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州人民医院肝胆外科为一位23岁未婚女性行胆总管囊肿切除术,经术前沟通,考虑患者为未婚女性,为尽可能减少手术瘢痕,肝胆外科团队术前评估后决定行“全腹腔镜下胆总管囊肿切除术+胆总管空肠吻合术”。
相比于传统开腹手术,腹腔镜下胆总管囊肿切除术切口更小,愈合更快,患者面临切口感染风险更小,愈合后腹部更加美观(具体腹部切口可见实拍图片),这一术式对造口有要求的患者带来更多选择,同时也标志着州人民医院肝胆外科在微创手术领域又上入了一个新的台阶。
胆管扩张症(biliarydilatation,BD),又称胆管囊肿,是临床较少见的一种原发性胆管病变,可由婴幼儿时期先天性胆管扩张延续而来,也可在成年期发病,主要表现为肝内、外胆管单发或多发性局部扩张。根据发病部位将胆管扩张分为五型。Ⅰ型是胆总管扩张,占所有胆管囊肿的80%~90%;Ⅱ型是肝外胆管的憩室,占胆管扩张症的2%~3%;Ⅲ型是胆总管末端的胆管囊肿,占胆管扩张症的4%左右;Ⅳ型是多发的肝内胆管扩张合并胆总管扩张;Ⅴ型是多发的肝内胆管囊肿,常合并肝纤维化。BD病因复杂,目前主要有遗传学因素、胰胆管合流异常、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胆管上皮异常增殖等。
BD多发病于婴幼儿时期和儿童期,约20%发病于成年期。主要有腹痛、腹上区包块和黄疸为BD的三大主要临床表现,但三者同时出现较为少见(发生率为20%~30%)。不同年龄段的患者临床表现差异明显。婴幼儿及儿童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明显的腹部包块和梗阻性黄疸,成人患者则主要表现为腹痛。BD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0.0%~60.0%,常见并发症包括胆道结石、胰腺炎和胆道癌变;其他并发症有复发性胆管炎、门静脉高压症、自发性囊肿破裂等,建议尽早手术治疗,尽早完整切除病变胆管、重建胆肠通路是预防BD癌变的最有效方法。
手术患者术后半年内每3个月、半年后每6个月复查血常规、肝功能、血清淀粉酶、肿瘤标志物)及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CT、MRI等影像学检查。综上所述,对于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术前评估非常重要,腹部B超为首选,磁共振胰胆管造影为诊断金标准。因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存在较高的癌变率,一旦确诊为胆总管囊肿,应尽早行手术治疗。
临夏州人民医院肝胆外科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始终以“外科微创化”为目标,不断提升微创外科水平,目前已成功开展多项腹腔镜手术,在外科微创技术探索及综合运用方面成绩显著,将继续向腹部疾病微创化治疗模式转变。肝胆外科医护团队将持续发力,不断减小手术创伤,提高治疗效果,为患者而提供更专业、更精准、更美观的微创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