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分子由1个珠蛋白和4个血红蛋白组成,每个血红素基因团中心为一个二价铁(Fe2+),Fe2+可与O2结合,使Hb成为氧合血红蛋白(HbO2),没有结合O2的Hb称为去氧血红蛋白。每个珠蛋白有4多肽链,每条多肽链与1个血红素相连接构成Hb的单体或亚单位。Hb的4个单体之间和亚单位内部由盐键连接。Hb与O2的结合或解离将影响盐键的形成活断裂,使Hb发生变构效应,并使之与O2的亲和力也随之改变。
二、Hb与O2结合的特征
2.结合反应是氧化而非氧化Fe2+与O2结合不伴有铁离子价的改变,即Fe2+与O2结合后仍是二价铁,因此,此结合反应是氧合。
3.Hb结合O2的量1分子Hb可结合4分子O2,成年人Hb分子量为6.4458,因此在100%O2饱和状态下,1gHb可结合的最大O2量为1.39ml,通常按1.34ml计算。
(1)Hb氧容量:是指在100ml血液中,Hb所能结合的最大的O2量。健康成年人的血液中Hb浓度为15g/100ml为计,则Hb的氧容量为20.1ml/100ml(血液)
(2)Hb氧含量:是指在100ml血液中,Hb实际结合的O2量。当动脉血PO2为100mmHg,Hb氧含量为19.4ml/100ml,而当静脉血PO2为40mmHg时,Hb含氧量约为14.4ml/100ml。
(3)Hb氧饱和度:是指Hb氧含量与Hb氧容量的百分比。如果PO2达150mmHg,动脉血的Hb含氧量也可达20.1ml/100ml,与Hb氧容量相等,则Hb氧饱和度是100%,也称氧饱和;如果静脉血的Hb含氧量是15ml,则Hb饱和度约为75%。
HbO2呈鲜红色,Hb呈紫蓝色。当血液中Hb含量达5g/100ml(血液)以上时,皮肤,黏膜呈暗紫色,这种现象称为发绀。出现发绀表示机体缺氧。但也有例外,红细胞增多时,Hb含量可达5g/100ml(血液)以上,机体可出现发绀但并不一定缺氧;相反,严重贫血或一氧化碳中毒,机体有缺氧但并不出现发绀。
4.氧解离曲线呈S形氧解离曲线呈S形与Hb的变构效应有关。Hb有两种构象:Hb为紧密型(T形),HbO2为疏松型(R型),两者可相互转换。
三、氧解离曲线
氧解离曲线是表示血液PO2与Hb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也称为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
1.氧解离曲线的上段相当于血液PO2在60-100mmHg之间时的Hb氧饱和度,其特点是曲线较平坦,表明在此范围内PO2对Hb氧饱和度或血氧含量影响不大。
2.氧解离曲线的中段相当于血液PO2在40-60mmHg之间时的Hb氧饱和度,其特点是曲线较陡。这段曲线可以反映安静状态下血液对组织的供O2情况。
3.氧解离曲线的下段相当于血液PO2在15-40mmHg之间时的Hb氧饱和度,其特点是曲线最为陡直,表明血液PO2发生较小变化即可导致Hb氧饱和度的明显改变,在组织活动增强时,组织中的PO2可降至15mmHg,HbO2进一步解离,释放出更多O2,Hb氧饱和度也降低至最低水平,血氧含量仅约4.4ml/100ml。
四、影响氧解离曲线的因素
1.血液pH和PCO2的影响血液pH降低或PCO2升高时,Hb对O2的亲和力降低,P50增大,曲线右移;而pH升高或PCO2降低,曲线左移。血液酸度和PCO2对Hb与O2的亲和力的这种影响称为波尔效应。
酸度增加时,H+与Hb多肽链某些氨基酸残基结合,促进盐键的形成,使Hb分子向T型转变,对氧的亲和力降低;而酸度降低时,则促使盐键断裂,释放出H+,使Hb向R型转变,对氧的亲和力增加。当PCO2发生改变时,可通过pH的改变产生间接效应;同时,CO2可与Hb结合而直接降低Hb与氧的亲和力,但作用很小。
波尔效应生理意义:它即可促进肺毛细血管血液摄取氧,又有利于组织毛细血管释放氧。当血液流经肺部时,二氧化碳从血液向肺泡净扩散,血液PCO2降低,H+浓度也降低,两者均使Hb对氧的亲和力增大,曲线左移,促进对氧的结合,使血氧含量增加。当血流流经组织时,二氧化碳从组织向血液净扩散,血液PCO2和H+浓度随之升高,Hb对氧的亲和力降低,曲线右移,促进HbO2解离,从而为组织提供氧。
2.温度的影响温度升高,Hb对氧的亲和力降低,P50增大,氧解离曲线右移,促进氧的释放;而温度降低时,曲线左移,不利于氧的释放而有利于结合。
3.红细胞内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2,3-DPG浓度升高时,Hb对氧的亲和力降低,P50增大,氧解离曲线右移;反之,曲线左移。这种作用可能是由于2,3-DPG与Hb的β链形成盐键,促使Hb向T型转变;也可能是2,3-DPG提高了细胞内H+浓度,进而通过波尔效应降低Hb对氧的亲和力。
2,3-DPG是红细胞无氧糖酵解的产物。在慢性缺氧、贫血、高山低氧等情况下,糖酵解加强,红细胞内2,3-DPG增加,氧解离曲线右移,有利于HbO2释放较多的氧,改善组织的缺氧状态;但此时红细胞过多的2,3-DPG也会降低Hb在肺部对氧的结合。
4.一氧化碳的影响
Hb与CO结合后呈樱桃红,因而一氧化碳中毒时,机体虽然严重缺氧却不出现发绀。CO中毒时,血液PO2可能是正常的,因而机体虽然缺氧,但不会刺激呼吸运动而增加肺通气。相反却可能抑制呼吸中枢,减少肺通气,进一步加重缺氧。因此,在给CO中毒患者吸O2时,通常时加入5%二氧化碳,以刺激呼吸运动。目前通过高压氧疗来及时治疗一氧化碳中毒,高压氧疗是指密闭的高压氧舱内,在超过一个绝对大气压的条件下的给氧方法,它主要通过大幅度提高PO2,增加氧在血液中的溶解度和氧含量,并促进一氧化碳的解离,从而解除PO2正常患者缺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