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的故事历史故事

司马迁,字子长,是西汉史学家、散文家。

司马迁20岁时,司马谈指示他漫游各地,迁遍访河山去搜集遗闻古事,网罗放失旧闻。司马迁回到京城后,因为父亲司马谈是太史令的缘故,才能任职郎中,后出使西南。司马迁参加完封禅大典时,见到生命垂危的父亲,并承诺完成父业编纂历史。后来,司马迁在长安结识了孔安国、董仲舒等人,并有机会学习到故训,以及考信历史的方法。公元前104年,司马迁等人向汉武帝说明重新定制历法,并被汉武帝命令定制《汉历》。公元前99年,司马迁因为替李陵败降的事情向汉武帝辩解,而遭受宫刑。此后,司马迁在坚忍与屈辱中发奋,并完成《史记》。

司马迁以他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因此,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司马迁史记中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史记中的故事大全:

轩辕天子出自《史记·五帝本纪》

网开一面出自《史记·殷本纪》

囊血射天出自《史记·殷本纪》

酒肉池林出自《史记·殷本纪》

左支右绌出自《史记·周本纪》

焚书坑儒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指鹿为马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拔山扛鼎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先发制人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破釜沉舟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鸿门宴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沐猴而冠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霸王别姬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四面楚歌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无颜见江东父老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一败涂地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约法三章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运筹帷幄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高屋建瓴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卧薪尝胆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鸟尽弓藏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一狐之腋出自《史记·赵世家》

招摇过市出自《史记·孔子世家》

韦编三绝出自《史记·孔子世家》

鸿鹄之志出自《史记·陈涉世家》

积毁销骨出自《史记·张仪列传》

毛遂自荐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

脱颖而出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

歃血为盟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

因人成事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

一言九鼎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

完璧归赵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负荆请罪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怒发冲冠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刎颈之交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胶柱鼓瑟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纸上谈兵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一字千金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

奇货可居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

图穷匕见出自《史记·刺客列传》

背水一战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史记中的经典故事:

1、讳疾忌医

扁鹊经过齐国,齐桓侯把他当作客人招待。

扁鹊去朝廷拜见齐桓侯,说:“您皮肤和肌肉之间有小病,不医治会加重。”齐桓侯说:“我没有疾病。”扁鹊走出来,齐桓侯对左右近臣说:“医生贪图功利,想医没有病的人来冒充自己的功劳。”

五天后,扁鹊又去拜见齐桓侯,说:“您血脉里有病,不医会加重。”齐桓侯说:“我没有病。”扁鹊走出来,齐桓侯不高兴。

五天后,扁鹊又去拜见齐桓侯,说:“您的肠胃之间有病,不医治会加重。”齐桓侯不理睬。扁鹊走出来,齐桓侯不高兴。

五天后,扁鹊又去拜见齐桓侯,望见齐桓侯就退出来跑走了。齐桓侯派人询问他是什么缘故。扁鹊说:“病在皮肤和肌肉之间,汤药和熨药的效力能够达到。

病在血脉,针灸和砭法的效力能够达到。病在肠胃之间,酒药的效力能够达到。病在骨髓,即使是主管生死之神也无可奈何。现在病在骨髓,因此我不再请求给他医治。”

五天后,齐桓侯身体发病,派人去叫扁鹊,扁鹊已经逃走了,齐桓侯便死去了。

2、破釜沉舟

秦国大将章邯打败了项梁之后,渡过黄河,去攻打赵国,打垮了赵军。然后又围攻钜鹿,把赵国的君主和大臣们都包围了起来。楚怀王任命项羽为鲁公、次将军,去救援赵国。

项羽派遣当阳君、蒲将军率领两万士兵渡过漳水,去救援钜鹿,但首战失败。于是项羽就亲自率领全部人马,渡过漳河。上岸后,命令士兵把所有渡船都沉入水底,把锅碗瓢盆等炊具都砸烂了,把住的房屋也全部烧毁,只随身携带三天的口粮,以此向士卒表明,必须要决一死战,不许有一点退却之意。楚军到达钜鹿,多次激战,断了秦军的粮道,打垮了秦军,秦国将领被杀的`杀,被抓的抓,只有大将涉间拒不投降,自焚而死。成语“破釜沉舟”,比喻拚死一战,决心很大。

张良拜师

张良常常出游外地,访贤求师。有一天,他散步走到一座桥旁边,看见桥头上坐着一位胡子全白了的老人。老人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脚尖勾着鞋不停地晃动。

张良觉得好笑,就多看了他几眼,老人见张良瞧自己,忽然一抬脚,把鞋甩到桥下面去了。老人对张良说:"喂!你去,把我的鞋捡上来!"张良听了,心里很不高兴,可再一看,老人胡子、头发都白了,又挺可怜他,就强忍住性子,把鞋捡了上来,送到老人跟前。

谁知那老人又把脚往前一伸说:"你给我穿上。"张良还是忍住性子,便蹲下来,替老人穿上了鞋。老人笑了笑,慢慢地站起来,什么也没说,大摇大摆地走了。张良望着老人背影,觉得很奇怪。他刚转身要走,老人又回来了,对他说:"你这个小家伙不错,我愿意教你学点儿本事。

以后的早晨,你在这儿等我。"张良连忙答应了。第五天早晨,他刚上桥,就见老人已经站在桥上了。老人生气地说:"你怎么让我老头子等你呀?这样可不行。要想学,再等五天吧!"又过了五天,张良一听鸡叫,就起身往桥上去,可老人又先到了。他只好认错。老人瞪了他一眼说:"你要真想学,过五天再来。"说吧,拂袖而去。

盼到第四天,到了晚上,张良连觉也没睡,半夜就到桥上等着。过了一会儿,老人一步一步地走过来了。张良迎上前去,见了礼。

老人高兴地说:"年轻人要学本事,就得这样啊!"老人从怀中取出一卷兵书,递给张良说:"你好好读这部书,将来准能成就大事业。"张良接过书,道了谢,还想再问些什么,老人转过身,头也不回地快步走远了。从此,张良专心致志地钻研这部兵书,最终成了一位有名的军事家。

3、负荆请罪

战国时代,赵惠文王因蔺相如办外交有功,拜蔺相如为上卿,官位在廉颇大将之上。廉颇因此心中不快,觉得自己功劳卓着,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侮辱蔺相如。相如知道后,不愿意和廉颇争位次先后,便处处留意,避让廉颇,上朝时假称有病,以便回避。

有一次,蔺相如乘车外出,远远望见廉颇的车子迎面而来,急忙叫手下人把车赶到小巷里避开。相如手下的人便以为相如害怕廉颇,非常气愤。蔺相如对他们解释说;“秦国这样强大,我都不怕,廉将军又有什么可怕呢?所以我想,强横的秦国今天之所以不敢对我们赵国轻易用兵,只是因为赵国有我和廉将军两人。

如果我和廉将军两人不能和睦相处,互相攻击,像老虎一样相斗,结果必定有一虎受伤,秦国就会趁机侵略赵国。我所以对廉将军避让,是因为我把国家的安危放在前头,不计较私人的怨恨。”

蔺相如这番话,使他手下的人极为感动。相如手下的人也学习蔺相如的样子,对廉颇手下的人处处谦让。此事传到了廉颇的耳中,廉颇为相如如此宽大的胸怀深深感动,更觉得自已十分惭愧。

于是脱掉上衣,在背上绑了一根荆杖,请人领到相如家请罪,并沉痛地说;“我是个粗陋浅薄之人,真想不到将军对我如此宽容。”蔺相如见廉颇态度真诚,便亲自解下他背上的荆杖,请他坐下,两人坦诚畅叙,从此誓同生死,成为至交。

THE END
1.二十四史名篇导读(一)超星尔雅学习通网课答案7、【判断题】纪传体史书是司马迁首创。()1.2司马迁的身世与家学1、【单选题】在《史记》中。司马迁将其父亲称为()。 A、家父 B、史官 C、太史公 D、老师2、【单选题】司马迁青年时游历山川并没有路过哪个地方?() A、湖南 B、山东 C、绍兴 D、新疆3、【多选题】中国历史上上古时代国王下最重要的两个人物...http://suzhou.ehqc.cn/timu/30_65.html
2.[百家讲坛]司马迁二十岁踏上游历之路的背后是父亲的殷殷期许[百家讲坛]司马迁的历史时空 5 壮游天下 司马迁壮游的原因 00:07:51 [百家讲坛]司马迁不只是一位伟大的历史学家 还是一位杰出的地理学家 00:03:03 [百家讲坛]司马迁二十岁踏上游历之路的背后是父亲的殷殷期许 00:04:46 [百家讲坛]司马迁的历史时空 5 壮游天下 司马迁的“朝圣之旅” 00:12:20 [百家讲坛]...https://tv.cctv.cn/2023/12/18/VIDEFKfEPloEdFREJKGWlQ19231218.shtml
3....司马迁就已经开始死磕古文,二十岁的时候开始游历天下的名山大川...再说司马迁。从十岁开始,司马迁就已经开始死磕古文,二十岁的时候开始游历天下的名山大川,对一些历史古迹进行实地考察,在这个过程中,司马迁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闚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戹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 ...https://xueqiu.com/7142097454/296953837
4.司马迁的生平(57页)* 司马迁的生平 一、少年游历四方 二、接任父亲职位, 决心编纂《史记》 三、李陵事件遭受 牵连,被判死刑 四、忍辱负重, 终成 大器 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为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所著,原名《太史公书》。它记载了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其人物传记开创了我国史传文学的先河。《史记》是古代...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0/1103/6241223200003014.shtm
5.第172课:司马迁义退玉碧在二十岁时,司马迁开始游历天下。“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嶷,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峰,厄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归后“仕为郎中”;又奉使“西征巴蜀,南略邛、笮、昆明”。后又游了许多地方,前后20年,行程数万里,足迹几乎遍及全国。所到之处,对当地的历史...https://www.chzc.edu.cn/jjjc/info/1112/6993.htm
1.敦煌文化穿越河西走廊:不可不知的八大历史故事河西走廊,这条位于黄河以西、夹于祁连山与北山之间的狭长通道,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它不仅是连接中原与西域的交通要道,更是多元文化交融碰撞的舞台,承载着无数的传奇与记忆。穿越河西走廊,有八个历史故事不容错过,它们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串联起这片土地厚重的往昔。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527628
2.司马迁的励志故事(9篇)后来司马迁跟随父亲前往长安,同孔安国和董仲舒学习了《春秋》和《古文尚书》。十九岁的司马迁就成为了补博士子弟。二十岁的司马迁开始游历天下。司马迁的足迹到过夏禹遗迹、会稽、姑苏、五湖、淮阴、丰沛、大梁、孔孟之乡、逐鹿、长城等,游历的地方多是历史名人的故事发生地和家乡,在游历中司马迁更是开阔了眼界,为之后《...https://www.yjbys.com/lizhi/gushi/1683249.html
3.史官笔下的自然景观揭秘司马迁的人文地理观一、从游历到文字:司马迁的地理探索 在司马迁之前,中国历史上虽然有过许多关于地方志的记录,但这些往往局限于某个地区或者朝廷之间的事务。而《史记》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将宏大的历史视野与细腻的情感编织成网,使得每一个事件都显得生动活泼,如同亲见其境一般。这种方式,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的多样性,也展示了作者...https://www.zzzdxxwl.cn/shen-hua-ren-wu/178309.html
4.司马迁的人生故事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之河滋养了幼年的司马迁。他常常帮助家里耕种庄稼,放牧牛羊,从小就积累了一定的农牧知识,养成了勤劳艰苦的习惯。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司马迁 10 岁就阅读古代的史书。他一边读一边做摘记,不懂的地方就请教父亲。由于他格外的勤奋和绝顶的聪颖,有影响的史书都读过了,中国三千年的古代历史在头脑中...https://www.ruiwen.com/zuowen/mingrengushi/483709.html
5.[精简整理]疏通中国历史脉络——“春秋战国秦汉”篇原来,司马迁的祖上好几辈都担任史官,父亲司马谈也是汉朝的太史令。司马迁十岁的 时候,就跟随父亲到了长安,从小就读了不少书籍。 为了搜集史料,开阔眼界,司马迁从二十岁开始,就游历祖国各地。他到过浙江会稽, 看了传说中大禹召集部落首领开会的地方;到过长沙,在汨罗江边凭吊爱国诗人屈原;他到 ...https://blog.csdn.net/ninver2007/article/details/8063585
6.自驾游陕西司马迁祠墓,建在高岗之上,感受高山仰止的风范司马迁大约死于西汉始元年间,然而直到西晋永嘉年间才修建了祠墓,三百多年时间,诺大的华夏大地,竟然没有一个纪念他的地方,这是为何? 鲁迅曾经评价《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伟人也曾在《为人民服务》中引用了司马迁的一句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https://www.dongchedi.com/article/6945612624373727747
7.昌盛的秦汉文化历史教案(6篇)(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司马迁游历路线示意图》)请同学们先看课本上的《司马迁像》。再请一位同学朗读司马迁生平的一段小字。司马迁编写《史记》有哪些有利条件?(学生答后,教师归纳)司马迁所处的汉武帝时代国家统一,封建经济有很大发展,使司马迁能够到很多地方去游历。他出身于史官家庭,父亲司马谈是个史学家,从小就受到...https://www.unjs.com/jiaoan/lishi/20221202104535_6048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