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毅课题组揭示朊病毒蛋白病理聚集多态性分子机制

新闻网讯(通讯员杨雪)9月8日,ScienceAdvances(影响因子14.136)以长文(ResearchArticle)形式在线发表梁毅教授的最新研究成果,该工作在原子水平上解析了朊病毒蛋白病理突变体E196K纤维的高分辨率冷冻电镜结构,揭示了朊病毒蛋白病理聚集多态性的分子机制。

在野生型人朊病毒蛋白纤维冷冻电镜结构及功能前期工作(2020年6月8日发表于NatureStructural&MolecularBiology(《自然·结构与分子生物学》)中,梁毅教授研究团队解析了全长野生型朊蛋白纤维的结构,首次在原子水平上揭示了PrP由细胞型朊蛋白(PrPC)向病理型朊病毒蛋白(PrPSc)结构转变的机制,启示不同的病理突变体在调节朊病毒蛋白构象转化中可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然而朊病毒蛋白病理聚集多态性的分子机制是什么仍是困扰科学界的谜题。

基于前期积累,该研究在原子水平上解析了朊病毒蛋白病理突变体E196K纤维的高分辨率冷冻电镜结构(3.07),发现E196K纤维核心主要由其C端的175-217组成。E196K纤维由两股原纤维以左手螺旋的方式缠绕而成,纤维宽度为22nm,纤维核心直径是11nm,半个螺旋周期为126.4nm。E196K纤维每股原纤维的核心包含5个b-折叠结构(从b1到b5)。在E196K聚集过程中,两股原纤维通过来自两个亚基的Lys194和Glu207之间以及Lys196和Glu200之间形成的4对盐桥发生相互作用,形成一个长的之字形相互作用界面。同时,对于E196K纤维每个亚基包含一个亲水腔这样新奇的结构,研究团队对于其病理学意义进行了探索,发现E196K纤维也能和刚果红结合,而且其蛋白酶抗性和构象稳定性均显著低于野生型PrP纤维。这项工作的实验结果表明,在E196K错误折叠过程中,E196KPrPCC端的两个a-螺旋转变成E196K纤维的五个b-折叠结构,Cys179和Cys214之间的二硫键起到了稳定淀粉样纤维结构的作用。

这项工作的研究结果首次揭示了E196K纤维和野生型PrP纤维之间的关键结构差异:(1)E196K纤维形成的是亲水空腔,而野生型PrP纤维则形成了疏水空腔;(2)E196K纤维形成的是既包含亲水又包含疏水的原纤维界面,而野生型PrP纤维则形成了短的亲水原纤维界面;(3)E196K纤维形成了5个b-折叠结构,而野生型PrP纤维形成了6个b-折叠结构;(4)E196K纤维相较野生型纤维具有更不稳定的构象。这项研究在原子水平上揭示了朊病毒株型形成分化的机制,证明不同株型的家族性病理突变能够破坏朊病毒蛋白纤维中重要的相互作用(例如盐桥),使得这些病理突变体纤维结构形成了完全不同于野生型朊病毒蛋白纤维的构象,因此不同的病理突变体在调节朊病毒蛋白构象转化中可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并使得发展新的基于PrP纤维结构的prion疾病治疗药物成为可能,为PrPSc结构与致病功能的深入研究和回答“朊病毒株型是怎么形成的”奠定了分子基础,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E196K纤维和野生型PrP纤维的成像比较

E196K淀粉样纤维的原子结构模型

人PrPC和E196K纤维、野生型PrP纤维以及263K朊病毒纤维结构比较

研究工作得到了多个研究机构的支持: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所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刘聪团队对于结构解析提供了支持,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殷平团队提供了冷冻电镜技术方面的支持。

THE END
1.朊病毒的致病机制1982年普鲁宰纳提出了朊病毒致病的“蛋白质构象致病假说”,魏斯曼等人对其逐步完善。其要点如下:①朊病毒蛋白有两种构象:细胞型(正常型PrPc)和瘙痒型(致病型PrPsc)。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其空间构象上的差异。PrPc仅存在a螺旋,而PrPsc有多个β折叠存在,后者溶解度低,且抗蛋白酶解;②Prpsc可胁迫PrPc转化为Prpsc,实现自我复...https://www.hopebiol.com/asphtml/refere665.htm
2.简述朊病毒的致病机制发病机制都是因存在于宿主细胞内的一些正常形式的细胞朊蛋白发生折叠错误后变成了致病朊蛋白而引起的。 [9] 朊病毒通过不断聚合,形成自聚集纤维,然后在中枢神经细胞中堆积,最终破坏神经细胞。 [9] 根据脑部受破坏的区域不同,发病的症状也不同,如果感染小脑,则会引起运动机能的损害,导致共济失调;如果感染大脑皮层,...https://m.antpedia.com/news/2834864.html
3.头条文章然而,溶菌酶在N-同型半胱氨酸化后不聚合(281)。N-Hcy-RNase A,在最初的定量研究中发现随着N-同型半胱氨酸化程度的增加而逐渐聚合(132),而在另一项研究中却发现不聚合(281)。N-同型半胱氨酸化可以加速绵羊朊病毒蛋白的聚合和淀粉样变(296)。 N-Hcy-蛋白的结构变化涉及解折叠和聚合是由圆二色光谱法发现...https://m.weibo.cn/ttarticle/p/show?id=2309404834363039940937
1.朊蛋白病是怎么引起的科普文章朊病毒病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退行性疾病,通常由朊病毒蛋白引起,可由动物接触或医院感染等外源性朊病毒蛋白感染引起,也可由朊病毒蛋白基因突变引起。如果患者出现更严重的副作用,应立即去看医生以确定具体原因。 1、外源性朊病毒蛋白感染: 1、与动物接触:患者接触携带朊病毒蛋白的动物后,朊病毒蛋白通过皮肤受损部位进入血...https://www.120top.com/wenzhang/9120.html
2.铜离子在朊蛋白聚集过程及其致病机理中所发挥作用的研究【摘要】:朊蛋白是一类能侵染动物并在宿主细胞内复制的无免疫性疏水蛋白质。目前对于朊病毒疾病比较公认的致病机制是正常的富含α螺旋细胞型朊蛋白(PrPc)构象发生转变,形成富含β折叠片层结构并具有蛋白酶抗性的感染型朊蛋白(PrPSc)聚集。 许多证据证明大脑中淀粉样蛋白沉积与朊病毒疾病有关。有研究已经利用重组的PrP得...https://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486-2010167158.htm
3.朊病毒的发现者——斯坦利·普鲁西纳——199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这种结构使致病的朊病毒蛋白之间互相作用形成线状结构,发生沉积并最终破坏神经细胞。朊病毒蛋白发生沉积和累积性破坏的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与其他感染原相比,朊病毒颗粒是蛋白质,没有核酸。根据所谓种属屏障,朊病毒感染从一个物种向另一个物种传播的能力有些不同,这种屏障反映了不同物种朊病毒之间的结构关系如何。https://worldscience.cn/c/1997-11-28/630368.shtml
4.导致疯牛病的致病因子是一种朊病毒,它是一种蛋白质PrPSc,人和动物...导致疯牛病的致病因子是一种朊病毒,它是一种蛋白质PrPSc,人和动物的脑细胞也表达一种蛋白质PrPc,这两种蛋白质一级结构完全一样,但二级结构不同,前者只要是由β折叠组成的,后者主要由α螺旋组成。如果在体外将两者混合在一起,则: ( ) A. PrPSc→PrPc B. PrPc→PrPSc C. 两者结构维持不变 D. ...https://www.shuashuati.com/ti/03138c839f9f430ca5fe8fe6df852674.html?fm=bd39044a9be8795a37ed687e5c41432e5c
5.SIRT3及相关蛋白乙酰化的变化在朊病毒致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SIRT3及相关蛋白乙酰化的变化在朊病毒致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SIRT3,朊病毒病,线粒体功能异常,乙酰化,SOD2,ATP5β,朊病毒病(Priondiseases)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和其他多种哺乳动物生命的致死性神经退行性疾病。这类疾病中错误结构的朊蛋白聚集和纤...https://wap.cnki.net/touch/web/Dissertation/Article/1019196114.nh.html
6.临床执业医师考点:病毒的致病机制临床执业医师考点:病毒的致病机制 病毒(Virus)由一种核酸分子(DNA或RNA)与蛋白质(Protein)构成或仅由蛋白质构成(如朊病毒)。病毒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于没有实现新陈代谢所必需的基本系统,所以病毒自身不能复制。但是当它接触到宿主细胞时,便脱去蛋白质外套,它的核酸(基因)侵入宿主细胞内,借助后...https://www.yjbys.com/edu/cpp/35589.html
7.2025考研大纲:首都医科大学2025年考研自命题科目616基础医学综合...(3)抗凝和纤维蛋白溶解5.血型及输血原则 (1)ABO血型系统 (2)Rh血型系统 (3)输血原则 (四)血液循环【考试目标】 1.熟悉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以及血流动力学的概念、微循环的结构及功能、组织液生成的原理、淋巴液的生成与回流、器官循环。 2.掌握心肌生物电、心肌特性与心脏的射血功能、动脉血压形成的原理及影响...https://www.kaoyanying.com/dagang/166917.html
8.朊病毒问我吃什么?那就吃你的大脑吧>> 对于研究者无从下手的疯牛病病因研究,他提出了一个假说,病原体不是细菌,也不是病毒,而是一种蛋白,这种蛋白还具有传染性,能对正常蛋白施加影响,将它们变成和自己一样的致病蛋白。这种蛋白被他命名为朊病毒蛋白(prion protein,PrP),是一种蛋白质侵染颗粒。 https://book.douban.com/annotation/116174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