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llutioncontrol&ecologicalrestoration
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选修)
总学时
36
理论学时
实验学时
实践学时
学分
2
预修课程
生态学
适用对象
资环、环科、环工、生态、生科及各农学专业高年级学生
课程简介
(200字左右)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主要讲授环境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思路,并且从污染环境的不同类型入手,讲授污染控制的不同类型与相应控制技术;生态修复的机制与不同修复技术;生态修复的目标与修复效果的评价;发达国家土壤修复标准比较及土壤修复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未来发展前景。让学生了解国内外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发展历程、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认识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对我国环境保护、农业生产与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生态环境保护理念。
三、学时分配
教学课时分配
章节
章节内容
讲课
实验
实践
合计
第一章
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解决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
4
第二章
污染控制
6
第三章
生物修复-生态修复的基础
第四章
物理与化学修复-生态修复的构成要素
第五章
植物修复-生态修复的基本形式
第六章
污染环境修复标准-生态修复的评判基础
第七章
生态修复-实施与研究展望
复习与讨论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解决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与新技术第一节基本概念1.环境污染与污染环境2.污染环境的治理与修复3.生物修复4.植物修复5.物理修复6.化学修复
习题要点: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生态修复
1.生态修复的定义与特点
2.生态修复的机制与基本方式
3.生态修复有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习题要点:生态修复的基本概念、机制、基本方式及有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第三节生态修复的意义及技术的发展
1.最终解决环境污染的措施
2.经济有效性
3.污染环境修复技术的发展
习题要点:解决环境污染的主要措施及修复技术的发展现状
本章重点、难点: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的基本概念及关键技术,不同技术之间的主要区别,以及污染环境修复技术的发展现状。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的基本概念;掌握不同修复技术之间的主要区别;理解和掌握目前我国污染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及修复技术发展的现状。第二章污染控制
第一节污染控制概述
1.环境污染控制目标
2.环境污染控制类型
习题要点:环境污染控制的目标与类型
第二节水污染控制
1.水环境污染控制原则及对策
2.水污染控制方法
习题要点:水污染控制原则及方法
第三节大气污染控制
1.大气污染及污染物
2.大气污染控制技术
3.全球大气环境问题
习题要点:大气污染问题及污染控制技术
第四节固体废弃物污染控制
2.固体废弃物的危害
3.我国固体废弃物现状
4.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与利用原则
5.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方法
习题要点:固体废弃物污染现状及处置方法
第五节其他类型环境污染控制
1.土壤环境污染控制
2.噪声污染控制
3.放射性污染控制
4.电磁辐射污染控制
5.光污染控制
6.热污染控制
习题要点:其他不同类型环境污染控制分类及相应控制技术
本章重点、难点:了解环境污染的主要类型及相应的控制原则与技术。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污染的主要类型;理解针对不同类型污染环境的控制方法及其主要区别。
第三章生物修复——生态修复的基础
第一节生物修复基本原理概述
1.微生物对污染物的作用
2.生物修复影响因素分析
习题要点:生物修复的基本原理及影响因素
第二节原位生物修复
1.什么是原位生物修复
2.原位生物修复技术类型
3.系统参数与设计
习题要点:原位生物修复的技术类型及技术要点
第三节异位生物修复
1.什么是异位生物修复
2.异位生物修复技术类型
习题要点:异位生物修复的基本技术类型与技术要点
第四节生物修复的实施与应用
1.生物修复的实施
2.应用实例
习题要点:生物修复的实施与应用实例
第五节生物修复效果评价
1.机遇与挑战并存
2.生物修复效果的判断
习题要点:生物修复的效果评价标准
本章重点、难点:了解生物修复的基本类型及不同技术之间的主要区别。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生物修复的作用原理;掌握生物修复技术的基本类型及不同修复技术的技术要点与主要区别;学习生物修复的应用实例与修复效果的评价方法。第四章物理与化学修复——生态修复的构成要素
第一节物理修复技术
1.物理分离修复技术
2.蒸汽浸提修复技术
3.固化/稳定化修复技术
4.玻璃化修复技术
5.热力学修复技术
6.热解吸修复技术
7.冰冻修复技术
8.隔离包埋技术
习题要点:物理修复技术的主要类型及应用范围
第二节化学修复技术
1.化学淋洗修复技术
2.溶剂浸提修复技术
3.化学氧化修复技术
4.化学还原与还原脱氯修复技术
5.原位化学反应处理墙
6.电化学修复技术
习题要点:化学修复技术的主要类型及其应用范围
本章重点、难点:了解并掌握物理及化学修复技术的主要类型及其应用范围。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物理、化学修复技术的主要类型;掌握不同物理、化学修复技术之间的主要区别。
第五章植物修复——生态修复的基本形式
第一节植物修复基本原理
1.概述
2.植物根际圈对污染物的修复过程
3.污染物在植物体内的转运与积累
习题要点:植物修复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重金属的植物修复
1.重金属污染途径与特点
2.植物对重金属的避害机制
3.重金属的植物挥发修复
4.重金属的植物稳定修复
5.重金属的植物提取修复
6.植物提取修复技术的构建
习题要点: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原理与机制
第三节有机污染物的植物修复
1.环境中主要有机污染物及其植物修复的可行性
2.多环芳烃的植物修复
3.石油污染的植物修复
4.农药污染的植物修复
5.其他有机污染物的植物修复
6.有机污染物植物修复强化措施
习题要点:有机污染的植物修复原理及机制
本章重点、难点:了解环境中主要的重金属及有机污染植物修复的原理与机制。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植物修复的基本原理;掌握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的主要技术要点;理解并掌握常见有机污染植物修复的原理与技术要点。第六章污染环境修复标准——生态修复评判基础
第一节污染环境修复标准的制定
1.环境质量标准
2.污染环境修复标准的制定
习题要点:环境质量标准及污染环境修复标准制定的原则
第二节一些发达国家污染土壤修复标准
1.美国
2.澳大利亚
3.丹麦
4.英国
5.荷兰
6.法国
习题要点:主要发达国家污染土壤的修复标准
第三节污染土壤修复效果评判
1.有关概念与内涵
2.污染土壤修复效果评定方法
习题要点:污染土壤修复效果的评判方法
本章重点、难点:理解污染土壤修复准备的制定;了解不同发达国家污染土壤修复标准之间的相似之处及主要区别。
本章教学要求:理解污染土壤修复标准的制定方法;了解并比较一些发达国家污染土壤的修复标准的主要区别;掌握污染土壤修复效果的评定方法。第七章生态修复——实施与研究展望
第一节如何商业化与产业化的问题
1.研究与发展
2.市场定位
3.技术实施
习题要点:生态修复商业化与产业化的问题
第二节今后研究展望
1.存在问题
2.技术局限性
3.研究展望
习题要点:生态修复目前存在的问题与技术局限性,以及今后的研究展望
本章重点、难点:了解生态修复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今后的研究展望。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生态修复在商业化与产业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理解生态修复主要技术的局限性和今后的研究展望。
五、考核方式及要求
本课程的考核主要通过闭卷考试,占总考核成绩的70%,在试卷中通过判断题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和理解程度;通过论述题重点考核学生利用所学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知识和理论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环境污染生态修复的能力。此外,加强平时考核的导向作用和效果,通过课堂提问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组织能力,通过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的综合学习让学生掌握一些实际的知识技能。回答问题及讨论后的发言共占总成绩的10%,书面作业与出勤率各占总成绩的20%。
六、推荐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教材:《生态修复》,周启星,魏树和,张倩茹等编著,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年,标准书号:002139。
《自然生态环境修复的理念与实践技术》,山寺喜成编著,魏天星等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年,标准书号:9787112161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