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帝本纪》:“余尝西至空桐,北过涿鹿,东渐于海,南浮江淮矣。”(《史记》,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6月版,第5页。以下注释均出自该书)
《河渠书》:“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遂至于会稽、太湟,上姑苏,望五湖;东窥洛汭、大邳,迎河,行淮、泗、济、傫洛渠;西瞻蜀之岷山及离碓;北自龙门至于朔方。(第181页)
《齐太公世家第二》:“吾适齐,自泰山属之琅邪,北被于海,膏壤二千余里。”(第205页)
《魏世家第十四》:“吾适故大梁之墟,……”(第308页)
《孔子世家第十七》:“余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第331页)
《伯夷列传第一》:“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第390页)
《孟尝君列传第十五》:“吾尝过薛,其俗闾里率多暴桀子弟,与邹、鲁殊。”(第462页)
《信陵君(魏公子)列传第十七》:“吾过大梁之墟,求问其所谓夷门。夷门者,城之东门也。”(第471页)
《春申君列传第十八》:“吾适楚,观春申君故城宫室,盛矣哉!”(第476页)
《屈原贾生列传第二十四》:“余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第509页)
《蒙恬列传第二十八》:“吾适北边,自直道归,行观蒙恬所为秦筑长城亭障,堑山堙谷,通直道,固轻百姓力矣。”(第533页)
《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第554页)
《樊郦滕灌列传-第三十五》:“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第568页)
《太史公自序第七十》:“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年十岁则诵古文。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遗风,乡射邹、峄;戹(厄的异体字)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于是迁仕为郎中,奉使西征巴、蜀以南,南略邛、笮、昆明,还报命。”(第759—760页)
吾侪试取一地图,按今地,施朱线,以考迁游踪,则知当时全汉版图,除朝鲜、河西、岭南诸新开郡外,所历殆遍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