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看清题干要求。选的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项,有没有其他可供答题参考的信息等,务必看仔细,看清楚。
2.先排除最有把握排除的选择项。
如“词语、成语(含熟语)辨析题”可从感情色彩、范围大小、程度轻重、搭配得当与否、是否重复累赘等方面考虑。
这两部分的内容考查,一般采用单项选择的形式,共设四个小题。做好这四道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注意思考的严密、周详。
务必找到与试题选项对应的词、句、段,反复对照理解,仔细判断选项正误;依据原句进行推理要合理,否则成为“无中生有”。
了解设置干扰项的几种情况: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无中生有,扩大或缩小概念的范围,缺乏依据,因果颠倒,先后错乱,张冠李戴等。
1.锁定题目的阅读区间,在第几段第几行,特别是涉及到第一、第二自然段的词语、句子的理解题。
2.一般第1、2题比较容易,可以直接找到原文中的位置,根据题干指向。表述一般与原文一致的,大都正确。
3.第3、4题的设题难度稍微大一点。设题的错误项大都与原文有些偏差。细微处要搞清楚。
文言文阅读
1.文言实词的理解:坚持“词不离句”的原则。利用字与字、词与词的结构特点。采取由彼到此的联想方式,迅速理解词义。选项中给出的解释,可代入句中,结合上下文,反复印证。另外要特别注意词的多义、词的活用、词的古今异义、通假、词的偏义等文言现象。平时我们积累的一些成语中个别语素的解释,有时也能给我们一些启示,也要为我所用。
2.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以理解句意为前提,根据词在句中的位置化虚为实,断定词性和用法。
3.“筛选信息”和“把握文意”:这是文言文阅读的最后两道题。要注意整体把握。尤其最后一道“把握文意”题,该题四个选项的设置。大多是按原文内容先后顺序排列的,往往选不恰当的项,这既对理解全文有帮助,也为解前面的题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此处宜稍放慢速度,力争做正确,做完后,回过头来检验前面几个题的正误。
1.要学会圈圈点点,因为第I卷使用答题卡,圈点是可以的。把人物、主要事件划一划。
2.要先读文言文的最后一题,即内容的概括分析题。这个题实质上可称为“文言文的白话译文”,它对人物、对全文内容、对事件的分析都十分清楚明了。所以先读了此文。就相当于读了译文之后。再去看原文。事半而功倍。
3.要借助原文推断词义。不要想当然,要调动自己头脑中的知识储备。
4.文言文的翻译,要先看此句前面的文字含意。因为上下文是最好的提示。前面的句子理解了,后面的句子自然会水到渠成。
5.除了常见的文言实词以外(大纲规定的120个),还要在考前看一看课本中注释的其他文言实词,只看注释即可。
6.文言虚词要在“而、与、乃、其、所、为、焉、以、因、于、则、之”等常用词语上,再复习一下。
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翻译:首先要读顺句子或语段,读顺了翻译就成功一半;句中重要实词虚词解释,要注意结合上下文推断;翻译时应注意文言文的句式,语序的变化调整,省略成分的补充;注意译句的通顺上口,书写认真。没有哪一位阅卷人会在空白处打对号的。所以那些杠杠框框该填的必须填上,不论自己答对还是答错。古文翻译重在直译,字字落实。
古诗鉴赏
古典诗歌鉴赏:首先认真审题,明确在哪一方面进行鉴赏。
1.思想内容方面,要借助诗人写的景、人、事,体会诗的意境、诗人的感情经历、反映的道理。
2.形象方面,要找准诗中所写的形象,体会这些形象的经历、心态或代表意义。
3.语言方面,耍认真体会最能体现诗歌意境的动词、形容词和其他词类,分析其如何体现意境的,如何表达诗人情感的。
4.表达技巧方面,要弄清诗歌的表达技巧,借助原诗句进行分析。
5.明确题目要求的提示性因素,严格按要求做题。
6.认真组织答案,如果是语段。则按总分结构表达,要用准有关诗歌创作的概念术语,即要说行话。比如,要用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不用第一句、第二句等。
古诗鉴赏重在字句的理解。要从诗中找答案,各种方法要学,但关键是对本诗的理解,特别是在意境上要把握好。意境就是作者写这首诗表现的心境。或低沉、或昂扬、或沉郁、或思念、或冷漠等等,由此再落实到词句中。
记住的关键一点就是:答案在诗歌内,在字句内在作者表达的情景内,如“冷、清、寂、绝、暗、阴、闹、笺、泪”中。
诗歌鉴赏的表述,要紧贴诗句展开,可贴标签,不可夸大或缩小,实实在在的表述为好。如2002年“折柳”,2003年“冷、咽”的诗眼,都是据本诗内容去分析,不可硬套。当然,表述应有技巧。就是分析这个词的来龙去脉,在此处的含义。这样表述就清楚了。
名句默写
名句名篇默写:看清四选三,还是三选二,还是全做,记得牢,拿得准,写得对
文学作品的阅读
1.加强整体感知,明确所写之物、所抒之情和所阐之理。细读标题,浏览开头、结尾,筛选反复出现的词、句(尤其抒情句、议论句)。
2.吃透题目要求,严格按要求答题。
3.找到符合题目要求的阅读区间,有时阅读区间跨度比较大,注意筛选、截取符合题目要求的语句。精心概括,合理重组,必要调整,适当转换。
4.答案要完整,用词准确,所组句子要文通字顺。
5.根据命题者设题“由浅入深”的特点,后面的题目可能会为前面题目作注脚。
6.在不限定字数的前提下,根据所赋分值的多少,所留空间的大小作答,注意采点答题。7.答案书写虽不赋分,也要认真。一般阅卷老师不会仔细琢磨你的答案,只有让他们速读时一目了然,才不至于丢失冤枉分。答案要做到每一句都有依据,有出处,万不可凭想当然,率性而为。
1.打破现代文阅读的神秘感,要有“答案都在原文中”的观点。
2.紧紧抓住文中的一些带有提示性的词语,如“因此”“所以”“但是”“尤其”;或概括总结性的较理性的词语,如思想、意识、现实主义、浪漫气息、奥秘、象征等。来具体推断其理性内涵和层次含义。
3.现代文阅读的核心是“概括”内容,这一点解决的办法。就是在阅读的段落内,以句号为单位,每一句概括一个意思,分条列出,不要被有些题目的“意思”“作用”“好处”所迷惑。谈“作用”“好处”“意义”,也要依托内容去淡,不可简单地说“强化了主题,深化了中心,增强了效果,十分生动形象”等词语,就应付了事。
4.多答。因为现代文阅读字数逐渐放开,那么多答一点,就会多得分。况且答多了也不扣分。
多答要注意两点:(1)分条列出,概括作答,一般分数多的题,答案要与分数一致,即6分题。答3个小点即可。(2)答案不要重复或从反面去说,正面作答即可,不要用形象或描写的语言。
语言表达题
1.语病修改。从语病、简明、连贯、得体角度考虑。首先判断要准确,动小手术(增、删、调、换),不改变原意,答案表述要规_范,注意审题,不要把正确的改为错误的。
2.仿写。明确评分要点,要求严格按下列要点进行仿写。
①内容合理(上下文意衔接、情调一致等);②句式仿写(句式结构一致、运用手法一致等);③修辞上,注意比喻和排比手法;④符合题目要求,尤其特殊要求;⑤语句通顺(否则扣分)。
3.扩展。①答案必须体现题目的明示要求和暗示要求(明示要求有的在题干上,有的在语言材料中),②答案表述要通顺,不漏字,不重字,不出现语病,书写认真。
4.压缩语段。①理解和归纳是压缩的前提和基础;②注意审清题干的要求和限制。高考往往强调有侧重的压缩;③合乎题干要求,要点全面,答案通顺。
5.变换(选用)句式。①明确变换的原则;不得改变原意。②注意把握原句的句间关系。③语句要通顺。
6.得体、连贯题。要根据要求来作答。
1.读懂读清题干,是做题的根本。题干一定要读两遍,命题人说,题干上的话没一个字是多余的。读清读懂了题干,题目也就成功了70%。
2.按题干的提示要求做题。题干既是要求,同时也是提示,是暗示。所以按照提示要求做题会事半功倍。
3.语言表达题每年会出现一些新题型。每位考生心理要有所准备,但其测试的方式方法可能有些与平时的不同,而能力要求却是每位考生早就心中有数的。
4.识图识表题,可以在平时训练一下。准备这一部分的测试,其考查的形式一定要多一些,全一些。有备无患。
高考作文
1.作文阅卷细则
(1)整体要求:有字即不给0分;无标题扣2分;每缺50字(3行)扣1分;错别字每1个扣1分。
(5)评分重点:评分标准中以题意、内容、语言和文体为重点。我们主张在这四项中,以内容和语言为重点。除了审题,文体也可以适当降低要求。这里的文体,不是指议论文、记叙文和说明文,而是指更广泛的文体概念。
(6)抄袭等情况的处理:
套用,也可以称为改写。故事是别人的,但用自己的语言重新叙述,个别地方根据题目要求,作了一定的修改。这类作文,如果再创造的成分教多,且能判断该考生的确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可以在及格分以上给分,但不能超过40分。
仿写。模仿与套用卷相像,但不一样。模仿卷的再创造成分更多,所以,如果立意、语言等方面出色,这类卷子可以打二类分,但不得超过50分。
2.问题作文
若作文具备以下四点之一,则视为问题作文:内容上有严重政治倾向性错误;作文雷同;前后笔迹不一致;在文中有特殊标记。问题作文提交组长或阅卷大组处理。
3.阅卷教师的特点
(1)工作量大,易产生疲劳:不愿意仔细看,主题不清,立意不明的,直接打入低类。看得费力,主题句没找到或不好找到的,打低分;电脑阅卷,字迹模糊,扫描不清失信息,老师看得吃力影响分。
卷面“容颜”须装扮,要讨“考官”心喜欢。
必须用专用笔答题,浓淡适度;少涂抹、轻涂改,即使涂改,也要按规定轻轻地涂,清晰地改;字不要写得太大、太松散,有格的也不要写得太饱满,字体要端正,不要太歪斜(斜度大的扫描出来很朦胧,模糊不清),字距行距也不要太大。千万注意:模糊不清难以辨识的无论是简答题还是作文一律判零分。
(2)阅卷老师易产生主观性。我们必须想办法使阅卷老师的主观能动性向着有利于你的方面发展,否则便会造成直接排斥。
隔皮猜瓜原有“道”,作文写作有“诀窍”。
(3)评分标准是阅卷教师的唯一准绳。按照评分标准写作文是作文稳中求胜的关键。我们必须真正的弄清写作的评分标准。以基础等级(内容+表达共40分)和发展等级(20分)为基准,并且对评分细则有了补充说明:以“内容(题意)”为主先打“奠基分”(即“内容”或者说“立意”是基准,决定分数的走向),然后在其相邻等级中再为“表达”和“特征”打分,不跨等级打分。(先确定“内容”等级分,即根据“立意”确定等级,然后再给“表达”和“特征”定级)
正确应对三大题型
(1)人生观、价值观范畴的考题
例如:以“快乐”为话题、以“成功”为话题。人生观、价值观是自古以来作文立人的永恒主题。正是因为这类主题在平时的教育、学习中被学生不断地接触,难以写出新意,不易区分水平,所以在高考中直接出现的可能性也就比较小。但如果遇到这样的考题,写作的时候可以注意以下几点:
立意一定要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大方向在社会文化中有定论,没有必要为了出新出奇而颠覆传统。
可以在材料的选择上突出时代感。
写作的时候注意理性的议论和感性的抒情相结合。
(2)生活中的美德范畴的考题
中国社会20多年来持续变化,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一部分美好品德也面临着丧失的危险。在这样的背景下,高考作文以此为作文题,并借此促进学生以及全社会对美好品德的信仰是很有意义的。近几年来,社会诚信渐渐丧失,假名牌发展成假酒、假药;打假发展成假打;情况之严重使总理在高等学府提出“不做假账”。
对于这样的作文,写作时要注意:
对题目的解读要深入、细致。比如“诚信”,人言为信,写作时可以强调这一点;比如“宽容”,“宽”和“容”有不同的意义;再比如“合作与竞争”,写作时要揭示出两者的关系。
放到现实生活中去解读,赋予其厚重的社会意义。去年上海高考中有一考生“想握住那些敢于说真话的人的手,以表达我的崇敬、我的支持与我像你们那样敢于真言的决心”,就是凭借作文中厚重的社会意义而获得了很高的分数。
避免空谈,要具体、实在。
(3)社会热点范畴的考题
进入21世纪,古老的中国社会与新奇的现代文明在各个层面发生交融和碰撞,由此这片土地上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值得我们思索的事情。作为即将进入高等院校的学生,有责任知道事情的发生,有责任思考事情的内核,有责任提出自己的见解。所以,出这样的考题的可能性非常大。
见解有新意,不妨颠覆传统。
正因为可以颠覆传统,所以尤其要言之有理。
展现出作为青年人的气息。
从世界、人类、未来的角度,从文化、精神、道德的层面看问题,不要就事论事,要上升到理性高度,使作文更有前瞻性的眼光。
数学
高考数学大题最佳解题技巧
1
三角函数
注意归一公式、诱导公式的正确性。转化成同名同角三角函数时,套用归一公式、诱导公式(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时,很容易因为粗心,导致错误!
2
数列
1.证明一个数列是等差(等比)数列时,最后下结论时要写上以谁为首项,谁为公差(公比)的等差(等比)数列;
2.最后一问证明不等式成立时,如果一端是常数,另一端是含有n的式子时,一般考虑用放缩法;如果两端都是含n的式子,一般考虑数学归纳法(用数学归纳法时,当n=k+1时,一定利用上n=k时的假设,否则不正确。利用上假设后,如何把当前的式子转化到目标式子,一般进行适当的放缩,这一点是有难度的。简洁的方法是,用当前的式子减去目标式子,看符号,得到目标式子,下结论时一定写上综上:由①②得证;
3.证明不等式时,有时构造函数,利用函数单调性很简单(所以要有构造函数的意识)。
3
立体几何
1.证明线面位置关系,一般不需要去建系,更简单;
2.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线面角、二面角、存在性问题、几何体的高、表面积、体积等问题时,最好要建系;
3.注意向量所成的角的余弦值(范围)与所求角的余弦值(范围)的关系(符号问题、钝角、锐角问题)。
4
概率
1.搞清随机试验包含的所有基本事件和所求事件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
2.搞清是什么概率模型,套用哪个公式;
3.记准均值、方差、标准差公式;
4.求概率时,正难则反(根据p1+p2+...+pn=1);
5.注意计数时利用列举、树图等基本方法;
6.注意放回抽样,不放回抽样;
7.注意“零散的”的知识点(茎叶图,频率分布直方图、分层抽样等)在大题中的渗透;
8.注意条件概率公式;
9.注意平均分组、不完全平均分组问题。
5
圆锥曲线
1.注意求轨迹方程时,从三种曲线(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着想,椭圆考得最多,方法上有直接法、定义法、交轨法、参数法、待定系数法;
2.注意直线的设法(法1分有斜率,没斜率;法2设x=my+b(斜率不为零时),知道弦中点时,往往用点差法);注意判别式;注意韦达定理;注意弦长公式;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等等;
6
导数、极值、最值、不等式
1.先求函数的定义域,正确求出导数,特别是复合函数的导数,单调区间一般不能并,用“和”或“,”隔开(知函数求单调区间,不带等号;知单调性,求参数范围,带等号);
2.注意最后一问有应用前面结论的意识;
3.注意分论讨论的思想;
4.不等式问题有构造函数的意识;
5.恒成立问题(分离常数法、利用函数图像与根的分布法、求函数最值法);
5种数学答题思路
1.函数与方程思想函数思想是指运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分析和研究数学中的数量关系,通过建立函数关系运用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去分析问题、转化问题和解决问题;方程思想,是从问题的数量关系入手,运用数学语言将问题转化为方程或不等式模型去解决问题。同学们在解题时可利用转化思想进行函数与方程间的相互转化。
2.数形结合思想中学数学研究的对象可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数,一部分是形,但数与形是有联系的,这个联系称之为数形结合或形数结合。它既是寻找问题解决切入点的“法宝”,又是优化解题途径的“良方”,因此建议同学们在解答数学题时,能画图的尽量画出图形,以利于正确地理解题意、快速地解决问题。
3.特殊与一般的思想用这种思想解选择题有时特别有效,这是因为一个命题在普遍意义上成立时,在其特殊情况下也必然成立,根据这一点,同学们可以直接确定选择题中的正确选项。不仅如此,用这种思想方法去探求主观题的求解策略,也同样有用。
4.极限思想解题步骤极限思想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为:①对于所求的未知量,先设法构思一个与它有关的变量;②确认这变量通过无限过程的结果就是所求的未知量;③构造函数(数列)并利用极限计算法则得出结果或利用图形的极限位置直接计算结果。
5.分类讨论思想同学们在解题时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解到某一步之后,不能再以统一的方法、统一的式子继续进行下去,这是因为被研究的对象包含了多种情况,这就需要对各种情况加以分类,并逐类求解,然后综合归纳得解,这就是分类讨论。引起分类讨论的原因很多,数学概念本身具有多种情形,数学运算法则、某些定理、公式的限制,图形位置的不确定性,变化等均可能引起分类讨论。建议同学们在分类讨论解题时,要做到标准统一,不重不漏。
掌握数学解题思想是解答数学题时不可缺少的一步,小车建议同学们在做题型训练之前先了解数学解题思想,掌握解题技巧,并将做过的题目加以划分,再进行集中复习。
英语
通过分析历年高考英语卷,我们可将阅读理解归纳为以下几种题型:主旨大意题,细节理解题,推理判断题(含写作意图、目的等),词义猜测题。
主旨大意题
这类题在设题时常会用到title,subject,mainidea,topic,theme等词。
1.归纳标题题
特点:短小精悍,一般多为一个短语;涵盖性强,一般能覆盖全文意思;精确性强,表达范围要恰当,不能随意改变语意程度或色彩。常见命题形式有:
What’sthebesttitleforthetext
Thebesttitleforthispassageis___.
Whichofthefollowingcanbethebesttitleforthepassage
2.概括大意题
Whatisthegeneral/mainideaofthepassage?
Whichofthefollowingexpressesthemainidea?
Whatisthesubjectdiscussedinthetext
Thewriterofthestorywantstotellusthat_____.
Thepassage/textismainlyabout_____.
What’sthearticlemainlyabout?
解题技巧:
首尾呼应:主题句在段落的开头和结尾两个位置上先后出现,形成前呼后应的格局。这两个主题句叙说的是同一个内容,但用词不尽相同,这样不但强调了主题思想,而且显得灵活多变。这两个句子并非简单重复,后一个主题句或对该主题作最后的评述,或对要点作一概括,或使之引申留给读者去思考。
无明确主题句:找关键词(出现频率较高),归纳总结。
注意:新题型中有一个选项是干扰项,解答此类题时同学易犯以下三种错误:
(1)表述过于片面,只涵盖该段个别细节;
(2)表述太过于笼统,已经超出该段的内容;
细节理解题
1.事实细节题→寻读法
分为直接理解题和间接理解题,前者常用who,what,which,when,where,why和how提问,或判断正误;后者需与原文信息转换,表达上与原文有差异。常见命题形式有:
Whatcanwelearnfromthepassage
Allthefollowingarementionedexcept
Whichofthefollowingismentioned(notmentioned)
Whichofthefollowingstatementsistrue/right/false/wrongabout…
2.排列顺序题→首尾定位法(找出第一个事件和最后一个事件,用排除法缩小范围)
常出现在记叙文和说明文中,一般按事件发生的顺序。常见命题形式有:
Whichofthefollowingisthecorrectorderof…?
WhichofthefollowingshowsthepathofsignalsdescribedinParagraph…
3.图文匹配题→按图索骥理清线索
设题形式:给出图表,根据图表提问问题。
4.数字计算题→(方法:审题→带着问题找细节→对比、分析、计算)
推理判断题
1.细节推理判断题
一般可根据短文提供的信息或借助生活常识进行推理判断,常见命题形式有:
Itcanbeinferred/concludedfromthetextthat__________.
Theauthorimplies/suggeststhat_____.
Wemayinferthat_________.
WhichofthefollowingstatementsisimpliedbutNOTstated
2.预测推理判断题
Whatdoyouthinkwillhappenif/when…
Attheendofthispassage,thewritermightcontinuetowrite_____
常见命题形式有:
Thepassageisprobablytakeoutof_____
Thepassagewouldmostlikelybefoundin_____
Wheredoesthistextprobablycomefrom
4.写作意图、目的、态度推断题
询问语气态度的题,选项里常出现的词是:neutral(中立的),sympathetic(同情的),satisfied(满意的),friendly(友好的),enthusiastic(热情的),subjective(主观的),objective(客观的),matter-of-fact(实事求是的),pessimistic(悲观的),optimistic(乐观的),critical(批评的),doubtful(怀疑的),hostile(敌对的),indifferent(冷淡的),disappointed(失望的)。
Thepurposeofthetextis_____
WhatisthemainpurposeoftheauthorwritingthetextBymentioning…,theauthoraimstoshowthat_____
Whatistheauthor’sattitudetowards…
Whatistheauthor’sopinionon…
Theauthor’stoneinthispassageis_____.
解答技巧:
②推理不是凭空猜测,而是立足已知推断未知;作出正确答案时一定要在文中找到依据或理由。
词义猜测题
考点:①猜测某个词、词组、句子的意义;②对文中的多义词或词组进行定义;③判断某个代词的指代的对象。
Theunderlinedword/phraseinthesecondparagraphmeans_____.
Theword“it/they”inthelastsentencerefersto______.
Theword“…”(Line6.para.2)probablymeans______.
Theword“…”(Line6.para.2)couldbestbereplacedbywhichofthefollowing
Whichofthefollowingisclosestinmeaningtotheword“…”
1.通过因果关系猜词通过因果关系猜词
例如:Youshouldnthaveblamedhimforthat,foritwasnthisfault.通过for引出的句子所表示的原因(那不是他的错),可猜出blame的词义是"责备"。
2.通过同义词和反义词的关系猜词
通过同义词猜词,一是要看由and或or连接的同义词词组,如happyandgay,即使我们不认识gay这个词,也可以知道它是愉快的意思;二是看在进一步解释的过程中使用的同义词,如ManhasknownsomethingabouttheplanetsVenus,Mars,andJupiterwiththehelpofspaceships.此句中的Venus(金星)、Mars(火星)、Jupiter(木星)均为生词,但只要知道planets就可猜出这几个词都属于"行星"这一义域。
通过反义词猜词,一是看表转折关系的连词或副词,如but,while,however等;二是看与not搭配的或表示否定意义的词语,如:Heissohomely,notatallashandsomeashisbrother.根据notatall...handsome我们不难推测出homely的意思,即不英俊、不漂亮的意思。
3.通过构词法猜词
根据前缀、后缀、复合、派生等构词知识判断生词词义。如:Sheisunlikelytohavestolenthemoney.(“un”含否定意义,故为“不太可能”之意。)
4.通过定义或释义关系来推测词义
例如:Butsometimes,norainfallsforalong,longtime.Thenthereisadryperiod,ordrought.从drought所在句子的上文我们得知很久不下雨,于是便有一段干旱的时期,即drought,由此可见drought意思为"久旱","旱灾"。而adryperiod和drought是同义语。这种同义或释义关系常由is,or,thatis,inotherwords,becalled或破折号等来表示。
5.通过句法功能来推测词义
例如:Bananas,oranges,pineapples,coconutsandsomeotherkindoffruitgrowinwarmareas.假如pineapples和coconuts是生词,我们可以从这两个词在句中所处的位置来判断它们大致的意思。从句中不难看出pineapples,coconuts和bananas,oranges是同类关系,同属fruit类,因此它们是两样水果,准确地说,是菠萝和椰子。
6.通过描述猜词
描述即作者对该人或该物作出的外在相貌或内在特征的描写。例如:ThepenguinisakindofseabirdlivingintheSouthPole.Itisfatandwalksinafunnyway.Althoughitcannotfly,itcanswimintheicywatertocatchthefish.从例句的描述中可以得知penguin是一种生活在南极的鸟类。后面更详尽地描述了该鸟类的生活习性。
7.根据常识猜词
如:Thedoorwassolowthathehithisheadonthelintel.(lintel“过梁”。)
Afraidofwakingthebabyup,shetiptoedoutoftheroom.(tiptoed“踮着脚走,蹑手蹑脚”)
七选五
从题型和内容我们可以看出,选项可分为:
注释性句子(上下文逻辑意义)
解题思路
1.理清句际间的关系
构成语段的各个句子之间有时可以包含一种以上的句际关系。
因此,理解阅读材料时一定要把握语脉,理清句际间的关系,进而理解语段或全文的内容。
2.找出句子之间的连接性的词语
承接关系(如so,therefore,thus,hence,accordingly,consequently,asaresult等)
平列关系(如first,second,third…;firstly,secondly,thirdly…;first,next,then…;inthefirstplace,inthesecondplace…;foronething,foranotherthing…;tobeginwith,toconclude等)。
转折关系(如however,nevertheless,nonetheless,still,though,yet,inspiteof,atanyrate,inanycase,whoever,whateveronthecontrary,incontrast,bycontrast,incomparison,bycomparison,conversely,otherwise等)。
层递关系(如also,further,furthermore,likewise,similarly,moreover,inaddition,what’smore,too,either,neither,not…but…,notonly…butalso等)。
解题步骤
1.通读全文
2.详读段落
3.定位选项
4.通读复检
将所选答案代入文中,再次通读全文,重点考查逻辑关系和关联结构。
5.确定排除
研究多余选项,确定排除理由,最终确定答案。
完形填空
完形填空主要考查学生词汇、固定搭配、语法等语言知识,也反映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语境的逻辑判断能力。
解题原则
1.语义优先于语法原则
2.词内选项句内找原则
从近几年的高考原题来看,近义词或词组的辨析正成为考试的热点。四个选择项要么都是词义相近的名词单数或复数,要么都是近义动词的同一时态等,只能根据上下文的语境作出正确的选择。
如果提供的四个选择项词义相差悬殊,则上文或下文肯定有答题提示,有时第一个空格要读完全文才能回答。
3.再细读全文,集中精力解决难点,填补空缺。
4.答题完毕,遵循由整体到局部、由局部到整体的规律,再耐心通读全文,认真复查所选答案是否得当,语法是否正确,逻辑推理是否合理。
解题技巧
1.逻辑语气解题法
这种逻辑语气主要包含并列、递进、因果、转折和委婉语气等等。这类题的选项多为连词、副词或具有连词意义的各类短语。
2.固定搭配解题法
这类题与语法结构题有点类似,但主要惯用搭配,讲究词与词的搭配,涉及到关联词、动词、副词、形容词、名词和短语等。
3.语法结构法
4.语境信息解题法
选项重在语意干扰,考生应具有通过上下文提示、暗示或铺垫,对篇章进行整体上的把握的能力。所以,快速浏览全文,迅速领悟篇章主旨,通过上下文语境选择答案选项乃解决完形填空的关键。
5.利用常识解题法
这类题主要是考查考生应该把握的英美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和生活常识,但唯有在无法准确把握语言知识时,可充分利用所学的社会知识和科普知识进行语境判断。
提高途径
良好的完形填空成绩主要表现在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良好的语法功底,有人说,“得阅读者得天下”。完形填空也不例外。
培养自己良好的阅读习惯应做到:
要以意群,语义为单位读,不要逐词逐句地认;
要借助视觉扫读,不要手指唇动或无声心读;
要从头至尾,一气呵成,不要频繁回读;
要直接理解原文,不要逐词逐句地心译;
要利用上下文和构词法猜测生词,推测出句意,不要频繁查阅词典;
逐步扩大视距,要纵式快速阅读,不要横式赏析细读。
语法填空题
语法填空是近年来高考英语推出的一种新题型。这种题型能全面检测学生在英语词汇、语法,甚至是句法上的运用才能,能更科学地反应学生的英语综合程度。
本题型分两种情形:一种为已给单词提示;一种为不给单词提示。
已给单词提示题型的技巧
此类题可以考查学生对单词形式变化的掌握水平。单词形式变化主要有两种,一是词的形、数、式的变化,一是词的派生变化。在判断出词的变化之后还应该进一步审题,看是否需要应用复合的变化形式,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技巧一:名词形式变化。
名词的形式变化主要有单数、复数、所有格的变化。
技巧二:动词形式变化。
动词的形式变化比较多,有谓语的变化(时态、语态、语气),有非谓语的变化(不定式、动名词、现在分词、从前分词)。
技巧三:代词形式变化。
代词形式变化通常是与人称变化有关的三大类五小类,即人称代词(主格和宾格)、物主代词(形容词性和名词性)、反身代词。另外还有几个不定代词的形式变化,如noone/none、other/another等。
技巧四:形容词、副词比较级变化。
英语中大部分形容词和表方式的副词都有原级、比较级和最高等的变化。构成比较级和最高级的方式,或通过加后缀一er和.est,或在词前Imore/less和most/least,且形容词的最高级还要冠以the。
技巧五:数词形式变化。
数词的形式变化包含基数词、序数词,或加后缀一teen、ty的变化,甚至还有作分母用的序数词的单复数形式,以及one/two的特殊变化形式once/twice
技巧六:词的派生。
词的派生现象在英语单词中是很常见的,派生现象主要产生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四种词中。这种题型还有可能检测学生对词根、前后缀、派生词的掌握。
未给单词提示题型的技巧
此类题难度较大,但也是有办法应付的。
技巧七:固定短语构造。
根据句中横线前后及整句来判断横线前后是否构成一个固定短语,但有时要对横线前或后的几个单词“熟视无睹”才能命中答案。
技巧八:从句引导词。
从句是此题型最为常见的一个方向,主要检测学生对引导词的掌握程度。
技巧九:短语动词结构。
短语动词是以动词为中心的两个或多个词构成的短语,此类短语中往往是动词与介词或副词连用的多些。
技巧十:短语介词结构。
短语介词即多个词的组合。起介词作用的短语,如:exceptfor,dueto等。
技巧十一:连词、关系短语结构。
常用的连词有and,or,but,so,for,while等,常用的关联短语有both…and...,either…or...,neither…nor...,notonly…butalso...等。
技巧十二:冠词、介词和常用的副词。
冠词只能是在a,an,the之间判定;常用的介词有in,at,on,before,during等,通常考核固定搭配;副词的量仍是比较多,如:however,never,yet,much等。
这一招是最为灵巧的,但也是最难的。学生能够依据上下文关联和本人积聚的知识,填入某个已涌现的词,或其反义词,或其同类的某个词。
答案的线索可能在本句,可能出现在上下相连的一句,还可能出现在比较远的处所——上下段中与此段位置大体相当的句子。如果该横线出现在某段的首句,则线索可能在上下段的首句;假如横线出现在某段的末句,则线索可能在上下段的末句,以此类推。
短文改错
短文改错的复习重点
1.考生必须熟悉设错方式:多词、少词、错词。
多词现象大多出现在冠词、介词、助动词、连词、语义重复及行文逻辑等方面。
少词现象主要出现在冠词、介词、副词、助动词、不定式符号to、连词等。
错词现象主要在冠词、介词、名词单复数、动词时态、非谓语动词、主谓一致、代词、连词、词形。
2.考生平时应加强基本功训练,用一个“错题集”本把自己或同学在书面表达中出现的错误归纳一下,以便考前复习。
对全文的宏观把握
学生应把改错内容当作一篇小短文来理解,这样能对短文有个宏观把握,对上下文有全面的了解。
在理解篇章的基础上逐句审读,分析判断,上下兼顾,把明显的、拿的准的题先做完,这样可以缩小包围圈,也有助于对全文的进一步理解。
从语法角度审查
1.查看时态是否一致。
Myfavoritesportisfootball.Iwasamemberofourfootballteam.全文都是用的一般现在时,此句中的was显然与上下文语境不符,应改为am。
2.查看主谓是否一致。
Anyonemayborrowbooks,anditcostnothingtoborrowthem.cost应改为costs,因其主语是it(为形式主语),且上下文均为一般现在时。
3.查指代是否一致。
TheSmithsdidhisbesttomakemefeelathome.句中的主语theSmiths表的是Smith一家人,因此指示代词his应改为their。
4.查平行结构是否平行一致。
由and,or,but,either...or...,neither...nor...,notonly...butalso...,aswellas等并列连词和词组连接的结构可称为平行结构。
Itwasverykindofthemtomeetmeattherailwaystationanddrovemetotheirhome.句中的drove显然与and前面的tomeet不平行,应改为drive。
5.查名词的单复数与修饰词语或上下文是否一致。
Westudyquiteafewsubject,suchasMaths,Chinese...quiteafew只能修饰复数名词,故subject应改为subjects。
6.查行文逻辑是否一致。
十大常见错误
短文改错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及我们平常的模拟考试,可以发现短文改错主要有以下十大错误:
1.形容词与副词的误用。
如exciting与excited,hard与hardly,possible与possibly,here与there等,以及形容词与副词的比较级与最高级。
2.名词的单复数误用。
如在several,many,various,different,afew,oneof等之后,常用名词的复数,在every与each之后常用单数。
3.代词的误用。
如you与your,it’s与its,it与they或them,one与ones,宾格(如me)与反身代词(如myself)等的误用。
4.介词的误用、缺少或多余。
常见的如in与on,to与for,instead与insteadof,because与becauseof等的误用。
5.时态的错误。
6.连词的误用。
如or与and的误用,and与but的误用,so与but的误用,because或since与so连用,though与but连用等。
7.第三人称单数后的动词形式。
8.一些固定结构的误用。
如so...that被误用作very...that,too...to被误用very...to,as...as被误作so...as等。
9.定语从句中关系词的误用。
10.一些常用词的误用。
如what与how,except与besides,any与some以及它们的合成词如anything与something,anywhere与somewhere等混淆不清。
验证答案
改完后,要回过头来重读一遍全文,查看改过后是否能使语气通顺,时态一致,合乎逻辑。再次通读可以在初改时感觉不顺的地方集中精力,仔细推敲,使答案更加准确。
要多读多背,增强语感
在平常的学习中一定要注重语感的培养,英语学习的根本任务是学习语言,而学习语言的根本在于学习和习得语感。语感一旦形成,就为英语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语言是学出来的,所以要学好语言,一定要多读多背,尤其是背,它是语言习得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作文
一般高考英语作文满分为25分,占总分数的16%。如果作文分数能达到20分以上,就能轻松将许多考生甩在后面。
英文作文的阅卷老师阅读速度很快,每篇作文以平均不到一分钟的速度审核,阅卷老师首先会大致读一下作文内容,并在心里给出作文得分的等级。一等分数为20-25分;二等分数为15分-19分;三等分数为15分以下。因此,整篇作文的第一印象很重要。
1.卷面清爽,减少修改
2.杜绝错误拼写
高考作文应杜绝拼写错误的单词,尤其是简单的词汇。如果考生有拿不准的单词应尽量替换为熟悉的单词。如果有拼写错误的单词不仅会因此扣分,还会影响整体作文分数的等级。
3.善用实词,替换常用词
高考英语作文应多用实词,少用虚词。比如在形容一个人很好的时候,不要总用nice这样太过简单空洞的词汇。应尽量多使用一些诸如generous,humorous,interesting,smart,gentle,warm-hearted之类的形容词。
物理
高考物理考试答题技巧
无论答什么题都要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选择题
高考物理选择题一般考查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规律的理解及应用,选择题答题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因为物理选择题答案是多选的,所以当某一选项不能确定时,宁可少选也不要错选。
(2)注意要求,看选择的是“不正确的"还是其他。
(3)做选择题的常用方法:①排除法;②直接推断法;③观察;
解答题
(1)审题:对于高考物理解答题,首先要仔细读题,弄清题意。对题目中的信息进行搜索、提取、加工,在物理审题中,要全面细致,重视题中的关键词和数据,还常常要通过画草图展示物理情景来帮助理解题意,保证审题的准确性。否则,高考物理审题一旦方向偏了,只能是白忙一场。
(2)计算:高考物理解答题通常都立足于数学方法,解题就是方程,然后求解。方程蕴含在物理过程中以及整个过程的各个阶段中,存在于状态或状态变化之中。要注意计算的结果的准确,否则及时过程再好也是徒劳。
(3)书写:在高考物理答题是要注意规范作答,保证一定的卷面分,高考物理答题过程尽量使用专业术语简单明了、突出物理知识点。方程式准确、条理规范,文字符号要统一,单位使用要统一,作图要规范,结果要检验,最后要有明确结论。
实验题
实验题是高考物理必不可少的题型之一,实验题一般采用填空题或作图题的形式出现。
一定要强调科学性、安全性、准确性、简便性。
高考物理选择题做题技巧
反证举例法
有些选择题的选项中,带有“可能”、“可以”等不确定词语,只要能举出一个特殊例子证明它正确,就可以肯定这个选项是正确的;有些选择题的选项中,带有“一定”、“不可能”等肯定的词语,只要能举出一个反例驳倒这个选项,就可以排除这个选项。
等效替换法
等效替换法是把陌生、复杂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在保证某种效果、特性或关系相同的前提下,转化为简单、熟悉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来研究,从而认识研究对象本质和规律的一种思想方法。等效替换法广泛应用于物理问题的研究中,如:力的合成与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等效场、等效电源等。
整体隔离法
分析多对象问题时,当题干所要分析和求解的物理量不涉及系统内部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时,可把多个物体所构成的系统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称为整体法,这是一种有效的解题思路。整体法与隔离法是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一般要采取先整体后隔离的方法,这两种方法配合起来使用,常能更有效地解决问题。
估算求值法
有些选择题本身就是估算题,有些貌似要精确计算,实际上只要通过物理方法(如:数量级分析),或者数学近似计算法(如:小数舍余取整),进行大致推算即可得出答案。估算是一种科学而有实用价值的特殊方法,可以大大简化运算,帮助考生快速地找出正确选项。
单位判断法
从物理量的单位出发筛选出正确答案。如果等式两边单位不一致,或所列选项的单位与题干要求量不统一,则肯定有错误;或者,尽管式子两边的单位一致,却仍不能确保此式肯定正确,因为用单位判断法不能确定常数项的正确与否。
内容措施型
什么是内容型历史试题?
这里所说的内容型试题,其实就是史实型试题。它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归纳、辨别以及材料与课本相联系的能力。
内容型试题的三大类别
1.人物活动型(主要是考查选修四)
历史人物的活动一般具有三个特性:时代性;阶级性;类别性(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人物活动主要应从这三个特性(或三个方面)归纳。
2.政策措施型(最重要的类别,主要考查必修部分的政治、经济、文化措施和选修一的内容等)
政策是国家或政党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路线而制定的行为准则。措施是针对具体问题应采取的具体办法,可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归纳。
3.思想观点型(主要考查必修三和选修二的内容)
思想观点是历史人物或团体、组织、派别的主张。思想观点既要强调历史行为的手段和目的,但更主要的是要指明肯定(赞成、主张)或否定(批判、反对)什么。
内容型和措施型试题的题型特征
1.内容类设问的呈现形式主要有:反映了什么内容,主要内容是什么,基本内容是什么,核心内容是什么,内容有哪些,等等。
2.措施类设问的呈现形式主要有:具体措施有哪些,核心措施是什么、采取了怎样的措施,采取了哪些重要举措,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采取了那些应对措施,等等。
内容型试题解题的主要方法
2.对高考中比重最大的材料型试题(选择和非选都有),要把提炼材料和联系课本知识并重。
背景原因型
什么是原因型试题?
原因型试题即要求回答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为什么会出现或产生。
背景、原因、条件三者的区别与联系
原因型试题包括背景、原因、条件三种不同设问。一般而言,三者是有区别的,背景的范围最广,原因或条件是背景的组成部分。条件更注重客观性,原因注重主观性。有时三者可以通用,即背景、条件也是原因。常见的前提是原因,也是条件。导火线是直接原因,不是条件。
原因型试题的分类
根本原因型历史试题的入手角度
生产关系类(主导阶级和阶级剥削)从生产力方面入手;上层建筑类(阶级状况、国家结构、价值观念等)从经济基础方面入手;政治事件类从阶级、矛盾或社会性质方面入手;社会意识类从社会存在方面入手;历史事件的存在和发展类从内因入手;相同属性事物存在和发展类从历史规律方面入手。
原因、背景类试题的题型特征
1.限定性的设问,如这一现象出现的历史/社会/经济/政治根源(原因)是什么,根本/主要/直接原因是什么等。
2.宽泛性的设问,如该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历史条件有哪些等。
原因、背景类试题的解题模板
1.在没有限定词的情况下,历史背景、条件、因素、依据、原因等可从(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思考。具体表现为:
(1)经济方面的内容可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等方面思考。
(2)政治方面的内容可从政局、制度、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等方面思考。
(3)思想文化方面的内容可从思想、科技、教育等方面思考。
2.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
3.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1)主观原因:(主观意识方面的原因)一般从领导某事件的阶级、阶层的主观目的、动机、决策或政策、方针等方面进行思考。(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
(2)客观原因:指与主观原因有紧密关系但又不受主观意识影响的原因,一般从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状况、政治状况、思想因素等方面进行思考。
(3)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4.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
(1)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
(2)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
(3)根本原因:政治层面的根本原因从经济层面入手;生产关系层面的根本原因从生产力入手;上层建筑层面的根本原因从经济基础入手;社会意识形态的根本原因从社会存在入手;历史事件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从内因入手;相同属性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从历史规律入手
直接原因、主要原因和根本原因,三者既有层次区别,又有联系渗透。
比较型
什么是异同型(比较型)历史试题?
比较型选择题是把具有可比性的历史事件或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反映放在一起,让考生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出其相同点或不同点。有对历史事件或现象的表面问题进行比较的,更多的是对历史事件或现象的本质问题进行分析比较的。
此类题在题干中一般都有“相同点”、“不同点”、“共同”、“相似”等标志性词语,有些题也有反映程度性的词语,如“最大的不同点”、“最根本的不同”、“本质上的相似之处”等。有些试题,题干中无“比较”、“异同”等字眼,但解题过程中必须用到比较的方法。
异同型(比较型)历史选择题解题指导
1.解答异同型(比较型)选择题的四个步骤:
(1)一审,仔细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注意题干考查的角度,看题干是考查两者的区别,还是考查两者的联系,或者是考查两者的所有关系即包括区别与联系。
(3)三比,把备选项和题干进行联系比较,先看备选项的表述是否错误,再看备选项观点是否符合题干考查的角度。
(4)四查,审查备选项,只有本身是正确的且符合题干要求的备选项,才能最后入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