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把脉法教学合集12篇

中医脉诊是中医教学的重点,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实践性强,操作要求高,也是中医教学难点。实践教学是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所设计的教学环节,包含科学实验、临床实践、案例探讨等。在巩固理论教学成果、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培养学生创新性实践能力等方面,具有其他教学环节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医诊断学的脉诊教学一般针对大一、大二学生开设,往往是刚刚开始接触中医的初学者,对于他们来说,脉诊知识的学习与运用有一定难度,仅有理论知识讲授是远远不够的,加强实践教学十分必要。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

运用多媒体对脉诊内容进行多维立体的展示,能增强教学的直观性、真实性和生动性,能让学生更加充分全面地认识脉诊。例如,在教授寸口脉诊时可将错误操作与正确示范结合起来,先用多媒体播放视频,让学生找出不正确之处,并指出如何改正。正反两面的对比教学,既能提升学生学习的效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明显提高。

二、规范操作

在教授脉诊时,教师现场演示切脉的部位及基本方法,并加以讲解说明很有必要。例如,很多学生都难以把握运指的力度(浮取、中取、沉取)。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通过与学生一对一进行脉诊操作,并在操作的同时描述讲解,学生有问题当场提出,师生面对面解决的方式,能很好地提升学生实际操作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例教学

在课堂上,教师用PPT、板书对诊脉方法的要领逐一讲解。在讲述具体诊脉步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病人,在讲解理论内容的同时结合现场演示,这样的演示可以使教学有更加准确、直观的效果。

四、强化操作实践及实际运用

在学习相应知识后,可以让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相互把脉。通过角色互换、角色扮演、实际演练等形式,解决真实问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提高了学生自学和独立思考能力。在演练过程中发现错误与不足,教师有针对性地作出规范指导,及时纠正,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也加强了学生运用辩证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庞维国.论学识的自主学习[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2):78-83.

中图分类号:H030文献标识码:A

一、医学术语模因的特性

医学术语模因特性有三:保真性(copying-fidelity)、多产性(fecundity)和长寿性(10ngevity)。这三方面表现值均比较高的模因才有可能获胜。

1.医学术语模因具有保真性

2.医学术语模因具有多产性

3.医学术语模因具有长寿性

工为煤矿生产'问诊把脉’”(《中国教育报》2009-08-21);“用幸福指数为学校管理把脉”(《中圉教育报》2008-01-08),“研究共同体为教师成长把脉”(《中国教育报》2007-05-15);“教育专家为职教发展'把脉’”(《中国教育报》2007-01-22)等。中医模因“会诊”以“会诊XX”和“xx会诊”的形式传播,例如:“会诊世界经济呼吁全球合作”(《人民日报》2008-04-15);“河北武安'专家会诊’推动安全生产”(《人民日报》2007-05-19);“专家会诊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国教育报》2004-12-01)等。中医术语模因“把脉”和“会诊”在中国传播几千年,仍具有生命力,被广泛地用在新闻标题中,模因“把脉”和“会诊”具有长寿模因的特性,是长寿模因。

二、医学术语模因在新闻标题中的复制和传播的方式

模因论认为,模因传播的途径是多元化的。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有基因型的“内容相同形式各异”和表现型的“形式相同内容各异”。前者被喻为基因型的模因,后者被喻为表现型的模因。医学术语模因也分为基因型和基因表现型,医学术语模因在新闻标题中的复制传播的方式有两种:①医学术语模因基因型传播,即相同信息直接传递:②医学术语模因表现型传播,即:同构异义横向嫁接。

1.医学术语模因基因型传播――相同信息直接传递

医学术语模因“对症下药”是指针对病症用药,比喻针对事物的问题所在,采取有效的措施。用在新闻标题中,医学术语模因“对症下药”被用来直接传递同信息。如:“对症下药治理教育乱收费”(《光明日报》2007-03-08),“对症下药解决同质技术市场分割问题”(《光明日报》2006-12-12),“戒除“网瘾”还须对症下药”(《光明日报》2005-01-19)等。

中药模因“良药”是指质量优良、疗效较好的药物,新闻标题借用这一医学术语模因,以横向直接递进的方式传播。新闻标题“老来“三学”胜良药”,传递老年人用来保持健康的“良药”是学习和锻炼,也就说“学老鹤,让我更加知道学习”,“学流水,让我坚持去锻炼”,“学电脑,让我广交朋友”(《大河报》2010年8月5日)。此医学术语模因的复制的方式为模因相同信息直接传播。

7月是河南雨季,由于郑州的排水不畅,郑州发生内涝。医学术语模因“旧病”、“新伤”、“肠梗阻”被复制在新闻标题“旧病添新伤积成'肠梗阻”’中(《大河报》2010年7月20日)。利用医学术语模因“旧病”比喻河道瘀塞严重使郑州市区的积水排不出去;模因“新伤”用来比喻雨岛效应加剧排水难,旧病(河道瘀塞没有解决)未除,又添新伤(雨岛效应),形成肠梗阻(暴雨在市区积水,造成多条道路无法通行)。基因型医学术语模因“旧病”、“新伤”和“肠梗阻”属于相同信息直接传递,保留了医学术语模因的原型原貌。

2.医学术语模因表现型传播――同构异义横向嫁接

《难经》云:“切脉而知之谓之巧”,道出切脉是一种技能、本领,要勤于实践,方可熟能生巧。因此,课堂上的理论学习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运用、践行脉学理论,体悟脉学文化。为此,我们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训练学生的诊脉思维和操作技能,并通过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对实训结果进行客观、有效地评估,使学生真正掌握切脉的技能,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以更好地服务于临床[1]。

1脉诊多元化实训

1.1集中示教

1.2分组体验

2脉诊多元化考核

脉诊实训环节结束后,为了客观地考察、评价学生的实训效果及对脉诊知识的掌握情况,设计了脉诊2站式考核。

2.1脉诊实训抽签考核

第1站考核为脉诊理论知识与操作方法演示。操作如下:学生随机抽取考核题签,按照题签的题目要求作答或操作演示,指导教师根据学生作答情况给予赋分。此种考核方式涵盖的知识点较全面,从总体上考察学生脉诊学习的情况。

2.2障眼双盲切脉考核

以小组为单位,被考核学生用眼罩遮住双眼,指导教师随机从小组内的其他5名学生中选出1名学生,要求被考学生通过脉象辨识,说出该名学生的名字,如果辨认正确,则要求其说明是根据该同学的哪些脉象特征进行辨识的;如果判断错误,则让其再次辨识错误的2名同学的脉象,并指出他们脉象的不同点。指导教师根据学生作答情况给予赋分。此种考核方式主要考察学生辨脉识脉的能力。

3教学效果与反馈

4结语

参考文献

[1]林雪娟,闵莉,甘慧娟,等.中医脉诊临床模拟训练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7(1):143-145.

1组建导师组及培训对象的遴选

2按照留学生的发展需要,制定个性化的冠脉介入培训计划

3冠脉介入理论培训

4冠脉介入技术技能培训

5书写介入病历和学习体会

作为一名生理学教师,面对中医学专业同学,如何能够既突出中医学的特点,又讲好生理学的基础知识,是学好中医学专业的重点。在中医专业教学工作中,我们逐渐摸索出一些较为有效的方法,即:“中西医融合”。

1对教师的要求

2理论教学中要做到“中西医融合”

3实验教学的“中西医融合”

4根据不同专业区别对待

5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1]余畅,余华荣.“中西医结合”在生理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2,20(4):339-340.

[2]文菊华,陈懿,邓冰湘,等.五年制中医学专业生理学教学的体会[J].医药教育,2011,18(3):116.

一、研制原理

1.心脏搏动与脉象。心脏搏动是心脏的生理功能,正常的脉搏节律和心脏搏动相一致,如果心脏搏动得快,脉搏也会加快;心脏搏动得慢,则脉搏搏动也会迟缓;心脏搏动有力,脉搏会强盛;若心脏搏动太弱,脉搏就不易传到离心脏较远的桡动脉处,可能产生微弱的脉象,也可能发生与心律不一致的脉搏。同样心脏搏动有力,而心血管受阻或有其他病变(如动脉硬化),脉传至桡动脉处时也会发生异常[1]。

2.血管组织成分与脉象。人在健康状态下,血管舒缩度保持一种动态平衡,血管壁的弹性很好。随着年纪的增加,血管壁的钙质成分增多,胶质相对减少,因而血管壁的舒张也就随着减小,形成僵硬状态,僵硬度的增加与动脉壁的组成有关,僵硬度的变化主要是由于平滑肌状况的急剧变化。在血管舒张期间直径增加,同时压力降低[2],引起动脉僵硬度和动脉脉搏传导速度的降低;血管收缩期间僵硬度增加,产生相反的效应。所以一般高血压病人由于血管的硬化,常常出现弦紧或弦细的脉象。

3.血液动力学与脉象。现代研究脉搏的产生与血液流动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心脏周期性的射血活动使其主动脉根部产生的初始波,包括心脏收缩期射血形成的主波,以及与心脏舒张期相对应的脉波降支后段。当初始波沿着动脉系统向外周传播途程中,受反射和阻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波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升支变陡,主波增高变尖,切迹消失。另外,上段动脉在主波的降支上还新增了一个潮波(重搏前波)[3]。因此,寸口桡动脉的脉波就形成了具有主波、潮波和降中波三个向上的波。故任何影响初始波产生或传播的因素,都可能改变寸口脉波的形状,通过对单一点脉搏波的形态描计,发现脉搏波的形态,因描记部位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但一般都包括下述几个组成部分:升支、降支、主波、降中峡、重搏波、外周血管表面波及重搏前波[4]。

二、脉象指感输出模块

实现一个脉象的模拟需要通过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相互配合才能模拟出来。模拟一个脉象则需要调整以下几个关键参数:①脉位;②模拟血液流速;③电磁铁开关的频率;④模拟血液的粘稠度[5,6]。

1.硬件电路控制部分。硬件电路控制部分包括以下模块:①电源模块;②单片机控制模块;③脉象生成模块;④通讯模块;⑤触摸屏控制板;⑥ARM控制模块。

2.结构部分。结构部分根据功能的不同分为:外壳、触摸屏模块、模拟手、油泵、电磁阀、步进电机控制器、脉冲稳压器、开关电源、模拟血管等。

3.脉位调整。控制板根据当前脉象的沉浮状态发命令给2号步进电机控制器,然后2号步进电机控制器开始控制2号步进电机来调整模拟血管的沉或者浮的物理状态。2号步进电机向上转动把模拟血管托起即为浮脉,向下转动把模拟血管下降即为沉脉,沉、浮的中间位置即为中取脉象。

4.模拟人体血液循环。控制板发命令给1号步进电机控制器,然后1号步进电机控制器开始控制1号步进电机,让其开始转动,转动的速度根据不同的脉象可以进行调整。随后1号步进电机开始带动油泵,这时候油泵通过模拟血管从储油罐中抽出模拟血液,模拟血液经过调压阀流入电磁阀。

5.模拟人体脉象。控制板通过控制电磁阀的开闭产生脉冲来模拟脉象,模拟血液带着电磁阀产生的脉冲经过2号脉冲稳压器和1号脉冲稳压器后最后进入模拟手中。

6.脉象输出。此时模拟手中的模拟血管处就得到了需要模拟的脉象。最后模拟血液又再次回流到储油罐内,整个模拟流程结束并不断地重复产生不断的脉象。软件部分则采用C语言编写,编写并编译后将编译后的二进制代码使用烧录器烧写进控制电路板上的ARM控制芯片中。

三、考核模块

系统可将多台设备进行网络互联,通过教师机进行统一控制多台设备脉象输出,实现学功能;与教师机联网后,教师机上可进行考卷和试题的编辑、下发,在学生机上进行答题,最终在教师机自动统计分数,实现统一考试功能。

四、教学应用

该系统经教学实践试用,教师和学生一致认为该仪器能强化对常见脉象指感的训练,提高脉诊的教学效果。

五、问题与展望

[1]祁晓民.浅议疾病、血流动力学改变与中医脉象的关系[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2006,15(19):2600-2603.

[2]路永平,陈腾,邢国胜.弦、滑、涩、礼等脉形成机理及其血液动力学分析[J].河南中医药学刊,1998,13(5):59-60.

[3]王东生,陈方平.从脉搏波看脉象形成的机理[J].中国中医急症,2004,13(1):41-42.

[4]岳沛平,宋起,陶新民.弦脉的分类及血流动力学分析[J].江苏中医,1996,17(12):48-49.

[5]汤伟昌,孙汉钧,徐建国,等.中医脉象模拟系统的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0,6(1):62-65.

[6]李园,陆小左.脉象模拟仪研制思路[J].天津中医药,2006,23(2):138-139.

刘鹏教授表示,尽管临床上静脉曲张患者很多,但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程度所致,这种影响生活质量但不属危重级别的疾病一直未能引起医生及患者的重视。当前临床上对静脉曲张疾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保守疗法、硬化疗法和手术治疗三大类。传统的治疗方法多为“高位结扎+静脉抽剥术”,但这种手术需要在腿部做多个切口,才能将曲张静脉切割清除,术后会在腿部留下累累瘢痕,而且在抽剥静脉时易造成大面积损伤,患者较痛苦。另外一种非手术性的血管硬化疗法则是通过注射放射性物质使曲张静脉闭锁,对正常机体有一定损害且存在复发的可能,这使得诸多静脉曲张患者只能在反复治疗与复发中倍受煎熬。

1周与3个月的距离在于:忌盐

常教授微笑着说,其实,道理很简单。要使蛇毒迅速排泄必须要使肾的这个系统处在一个低障碍和低压力的状态,而我们每个人每天每顿饭所吃的盐,很容易造成。肾的压力。所以窍门在于两个字――忌盐!

给穷人治疗蛇毒,第五、六天的时候告诉他:“经过五六天的治疗,你的情况大有好转,从明天开始把盐忌掉。”他回家告诉家里的人说:“我的饭里别放盐了啊,大夫正在给我治病。”忌盐一日,第二天再去看,这蛇伤竟然奇迹般愈合了,窍门就在这里。

可是这个窍门不见得人们都知道,就像有些被毒蛇咬伤的有钱人。他不停地换药,不停地吃药,内服外治,伤口还不好,只得不停地给医生送钱。第1个月,医生让他先把醋忌掉;第2个月,医生让他把辣子忌掉,到第3个月,医生的钱挣够了,这才告诉他把盐忌掉。今日忌盐,明日伤口就好了。

为什么要讲这个故事呢常教授说,在博大精深、浩如烟海的中医典籍文献当中,类似于蛇毒排泄要忌盐这样窍门似的知识,捅破了其实就像一层窗户纸一样,比比皆是,但问题是没有在广大人群中去宣传。我们要向孙思邈学习,孙思邈把很多祖传秘方刻在碑上、塔上让人们去看、去学习,而现在的普通大众实际上离中医还是有段距离的,我们理应去给群众讲这些特别简单的科普知识。

中医诊断小技巧:快脉与慢脉背后的秘密

接下来,常教授要为大家揭示中医把脉的小技巧与大学问。经他解渎后,你会发现,原来把脉其实也没那么复杂。

很多人一直认为,脉法是很严肃的,很不容易理解的。其实,脉是生命的一种节奏,我们的脉按理说应该每分钟跳动72次左右,这是正常的。可是有些人每分钟脉搏跳动90次以上,这种脉搏叫做快脉;而有些人脉搏跳得比较涣散、慵懒,每分钟不到60次,这种人的脉搏叫做慢脉。就在快脉和慢脉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大秘密。

在大多数情况下,快脉为热,慢脉为寒,它的准确率应该在90%以上。就是说,如果一个人是90次以上的快脉的话,他极有可能是一个热性体质。所以,一般你是热性体质的话,你的家庭成员、你家族里的人是热性体质的可能性非常大。假如大家都是热性体质,那所面临的风险是一样的,就是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包括脏燥、精神和心理性的疾病。

所以老中医在给你把完脉之后,会问你“是不是你家里有人是高血压”“是啊!我父母就有高血压。”“你们家里边是不是有人还得过糖尿病或者心脏病”“是啊,我奶奶就是心脏病……”这时你觉得特神奇,你问这位老中医“你咋知道的”他不告诉你,说这很复杂,而实际上这就是通过快脉发现的。

如果他问到你“家里是不是有人消化不好”、“有没有人关节疼痛”、“是不是有人免疫功能下降”、“是不是上一代人里有人得过肿瘤”……其实,一定是他发现你属于慢脉,而慢脉背后是寒性体质。寒性体质的人家族当中也会有寒性体质,这种体质就代表发生消化病、关节病、免疫功能低下的可能性大些。

这就是一个中医把脉的技巧,根本没有那么神秘我很想把这段内容讲得复杂一些,但可惜这段内容就特别简单,非常简单!

尤其是那些美容院的美容导师,如果她们掌握了这种中医诊断的小技巧,就能很快地切中顾客健康问题的要害,从而得到顾客的信任,长久地昭住顾客

从舌看健康:舌下瘀络暗藏玄机

本期采访最后,常教授又讲了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个故事,

2004年的大年初一,我和几个同学聚会,大家觥筹交错,互相敬酒。有一个人说了一句话“你们喝吧,我最近身体小舒服,我胃又点难受。”我听了这句话以后,把他叫到旁边,让他伸出舌头,就发现他的舌头底下,舌下系带两旁赫然卧着两条很粗、很蓝的舌下瘀络。

很多人都问我,什么样的脉是长寿的脉我说,长寿脉有如下特点:寿脉是阴阳平衡的脉,所以必然是柔中有刚、从容和缓,也就是说长寿脉是一种柔和有力的脉象,也就是中医经典医著――《黄帝内经》所说的有胃气的脉。即脉缓而匀,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不疾不徐,不长不短,柔和有力。

那么,什么是非长寿脉非长寿脉就是无胃气的脉,把脉时,应于指下或坚硬击指或微弱而伏,按之不得。

总之,大凡五十岁以上者的脉,不硬、不顶指、不虚软,而是流利圆滑、柔中有刚的就是寿脉。反之,坚脉搏指,刚中无柔,或过快过慢的脉就不是寿脉,就要注意判断是否有病以及去看医生。

――怎样把脉

许多听众要求我用最简单的办法教大家把脉。我认为,一切知识都是来自于人民,包括脉学在内,都是来自于人民的,所以不应该只被几个医生所掌握,而应该为广大人民群众所了解。让老百姓学会给自己把脉其实并不难,我现在就给大家讲我们最常见的几种脉。

――怎样切脉

首先,我们大家要知道:脉分为寸、关、尺三部,对应人体的五脏,就是说,左手的寸、关、尺对应人体的心、肝、肾,右手的寸、关、尺对应人体的肺、脾、肾。

那么,寸、关、尺在什么地方呢

寸、关、尺在我们的手腕部,从大拇指根部开始,三个指头的部位就是寸、关、尺部位,第一个指的部位称为寸,第二个指的部位叫做关,最外侧第三个指的部位叫做尺。

――正常脉是什么样的脉

许多人问我什么样的脉是正常脉我说正常脉有三个要点。

一是不快不慢、不浮不沉、不大不小,正常成年人脉率每分钟应是60~80次。二是节律一致、无间歇。三是柔中有刚、不太硬也不太软、从容和缓、柔和而有力。

正常脉,也就是《黄帝内经》所说的平脉(有胃气之脉)。特点是和缓从容,就是《黄帝内经》说的“胃气来也,徐而和”。

总之,圆滑流利不硬的脉是平脉。

――如何区分脉

《黄帝内经》说:“查色按脉,先别阴阳”,所以要先区分阴脉、阳脉。

第一,哪些是阳脉

浮、数、滑、实为阳脉。

第二,哪些是阴脉

沉、迟、涩、虚为阴脉。

――教大家把几种常见病脉

第一,怎样看高血压脉

高血压的脉大多为弦脉或紧脉。弦脉的特点是比较硬、比较紧,所谓端直而长,如按琴弦。就是说按在指下感觉脉直而长,就像按在琴弦上一样,比较硬而且发紧,硬而有力。紧脉的特点是脉体细而急,状若按绳索。

血压高的人,请注意清晨及傍晚经常检查自己的脉。如果发现弦或紧脉,就应量血压,看看自己是不是血压异常,有高血压的人就应看医生,就应赶快服药。注意脉愈紧,血压可能愈高。尤其重按脉紧硬而长,这样的脉大多数是血压高,至少舒张压高,并且常常在100毫米汞柱以上。

第二,怎样从脉看有无冠心病、动脉硬化及高血脂

冠心病、动脉硬化的脉象大多为滑脉或涩脉。

什么是滑脉滑脉的特点是行脉流利,在指下的感觉是脉象圆滑如珠走盘。动脉硬化、冠心病的人脉象为滑脉而硬,并且指下的感觉偏硬,如伴有高血压的脉象多弦滑。

什么是涩脉行脉蹇涩不畅,指下感觉如轻刀刮竹。老年人出现涩脉要考虑动脉硬化导致脉管狭窄血流不畅的情况。

第三,怎样看有无心肌炎后遗症的脉

患过心肌炎的人夏季伏天很容易复发,其典型症状是心悸、憋气、乏力,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就请你检查一下自己的脉,如果出现脉跳得过于缓慢或过快无力,跳几下停一下的,就应该到医院去看医生。

心肌炎后遗症的脉往往慢于50次或高于80次,再出现心慌、心跳、气短、乏力,或伴有间歇脉(跳几下停一下)的应到医院检查。

第四,怎样看感冒脉

中医称感冒为有表证,即有头痛、脉浮、流涕。感冒的脉象是浮脉。就是轻按就可感觉到脉的跳动,重按稍减。

浮脉与虚脉怎样区别

浮脉:脉虽然浮,但不弱。

虚脉:脉浮而无力。

不过体虚或年老体弱的人感冒,脉也常出现浮而无力。

第五,怎样把气虚、阳虚、阴虚、血虚脉

这三种脉都是虚脉,因此都虚弱而无力。也可以浮在表,或沉在里。

气虚脉:脉弱无力,多出现浮而弱。

阳虚脉:脉弱而缓,尤以尺脉为甚。

阴虚脉、血虚脉:脉弱而细。

第六,怎样把迟脉、数脉

迟脉、数脉都常出现在有心脏病的人,尤其是有心肌炎或心肌炎后遗症的人,要学会把脉,里寒证、阳虚证也可出现迟脉。

迟脉的特点是:一息四至以下,就是说一呼一吸脉跳少于4次,即每分钟60次以下。

当然,一些运动员或身体素质好的人心跳略缓,这是正常的。

数脉同样常出现在有心脏病的人,数脉特点是:一息五至以上,就是说一呼一吸脉跳动5次以上,即每分钟90次以上。有热证,阴虚内热的也可出现数脉。

第七,怎样把沉脉

沉脉是跟浮脉相对的脉。就是说把脉时要重按才可能摸到。

沉脉多为身体内有病,里证、寒证、阳虚证都可出现沉脉。

第八,哪些是危重病脉

代脉、疾脉、散脉、芤脉、微脉、伏脉都属病情危急。

代脉:脉迟缓还有间歇,如果脏气虚弱,脉力不继,气弱心慌出现代脉的要立即上医院。

疾脉:一呼一吸七八次,相当于每分钟140次以上,出现这种脉意味着情势危重。

散脉:脉散乱而无根,重取全无,这是脏气将尽的征兆。

芤脉:浮大中空,如按大葱,大失血的患者出现芤脉表示生命垂危要马上抢救。

作者:彭宝华

2005年我校成为全省乡村医生学历教育培训基地之一,对基层无学历卫生技术人员开展中专医学学历教育。笔者承担培训学员的对人体解剖学的教学有了新体会,突出了这门课程在临床上的实用性。

乡村医生在临床工作中,他们时常感到知识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掌握的技能已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医学的要求。对现代以解剖学知识作为基础的新型临床治疗手段、方法了解甚少[1]。在临床诊断和治疗疾病上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指导,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乡村医生的角色特征决定其工作性质的最大特点是实用性,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会影响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在解剖教学中注重解剖知识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根据临床需要选择教学内容。在解剖学的学习过程中,乡村医生学员最关心的是在临床工作过程中如何应用解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我们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必须把握以临床工作需要为中心、为临床服务,体现实用性的原则[2]。

解剖学知识临床检查和治疗中的应用,对于一些临床工作应用较广,实用性大的重要内容。例如,直接看到的眼睛结构主要包括的有角膜、虹膜、瞳孔、巩膜、结膜,由此引申在临床上进行眼睛检查时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及结膜、巩膜的检查;胸腹部标志线对胸腹腔脏器的体表定位,结合临床对心脏浊音界的叩诊,肝、脾、胆囊的定位方法,肝、脾肿大分度。常用的气管切开部位、食管和男性尿道的3个狭窄的部位和临床意义、心的位置、常用的动脉压迫止血点和临床常用穿刺的静脉名称和穿刺部位等,这些都是他们日常工作中经常用到的知识,则详细解释,有针对性地重点介绍。

我作为一名中职卫生学校的中医教师,在十多年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思想、教学手段和方法,课后根据教学效果及学生的评价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找出教学中的不足,不断改进,力求找到适合各个教学内容的最佳教学方法。现就我在讲授十二经脉这一节课所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说明如下。

一教材说明

本节课所选教材《中医学基础》,是由宋立富主编,出版社2012年出版发行,主要适用于医学类中等职业学校。十二经脉是本教材中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中医康复保健专业一年级的新生,他们刚刚初三毕业,文化基础较薄弱,在入学第一学期学习中医学基础这门课,接受起来相对较难,但这门课又是本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不管费多大精力也要搞好这门课的教学,不能让学生输在起跑线上。

三十二经脉教学中遇到的困难

根据以往中医基础学教学活动调查显示,在最难的章节这个问题中,学生们反映较多的是第四章经络。是的,经络在人体看不见、摸不着,内容比较抽象,记忆十二经脉的名称都比较困难,更别说掌握它们的各种规律和各自的循行了。

四解决方法

1.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及教学的重点、难点

中医康复保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是针推方向,十二经脉这节课的学习是为以后的专业课奠定基础的,但第二个学期开设的经络腧穴学还要细学十二经脉的循行。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能说出十二经脉的名称,掌握十二经脉的命名规则、走向、交接、分布规律与表里关系,了解十二经脉流注次序及循行;(2)能力目标:能运用十二经脉的基本规律说明人体的一些生理、病理现象;(3)情感目标: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师生、学生间相互信任与合作的关系。

教学重点:十二经脉的命名规则、走向、交接、分布规律与表里关系。

教学难点: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及分布规律。

2.教学方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可使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结合本节课的特点及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合作,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学生采用课前预习、课上探讨、课后复习的方法。在教学环节中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成就感。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引导转化,把课本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具体知识,进一步把学生的具体知识转化为能力。让学生在体验和创造的过程中学习,充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设计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分四个环节进行教学。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创设情境设疑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很快融入新课中。情境1:针刺手上的合谷穴可治疗牙痛,为什么呢?情境2:心绞痛的患者,疼痛可沿着上肢内侧后缘放射至小指部,为什么?情境3:针刺足三里穴,针感可以传到足二趾,怎么说明这一现象?这些现象都与十二经脉有关,从而引入十二经脉。

记者在第二炮兵总医院见到了仰慕已久的汪忠镐院士。然而,这次采访却不同于往常的面对面访谈。汪忠镐院士穿上白大褂、拿着听诊器,带着记者查了整整一上午的住院病房,使记者亲身体验到了他最真实的工作状态。在“大血管病”和“胃食管反流病”近百张病床的两个大病区,他逐个向患者细心问诊、仔细查体,一一叮嘱年轻医生做好临床治疗管理。在几个小时的查房过程中,他没喝一口水,也没休息一分钟。查完房,73岁高龄的汪忠镐院士又匆匆更换行装,赶赴首都机场,乘中午的航班奔赴浙江,参加一个重要的学术会议……

继承中国“协和”前辈的精髓

1956年至1961年,汪忠镐就读于上海医科大学医疗系。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北京协和医院外科做住院医师。时任北京协和医院外科主任的,是我国外科学界泰斗级人物、我国现代外科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曾宪九教授。

汪忠镐还师从过吴英恺和裘法祖等医学大家,他在由衷敬佩这些医学前辈的同时,也在恩师们的一言一行中,学到了高尚的医德、科学的思维、精妙的医术和客观严谨的治学精神。对待每一位患者,汪忠镐都深思熟虑、穷究根本地诊治病情;遇到每一个问题,都要分析透彻其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从而准确把握对患者的治疗策略。

伴随中国普通外科成长

年轻时的汪忠镐,除了在临床中问诊查体、观察思考,还总是在图书馆、病案室里,针对各种各样的疑难杂症寻找破解的线索,从而不断开阔思想,升华智慧。

新中国成立初期,身体内残留有弹片异物者为数不少,常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手术数小时仍不能取出异物的现象时有发生。对此,汪忠镐触类旁通,他利用射击瞄准原理的“三点一线”法,在透视下将异物瞄准,从而设计出了异物摘出器。他利用异物摘出器曾在20分钟内为患者取出10余枚体内异物。

在做外科医生的第七个年头,汪忠镐接触到了至今仍是普通外科中难度最大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即Whipple手术)。此手术术后因胰瘘所致的腹腔感染率很高,患者每天要忍受巨大的痛苦,医生也要为此付出巨大的精力。为了弄清楚为何术后频繁出现如此严重的并发症,汪忠镐在图书馆和病案室里收集了当时Whipple术中胰管的4种处理方法,并仔细研究,但感到均欠满意。经过苦思冥想、反复捉摸,汪忠镐最终想出了将塑料管直接插入胰管后经30cm肠道后再引出腹腔的方法,成功地让患者于术后11天痊愈出院,明显减少了术后腹腔感染的并发症。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治疗方法,曾只有囊肿胆总管吻合术和曾宪九教授的囊肿与空肠间的Roux-en-Y吻合术。当汪忠镐遇到1例经6次手术治疗却直到尸检时才发现患者死于囊肿癌变时,内心深受触动,萌生了“囊肿应该切除”之念,并最终在国内首次提出且率先完成了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切除和Roux-en-Y重建。目前此法仍是治疗该病的标准术式。

汪忠镐在一次急诊中,见到一位剧烈腹痛、痛苦不堪的患者,后又出现明显的腹肌紧张。不幸的是,该患者在术中已见部分胃和全部小肠以及部分结肠坏死,失去了手术时机,可病因依然不明。此事强烈震撼了汪忠镐那颗要强的心,他立志要搞清此病的发病机制,随后查阅了大量文献,并结合一份老病历中的全部肠管变黑的照片,最终在国内首次揭开了缺血性肠坏死的谜团,提出了“肠系膜血管供血不全(mesentericinsufficiency)”的概念,并将其分为四个类型,其中包括令人难以置信但确实存在的肠系膜血管无阻塞性肠梗死,最终将手术的死亡率从以往的90%降低到当时的11%。

“”初期,为响应“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号召,汪忠镐主动报名到大西北“扎根”。临行前,汪忠镐在北京协和医院为“贫下中农”开设的“626病房”接受了锻炼。正是在那里,他接触到了各科的工作,甚至包括妇科和护士的工作也做得得心应手。

有一次,汪忠镐对一位巨大甲状腺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治疗,手术虽困难,但完成得比较顺利。可是术后第三天,患者颈部切口流出稀薄脓液,在深部居然看到了食管瘘。经过全院会诊,仍无计可施。从当时的医疗技术水平来看,该名患者几乎没有生还的可能。然而,汪忠镐在冥思苦想后,灵感突现:用当时行锁骨下静脉插管的塑料管的一端,绷上一片橡皮薄膜,后端连接针头和注射器,在吸瘪状态下将导管头端插入食管瘘,充起球囊,略施持续牵引,有效地解决了来自食管的渗漏,再加上胃造瘘法解决了营养问题,患者的食管瘘和颈部感染伤口终于在1个月后愈合。这就是他的最早发明――自制球囊导管。此球囊导管继而应用于肠瘘、十二指肠残端瘘与膀胱瘘的治疗,均获得成功,并使救治率从36%提高至90%;后又在血管外科的栓子和血栓切除术中应用推广;用该法治疗腹主动脉骑跨栓时还避免了开腹,围手术死亡率从46%降至10%。

在大西北参加医疗队时,汪忠镐全心全意地投入到了为当地人民群众健康服务的工作中去。由于当时经济条件差,医疗资源欠缺,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汪忠镐记得,有两次手术时,患者都亟需输血,而且血型又正好与自己的相同,于是他就先把手术做完,然后再躺下来给患者献血。

汪忠镐在“626病房”和大西北期间,真正明白了什么是“贫病交加”。那时,连基本的医疗条件都不具备,他就用当地可以找到的生活生产用具,为患者想办法。看着那些在自己的治疗下痊愈的患者,汪忠镐觉得,自己医术的提高,就是在这种极端状态下被“逼迫”出来的。

奠基中国血管外科

1976年唐山大地震发生后,汪忠镐又主动报名到灾区救治伤员。在学生的帮助下,他一天内可完成40余例手术。1979年至1981年,汪忠镐到美国Duke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和加州大学做访问学者。1981年回国后,他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中国血管外科的创建和发展工作中来。从临床诊治到基础研究、从流行病学调查到理论实践总结、从科研教学到学科建树……汪忠镐开始了国内血管外科全方位的、系统性的开创性工作。

颈动脉外科手术曾是北京协和医院感到最棘手的问题之一。汪忠镐从中领悟出了无低温、无转流下的颈动脉重建,对由动脉硬化引起的脑缺血患者施以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获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1983年,汪忠镐在国内首先成功实施了该手术,从此解决了这一难题。

汪忠镐从20世纪70年代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动脉造影的研究,由其撰写的《选择性动脉造影》和《腹腔内脏动脉造影在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是我国腔内血管外科技术发展的起步点。此后在动物实验成功的基础上,又分别于1983年、1992年、1995年、1996年、1998年在国内率先成功完成了下腔静脉破膜、下腔静脉支架植入、带膜支架血管治疗股动-静脉瘘、颈内动-静脉瘘、腹主动脉瘤等微创血管腔内治疗。他所研制的国产腔内血管填补了当时国内在该领域的空白。在肢体缺血的治疗中,汪忠镐在国内首先提出并成功治疗了难度最大的肾动脉水平的腹主动脉阻塞性病变以及糖尿病患者的严重肢体缺血架桥手术等。

治疗大血管病变的大型手术涉及开胸、开腹、深低温和停循环,手术死亡率及卒中、偏瘫、截瘫等并发症发生率高。1977年,汪忠镐对其入径和基本方法已有初步构思,并于1991年在国内最早开始研究了腔内扩张和支架植入技术,也同样最早应用于临床并取得成功;尤其是大动脉带膜支架,目前已在全国得到广泛应用。

汪忠镐以单枚升主动脉支架成功抢救了全主动脉夹层、狭窄和破裂患者,以少创法治愈了主动脉弓动脉瘤,实现了腔内治疗的新突破,并因此被邀在美国、意大利、比利时和韩国等多国作报告。他首创的自体大网膜内皮细胞和骨髓细胞种植人工血管,也成功应用于临床。哈佛大学权威学者Callow教授和国际脉管杂志Balas主编对汪忠镐的研究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

汪忠镐在我国血管外科各领域均有建树,大力发展了我国血管外科,并使其步入世界先进行列。正如美国血管外科先驱JuliusJacobson教授在为《汪忠镐论文选》所作的《序言》中对他的评价:汪忠镐是一位不屈不挠的医生、教授和科学家,为中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创建中国首家胃食管反流病中心

国内当时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方法是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PPI)和抑酸药物,汪忠镐服用这些药后效果甚微,仍引发了一次危重的喉痉挛。胃食管反流病的根本原因在于食管下端括约肌松弛,作为有着46年行医经历的外科专家,汪忠镐决定去美国找他的同事Ibrahim教授进行手术治疗。

2006年3月25日,汪忠镐在美国进行了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手术对他的“哮喘”症状的改善立竿见影,术后第二天的胃肠道钡剂造影即显示了食管下端抗反流瓣的形成。手术后,汪忠镐停用了所有的抗哮喘药和抗反流药,症状神奇地消失了。

汪忠镐病愈后辗转反侧,他亲身体会到了深受疾病困扰而得不到正确诊治的痛苦,也渴望那些和他一样患有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得到正确和及时的医治。他逐渐形成了一个坚定的信念:必须明确在“顽固性哮喘”人群中有多少患者属于能治好的胃食管反流病,必须拯救这些长期饱受病痛和误诊折磨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使他们免于致命性窒息的危险。

此后,汪忠镐与第二炮兵总医院合作,促成了中国首家胃食管反流病中心的成立。中心成立四年多以来,汪忠镐已为一万余例该病患者做出了正确诊断与治疗。汪忠镐历史性地提出了以胃食管交接处为启动器、以咽为反应器、以口鼻为效应器、以喉气管为喘息形成器的临床征候群,称为“胃食管喉气管综合征”(gastroesophago-laryngotrachealsyndrome,简称GELTS)或“两管一腔综合征”。GELTS这个新概念的提出,不仅为很多患GERD、“哮喘”、重症咳嗽、咯痰等常见病和多发病患者带来了希望乃至新生,对我国医学领域而言,也是一次新突破。2010年,凝结了汪忠镐院士心血的《食管反流与呼吸道疾病――胃食管喉气管综合症》一书问世,掀开了中国医学史上新的一页,这标志着汪忠镐在其行医之路上竖起了又一座里程碑!

汪忠镐院士从医50年来,主编专著11部,参编68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项,国家专利11项。他曾创建了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安贞医院血管外科、邮电总医院血管外科研究所和浙江大学一院东方血管外科研究所等,并担任中国医科大学、湖南医科大学、浙江医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培养了大量杰出的医学人才。

THE END
1.望闻问切四步法为问题查摆精准把脉中医诊断学2024-09-25 11:59:12在草原放牛湖南 0:00/0:00 速度 洗脑循环 Error: Hls is not supported. 视频加载失败 在草原放牛 24粉丝分享各类写作模板素材,需要全文踢踢 00:152024年全国消防宣传月消防火灾警示教育视频及培训记录 00:12个人述职报告模版 https://www.163.com/v/video/VUC0G1B6C.html
2.精准把脉课堂教学,引领提升教师水平2020年12月9日上午,由师教育局王涛督学一行来到十六团中学督导教师上课情况,在学校教研室严海晴主任的组织下,我校的小学所有数学老师听了魏明云老师的《商的变化规律》这一课。 在评课中,师督导吴校就魏老师的课进行了点评,指出了优缺点。 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要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让学生...https://www.meipian.cn/3ax2d702
3.视导明方向把脉促提升近日,张店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视导组莅临张店区柳泉小学进行了课堂教学视导。 视导组通过随堂听课、集中评课、查阅资料、反馈座谈等形式,对课堂教学进行诊断,为学校教学教研情况精准把脉。集中反馈座谈会上,视导组成员分别就本学科的突出亮点、有效做法、创新尝试以及需要改善的方面进行了总结并且提出了建议,视导组对学校师生...https://finance.sina.cn/2023-12-29/detail-imzzrnvm6221233.d.html
4.提升课堂品质增强教学效能近日,南宁市教育系统举行了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帮助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地发挥教学效能,提升课堂品质。 精准分析 聚力提质 为了做好2023年秋季学期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诊断分析,及时总结上学期3至6年级的教学情况,切实提升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质量,近日,青秀区2023年秋季学期小学语文质量分析暨教材培训活动在南宁市桂雅路...http://www.nnrb.com.cn/nnrb/20240320/html/page_05_content_002.htm
5.质量分析明路径聚焦素养助“双减”“双减”政策的提出对老师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为了能够更有效地在“双减”背景下落实科学的育人观和质量观,实现“轻负高质”,近日,苏州市沧浪新城第一实验小学校各教研组召开了教学质量分析会。 语文:深刻分析精准把脉 语文教学质量分析会由周静怡副教导主持。周教导通过精准的数据对比,从内容和能力两个维度入手...http://clxcsx.gusuedu.cn/info/1113/1566.htm
6.黄河路小学教学视导精准把脉黄河路小学 教学视导 精准把脉 近日,包头市稀土高新区教研室教研员一行5人进入黄河路小学进行教学视导。 上午第一、二节课,5位教研员在各学科组长的陪同下深入课堂教学一线,听取了语文、数学、英语、体育4门课程、7位教师的展示课。听课之后,5位教研员分别深入到各教研组,展开评课指导活动。http://www.northnews.cn/news/2024/0322/2289782.html
1.“精准把脉对症下药”文志勇表示,开展调研只是"蹲点"指导的第一步,接下来,资兴市教师发展中心还将根据下沉调研掌握的情况,有针对性地组织全市最优秀的骨干教师到兰市完小开展为期至少一周的"蹲点"指导教学,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模式、方法传播下来,真正发挥骨干名师"传、帮、带"的作用。http://www.zixing.gov.cn/41413/41423/content_3500145.html
2.精准把脉教学,共筑质量基石——南昌当代学校高一年级期中月考...11月15日下午,南昌当代学校高一年级在物理楼会议室隆重召开了期中月考质量分析会。高一年级全体教师齐聚一堂,共同为提升教学质量把脉献策。会议由高一年级组组长刘陵老师主持,氛围严肃而热烈。 会上,刘陵组长对本次月考及年级工作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分析。他首先详细解读了期中考试的各项数据,包括年级平均分、最高分、各...https://ncddxx.com/portlet/dcdetailinfo.view?wf_ID=44&id=1657
3.把脉问诊精研判,精准分析提质效把脉问诊精研判,精准分析提质效 秋意渐浓,丹桂飘香。10月15日上午,如东县教师发展中心主任葛家梅、副主任丛高带领各学科研训员莅临我校,对我校教育教学工作进行调研并予以指导,副校长戴卫、吉徐华等领导陪同并参与调研活动。 研训员们深入课堂,把脉问诊,全面了解学校教学现状。课后,研训员参与部分高三学科组集体备课...http://www.jsbczx.com/Item/22795.aspx
4.线上教学计划方案(通用11篇)拿到学生反馈后,教师要全局考虑,分析学情。掌握较好的内容开学后就少讲或由学生讲,掌握不好的内容就巧妙设计,或与新课结合建立知识图谱,或独立安排课时进行难点突破。 3、找到个性化教学的“关键”起点。 学生居家学习情况各异,老师要了解:学生已知什么、未知什么,学生想知道什么、能知道什么,学生网上学习疑难、关键性...https://www.jy135.com/jiaoxuejihua/959307.html
5.精准把脉,靶向分析——临床医学院召开校级督导试卷督察活动精准把脉,靶向分析——临床医学院召开校级督导试卷督察活动 为落实好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关于试卷整理规范的要求,找准学院试卷整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促进各实训室更加有效的开展相关工作,2024年6月6日下午临床医学院特邀请校级督导王兰教授、组织胚胎学教研室王晓龙副教授为学院各实训室进行一对一试卷规范整理专项指导。会...http://lcyxy.xiyi.edu.cn/info/1042/2807.htm
6.线上线下教学衔接方案15篇建议提出,各学科要梳理线上教学内容,结合班级实际精准分析学情,对学生在线学习质量进行诊断性评估(不能简单窄化为纸笔测试的手段)。结合作业情况发现问题,调整教学内容,重新制订学科学期教学计划。不主张开学后,各学科任教教师对线上教学内容进行重讲。 初中:做好集体补学和个体补学 ...https://www.oh100.com/a/202301/6006201.html
7.专家指导课堂教学简报(精选15篇)本次活动精准把脉,有效地促进我校课堂改革工作的进一步推进,我校会按照专家领导们提出的反馈意见去认真分析、反思、改进和规划,优化教学过程,打造有效课堂,扎扎实实提高教学质量,实实在在办一所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 专家指导课堂教学简报3 2020年11月23日,省教科院方贵荣副院长、罗晶老师、颜志猛老师等一行17名专...https://www.ruiwen.com/word/zhuanjiazhidaoketangjiaoxuejianbao.html
8.深入课堂细把脉精准指导促提升兰州市城关区五泉小学3月14日上午,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为进一步精准把脉学校的整体教育教学工作,全面了解学情,及时诊断并解决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五泉小学召开了课堂教学调研报告会,进一步分析研究在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在报告会上,领导班子各学科主抓成员针对授课老师的课堂进行了细致的点评与分析,既肯定了课堂教学中的亮点优势,也发现了...https://www.lzcgedu.cn/index.php?r=space/school/theme/content/view&id=18357&cid=6195
9.数字化带来的新变化,宝山的校长们这样说……“数字画像”为教学精准把脉 刘行新华实验学校是一所农村学校,这两年却实现了逆袭,跻身宝山初中头部学校行列。 这得益于一个神奇的“质量分析平台”。 科学精准的分析评价是教学质量提升的基础,学校鼓励老师们对学生作“数字画像”,用科学数据和图表为教学精准把脉。 https://www.jfdaily.com/sgh/detail?id=862553
10.教学视导促提升精准把脉谋发展南方plus为精准把脉课堂教学,助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和教师专业化成长,10月11日,三水区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室任富华主任带领各学科教研员对佛山市三水区第三中学进行教学视导工作。本次视导工作由“同课异构、精准评课、随堂听课、总结展望”等环节组成,视导专家们对学校教学常规管理、课堂教学改革、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调...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210/13/c6974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