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性(精选5篇)

关键词:室内设计;沟通能力;教育方式

沟通,可以解释为它是人们进行思想或情况交流,以取得彼此的了解、信任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在这里沟通也可以称为信息交流,即指发讯者把信息也包括发讯者的思想、知识、观念、想法等在内按服可以理解的方式传递给收讯者,达到相互了解和协调一致的效果,以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沟通是当代职业人能力的重要体现之一,拥有良好的共同能力,不仅能够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成为顺畅、明确,有效提升工作效率,还能够在交流的同时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为个人的发展积累良好的人际资源。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需要具备团队合作精神,走上工作岗位之后要很好地与客户交流,因而获得沟通能力显得极为重要。

一、室内设计专业学生沟通能力的重要性

1.未来职业的需要

2.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二、室内设计专业学生沟通能力培养中出现的问题

1.学生自身对于沟通能力忽视

当代的室内设计教育教学,将教学的重点放在技术教学、知识教授这两个层面上,重视的是对于学生技能、技术的培养,而忽略了沟通能力培养这一重要的“软实力”培养。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程评价,对于沟通能力的考核是没有的,教师不会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因此学生对于沟通能力的重视程度也很低。在室内设计课堂和课下,学生的主要工作就是埋头看图纸、做设计图,很少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即使在合作的作业中,学生也多按照自己的个性随意地进行发言,缺乏对沟通的重视和技巧的自我培养。

2.缺乏沟通能力培养的有效环境

沟通能力的培养需要有效的环境,然而当代室内设计教学却没有为学生提供这样适宜的环境。在课堂上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在“一言堂”的教学环境下,学生并不需要进行沟通与交流;而在课下,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时不需要与他人进行交流互动,而集体作业、集体合作的缺失,也使得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缺乏必须的环境。目前大学生针对专业进行的交流主要还是在课堂上进行的,因而课堂教学对于沟通培养引导的缺失,导致学生失去了进行沟通的有效环境,自身沟通能力培养举步维艰。

3.沟通能力培养缺乏职业导向

部分学校在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中缺失涉及一些沟通能力培养的教学,然而这种教学却是泛泛的,缺乏职业针对性的。这些课程可能会教授学生如何去进行与家人、朋友、同学的沟通,然而与室内设计职业方面沟通的教育,却几乎没有涉及。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着实获得一定的基本沟通技巧,然而这些技巧对于自身的职业帮助却并不大。室内专业学生如何与客户进行信息的采集,如何应对顾客不满的投诉,如何应对上级的要求等方面的沟通能力,许多学生尚且不具备。

三、室内设计专业学生沟通能力教育方式分析

1.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培养沟通能力

自主认同、积极参与,是培养各项能力的关键所在,也是培养室内设计专业沟通能力教育的关键所在。激发学生自主培养沟通能力,需要多种方式的结合。

另一方面学生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一些实践活动,亲身感受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的重要性。

这种实践可以融入学生的集体活动、团体合作当中,通过为集体制定目标、分工协作来促使学生进行沟通,从沟通的各种模式、情况中感受有效沟通、无效沟通、不当沟通等沟通方式的成效。这种实践也可以通过纠错的方式来进行,可以通过模拟各种沟通场景,用错误的沟通方式进行对话,展示沟通方式方法错误带来的严重后果,使学生提升对沟通能力重视程度。

2.创设沟通能力培养的环境与渠道

一方面从大环境来看,学校需要为学生提供多方位的社交渠道,通过各种打破专业限制的活动的开展,为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交往开辟新的渠道与通路。

目前,在学校中很多活动是按照级别、专业进行分组的,这些规定需要被打破。如在选课方面一些不属于专业核心的课程,尤其是公共课和公选课,要鼓励学生跨级别、跨专业进行选择;在活动的开展方面,一是要增加活动数量,二是要大开方便之门,破除专业限制。这样室内设计专业学生才有多种沟通渠道以进行沟通实践。

另一方面从专业教学来看,需要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沟通环境。

在课堂教学方面,要扭转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更多的在课堂上发言、主导,锻炼学生的胆量;要改变教学方式,变学生单个学习为团队学习、小组学习,通过团队任务、团队作业的完成来激发室内设计专业学生内部的交往、交流;在课程考评方面,除了专业技能之外,也需要将个人口才、沟通能力等纳入考评范围之内,实现有效的激励。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专业学习方面获得有效的沟通培养渠道。

3.以职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室内设计专业学生的沟通能力培养,需要彰显专业特色,否则就很难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的,则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化的培养,彰显室内设计专业的专业特性,着重解决专业发展过程中、职业从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沟通交流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有条件的院系,可以以讲座、课程的形式,专门针对室内设计专业学生在沟通方面的诉求进行教材编写,讲授课程,有针对性地解决该专业学生在沟通交流方面可能会存在的问题,通过各个击破,实现问题的有效、快速解决。

另一方面如果学校、院系没有这样的资源,那么就需要提倡专业教师在专业课程教授的同时,结合自身的从业经验或者间接经验,对于本课程中可能出现的误会、问题进行整理和分析,对于心理学、沟通技巧等方面都要有所涉及,如此教授给学生,让学生避免今后在工作中出现类似的问题。以职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能够使得学生以更好的面貌、更为自信的心态、更加职业的态度进入工作当中,同时使得自身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加少犯错误,使得自身的设计师之路更加顺畅、平坦。

总之,沟通能力是影响一个人一生发展的重要能力,对于室内设计专业学生来说,这不仅影响到其在专业学习方面的成效,更影响到其在今后工作中自身的发展和个人的晋升,也影响到其生活质量与未来的发展。然而从现状来看,我国室内设计专业对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还是不足的,学生无法获得相应的环境,对沟通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也不足。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校、学生需要对沟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达成共识,明确室内设计专业未来职业方面沟通的必须要性与具体方向,然后按照确定的目标进行有效的沟通能力的培养。未来的室内设计这一职业的服务性将更为凸显,毕业生唯有在沟通能力方面有所提升,才能应对这一职业逐步发展的需求,在实现自身职业发展的同时,实现自我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翟明坤,杨静.高校课堂培养学生沟通能力探析[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

[2]张尔升.大学生沟通能力培养教育探索[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

一、专门性和制度化建设的重要性

对某一行业来说,专门化表现在这个行业在某领域的特殊性,即专业。所谓“专业”,在社会上直接表现为具有某领域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专业人士是指将自己在某方面专门的知识提供给他人以获利的人。某一行业的专业化是指行业的整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专业化的高低表现了整个行业发展的快慢,专业化的最终目的是更好地满足客户的要求,进而维护客户的利益。所以,专业化的重要性在于对整个行业水平的提高。而“制度化”在某方面指的是对某一行业的约束和规范,对某一行业的制度化指的是建立一个稳定运行的体系并保证体系在运行过程中能够切实符合计划所要求,并且没有片面性、间断性等缺点。对任何行业来说,制度化建设都尤为重要,它不仅可以对整个行业进行统筹规划,也能促进整个行业的信息对等,实现行业的全面、全部、全程发展。

二、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专门性

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的专门性体现在职业教育的专业化上,由于职业教育对专业领域方面的要求比较严格,造就了职业教育教师的发展在教育领域发展的专门性。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专门性也就是专业化的体现。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许多专业领域对知识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为了满足社会需要,加强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性来保证输出人才的专业性刻不容缓。职业教育的专业化发展目的是培养出一线的全面复合型人才,来满足日益发展的社会的需要。为了实现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专门化,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首先要从政策方面颁布适合职业教育教师培养标准的政策来实现职业教育教师培养的基本要求;其次,要对学校实行全新的管理模式,为教师的培养提供良好的环境;最后,职业教育教师也要从自身出发,不断完善自己,来实现自身素质的提高。有了这些措施做基础,才能更好地实现职业教育教师行业的专门化发展,实现整个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知识储备和素质水平的提高,实现符合我国当今发展现状的全方面、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三、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化建设

四、结束语

【关键词】教师;专业化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作用;应用

一、前言

二、教师专业化发展与现代教育技术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标准与要求离不开时代背景。信息时代的到来,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行为以及工作的方式。学校教育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对教师的新要求,甚至是思考问题方式都发生了巨变。人们在渴望更好的环境、生活的同时,更需要更好的教育,而要提供更好的教育,就必须有专业化的教师。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信息化给我国现代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与机遇,也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与条件保证。它能让教师在专业化发展过程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学质量,高质量的进行教师专业化发展学习。同时,在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普遍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了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率,促使现代教育技术不断发展与完善,以适应现代学校教育的要求。所以,二者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

三、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作用

1、在教师教学观念转变与能力提高中的作用

2、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提高教师终身学习能力

教育是一个动态的社会实践活动,它具有鲜明的时代性,需要教师有终身学习的观念与能力。互联网的迅速兴起,为我们提供了海量的信息资源,知识更新的周期也越来越短。互联网使得整个社会知识迅速增长的同时,新的教育思想与理论也推陈出新。现代教育技术促使教学手段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教学内容愈加丰富。在信息化语境下,学情也发生了重大的改变,新的教学内容与授课手段要符合学生的期望。所以,教师要能在信息爆炸的当下,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自己教育教学的素养。利用互联网、远程教育资源共享平台不断地学习,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并提高自己终身学习的能力。由此可见,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教师终身学习提供了更多的机遇,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与手段。

3、现代教育技术能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教师专业化发展需要教育教学科研做支撑,这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本要求。一方面,要加强关于教师专业化发展命题的科学研究,研究如何有效开展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更为重要的是,教师专业化发展本身就要求教师要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要求教师有创新的思维与能力,有反思的意识与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进行科研课题的能力与水平是衡量一名教师专业化的一个重要标准。教师能力结构从传统意义上的二元结构,即“教”与“学”,演变成“教——学——研”三方面缺一不可的要求。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师提供了很多数据库供教师进行科研活动,中国期刊网、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极大的拓展了教师的视野,为教师提供了进行科研的物质保证。

四、教师专业化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1、建立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能力标准

在教师专业化素质的培养与发展进程中,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已经认识到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重要性,但是关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能力标准建设却长期缺乏相应的参考依据,这一方面是因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需要教师具备创新思维,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现代教育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快,考核主体的信息化素质需要不断提升。但基于当前教师专业化素质发展的需要,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标准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具体而言,教育技术应用的能力标准要涵盖教与学的全过程,涉及到资源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等各个环节,并且要分别针对不同的教育学科制定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子标准。同时,针对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考核难的问题,可以成立专门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鉴定机构,颁发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等级证书,这对促进教师专业化素质的发展将会形成有力的促进。

2、加强对教师专业素质中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考核

作为现代社会的教师,掌握新的教育技术并且能够灵活应用已经成为新时代教师的最基本要求,但在教师专业化发展学习过程中,要正确理解现代教育技术,不是为了学习教育技术而学习,新的教育技术只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一种新的手段,它并不能完全替代一些传统的、优秀的教育方法。因此,在考核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时,要从“教什么”与“如何教”两个维度,看教师是否掌握了最先进的教育技术和应用技能,是否在教学资源和环境的建设上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是否具有强烈的教育资源共享意识,承担了相应的信息技术教学任务等等。只有教师树立了正确的教育技术观、应用观,才能为教师专业化素质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3、拓展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应用领域

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对教师专业教学能力的提升起到了有效的促进作用,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不仅仅改变了教师授课的方式,同时也是教师提高科研能力、开展终身学习的重要手段。因此,基于当前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实需要,要不断拓展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应用领域,既要在教学领域加强应用,也要在个人学习与科研领域加强应用,还要学会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实现资源贡献与同行交流,这对个人专业素质的提升也将会大有裨益。

4、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支撑,提升教师的专业教育优势

现代教育技术素养是教师专业化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支撑,进一步确立自己的教学“个性”,提高教学过程的“人性化”,实现个人专业素质学习的“终身化”,加快优质课程、特色课程的建设,进而逐步确立自身在专业教育领域的优势地位,这对教师个人的职业发展能够形成积极的促进,对教师专业化素质的培养与发展起到相应的示范效应。

五、结束语

现代教育技术革命性的改变了教师教学手段,丰富了教学内容,促使教师不断地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教师在学习与工作当中的反思精神。所以,在信息时代背景下,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作用毋庸置疑。要求教师在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要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性,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师专业化发展,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最终成为一名专业化教师。

【参考文献】

[1]兰静君.从事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1)55-56.

[2]化得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13(8)18-19.

[3]祝智庭.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基础[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8.86-87.

[4]王宏.数字媒体--社会发展与媒体变迁[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3-24.

[5]斯腾伯格,霍瓦斯.专家型教师教学的原型观[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45-46.

[6]唐永中.现代教育技术视角下教师专业化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098(8)63-65.

[7]李梦丽,张月琪.加强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的思考[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2(6)12-13.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幼儿教师;专业身份构建

一、幼儿教师专业身份的内涵

“身份”作为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共同研究的对象,虽然是一个复杂而模糊的词汇,但是却具有很强的文化属性。一般而言,身份是人们对“某人是谁”的理解,是人所赋予自己的以及被别人所赋予的各种意义。

在幼儿教育领域,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已成为既定的事实,成为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因此,幼儿教师的专业身份也是其在幼儿教育教学工作中经常遇到并且试图回答的问题。目前,在幼儿园教育发展和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大背景下,已经有很多学者对幼儿教师专业身份的形成、特征等方面作了很多研究。如蒂克尔(Tickle,2000)认为,幼儿教师专业身份指他人对幼儿教师的理解和期待、幼儿教师本人基于其实践经历和个人背景认为在专业工作和生活中什么是重要的。综上所述,幼儿教师的专业身份指的是幼儿教师在专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表征其在幼儿教师同行、该领域专业教师、职前教师、中小学教师等形成的专业学习共同体中自我特征的符号系统,其表征了幼儿教师的专业地位、实践领域、实践方式和生存状态,在专业实践过程中应该遵循的特定制度规范和专业文化。

因此,幼儿教师专业身份所表征的这套符号系统将幼儿教师与律师、医生、工程师等专业工作者区别开来,对“我是一名怎样的幼儿教师”、“我对幼儿教育领域教学的信念是什么”等问题有着更加深入的理解。

二、学习共同体对幼儿教师专业身份构建的价值

幼儿教师专业身份的构建是一个由初步的认知了解走向认可接纳,并最终将幼儿教育教学观念付诸于教学实践的过程。幼儿教师对于自身专业身份的客观感知和理解,是对其专业实践的引导和指向,会受到诸如教育环境、教师个人的教育动机和理念等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出复杂的特点。因此,需要为幼儿教师专业身份的构建提供一个日常的情景氛围,除了有专业的引领之外,还要让其有团队的归属感,这样才能够让幼儿教师对自我的身份有一个较准确的定位。

学习共同体是一个幼儿教师自发组织,以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为根本宗旨,积极探寻各种自主学习形式,注意成员之间的社会确认与经验资源共享,实现互促共进的教师学习型组织。正是学习共同体这个平台的搭建,让幼儿教师能够在真实有效的情境中产生归属感,让其主动获取专业发展所需,最终促进专业身份的构建。

三、学习共同体中。

幼儿教师专业身份构建的现实困境

虽然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教育实践的必然趋势,并且大家对幼儿教师专业身份的构建在学习共同体中已达成共识,但是在幼儿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大家对其自身专业身份的认识往往较为困难。在学习共同体中,幼儿教师专业身份的现实困惑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幼儿园行政权力过于集中,制约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权力

1996年教育部实行《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园实行园长负责制。”基于此,许多幼儿园园长为了加强对幼儿园的掌控,将各种大小权力集于一身。并且,很多幼儿园的管理者将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完全视为幼儿教师自己的事情,认为其专业能力的发展与提升以及自我专业身份的构建都应该是自己主动去思考和规划的。基于此理念,管理者们并没有建立系统科学的支持系统来帮助幼儿教师促进其专业发展,而是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专业发展的权力。因此,即使学习共同体成立了,幼儿教师也很难克服消极、被动的惯性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很难激发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共同体的热情和激情,最终会影响自己在学习共同体中对自身专业身份的深层次认识,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困惑。

2.缺乏同事问的协作,难以形成良好的专业学习氛围

3.受文化程度的限制,幼儿教师对专业身份意识易感到迷茫

赫舍尔曾经说过,人是因为他自身不记得“人是谁”这个问题,忽略了对自己专业身份的确定,忽视了人的确实存在,而享有不确实的身份。虽然幼儿教师是基于幼儿教育教学的共同目标和愿景而组建成学习共同体,但是大部分幼儿教师的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幼儿教育专业理论基础相对薄弱,这会在某种程度上造成其对专业身份意识的迷茫。此外,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长期受到诸如国家或者各级教育部门的规则、制度的限定,这些外在压力一味强调“幼儿教师应该朝着什么方向做”,使得幼儿教师往往都是循规蹈矩遵照上级领导的指示办事,其幼儿教育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被磨灭殆尽,如此便很难让其对专业身份进行深层次的认识,也难以调动其参与学习共同体中幼儿教师之间交流、探讨的热情,影响其深刻意识到自身的专业发展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意义,从而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其积极主动构建专业身份的意识。

四、基于学习共同体视角。

幼儿教师专业身份构建的策略

学习共同体为幼儿教师提供了罗森伯格“温馨圈子”式的平台,促进幼儿教师专业身份的展现与建构,而这个“圈子”不仅要拥有丰富、全面的知识和技能,更要有与幼儿教师实践密切结合的内在执行力,才能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精神家园。因此,基于学习共同体,可以对幼儿教师专业身份的构建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2.营造幼儿教师合作共享的文化氛围,激发其专业学习的热情

3.建立多种形式的专业引领模式,提高其自身的专业化基础

以往,幼儿园之间以及幼儿教师之间由于竞争的原因,经常都是“关起门来搞教育”。这种闭门造车的幼儿教育专业发展模式使大部分幼儿教师并不具备扎实的专业化理论基础,也使得不同幼儿园各自形成了一套属于自己的专业发展模式,导致幼儿教师之间的专业化基础、理念和实践的步伐不一致。因此,在学习共同体中,应鼓励具有丰富幼儿教育专业发展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幼儿教师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以此来促进幼儿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探讨;主动邀请幼儿教育专家、名师、教研员等对学习共同体中的幼儿教师进行授课、解答疑难问题,以外在的强大力量推动幼儿教师专业化进程,让其认识到专业化身份对自身的重要性;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让幼儿教师能够在多媒体资料共享的平台中加强自身的专业化理论学习。这一系列的专业引领模式,会在某种程度上弥补幼儿教师专业基础薄弱的局面,提升其幼儿教育的专业化基础,增强其自身专业身份构建的信心。

4.变革幼儿教师实践知识共享机制,提升其专业身份的认同感

关键词:农村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现状;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近五年来,全国的幼儿园园数、在园幼儿及教师人数均呈现上涨趋势。农村幼儿园的教师人数以每年37.1%的幅度增加,而全国教师人数的增幅仅为27.8%,可见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更为迫切,发展更为快速。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本次调查选取了陕西省咸阳地区的10所农村幼儿园。其中6所是民办幼儿园,4所是公办幼儿园,共发放了200份调查问卷,收回了188份有效问卷。

2.研究方法。主要方法为问卷调查法、观察法与访谈法。通过对问卷的统计,做出以下分析:在接受调查的188位教师中,186位为女性,占被调查教师人数的98.9%,教师队伍以女性为主,男教师稀缺;教师年龄集中在26~45岁之间,普遍较年轻;农村幼儿教师拥有大专学历者达40人,占接受调查人数的42.6%,大专以上学历者有4人,教师整体水平偏低;师范专业毕业的教师占57.4%,非师范专业毕业的教师占42.6%,其中幼教专业毕业的不足教师总数的一半,教师专业结构不合理性。

二、农村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现状

1.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理念是专业人员对自身专业的性质、标准、价值等的理解、判断、期待与认同,指引着专业人员的思考方式的行为举止。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的流动性大,艰苦的环境、社会地位及自我的专业认同程度不高导致教师的工作态度不同。通过调查了解到,多数教师的责任感、进取心不足。

2.专业能力。具有基本专业能力的教师才能胜任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工作。知识是能力形成的基础和条件,但仅有知识是远远不够的。理解幼儿和胜任幼儿园工作需要教师具有全面、多样、灵活的能力。专业能力不同,行为特点也有很大的不同,观察和了解幼儿的能力、教育判断能力、教学方式与教育策略也会有很大的差异。调查表明,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有待提升。

三、农村幼儿教师专业素养问题的成因

2.政府投资力度薄弱。幼儿教育是重要的基础教育,幼儿教育的全面发展,政府是主要责任人。但在当前,农村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的部分领导在对幼儿教育的发展、功能等的认识上并没有与时俱进;政府在幼儿教育发展中没有承担应该负起的责任,忽视对农村幼儿教育的投入。

3.幼儿园管理制度落后。没有严格的教师准入机制,是教师管理上存在的主要原因。对农村幼儿教师的入职资格把关不严格,对教师的管理不到位,也没有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

4.教师专业发展素意识弱。幼儿教师的日常工作是零碎繁忙的,每日都重复繁琐的工作,加之待遇低、工作环境差、发展机会少、职业热情不高、社会认可度不高等多方面因素的作用,使得一些教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进而使教师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积极性不高。

四、提升农村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策略建议

1.加强幼儿教师在职培训。加强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师培训机构的合作,给农村幼儿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学习机会。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应将农村幼儿教师培训归入当地教师培训体系中,制定严格的幼儿教师进修培训制度。培训机构必须努力发掘各种教育资源,最大限度降低教师培训成本,减轻学校的培训负担。

2.建立合理的教师薪酬制度。一个职业的吸引程度绝大多数取决于职业本身有没有很高的经济回报,有高回报,优秀的人才会有兴趣从事这个行业、才能提高师资队伍的质量,从而赢得社会的认可与尊重。发展幼儿教育者的崇高职业精神,不能只重视对教师伦理道德的指导,更应建立符合幼儿教育工作特点的合理的教师薪酬制度。良好的经济收入能让教师看到自身职业与自我价值的重要性。

3.改善幼儿园管理制度。建立教师成长档案,督促教师不断发展与进取。教师成长档案袋包括教师的个人基本信息、教师的自我评价、家长的评价、学校对教师的评价等内容,为教师的成长提供指导,同时也给学校对教师进行针对性和计划性的培养提供参考依据,成为促进教师发展和提升办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4.坚定幼儿教师职业信念。教师自我发展意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幼儿教师只有有了较强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才能实现自我监督,达到自我发展。第一,要发展教师终身教育思想,宣传继续学习的重要性。其次,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检验教师专业素养发展水平。三是建立外在的教师之间的激励竞争意识,促进教师之间的良性积极竞争。

THE END
1.专业能力包括哪些方面:深度解析与实际应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职场竞争日益激烈,专业能力的重要性愈发凸显。那么,专业能力究竟包括哪些方面呢?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度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专业能力的内涵,为个人的职业发展提供指导。 二、专业能力的构成 1. 知识掌握 专业知识是专业能力的基础。专业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原理、方法以及领域内的相关知识。要想在职场...http://m.szhk.com/news_31808395294660554.html
2.加强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许多人都有过写职业能力不够的经历,对职业能力加强都不陌生吧,。你想加强职业能力时总是无从下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加强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要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加强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首先,加强职业能力培养有利于正确的自我认知。 https://mip.yjbys.com/qiuzhizhinan/show-157066.html
3.形容专业能力强的句子一、提问的重要性 在人与人交流中,自我表达往往只是单方面的信息输出,互动中的交互作用在单个人的表达中不大明显。而在交流中,提问是涉及双方的一种沟通方式,如果一段对话能够让彼此有较高的参与度,提出的问题必然是考虑了双方的。劣质的提问是质疑、挑衅或以突显自己能力为目标的,而优秀的提问表现出的是好奇、...https://www.lwuxueyong.cn/mrmy/mrmy45135.html
4.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论文(精选6篇)正如麻省理工学院的校长所说:“学生的专业能力是最重要的,要通过教学和科研。”大学生科研活动对学生的科学研究精神、创新能力、信息处理能力都会有很大的提高作用,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打好基础。开展大学生科研活动对学生的职业素养与能力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什么是职业素养与能力呢?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https://www.ruiwen.com/lunwen/2073038.html
5.沟通协调能力通用12篇教师的班级管理能力是教师的重要能力之一,美国的《威斯康辛州教师资格专业标准》中规定,教师应“具有管理课堂的能力,理解个人和群体动机及行为,以便创造一个鼓励积极的社会交往、主动参与学习与自我激励的学习环境”〔2〕。鉴于顶岗实习生仅在实习学校工作数月,其参与的班级管理工作具有渐进性、局限性和特殊性〔3〕〔4...https://zxhx.xueshu.com/haowen/36546.html
6.专业能力提升心得体会(精选18篇)二、要有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必备的专业技能 有一位园长说过这样一句话:当一个好的'幼儿园教师的难度,不比当一个好教授的难度小。 三、教师要有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和施教能力 一是生活化,选择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为教育内容,利用身边现有的材料和场所,二是兴趣性和生成性教育内容应该是幼儿感兴趣的,不是感兴趣...https://www.jy135.com/xindetihui/912293.html
7.本科生职业能力学习计划:软技能在职场中的重要性香港中文大学...人工智能(AI)正在迅速改变工作环境。它可以自动执行许多曾经由人类执行的任务,但它无法取代人类的独特技能。尽管技术知识和专业知识等硬技能很重要,沟通、协作、创造力、解决问题等软技能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软技能的重要性 01 什么是软技能? 软技能是影响着工作与交流能力的个人特质,掌握这些技能可以使你更加轻松地与...https://sme.cuhk.edu.cn/article/2818
8....李政:国家职业资格的治理模式和优化路径——基于技能专业化的...二、专业主义与管理主义形塑下的职业资格治理模式 (一)职业资格的重要性源于技能背后的社会权力 职业资格的产生与职业背后的社会地位和工作自主性相关。之所以各国均重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建设,本质上源于技能作为一类人力资本所具有的社会权力。技能的权力源于技能的私有性与独占性,这从古代社会个体凭借独占或优势技能产...https://www.mitu.cn/shgw/2023/1212/c2370a116911/page.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