年1-3月数据,市区三级医院中有5家剖宫产率甚至超过了50%,剖宫产率畸高已经成为我们难以忽视的一个事实。?
我们的生育方式该如何“返璞归真”
桂林市剖腹产率“全区第一”
桂林生活网讯(桂林日报记者李慧敏?秦紫霞?文/摄)顺产还是剖宫产这是每一个母亲在生育过程中都会面临的选择。有人认为这仅仅是产妇私人化的决定,但其实不然。近年来,我国持续偏高的剖宫产率已经超出了医学问题的范畴,成为一个令人担忧的社会现象,引起了诸多医学从业者以及学者的重视与思考。近日,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桂林市2016年剖宫产率高居全区首位,全市剖宫产率较全区平均水平高了11个百分点。据今年1-3月数据,市区三级医院中有5家剖宫产率甚至超过了50%,剖宫产率畸高已经成为我们难以忽视的一个事实。
5月21日一大早,一家妇幼保健院里已经有不少产妇和家属排队等候检查。
全市近半新生儿通过剖宫产出生?高居全区首位
“剖宫产率偏高已经成为全国的一个普遍现象,去年桂林市危重孕产妇急救中心的剖宫产率在40%多,由于个别县区以及个别医院的数据偏高,近两年桂林市的剖宫产率都超过了40%,2015年为42.10%。”桂林市妇女儿童医院的产二科主任董完秀告诉记者。
今年3月末,桂林市召开了全市2017年妇幼健康服务工作会议,会议公布去年桂林市剖宫产率较全区平均水平高了11个百分点,为全区最高。
“过高的剖宫产率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董完秀认为,有剖宫产史的母亲,如果子宫伤口愈合不好,容易发生大出血,即便是愈合好的子宫,协调性也远远不如完整的子宫,宫缩也会相对乏力,再次妊娠有可能发生子宫破裂、产后出血、前置胎盘等问题,“甚至危及产妇与胎儿的生命。”
桂林的剖宫产率缘何畸高
二孩时代:高龄产妇人群生育意愿得到释放?高危妊娠比例增大
5月19日上午10点,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产科门口已排满前来产检的孕妇。在2楼的B超室,36岁的赵兰正在排队,她告诉记者,她已经排了40多分钟,前面还有9人。“估计还得半小时以上。”赵兰告诉记者,这胎是她的第二个孩子,她的女儿今年5岁半,虽然高龄面临的孕产风险增大,但想到孩子能够从小体会“手足情”,她愿意再孕。
记者在产科等候区域发现,在等待检查的孕妇中,不少是与孩子在一起的“二胎”妈妈。随着“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我市不少家庭纷纷开启了“二孩计划”,去年底开始,各大医院的孕产妇建卡数和生育率均有明显增长,而增长的数量中,有相当一部分为高龄产妇。
“从去年9月开始,产妇人数就呈现了上升趋势,而且不少是高龄产妇。”市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白清告诉记者,产妇的增多,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剧增,许多产科工作人员都是加班加点工作,医院产科的床位也一度紧张。今年1-4月,孕产妇建卡和生产的数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近20%。
以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为例,2016年以来,该院的分娩量每月平均为250人,当年11月,产科住院部共有398位孕妇分娩,创造了历史新高。
产妇总数激增,伴随着高龄产妇数的明显增加,高危妊娠的产妇比例也明显增多,据统计,桂林市2016年高危妊娠的产妇在产妇总数中比例已达28.40%,全区最高的市已达到55.13%。国家卫计委公布的监测数据显示,“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以来,全国孕产妇死亡率出现升高趋势,2016年上半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为18.3/100000,比上年同期增长30.6%。“这是一个令人担忧的数字。”一名受访的医生忧心忡忡。
恶性循环:一胎剖宫产率偏高,产妇中大量存在瘢痕子宫,导致该类产妇再次生产难以顺产,推高剖宫产率
在桂林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产房内,市民邓女士正在进行产后恢复,刚刚经历过剖宫产两天的她目前看起来不错。“已经排气了,我自己也感觉不错。”邓女士告诉记者,自己的儿子已经10岁,第一胎就是剖宫产,“那时候,剖宫产是很流行的,大家似乎有一种误区,觉得剖宫比较好,所以我为了剖宫,还找了各种方式,比如吃钙片,让宝宝的头围稍微大点。”邓女士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对于之前的做法很后悔,这一胎她曾想过顺产,不过无奈胎位不正加上年纪太大,只能选择再次剖宫。
像邓女士这样的经历者不在少数。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桂林市在2003年左右生产的产妇剖宫产较多。“那时候,受社会上一些错误观念的影响,很多产妇误以为剖宫产有利于恢复身材,剖宫产率确实有所上升。”采访中,桂林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产科医生告诉记者。而这些经历过剖宫产的女性,在全面放开二孩后,又纷纷选择了再次生产。“经历过剖宫产的高龄产妇,在二次受孕时增加了高危风险。剖宫产术是瘢痕子宫产生的主要原因,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可能发生子宫破裂、产后出血、前置胎盘等情况。对于医护人员也是一个考验。出于安全考虑,一些这样的产妇只能再次剖宫。”该医生表示。
“长期的独生子女生育政策让大家产生了一种‘生孩子一辈子只有一次’的观念,瘢痕子宫对后续生产行为的负面影响被低估或是忽视。”董完秀指出,“现在我们医院每个月都有100多例瘢痕子宫的产妇。2016年12月,共有590个新生儿在我们医院出生,有131名产妇属于瘢痕子宫,她们中仅有9例阴道分娩,也就是说,当月瘢痕子宫的剖宫产率达到了93.1%。”
不少医院加强各种措施与服务意识,在生产的全过程对高龄产妇进行护理和关怀。
社会因素:巨大儿发生率上升、妊娠合并症增多、剖宫产指征被滥用
家里时时准备着燕窝、阿胶等食物以及补充各种营养物质的药物,辞掉了工作平时尽量减少出门的次数,生怕出现意外,曾女士现在已经怀孕六个月,由于之前曾经有流产经历,所以这一次怀孕全家人都小心翼翼。这样的待产状态在市民中不在少数,但在专家眼中却有担忧。
“毫无疑问,现代人的生活是越来越好了,从逐年增加的巨大儿数量就能看出来,一般出生体重超过4千克我们称为巨大儿,但是现在超过这个标准的新生儿已经很常见了,就在昨天我们这还有一个4.6千克的新生儿。由于巨大胎儿易发生头位难产和肩难产,因此,巨大胎儿的剖宫产率高。”董完秀说,此外产妇、特别是高龄产妇中,妊娠合并症也出现了上升的趋势,其中慢性高血压病、糖尿病这类“富贵病”的上升态势较为明显,“以前生孩子都在担心营养不良,现在却需要警惕营养过剩”。
董完秀说:“在助产的过程中,我们有时会感觉现在的人变‘娇气’了,怕疼,家属看到产妇的反应,也一下就心软了,找到我们说‘长痛不如短痛,干脆剖了吧’,其实并不具备剖宫产的手术指征。”同时她也指出,极个别医疗机构出于利益的目的滥用剖宫产指征也是剖宫产率持续走高的原因之一。
降低剖宫产率,我们能做些什么
那么,桂林市全区第一的“帽子”该如何摘下
生育方式的选择需逐渐“返璞归真”
“分娩是一个正常的生产过程,如果没有剖宫产指征是不可进行的。我们现在都会鼓励产妇尽量顺产,因为顺产对于产妇和新生儿都是最好的,我们希望通过宣传让全社会都树立这样一个观念。”白清主任告诉记者,顺产有利于产妇恢复,新生儿经产道的挤压,接触到产道里的有益菌,也有利于新生儿的健康。自然分娩的新生儿出生后3天肠道的菌群就建立起来了,剖宫产的新生儿是无菌出生的,肠道双歧杆菌定植延迟180天,肠道免疫发育就会落后,容易过敏,有研究表明44.3%的剖宫产婴儿发生了过敏,剖宫产婴儿过敏风险是阴道分娩婴儿的1.3倍。
“其实帮助孕产妇树立一个科学的态度,教授她们掌握产前、产中的技巧尤为重要,通过课程我们会告诉她们自然分娩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痛,而且现代医疗有多种方法和姿势可以让产妇减痛甚至是不痛,比如药物分娩镇痛、硬膜外麻醉、水中待产、借助分娩镇痛仪等等。其次我们会教她们待产时候的注意事项,控制饮食、适量运动、减少妊娠合并症、控制胎儿的体型、调整胎位。还有生产的时候如何用力生得更快、如何调整心态等等。”李晓芳是桂林市妇儿医院孕妇学校的老师,她告诉记者,去年学校推出了我市首个精品实操课程,到现在已经有数百个产妇和她们的家庭参与了课程,“包括孕妇以及助产士两方面,大家的反馈都比较好。我特意和上课的孕妇聊过,她们普遍觉得‘上课后轻松一些,不那么恐惧了,知道自己每一个阶段该做什么’,而助产士也更乐意帮我们的学生接生,因为配合度更高。”李晓芳告诉记者,2016年下半年,参加过孕妇学校精品实操课程的产妇阴道分娩率达到了86%以上。
“其实我们现在的生育方式正在经历着一个返璞归真的过程,比如现在的家属全程陪产、自由体位分娩、水中分娩,以及国外已经出现的在家中分娩等等,都有回归原始的意味。”董完秀说,生育方式多元化,让人类分娩回归自然,以减少医疗干预,已是一种共识。
“面对居高不下的剖宫产率以及二孩时代的挑战,我们首先应该提升助产服务技术水平,增加健康生产和生育的服务意识,加强孕妇孕期的指导,以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作为首要目标。”白清主任说,如今桂林市的妇幼医疗系统正在不断引进先进的技术与理念,2016年市妇女儿童医院推出的家庭陪伴分娩服务就是医疗机构不断提升助产服务技术水平的一个缩影。
“国家‘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高龄产妇再生育使高危孕产妇发生率明显上升,这一事实难以改变,我们能做的就是控制一孩剖宫产及社会因素剖宫产。现在无指征的剖宫产我们争取杜绝,即使是瘢痕子宫,我们都会尽量鼓励产妇自己生。”董完秀说,“近几年社会各方面已经做出了许多努力,随着高龄、高危产妇的生育意愿被渐渐消化,‘控剖’的成效将会在几年内逐渐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