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XB]2[/XB]和CO[XB]2[/XB]的都以两种形式存在于血液:物理溶解的和化学结合的。
表5-4血液O[XB]2[/XB]和CO[XB]2[/XB]的含量(ml/100ml血液)
图5-12血红蛋白组成示意图
血液中的O[XB]2[/XB]主要以氧合Hb(HbO[XB]2[/XB])形式运输。O[XB]2[/XB]与Hb的结合有以下一些重要特征:
[img]/assets/zyimg/shu/shenglixue/shenglixue087.gif[alt][/alt][/img]
图5-13氧离曲线
(实线,在Ph7.4,PCO[XB]2[/XB]40mmHg,温度37℃时测定的)
同时示溶解的O[XB]2[/XB]和在Hb浓度为15g/100ml血液时的总血O[XB]2[/XB]含量(1mmHg=0.133kPa)
图5-14影响氧离曲线位置的主要因素(1mmHg=0.133kPa)
2,3-DPG是红细胞无氧糖酵解的产物。高山缺O[XB]2[/XB],糖酵解加强,红细胞2,3-DPG增加,氧离曲线右移,有利于O[XB]2[/XB]的释放,曾认为这可能是能低O[XB]2[/XB]适应的重要机制。可是,这时肺泡PO[XB]2[/XB]也降低,红细胞内过多的2,3-DPG也妨碍了Hb与O[XB]2[/XB]的结合。所以缺O[XB]2[/XB]时,2,3-DPG使氧离曲线右移是否有利,是值得怀疑的。
血液中CO[XB]2[/XB]也以溶解和化学结合的两种形式运输。化学结合的CO[XB]2[/XB]主要是碳酸氢盐和氨基甲酸血红蛋白。表5-5示血液中各种形式CO[XB]2[/XB]的含量(ml/100ml血液)、运输量(%)和释出量(%)。溶解的CO[XB]2[/XB]约占总运输量的5%,结合的占95%(碳酸氢盐形式的占88%,氨基甲酸血红蛋白形式占7%)。
在血浆中溶解的CO[XB]2[/XB]绝大部分扩散进入红细胞内,在红细胞内主要以下述结合形式存在:
表5-5血液中各种形式CO[XB]2[/XB]的含量(ml/100ml血液)、运输量(%)和释出量(%)
运输量(%)是指各种形式的CO[XB]2[/XB]含量/CO[XB]2[/XB]总含量×100%
释放量(%)是指各种形式的CO[XB]2[/XB]在肺释放量/CO[XB]2[/XB]总释放量×100%
图5-15CO[XB]2[/XB]在血液中的运输示意图
2.氨基甲酸血红蛋白一部分CO[XB]2[/XB]与Hb的氨基结合生成氨基甲酸血红蛋白(carbaminohemoglobin),这一反应无需酶的催化、迅速、可逆,主要调节因素是氧合作用。
[img]/assets/zyimg/shu/shenglixue/shenglixue092.gif[alt][/alt][/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