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免疫应答最重要的细胞,血中20-30%白细胞为淋巴细胞,包括T细胞、B细胞、NK细胞。
一、T细胞:依赖胸腺发育的淋巴细胞,负责细胞免疫功能,参与抗肿瘤、抗细胞内感染微生物、移植排斥、迟发型超敏反应;对部分体液免疫应答发挥辅助功能。
(一)T细胞的膜表面分子:T细胞膜表面有抗原和受体分子,其中大部分被命名为CD分子
CD概念:经单克隆抗体鉴定的、国际统一命名的白细胞分化抗原群,不同白细胞在分化中表达的特征性细胞膜分子。
CD2(SRBC受体):存在于所有成熟T细胞表面的分子,可以结合绵羊红细胞,形成玫瑰花环
CD3(T3):由五种肽链组成,γ,δ,ε(epsilon),ζ(seta),η(eta),不同组合的CD3分子(γε;δε;ζζ;三种二聚体的复合物80-90%;γε;δε;ζη10-20%)。
CD3分子与TCR形成稳定的复合物结构,存在所有成熟T细胞表面,起信号转导作用。
CD4(T4):主要与MHCII类分子结合,存在于Th细胞表面,起信号转导作用,HIV受体。
CD8(T8):与MHCI类分子结合,存在于Tc/Ts细胞,起信号转导作用
CD28:存在于大部分成熟T细胞,提供细胞协同刺激信号。
CD40L:存在于大部分成熟T细胞(CD4+、部分CD8+、γδT细胞),属于TNF家族成员,II型膜蛋白.起信号转导作用
(二)TCR—CD3复合物的组成及结构
1)T细胞抗原识别受体-TCR
T细胞抗原识别受体与CD3分子形成TCR-CD3复合物.
存在所有成熟T细胞表面,可以结合抗原片段与MHC的复合物,不能结合游离抗原。
2种形式的TCR异源双聚体:
α-β:外周血大部分T细胞
γ-δ:皮肤、肠道上皮的T细胞
2)T细胞的发育
(三)T细胞亚群
按功能分类:CD8+T细胞
1)细胞毒性T细胞(Tc,CTL):具有特异性杀伤靶细胞(肿瘤细胞或病毒感染的组织细胞)作用的T细胞。
Thekissofdeath
CTL杀伤病毒感染的靶细胞
2)辅助性T细胞Th—CD4+T细胞:具有辅助免疫细胞行使功能作用的T细胞,可进一步分为2种亚类:
(四)Th细胞的亚群及其功能
Th1:主要辅助T细胞
释放IL-2、IFN-γ、TNF-β等细胞因子,
引起炎症反应和IV型超敏反应
Th2:主要辅助B细胞.
释放IL-4、5、6、10等细胞因子,
诱导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抗体,
发挥体液免疫效应或引发I型超敏反应
(五)T细胞功能
对病毒感染细胞和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Tc)
辅助免疫细胞行使功能(Th1,Th2)
抑制免疫细胞的功能(Ts)
迟发型超敏反应
分泌细胞因子
记忆功能(Tm)
T细胞识别抗原的MHC限制现象
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受遗传控制的代表个体特异性的同种异型抗原系统
二、B细胞
依赖于骨髓或法氏囊发育的淋巴细胞,负责体液免疫功能,参与抗细胞外感染微生物、速发型变态反应、溶细胞型变态反应、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对细胞免疫有调控效应。
B细胞表面分子
(一)B细胞膜分子(Marker)
B细胞抗原受体BCR:膜表面的免疫球蛋白(SmIg),存在于所有的成熟B细胞,起抗原结合作用;也是鉴别B细胞的抗原性标志。
B7-1(CD80)和B7-2(CD86):B细胞等多种细胞的表面标志
CD19CD20:人B细胞特有表面标志
CR1(CD35),CR2(CD21),MHC-II等
CD40:协同刺激分子受体。与CD4+T细胞表面CD40L结合产生B细胞活化第二信号,使
B细胞激活
CD80(B7):分子存在B细胞和其他APC表面受体是T细胞表面的CD28。二者结合产生T细胞活化第二信号
·IgFc
·C3b
·BCR
·LPS-RSPA-RPWM-R
(二)B细胞亚类:分为B1细胞和B2细胞
·B1为非特异免疫细胞
·B2为特异免疫细胞
B细胞的发育
(三)B细胞发育的Ig类别转换
1.B1细胞:B1细胞在各体发育过程中出现较早主要分布于腹腔胸腔和肠壁固有层中,属于非特异免疫细胞,抗原识别谱狭窄:
①.细菌表面TI-2多糖抗原,如荚膜多糖葡聚糖
②.G阴性菌表面TI-1多糖抗原,如脂多糖
③.某些变性的自身抗原表面分子CD5+,CD11+,mIgM
B1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48h即可产生产生IgM、IgA为主的抗体,参与抗细菌感染的黏膜免疫应答,可产生自身抗体。
不发生类别转换和记忆
2.B2细胞:成熟的B细胞,产生高亲和力抗体,行使体液免疫功能
B2细胞功能
分化为浆细胞(Plasmacell),产生抗体
抗原呈递(Antigen-presentation)
分泌细胞因子(Cytokine)
记忆功能
B细胞的抗原呈递功能
三、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
天然杀伤细胞(Naturalkillercell)具有天然杀伤功能和ADCC效应的淋巴细胞。
NaturalKillercells(NK细胞)
(一)NK细胞膜分子(Marker)
CD16(IgGFc受体):NK细胞等多种细胞表面标志
(二)NK细胞的受体
KIR(Killercellinhibitoryreceptor):识别MHCI类抗原,对自身MHC产生杀伤抑制信号
KAR识别抗原,对靶细胞产生杀伤信号
(三)NK细胞的功能
抗感染和抗肿瘤作用:具有直接杀伤靶细胞和ADCC的效应,在抗肿瘤、抗病毒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免疫调节作用:抑制活化B细胞的增殖,对骨髓造血干细胞也一定抑制作用,分泌IFN-,TNF-β,GM-CSF等,对免疫功能进行调节
NK细胞识别靶细胞
NK细胞识别受体
NK细胞活化
(四)NK细胞的分类
NK细胞通过活化型和抑制型两类受体识别靶细胞。活化型受体向胞内转导杀伤信号,而抑制型受体KIR转导杀伤抑制信号(A)。在没有杀伤抑制信号的情况下NK细胞才能杀伤靶细胞(B)。KIR的识别对象是靶细胞表面的MHC-I分子。
NK细胞表面的杀伤抑制受体(KIR),能够传递不许杀伤的信号。这些受体识别的对象是靶细胞表面的MHC-I分子。因此,正常表达MHC-I类分子的细胞一般不会被NK细胞杀伤。
四、抗原呈递细胞APC
(一)概念:能够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再将其呈递给T.B淋巴细胞的一类免疫细胞
(二)抗原呈递细胞的种类
分专职与非专职
专职APC:表达MHC-II类分子;激活CD4+T细胞;诱导免疫应答
1.单核巨噬细胞(Mf)
具有吞噬功能的白细胞,存在血中为单核细胞,游走到组织为巨噬细胞。
单核细胞体积较大,蹄状核(左,普通光镜)。透射电镜显示其高尔基体发达、粒体丰富、胞浆颗粒明显(中)。扫描电镜显示腹腔巨噬细胞粘附于玻璃表面(右)。
单核巨噬细胞
(monocytesandmacrophages,)
单核巨噬细胞膜分子
CR1(CD35)
CR3(CD11b/CD18)
IgGFc受体
MHC-II
单核巨噬细胞的功能:
吞噬作用
ADCC
APC(抗原呈递功能)
分泌功能:包括细胞因子、补体、酶类、前列腺素等
参与炎症
2.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
形态学呈现多分枝形状,具有抗原呈递功能的细胞
1郎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cells)
上皮组织中的LC(1,普通光镜)捕捉外来抗原后即进入引流淋巴结的T细胞区,成为ID(2,扫描电镜照片)。
2并指状树突细胞(interdigitatingDC)
IDC表达高水平的II类MHC分子和共刺激分子B7,具有激活T细胞的能力。
3滤泡树突细胞(folicularDC,FDC)
淋巴滤泡内的FDC通过Fc受体和补体受体捕获被致敏的抗原,并将其递呈给B细胞
4.B细胞
内源性抗原呈递过程:细胞(肿瘤细胞或病毒感染细胞)自身合成的抗原,经加工修饰成抗原肽,与MHCI类分子结合成抗原肽-MHCI类分子复合物表达于APC表面,被CD8+T细胞识别。
外源性抗原呈递过程:APC吞入后,在胞内降解为小分子抗原肽,与MHC-II类分子形成抗原肽—MHCII类分子复合物表达于表面被CD4+T细胞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