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某,男,43岁,1975年5月初诊。患者半年来知饥欲食,然食后腹满甚,以致不敢进食,形容枯藁,舌淡胖,脉沉细。脉症合参,知为脾虚之故,遂处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药用:党参、白术、茯苓各10g,厚朴、法半夏、炙甘草各6g,生姜3片。3剂后复诊,诉药后已能进食60g左右而不腹满,守方再进5剂。三诊喜告每餐进食250g而无腹满之感。后用五味异功散加减10余剂而收功。上例病机乃脾弱胃强。胃气和降功能正
本案脾胃素弱,更因忧思伤及脾胃,复又感寒饮冷,致使脾阳更伤,脾运失职,气滞于腹,壅而胀满。药用厚朴、枳实宽中除满;生姜、半夏辛散降逆;党参、炙甘草、白术健脾益气,和中升清。使脾阳温运,气机通畅,升降相因,其症乃平。
导师孙桂芝教授根据古人“脑瘤者,痰瘀交阻或气血郁结皆有之”“积之成者,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的理论论述,又虚心向他人学习变通,形成自己的学术思想,把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有机结合,根据来诊患者的具体情况,在治疗用药上,从调补肝肾治起,以平肝祛痰息风,补肾健脑,软坚散结,活血化瘀之法,取中药升降沉浮,使用对药,调节机体升清降浊之功能,从而使药归经入脑,顺利通过血脑屏障,沿经络直达病灶,使药入有门,病出有路。
猫人参又名猫气藤、痈草、沙梨藤。载《浙江民间常用草药》。系猕猴桃科植物镊合猕猴桃actinidiavalvatadunn的根。夏、秋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去泥沙,切片鲜用或晒干。
人参又名人衔、棒锤。载《神农本草经》。系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ginsengc.a.mey的根。栽培者为“园参”,野生者为“山参”。多于秋季采挖,洗净;园参经晒干或烘干,称“生晒参”;山参经晒干,称“生晒山参”。
人参大补,但人参也是药。人参吃好了治病补身体,吃的不好要人命。人参的吃法有很多,比如炖、嚼、冲、泡等多种方法,对身体的治疗功效也很大,人参对身体各个部位都有调理的效果,但人参毕竟是药,也有不适合的人,比如身体发热、胸闷、腹胀等症状的人都要禁用人参。所以要想食用人参,首先要看自己是否适合服用人参。专家提醒,以下这几类人群就不适合服用人参。1、胸闷、腹胀者这类人服用人参后,常使胸闷、腹胀等气滞现象
清肠热,化食滞。赤白痢疾初起,积滞不行,里急后重,频登圊而去少,腹痛等症。
发汗解表,散风祛湿。用于风寒感冒,头痛身痛,恶寒无汗,鼻塞清涕,咳嗽白痰。
清热解毒,宣泄肺胃。用于小儿外感风热证,症见:发热、鼻塞、咽痛、流涕、口渴、咳嗽、汗出。
表散风寒,解热止痛。用于外感风寒初起:发热恶寒,无汗,头痛,鼻塞,喷嚏,咽痒咳嗽,四肢酸痛。及流行性感冒初起、轻度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症候者。
小儿风入脊髓,致患龟背。
破血逐瘀。治产后恶露不下,腹中疼痛,心神烦闷。
祛风,杀虫,止痒。主治白癜风,汗斑,腋臭等。
能散寒宣肺,清热化痰,止咳平喘。主治咳嗽表寒里热证,症见咳嗽、咯痰、喘息、痰鸣、恶寒、发热、身痛、口渴、舌红苔薄白或黄,急性支气管炎及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见上述症状者。
徐某,男,42岁,郑州人。有多年神经性耳鸣病史,1年前又有听力下降,经中西药治疗可未见明显好转,近因病友介绍前来诊治。刻诊:耳鸣如蝉,听力下降,耳内有压迫沉闷堵塞感,头晕目眩,无汗,倦怠乏
周某,男,46岁,1984年10月20日就诊。思慢性支气管炎近10年。4天前受寒而发作。症见咳嗽,痰白稀,胸闷,微恶寒,纳差,神疲,舌质暗红、苔白滑,脉弦紧。处
朱某,男,58岁。1987年3月25日初诊。主诉:反复失眠20余载。患者长年夜不能寐,时轻时重,甚则彻夜不寐,胃部不适,下肢浮肿,近来较着,阳入于阴则寐,阴入于阳则寤,阴阳失于调和,则心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