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毒症3.0-2016新定义脓毒症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性感染性疾病,危险性极高。2016年,全球医学界发布了脓毒症的新定义,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措施。这一新定义更加全面地描述了脓毒症的症状和病程,为及时发现和有效治疗患者提供了重要依据。OabyOOOOOOOOO
脓毒症的流行病学高发人群脓毒症好发于老年人、婴幼儿、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这些人群由于机体防御能力较弱,更容易感染并发展为脓毒症。常见起因肺炎、腹腔感染、泌尿系感染等是脓毒症的主要起因。这些原发感染一旦进展到血液感染就可能导致脓毒症。发病率与病死率全球范围内,脓毒症每年约有3000万新发病例,其中约20%进展为脓毒性休克,病死率高达30%-50%。
脓毒症的定义和诊断标准脓毒症的定义:由感染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表现为两项或更多的SIRS标准指标改变。SIRS标准包括体温异常、心率增快、呼吸频率增加、白细胞计数异常。诊断标准: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如生化、血气、微生物学)、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是否存在感染及严重程度。
脓毒症的新定义1发展历程脓毒症的定义从1991年首次提出到2016年经历了多次修订,不断反映临床实践对该概念的认知变化。22016年新定义2016年,国际脓毒症定义工作组发布了脓毒症3.0的新定义,更强调了脓毒症的致病机理和器官功能障碍。3核心特征根据新定义,脓毒症是由于宿主对感染的失调性反应造成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
脓毒症的严重程度分级1SOFA评分根据6项生理指标对脓毒症患者器官功能损害程度进行评估,分7个等级。SOFA评分越高,预后越差。2脓毒症诊断标准存在感染性病灶并出现2项或以上SIRS标准,进而导致器官功能障碍。3严重脓毒症脓毒症伴有至少一项器官功能障碍,如低血压、乳酸升高等。需要及时积极治疗。4脓毒性休克严重脓毒症伴有难以纠正的低血压,需要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预后极差。
脓毒性休克的定义和诊断标准脓毒性休克是脓毒症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是脓毒症的最终阶段。它是由感染引起的严重持续性低血压,需要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诊断标准包括感染证据、器官功能障碍以及持续性低血压等。
脓毒性休克的严重程度分级轻度脓毒性休克收缩压90-100mmHg,加快心率,尿量0.5ml/kg/h,乳酸轻度升高。中度脓毒性休克收缩压90mmHg,心率快,尿量0.5ml/kg/h,乳酸中度升高,意识改变。重度脓毒性休克低血压持续,需要血管活性药物维持,代谢性酸中毒,器官功能衰竭。
脓毒症的早期识别及时识别脓毒症对于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应密切监测体温、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变化,并评估器官功能障碍。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采取措施,减少延误诊断和治疗。
脓毒症的初始治疗及时诊断及时发现并诊断出脓毒症至关重要。必须在6小时内完成诊断,以便尽快开展初始治疗。抗生素治疗尽快给予经验性的广谱抗生素治疗,直到获得病原体培养结果后再进行针对性调整。大量液体复苏必须快速大量补充液体,以维持充足的组织灌注和氧合。液体复苏是初始治疗的关键。密切监测需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器官功能、乳酸水平等指标,及时评估治疗效果。
脓毒症的抗生素治疗脓毒症的抗生素治疗是救治脓毒症的关键。需要立即给予广谱抗生素,并根据病原体的检查结果及时调整为针对性抗生素。同时应注意抗生素的安全性,避免引起致命性的肾损害或肝损害。抗生素治疗原则-及时给予广谱抗生素
-根据病原体检查结果调整为针对性抗生素
-注意抗生素安全性常用抗生素-碳青霉烯类
-万古霉素
-利奈唑胺治疗时长根据病情和病原体情况决定,通常7-10天为宜
脓毒症的液体复苏1初始液体复苏在诊断出脓毒症后,尽快给予大剂量液体复苏是十分重要的。2液体复苏指标目标是维持充足的组织灌注,如血压、尿量等指标。3液体复苏速率在休克初期应尽快给予高流量液体复苏。液体复苏是脓毒症治疗的基石。及时给予大剂量液体复苏可以纠正循环功能障碍,改善组织灌注。在诊断出脓毒症后应尽快开始液体复苏,初期应给予大流量液体。通过密切观察各项指标,调整液体复苏的速率和容量,是脓毒症患者成功救治的关键。
脓毒症的血管活性药物治疗1识别低灌注使用动态指标评估血容量状态2选择血管活性药物根据具体症状使用升压药或降压药3使用负性正性肌力药改善心排血量和组织灌注血管活性药物是治疗脓毒症性休克的关键。首先需要准确评估患者的血容量状态,识别低灌注。然后根据血管张力和心排血量的改变选择合适的血管活性药物,包括升压药和降压药。同时应用负性正性肌力药改善心功能,促进组织灌注。
脓毒症的呼吸支持50%病例约50%的脓毒症患者需要呼吸支持治疗10天平均需要10天的呼吸机支持30%死亡率需要呼吸机支持的脓毒症患者死亡率约为30%对于出现呼吸功能障碍的脓毒症患者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