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11.09.14

二.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6分)

1.槟榔肝:在慢性肝淤血时(0.5分),肝小叶中央区因严重淤血呈暗红色(0.5分),两个或多个肝小叶中央淤血区可相连,而肝小叶周边部肝细胞则因脂肪变性呈黄色(0.5分),致使在肝的切面上出现红(淤血区)黄(肝脂肪变区)相间的状似槟榔不切面的条纹(0.5分),称槟榔肝。

2.凋亡:也称程序性细胞死亡(0.5分),是由体内外某些因素触发细胞内预存的死亡程序而导致的细胞主动性死亡方式(1分),在形态和生化特征上都有别于坏死(0.5分)。

3.肉芽肿:由单核巨噬细胞大量增生形成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2分)。

4.肿瘤的异型性:由于分化程度不同(0.5分),肿瘤的细胞形态(0.5分)和组织结构(0.5分)与相应的正常组织相比,有不同程度的差异(0.5分),这种差异称为异型性。

5.假小叶:肝硬化时(0.5分),正常肝小叶结构被破坏(0.5分),由广泛增生的纤维组织分割原来的肝小叶并包绕成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圆形的肝细胞团。(1分)

6.原发综合征:原发性肺结核病时(0.5分),肺的原发病灶(0.5分)、结核性淋巴管炎(0.5分)及肺门淋巴结结核(0.5分)三者合称为肺原发综合征。

7.隐性肺癌:临床及X线检查阴性(0.5分),但痰细胞学检查癌细胞阳性(0.5分),手术切除标本经病理检查证实为原位癌或早期浸润癌而无淋巴结转移(1分)。

8.冷脓肿:骨结核病累及骨旁软组织,引起干酪样坏死(0.5分),坏死物溶解液化后在骨旁形成的结核性“脓肿”(1分),因局部无红、肿、热、痛(0.5分),故称之。

三.填空题(每空0.5分,共14分)

1.骨折愈合的过程大致可分为血肿形成期、纤维性骨痂形成期、骨性骨痂形成期及骨痂的改建和重塑四个阶段。

2.血栓形成后对机体产生不同的影响,有利的方面是止血,有害的影响是阻塞血管、脱落致血栓栓塞和心瓣膜变形。

3.炎症灶的病原微生物或某些毒性产物可侵入血循环或被吸收入血,引起菌血症、毒血症、败血症和脓毒败血症等。

4.写出肿瘤的常见肉眼形状结节状、菜花状、息肉状和溃疡状等。

5.动脉粥样硬化的继发性变化有斑块破裂、斑块内出血、血栓形成、钙化和动脉瘤形成。

6.溃疡病的溃疡底部从浅层到深层由炎性渗出层、坏死层、肉芽组织层及瘢痕层等四层构成。

7.溃疡型肠结核病,其溃疡多呈条带状,与肠管纵轴垂直。

8.细胞坏死时核的形态学改变有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

四.问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大叶性肺炎可分为哪几期?试述各期的病理变化。

答:大叶性肺炎可分为四期,即充血水肿期(0.5分)、红色肝样变期(0.5分)、灰色肝样变期(0.5分)、溶解消散期(0.5分)。各期病变如下:1.充血水肿期:肉眼观,病变肺叶肿大,重量增加,呈暗红色,切面可挤出较多量的泡沫状血性浆液。(0.5分)镜下,病变肺叶弥漫性的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内可见较多的浆液性渗出物,混有少数红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0.5分)2.红色肝样变期:肉眼观,病变肺叶肿大,呈暗红色,质地变实,切面灰红,似肝,故称红色肝样变期。(0.5分)镜下,肺泡壁毛细血管仍扩张充血,肺泡腔充满含大量红细胞及一定量的纤维素、嗜中性粒细胞和少量巨噬细胞的渗出物。(0.5分)3.灰色肝样变期:肉眼观,病变肺叶仍肿大,但充血消退,故由红色逐渐变为灰白色,质实如肝,故称灰色肝样变期。(0.5分)镜下,肺泡腔内纤维素性渗出物增多,纤维素网中有大量嗜中性粒细胞,肺泡壁毛细血管受压。(0.5分)4.溶解消散期:肺泡腔内嗜中性粒细胞变性坏死,释放出大量蛋白溶解酶,使渗出物中的纤维素被溶解。(0.5分)肉眼观,病变肺部质地变软,切面实变病灶消失。(0.5分)

2.试述栓子的运行途径。

答:栓子的运行途径如下:

(1)左心及动脉系统栓子→全身各处小动脉(1.5分)

(2)右心及静脉系统栓子→肺动脉及其分支(1.5分)

(3)肠系膜或脾静脉的栓子→肝内门静脉分支(1分)

(4)交叉性栓塞(房间隔或室间隔缺损时)(1分)

(5)逆行性栓塞(下腔静脉内栓子→下腔静脉所属分支)(1分)

3.列表比较风湿性心内膜炎与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异同点。

答:风湿性心内膜炎与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异同点如下表:

风心

亚心

病因(1分)

好发部位(1分)

赘生物特点(2分)

结局(2分)

4.何谓炎症介质?试述炎症介质的主要作用。

答:炎症介质:在炎症过程中有细胞释放或由体液产生的,参与或引起炎症反应的化学物质。(2分)炎症介质的主要作用:血管扩张(0.5分)、血管通透性升高(1分)、趋化作用(1分)、发热(0.5分)、疼痛(0.5分)、组织损伤(0.5分)

5.试述结核病的基本病理变化及转化规律?

答:基本病变:(1)渗出为主的病变(0.5分):浆液性或浆液纤维性炎,好发于肺、浆膜、滑膜和脑膜等处(0.5分)(2)增生为主的病变(0.5分):形成具有诊断价值的结核结节(0.5分)(3)坏死为主的病变:呈干酪样坏死改变(0.5分)。发展规律:(1)转向愈合(0.5分):A、吸收、消散(0.5分)B、纤维化、钙化(0.5分)(2)转向恶化(0.5分):A、浸润进展(0.5分)B、溶解播散(0.5分)

1.点状坏死;碎片状坏死,桥接坏死;_门脉性肝硬化,坏死后性肝硬化。

2.树胶肿,心血管,中枢神经系统。

3.干酪样坏死物,结核性肉芽组织,纤维结缔组织。

4.营养不良性萎缩,压迫性萎缩,失用性萎缩,去神经性萎缩,内分泌性萎缩。

5.转移性钙化,营养不良性钙化,营养不良性钙化。

6.脂纹期、纤维斑块期、粥样斑块期。

7.心内膜下心肌梗死,透壁性心肌梗死。

8.淋巴道转移,血道转移,种植性转移;膨胀性生长,外生性生长,浸润性生长。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8分)

1.血栓形成:在活体的心血管内(1分),流动的血液发生部分凝固或血液内有形成分析出(2分)。

2.肺肉质变:大叶性肺炎并发症(0.5分),如果渗出的白细胞过少,蛋白水解酶不足,渗出的纤维素不能完全溶解和吸收(1分),由肉芽组织取代,使局部肺组织呈红褐色,质韧,似肌肉(1.5分)。

3.早期肝癌:瘤体直径在3cm以上(1.5分),不超过2个瘤结节的原发性肝癌(1.5分)。

4.肉芽肿:由巨噬细胞增生(1.5分)形成境界清楚的结节状肿块(1.5分)。

5.假小叶:肝硬化时,肝内广泛的结缔组织增生,肝小叶正常结构被破坏(1分).肝实质被增生的纤维组织分割包绕成为大小不一.圆形或椭圆形的肝细胞集团(1分),称为假小叶,假小叶内肝细胞索排列紊乱,中央静脉缺如、偏位或有两个以上,肝细胞不同程度变性、坏死(1分)。

6.脂肪变性:实质细胞胞浆内出现脂滴(1.5分),其量超过正常范围或原不含脂滴的细胞胞浆内出现了脂滴(1.5分),称为脂肪变性。

四、问答题(共37分)

1.简述骨折的愈合过程。(6分)

血肿形成(0.5分):骨组织和骨髓都有丰富的血管,在骨折的两端及其周围伴有大量出血,形成血肿,数小时后血肿发生凝固。与此同时常出现轻度的炎症反应(1分)。

纤维性骨痂形成(0.5分):骨折后的2—3天,血肿开始由肉芽组织取代而机化,继而发生纤维化形成纤维性骨痂,或称暂时性骨痂。肉眼及x线检查见骨折局部呈梭形肿胀。约1周左右,上述增生的肉芽组织及纤维组织可进一步分化,形成透明软骨(1分)。

骨性骨痂形成(0.5分):上述纤维性骨痂逐渐分化出骨母细胞,并形成类骨组织,以后出现钙盐沉积,类骨组织转变为编织骨,纤维性骨痂中的软骨组织也经软骨化骨过程演变为骨组织,至此形成骨性骨痂(1分)。

骨痂改建或再塑(0.5分):编织骨由于结构不够致密,骨小梁排列紊乱,故仍达不到正常功能需要。为了适应骨活动时所受应力,编织骨经过进一步改建成为成熟的板层骨,皮质骨和髓腔的正常关系以及骨小梁正常的排列结构也重新恢复。改建是在破骨细胞的骨质吸收及骨母细胞新骨质形成的协调作用下完成的(1分)。

2.试比较风湿性心内膜炎与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异同点。(7分)

风湿性心内膜炎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病因(2分)

赘生物特点(3分)

结局(1分)

3.试述肠结核、肠伤寒、肠细菌性痢疾的肠道病变的镜下和肉眼改变。(9分)

(1)肠结核:溃疡呈环形,周边不整似鼠咬状,溃疡较浅,溃疡长轴和肠管长轴垂直。(2分)镜下见结核结节(1分)。

(2)肠伤寒:溃疡的轮廓与淋巴滤泡的外形相似,圆形或椭圆形,其长轴与肠管长轴平行,溃疡底部高低不平,边缘隆起(2分)。镜下见伤寒结节(1分)。

(3)急性菌痢:假膜可脱落形成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的地图状浅表溃疡(2分)。镜下见假膜(1分)。

4.请举例说明癌与肉瘤的区别。(7分)

(1)组织分化(1分)

(2)发病率(1分)

(3)大体特点(1.5分)

(4)镜下特点(1.5分)

(5)网状纤维(1分)

(6)转移(1分)

由细胞释放或体液产生的参与或引起炎症反应的化学物质(2分)。

5-羟色胺,主要存在于血小板和肠嗜铬细胞(0.5分),可使细动脉扩张和细静脉通透性增加(1分)。

前列腺素正常存在于细胞膜磷脂内(0.5分),使炎症时血管扩张、水肿加剧的作用(1分)。前列腺素还可引起发热(1分)和疼痛(1分)。

生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2899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A.反射活动B.自动控制C.反馈调节D.神经冲动

2.最重要的消化液是()

A.胃液B.胆汁C.小肠液D.胰液

3.盐酸抑制胃腺活动的主要作用机制是直接抑制()

A.胃窦粘膜G细胞释放促胃液素B.胃窦部细胞释放血管活性肠肽

C.胃粘膜释放生长抑素D.胃壁细胞合成盐酸

4.启动内源性凝血过程的凝血因子是()

A.因子ⅢB.因子ⅣC.因子ⅦD.因子Ⅻ

5.红细胞悬浮稳定性下降时会出现()

A.溶血反应B.凝集反应C.血沉加快D.脆性增加

6.构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是()

A.白蛋白B.球蛋白C.血红蛋白D.纤维蛋白

7.心脏的正常起搏点是()

A.窦房结B.心房肌细胞C.房室交界D.浦肯野细胞

8.在左心室异常扩大、功能减退时能较好评价心脏泵血功能的指标是()

A.搏出量B.心排血量C.射血分数D.心指数

9.在微循环血流灌注调中起“分闸门”作用的结构是()

A.微动脉B.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C.动-静脉吻合支D.微静脉

10.葡萄糖跨肠上皮细胞膜转运的方式是()

A.单纯扩散B.载体转运C.通道转运D.胞吞

11.对机体能量代谢影响最为显著的因素是()

A.环境温度B.进食活动C.肌肉运动D.神经活动

12.神经细胞动作电位下降支产生的离子基础是()

A.Na+内流B.K+外流C.Ca2+内流D.Cl-内流

13.胸膜腔内压力等于()

A.大气压-非弹性阻力B.肺内压-肺回缩力

C.大气压+跨肺压D.肺内压+跨肺压

14.骨骼肌细胞终末池的作用是贮存()

A.ATP酶B.Na+C.K+D.Ca2+

15.胃没有而小肠有的运动形式是()

A.容受性舒张B.蠕动C.紧张性收缩D.分节运动

16.属于神经垂体释放的激素是()

A.催乳素B.催产素C.黄体生成素D.生长素

17.胆汁中参与脂肪消化和吸收的主要成分是()

A.无机盐B.胆盐C.胆固醇D.胆色素

18.甲状腺分泌的激素中活性最强的是()

A.一碘甲腺原氨酸B.二碘甲腺原氨酸

C.三碘甲腺原氨酸D.四碘甲腺原氨酸

19.分泌降钙素的内分泌腺是()

A.甲状腺B.甲状旁腺C.肾上腺D.胰岛

20.盆神经受损时将发生()

A.尿失禁B.尿潴留C.尿频D.尿痛

21.关于感觉的非特异投射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通过三级神经元接替

B.传入冲动经脊髓和脑干上行至丘脑感觉接替核

C.由丘脑投射到大脑皮质的特定感觉区

D.其功能是维持和改变大脑皮质的兴奋性

22.肾脏重吸收葡萄糖的部位是()

A.近球小管前半段B.髓袢升支粗段

C.髓袢降支细段D.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23.一次大量饮清水后,尿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A.肾素分泌增多B.醛固酮分泌减少

C.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D.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

24.能促进肾脏保Na+、排K+的激素是()

A.抗利尿激素B.醛固酮

C.血管紧张素ⅡD.心房钠尿肽

25.耳蜗的主要功能是()

A.传导声波B.产生行波C.感音换能D.分析声强

26.运动失语症表现为()

A.不能理解别人说话的含义

B.听不到别人讲话

C.讲话时用词不恰当

D.自己不会讲话,但能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的谈话

27.少尿是指每昼夜尿量()

A.不足100mlB.不足400ml

C.500~1000mlD.1000~1500ml

28.人类条件反射最重要的意义是()

A.维持生命的本能活动B.提高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C.对固定的特定刺激产生反应的能力D.对有害刺激作出反应

29.突触前抑制的结构中除含轴突-胞体突触外,还联合有()

A.轴突-轴突突触B.轴突-树突突触

C.胞体-胞体突触D.树突-胞体突触

30.促进排卵的主要激素是()

A.雌激素B.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C.卵泡刺激素D.黄体生成素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32.正常成年人红细胞生成的部位是_______。

33.在细胞膜上,能与某些化合物特异结合并诱发细胞产生特定生物学效应的蛋白质称为_______。

34.在骨骼肌的终板膜上,能与乙酰胆碱结合并开放的通道属于_______通道。

35.在等容舒张期,半月瓣_______,房室瓣_______。

36.氧离曲线向右偏移时,表示Hb与氧的亲和力_______,有利于O2与Hb的_______。

37.当副交感神经兴奋时,能使胃肠运动_______。

38.体温调节的基本中枢位于_______。

39.心肌自律细胞最大舒张电位绝对值减小时,自律性_______。

40.小肠内能激活胰蛋白酶原的最强物质是_______。

41.速尿能抑制髓袢升支粗段_______,从而改变肾髓质高渗状态。

42.脑内黑质的_______能神经元损害是帕金森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43.机体酸中毒时,在远曲小管和集合管_______交换增强,可导致血钾升高。

44.夜间活动的动物,如猫头鹰,其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只有_______。

45.睾丸间质细胞分泌的雄激素主要是_______。

46.对机体生长发育起关键性作用的激素是_______。

47.发生牵涉痛时,患者自觉疼痛的部位往往发生在_______。

48.“向中性肥胖”是由于肾上腺皮质分泌_______过多引起的。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49.血细胞比容

50.胆盐的肠-肝循环

51.呼吸商

52.暗适应

53.甲状旁腺激素

四、问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54.简述外周交感神经的递质及其作用的受体,并各举出一种受体拮抗剂。

THE END
1.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师):临床生物化学检验考点巩固(每日一练...259、单项选择题 受溶血影响较小的测定项目为() A.LD B.AST C.γ-GT D.CHE E.ACP 点击查看答案 260、单项选择题 Km值的概念是() A.与酶对底物的亲和力无关 B.是达到Vmax所需的底物浓度 C.同一组酶的同工酶的Km值相同 D.是v达到1/2Vmax的底物浓度 E.是达到最大反应所必须的底物浓度的一半 点...http://www.91exam.org/exam/87-4526/4526478.html
2.CO和HB亲和力与O2和HB亲和力比较()A结合速度慢解离速度快B结合...CO和HB亲和力与O2和HB亲和力比较()A结合速度慢解离速度快B结合速度快解离速度慢C结合速的正确答案和题目解析https://m.12tiku.com/tiku/919834/32227912.html
3.人体血液内的血红蛋白(Hb)易与O2结合生成HbO2.因此具有输氧能力...人体血液内的血红蛋白(Hb)易与O2结合生成HbO2,因此具有输氧能力.CO吸入肺中发生反应:CO+HbO2? O2+HbCO,37℃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20。若HbCO的浓度达到HbO2浓度的0.02倍,会使人智力受损.据此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CO与HbO2反应的平衡常数K= http://www.1010jiajiao.com/gzhx/shiti_id_46d55c99c67152f5eab67398734a52df
4.煤气中毒的机制一氧化碳(CO)也能与血红素Fe原子结合。.ppt为氧提供合适的结合部位 远侧His的空间位阻,降低了与CO的亲和力 游离的血红素与CO的亲和力比氧强25000倍 有了珠蛋白后只大250倍 O2的结合可改变肌红蛋白的构象 结合前,Fe2+距卟啉平面0.055nm, 结合后, Fe2+距卟啉平面只有0.026nm,即被O2又拉回到卟啉环平面 由圆顶状变成平面状 若是多亚基的血红蛋白则会改变...https://mip.book118.com/html/2017/1226/145963809.shtm
5.CO与血色素的结合能力比氧与血色素的结合能力大()倍。A.Hb与CO的亲和力比O2大250倍 B.Hb与CO结合生成HbCO C.CO中毒后患者出现严重缺氧,表现发绀 D.CO与Hb结合后,可阻止HbO2的解离 E.CO与Hb结合后,使Hb失去携带O2的能力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血红蛋白Hb和O2结合生成HbO2,CO能和Hb结合生成HbCO,CO和血红蛋白结合力比O2约大200倍。所以若空气中含有一定浓度的...https://m.shangxueba.com/ask/18541958.html
1.实验性缺氧(2)血液中O2主要是以血红蛋白HbO2的形式存在和运输的,但是CO与Hb的亲和力是O2的250倍,这就意味着在极低的Pco下,CO就可以剥夺O2的结合位点,从HbO2中取代O2,使机体处于缺氧状态导致死亡。由实验可见,CO与Hb的亲和力很大,结合速度很快,因此致死速度很快,小鼠的存活时间仅为3min55s。因为CO取代了O2与Hb结合呈樱桃...https://dwslx.nefu.edu.cn/info/1074/1195.htm
2.2015临床助理医师考试巩固练习试题第十四套B.P50 是反映Hb与O2的亲和力的指标 C.P50 的正常值为3.47~3.60 kPa (26~27mmHg) D.P50 降低表明氧离曲线右移 E.P50 升高0.1kPa可由红细胞内2,3-DPG浓度增高1μmol/gHb所致 [答案]D [题解]P50是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为50%时的氧分压,正常值为3.47-3.60 kPa (26~27mmHg),它反映Hb和O2的亲和力,是表示...https://www.hqwx.com/web_news/html/2015-2/201502101014391185.html
3.概述Hb与O2结合的特征4.Hb与O2的结合或解离曲线呈S形,与Hb的变构效应有关。当前认为Hb有两种构型:去氧Hb为紧密型(tense form,T型),氧合Hb为疏松型(relaxed form,R型)。当O2与Hb的Fe2+结合后,盐键逐步断裂,Hb 分子逐步由T型变为R型,对O2的亲和力逐步增加,R型的O2亲和力为T型的数百倍。也就是说,Hb 的4个亚单位无论在...https://www.antpedia.com/news/18/n-2836418.html
4....其化学平衡方程式可写为:Hb+O2?HbO2.在海拔比较高的地方...(1)HbCO的形成使得血红蛋白不再携带氧气而造成人员中毒,一旦发生CO中毒,首要做的事是让患者呼吸新鲜的空气,呼吸新鲜空气,增加氧气浓度,降低一氧化碳的浓度;故答案为:呼吸新鲜空气,增加氧气浓度,降低一氧化碳的浓度;(2)HbO2还可以吸附CO2和氢离子方程下:HbO2+H++CO2?Hb(H+)CO2+O2,乳酸显示酸性,可以代替...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6576b97d1b019739a21e601bc07958a2.html
5.血红细胞检查常识血红蛋白中Fe2+如氧化成Fe3+,称高铁血红蛋白,则丧失携带O2的能力。血红蛋白与CO的亲和力比氧的大210倍,在空气中CO浓度增高时,血红蛋白与CO结合,因而丧失运输O2的能力,可危及生命,称为CO(或煤气)中毒。 生理特性 ◆渗透脆性(简称脆性) 正常状态下红细胞内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大致相等,这对保持红细胞的形态甚...https://m.cnkang.com/dzjk/201202/720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