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设备管理体系标准”(PMS)
“设备管理体系标准”就是企业在设备管理方面的标准。标准的名称是《设备管理体系-要求》,英文缩写为“PMS”(PlantManagementSystem-Requirements)。
设备管理体系标准(PMS)是企业在设备管理方面的标准。是从国内先进企业的优秀设备管理方法中,总结提炼形成企业设备管理最基本的通用要求,以引导企业建立健全和完善其设备管理系统,其目的在于促进企业设备管理整体水平的提升,使设备管理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主营业务(产品或服务)。本标准是国内最早(2012年),也是国内第一份相对系统、专业、指导性强的设备管理体系标准,设备管理体系标准(PMS)是ISO55001资产管理体系在设备设施方面的具体标准。二、设备管理体系标准(PMS)的目的及意义设备管理的目的:用设备安全、稳定、经济的制造产品或提供服务,以满足客户需求。
上图左起:黄集长、蒋良君、韦日真、张孝桐、魏景林、吴奕亮、徐永能、顾建波
四、设备管理体系标准《设备管理体系-要求》(PMS)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
注1:为了适应社会和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由成都华标企管主导对《设备管理体系-要求》(PMS)进行持续改进。注2:标准更新快,与时俱进。第一版:PMS/T1—2012《设备管理体系-要求》
改善模式图,像古钱币,设备管理的结果最终要从效率和效益上体现,PMS从思想教化、标准、技能、执行、评价的五大环节,最终培养企业的人员有意愿履行好岗位职责,做好本职工作,为企业的设备管理奉献所能,通过五大环节和明确职责、建立标准、学习标准、遵守标准、改善标准的同步循环,使企业在夯实设备基础管理的基础上,持续改进与提升企业的设备管理水平,逐步提高设备管理的效率和效益。
3、设备管理体系标准(PMS)的核心过程
4、设备管理体系标准(PMS)的三个“有”
5、设备管理体系标准(PMS)的六个“要”
6、设备管理体系(PMS)对工作的六个要求
7、设备管理体系标准(PMS)的六个“中”
8、设备管理体系标准(PMS)的三个“最低”
9、设备管理体系(PMS)对设备管理的定位定位:设备是生产产品的工具,因此设备是为产品服务的。
理解1:生产与设备是一体的两面,都是为企业产品实现而存在的,虽专业上有分工,但不能与管理截然分开。若把生产和设备分得彻底,你管你的生产,我管我的设备,形成条块分割,操作人员的只管工艺,完成生产任务,设备人员管完好,负责检查维修。企业有成绩,效益归生产系统,有了问题则罚设备系统。这样人为的制造了企业生产与设备管理之间的矛盾,生产与设备好像注定要分家,怎么样都不能统一到一个目标上来。理解2:基于要为企业产品服务。企业个部门的工作需要重新定位。以前,习惯的提法是企业各个部门都要为生产服务,现在从世界各国的动态来看,都在潜移默化地向“为产品服务”的方向转变。企业是为客户提供符合客户要求的产品而存在的,企业的管理目标要为“企业的产品服务”,而不是习惯的要“为生产服务”。因此,当今时代,企业各个部门,都要从“以我为中心”,转变到“以产品为中心”的轨道上来,都是“为产品服务”。10、设备管理体系标准(PMS)与ISO9001的要素对应表【提示:见2019版设备管理体系标准的附录】11.《设备管理体系-要求》(PMS)与ISO55001-2014《资产管理管理体系-要求》的要素对应表【提示:见2019版设备管理体系标准的附录】
12、设备管理体系标准(PMS)与其他管理体系的关系企业在QHSE体系的基础上,建立PMS,则企业的主要管理体系完善为QHSEP。设备管理是企业最基础的管理工作。
13、正确的设备管理意识
14、设备管理体系(PMS)的基本观点
15、正确认识设备维修费用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设备是为企业产品或服务提供支撑的,对设备维修费用的投入与设备产出,应从投入产出综合效益的角度进行考虑,应按照“价值增值”的管理理念,增加值大于投入的,应按照从企业效益最大化角度坚决投入。
提倡对维修费用管理从预算精度的管控转为从“生产总成本”角度衡量设备一生投入产出的最佳综合效益和管理效果。
维修项目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弹性,应根据维修实际需求而合理地调整设备的维修投入。如图:托盘天平的左边表示企业计划性维修和计划外维修,右托盘是根据计划性维修进行预算投入的资金,以及根据计划外变动的维修项目临时投入的资金。以保障企业产品产出(或服务提供)为重点,根据维修需求而动态的合理调整维修投入,而不是控制预算的精度,追求费用的合理性比控制预算的精度,对企业更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