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找准定位,发挥优势,充分彰显党校干部教育“主阵地”作用
党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考核机制,具备了良好的办学条件和社会声誉。基层党校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武装党员干部的同时,在党员干部培训过程中融入党性教育。因此,基层党校作为党员干部培训的主阵地,拥有理论武装、干部培训和党性锻炼的独特优势。
(一)彰显理论武装优势,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坚定的基础,是行动上进取的前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我们党始终保持正确方向的根本保证。党的历史表明,党校教育是对党员干部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用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的重要形式之一。党校在使政治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使各级领导干部真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扎实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方面,拥有独特的理论武装优势。党校通过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引领广大干部在学习中拓宽视野、提升能力、增强本领,真正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致用,从而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彰显干部培训优势,提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基层党校承担着大规模培训党员干部,尤其是在基层一线工作的党员干部的重任。在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素质,推进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基层党校具有得天独厚的干部培训优势。一是党校的职能所在。《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指出,党校是“党委直接领导下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党校“主渠道”、“重要阵地”、“熔炉”和“重要智库”的职能定位突出强调了党校干部培训的重要性。二是党校有广泛、畅通的教育培训网络。全国党校形成了省、市、县全覆盖,上下贯通、左右相连的教育培训网络。党校畅通的教育培训网络在培训党员干部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三是基层党校有较为完善的教育培训方式、内容。在培训方式上,基层党校将多种培训方式相结合,如党员干部定期轮训与不定期培训、长期班与短期班、主体班与其他班、党员干部培训和一般党员培训相结合等,提高了干部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在培训的内容上,党校的培训课程既包含提升思想修养的理论教育培训,又包含提升实践能力的素质教育;既包含传统优势课题,又包含贴近时代、贴近实践的创新课题。
(三)彰显党性锻炼优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化党性锻炼是党校的重要职责,亦是党校干部教育培训最大优势,同时又是“党校姓党”原则的最好体现。《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规定,“党性教育是党校的必修课,党校要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观念和改进作风为重点加强学员的党性修养,切实增强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系统性,把党性锻炼贯穿到干部学习的全过程。”现阶段,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我们党执政面临“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四大考验及“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四大危险的挑战。这就需要党校充分发挥党性锻炼的优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抓手,增强党员干部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信心,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促使党员干部将社会主义荣辱观贯穿于他们的工作、生活中,使党员干部在不断加强党性锻炼的同时,真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党员干部的自觉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众、引领社会风尚。
二、明确任务,突出职能,不断提升干部教育工作的绩效
党校在发挥干部教育主阵地的过程中,要明确任务,突出职能,进一步加强理论、培训和教师等三个方面的建设,不断提升干部教育工作的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