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个肺炎球菌性结合疫苗,抵御肺炎球菌性疾病20年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7月21日讯(通讯员萧兰)今年,是肺炎球菌结合疫苗诞生20周年,从2000年开始,它的出现成功地解决了2岁以下宝宝免疫功能不成熟、无法对单纯多糖抗原产生免疫应答的问题。

近日,“双倍的爱、看见未来”抵御肺炎球菌性疾病公众教育媒体研讨会在成都举行,大家共同就肺炎球菌结合疫苗问世20周年以来,让许多宝宝在成长过程中远离肺炎球菌的威胁,降低疾病发生的可能性及导致残疾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

婴幼儿是肺炎球菌性疾病的高危群体

肺炎是五岁以下儿童的常见疾病,很多家长并不陌生。导致肺炎的病原体有很多,如支原体、衣原体、肺炎球菌、流感病毒等。

肺炎球菌性肺炎有由致病菌“肺炎球菌”引起,虽然肺炎球菌名字中有“肺炎”两个字,但是它可以引起的疾病不只是肺炎,肺炎球菌可以穿越粘膜屏障,引起非侵袭性疾病,如中耳炎、鼻窦炎和症状较轻的肺炎等;另外,它也可以直接侵入血液,可引起侵袭性肺炎球菌性疾病,如菌血症性肺炎、脑膜炎、菌血症、败血症等。

在脑膜炎幸存者中,长期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率可高达24.7%,表现为智力低下、脑瘫、耳聋等;在发展中国家,肺炎球菌性脑膜炎的病死率达50%。

肺炎球菌一般经由呼吸道飞沫传播或由定植菌导致自体感染,婴幼儿是其主要宿主,携带率为27%-85%。当婴幼儿抵抗力下降时,隐藏在鼻咽部的肺炎球菌便会侵入人体多个不同部位,导致一系列侵袭性或非侵袭性肺炎球菌性疾病。

2岁以下是婴幼儿侵袭性肺炎球菌性疾病的高发年龄,尤其是6-11月龄的婴幼儿。

WHO最新立场文件新增证据特别指出:婴幼儿是肺炎球菌性疾病的高危群体,75%的侵袭性肺炎球菌性疾病和83%的肺炎球菌性脑膜炎患者为2岁以下儿童,8.7%-52.4%肺炎患者为6月龄以下的婴儿。

为什么肺炎球菌“偏爱”婴幼儿?

这与婴幼儿免疫系统的发育特点有关,初生的宝宝能够从母亲身上获得母传抗体,但这种先天优势只能维持到3-5个月左右,在宝宝逐渐长大的过程中,先天抗体的功能慢慢下降,此时的宝宝自身的免疫系统又尚未发育完善,对病原感染的免疫力就会下降,于是就成了感染肺炎球菌性疾病的高危群体。此外,非纯母乳喂养、室内空气污染、营养缺乏均是婴幼儿发生肺炎包括肺炎球菌性肺炎的高危因素。

抗生素耐药问题让细菌性肺炎越来越难治

肺炎球菌是全球儿童重症肺炎的首要病原。在全球疫苗可预防的疾病中,肺炎球菌性疾病位居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的首位,占32%。在我国,5岁以下儿童肺炎球菌性疾病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第二位原因,病例数居全球第二位。据估计,每年约发生174万例肺炎球菌性疾病,其中约有3万儿童因此而失去生命。

肺炎的治疗效果一般比较好,但也越来越难治。临床上,肺炎球菌疾病的治疗以抗生素为主,但由于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全球肺炎球菌耐药性问题日益严峻。

在临床中,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烧咳嗽等症状一般要经过5至7天才能逐渐缓解,不少心疼娃娃的家长在就医过程中不容易理解这一规律,渴求立竿见影的疗效,这是导致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主要原因之一,以肺炎球菌为代表的细菌耐药问题日趋严重,导致细菌性肺炎的临床治疗难度增大,一旦并发症出现则治疗难度进一步增大。如果患者在不是细菌性肺炎而是病毒性感冒的情况下使用抗生素,细菌耐药增加使得可应用的有效抗生素越来越少,增加了儿童肺炎的治疗难度和死亡率。

一组数据表明:在我国,儿童IPD致病株对青霉素、红霉素等常用抗生素耐药严重,且耐药率整体呈上升趋势。2012年亚太地区病原体耐药监测网络数据显示,肺炎球菌在亚洲地区总体多重耐药比例为59.3%,而在中国的多重耐药比例高达83.3%,肺炎球菌的耐药极大地增加了临床治疗难度。

家长要选择已知保护效果的疫苗

世界卫生组织将肺炎球菌性疾病列为需“极高度优先”使用疫苗预防的疾病,因此,儿科医生建议家长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根据宝宝的身体状况,优先给宝宝接种肺炎球菌疫苗。

值得注意的是:家长们在为宝宝选择疫苗时应该做好功课,最好选择已知保护效果的疫苗,其科学评判标准就是看疫苗是否真正具有预防效果,是否得到广泛应用的保护效果验证。

目前,13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沛儿13)是全球使用最为广泛的肺炎球菌结合疫苗,覆盖13种肺炎球菌常见血清型——1、3、4、5、6A、7F、9V、14、18C、19A、19F、23F、6B型,在全球165个国家和地区使用,125个国家和地区纳入其免疫规划之中,累计使用应用14亿剂次,积累了丰富的使用经验,其有效性、安全性得到广泛验证。

接种疫苗是预防疾病最有效的手段

因此,家长们应在发病高风险期前积极预防,按照常规免疫接种程序,尽早为6周龄宝宝接种,在宝宝出生30天就开始预约。

为什么宝宝出生30天后就要预约接种肺炎球菌结合疫苗?

这是因为宝宝出生6周后,体内的肺炎球菌定植率不足10%,2月龄后肺炎球菌定植率开始快速增加,同时婴儿出生6周后,体内的母传抗体也开始逐渐下降,并在出生后3-5月龄时降至最低点,6月龄时几乎完全消失;这一时期的婴儿正处于免疫力低谷水平,体内的肺炎球菌却在快速定植,因此6-11月龄也是婴幼儿侵袭性肺炎球菌性疾病的高发时期。

6周龄时(一个半月龄)及时接种婴幼儿肺炎球菌结合疫苗,可以有效预防肺炎球菌性疾病。以13价肺炎球菌疫苗为例,6周龄接种第一针,6月龄前完成三针基础免疫,12-15月龄进行一次加强免疫,每剂间隔4至8周,共接种4针。“3+1”全程接种可以增加免疫效果,小于3月龄接种1剂的效果为38.%,小于5月龄接种2剂的效果为70.5%,小于7月龄接种3剂的效果为76.6%,3+1方案的效果为90.5%,能更好的保护宝宝免受侵袭性肺炎球菌性疾病的威胁。

全球首个肺炎球菌性结合疫苗突破科学界限

肺炎球菌结合疫苗采用CRM-197作为蛋白载体,使2岁以下儿童产生有效的免疫反应成为可能

迈出抵御肺炎球菌性疾病的第一步

降低IPD发病率

来自全球的真实世界效果数据证明,引入肺炎球菌结合疫苗后,大幅减少疫苗血清型IPD发病率,成为2岁以下儿童抵御肺炎球菌性疾病的有力武器

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

鉴于肺炎球菌性疾病导致的严重疾病负担,WHO将其列为“需极高度优先”使用疫苗预防的疾病

第一个进入中国的肺炎球菌结合疫苗

2016年,覆盖13种血清型的肺炎球菌结合疫苗首次进入中国

作为使用最为广泛的肺炎球菌结合疫苗

20年来,该疫苗已在全球165个国家和地区被广泛使用,并被125个国家和地区纳入免疫计划,累计接种总量超过14亿剂次

肺炎球菌结合疫苗的价值体现

效力:预防疫苗血清型所致IPD的效力达97.4%

效果:全球多个国家引入,有效降低2岁以下儿童罹患疫苗覆盖血清型IPD的比例

影响:降低肺炎球菌携带率,发挥群体保护作用;同时减少抗生素的使用,避免耐药的发生*

*特别说明:沛儿13在中国获批用于婴幼儿的主动免疫,以预防由肺炎球菌血清型1、3、4、5、6A、6B、7F、9V、14、18C、19A、19F和23F引起的侵袭性疾病(包括菌血症性肺炎、脑膜炎、败血症和菌血症等)

双倍的爱,看见未来

到2020年底,肺炎球菌结合疫苗将保护超过500万中国儿童,为他们筑起一道抵御肺炎球菌性疾病侵袭的健康屏障

THE END
1.羊常见病应对方式外购羊只先关隔离羊舍,隔离羊舍用生石灰严格消毒;羊只运回后,所有羊只用来苏尔涂抹一次羊嘴(预防羊口疮病);用病毒灵针溶解青霉素冲洗羊眼睛(预防羊传染性眼结膜炎);用病毒灵针溶解青霉素针对全部羊只肌肉注射2-4次(1天2次,每只80-100斤的羊,注射病毒灵10毫升,青霉素80万单位),防治感冒、流感等疾病。通过...https://www.360doc.cn/mip/649793807.html
2.(乙类)狂犬病传染病防治· 狂犬病是一种疫苗可预防的病毒性疾病,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存在狂犬病。 · 人类狂犬病死亡病例绝大多数由狗引起,高达99%的人类感染病例由狗传播。 · 可通过给狗接种疫苗消除狂犬病。 · 感染导致每年数万例死亡,多数发生在亚洲和非洲。 · 被疑患狂犬病动物咬伤的受害者中,15岁以下儿童占40%。 http://www.nncdc.com/html/2015/crbfz_1022/1079.html
1.学校常见疫苗可预防传染病识别1、疫苗作用:用于预防麻疹、风疹、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2、接种对象:适用于8月龄以上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易感者(育龄妇女接种该疫苗后,应至少3个月内避免怀孕)。非免疫规划疫苗的MMR,不得用于替代8月龄、18月龄接种的免疫规划疫苗MMR。推荐国家免疫规划覆盖以外的人群接种MMR。 https://www.ahcdc.cn/content/detail/62a6a70be88b7c163e8b456d.html
2.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疫苗接种指南来了!肺炎球菌性疾病 肺炎链球菌,简称肺炎球菌(Spn),是引起儿童肺炎、脑膜炎、菌血症等严重疾病的主要病原菌,也是引起急性中耳炎和鼻窦炎等的常见病因。 肺炎球菌常临时定植于人的鼻咽部,婴幼儿是主要宿主,一般经由呼吸道飞沫传播或由定植菌导致自体感染。 WHO将肺炎球菌性疾病列为需“极高度优先”使用疫苗预防的疾病。我...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194380
3.大兴安岭地区疾控中心关于春季高发传染病降提示春季常见传染性疾病如何预防? 尽管春季不同的传染病有不同的症状与治疗方法,但传播途径绝大部分都是呼吸道和接触传播,因此只要注意以下几点,就能有效地减少此类疾病的发生、避免交叉感染。 1、接种疫苗 常见的传染病通常都有疫苗,预防性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最佳积极手段。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431709
4.卫生降事业发展巡礼永不停歇的疫战:中国传染病防治70年全球肝癌患者一半在中国,其中80%以上由乙肝所致。有效预防控制乙肝能够有效减少肝癌发生,也是通过疫苗预防肿瘤的成功案例。 虽然乙肝尚未被完全治愈,但其是可控的。随着各种新药不断被研发出来,慢性乙肝患者通过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疾病进展,阻断进展至肝硬化和肝癌,甚至使一些失代偿性肝硬化逆转为代偿性肝硬化并且保持...https://news.cctv.com/2019/09/20/ARTIXKEdY5ATszv6aGVAPDus190920.shtml
5.流感疫苗此外,制备流感灭活疫苗必须使用特殊的无菌鸡胚,并且新流行的抗原变异株必须能在鸡胚中高效复制,才有可能生产大量流感病毒制备疫苗。随着制备疫苗所用的野生型病毒在鸡蛋中生长,其免疫原性在一定程度上被改变或降低。流感灭活疫苗对同型病毒感染有效,对异型病毒感染效果较差。 5预防疾病编辑 流感疫苗流行性感冒(流感)病毒...https://baike.sogou.com/v691817.htm
6.先天性心脏病宝宝能不能打疫苗?别急,心脏专家来解答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小宝宝更容易患感染性疾病,所以疫苗接种对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宝宝来说更为重要。先天性心脏病的宝宝免疫接种后少有免疫相关并发症,若未输血或使用免疫抑制剂,一般不影响接受免疫接种的效果和时机。同其他健康儿童一样,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宝宝同样享有预防接种的的权利,全社会更应该做好这些特殊...http://www.jgrmyy.com/html/jkzs/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