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免疫系统。包括骨髓、胸腺、脾脏、淋巴结、扁导体、小肠集合淋巴结、阑尾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有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硬皮病、甲状腺机能亢进、青少年糖尿病、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溃疡性结肠炎等。
2.生殖系统。包括性腺(男睾丸女卵巢)与生殖器官两部分。生殖系统疾病在女性多有白带异常、阴道不规则出血、阴部瘙痒、尿频、尿急、小腹坠胀、性交痛、月经不调、腰酸、痛经、不孕、面色枯黄、长斑长皱等症状:男子则有性功能障碍、会阴部胀痛、下腹部坠痛、尿道口红肿、性功能减退、阳痿、早泄、尿热、尿有异味、不育等症状。
3.消化系统。有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消化道起自口腔终止于肛门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及肛门等器官:消化腺有唾液腺(负责消化淀粉)、胃腺(负责消化蛋白质)、肠腺(负责吸收营养物质)、肝脏(负责消化脂肪)、胰脏(负责糖分消化)等五大腺体。消化系统患病有厌食、呕吐、腹泻、腹痛、便血等症状,其特点是慢性病多、癌变率高、季节性强。
4,神经系统。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主要由脑和脊髓构成。它是人体构成中最为复杂精细的系统,它控制着人类的所有高级神经活动,大脑的指令通过脊髓和外周神经支配身体的各个部位。大脑的结构类似于核桃,生活中的左撇子往往是右侧优势型。常见的疾病有脑肿瘤、脑血管病、癫痫、帕金森病等。
5.呼吸系统。由呼吸道与肺组成。呼吸道含鼻、咽、喉(鼻咽喉合称为上呼吸道)、气管、支气管(因如同一颗倒置的大树被称为下呼吸道)、肺(交换气体),肺泡越多越有利于吐故纳新。呼吸系统一旦有病,往往有咳嗽、咳痰、咯血、气急、哮鸣、胸痛等
6.循环系统。由血管与心脏两部分构成。心脏是循环系统的核心,大小与本人的拳头差不多。血管则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心脏类病症有风心病、肺心病、冠心病、高心病、感染等:血管病症有高血压、动脉硬化,脑血管病、动脉炎、静脉曲张、动脉瘤等。
7.运动系统。由骨骼(形态分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从外到内分骨膜、骨质、骨髓)、关节(骨与骨之间互相连接的结构)和肌肉(储备能量)等三大器官与组织组成。运动系统有病多出现疼痛、活动障碍及畸形等
8.内分泌系统。由内分泌腺体(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性腺和胰岛等)和内分泌细胞组成。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的特征为怕热、多汗、心悸、多食、消瘦、腹泻、烦躁易怒、失眠、眼突、手颤。更年期综合症表现为月经紊乱、稀少、停经、潮热、一阵阵出汗、情绪改变等
9.泌尿系统。由肾(样子像蚕豆)、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健康人的尿液中是没有蛋白质和糖分的,其病变有排尿改变如尿频、尿失禁等:尿液异常如血尿、洗米水尿等):腰痛、高血压、水肿、贫血等.
虽然人体的消化、呼吸、泌尿系统和皮肤都具有多渠道的排毒功能,但人体还是会产生“垃圾”堆积的问题,这是因为人体的排毒机制永远也赶不上废物累积的速度。清洁“人体垃圾”不应该像我们做大扫除一样间或做一次,而应是习惯性行为。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排毒器官,肾脏是人体内最重要的排毒器官负责血液清毒,大肠排宿便(新陈代谢的毒素),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解毒器官(吃进去的毒物、药物毒素),淋巴系统是体内毒素“回收站”(回收到淋巴结经过滤排出体外),胃的排毒是通过呕吐。
中医把人体分为阴阳。
“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脉有阴阳,知阳者知阴,知阴者知阳,所谓阴者,真藏也,败必死也,所谓阳者,胃脘之阳也,知病处也。”“阳气有余为身热无汗,阴气有余为多汗身寒,阴阳有余则无汗而寒。”“谨熟阴阳,无与众谋”“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正月二月人气在肝,三月四月人气在脾,五月六月人气在头,七月八月人气在肺,九月十月人气在心,十一月十二月人气在肾”
无论中医、西医,不管科技如何发达,对于疾病的成因及诊治,数千年前的经书对于今天的我们仍是那么地鲜活那么地透着时代气息那么地发人深省;“当今之世不然,忧患缘其内,苦形伤其外,又失四时之从,逆寒暑之宜,贼风数至,虚邪朝夕,内至五藏骨髓,外伤空窍肌肤,所以小病必甚,大病必死。”“嗜欲无穷,而忧患不止,精气驰坏,荣泣卫除,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暮世之治病也则不然,治不本四时,不知日月,不审逆从,病形已成,粗工凶凶,以为可攻,故病未已,新病复起。”(注:孙思邈曰:“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粗工害人命”)
RS的病理改变主要表现在脑和肝脏。脑的病理改变主要是脑水肿(cerebraledema)。外观肿胀,重量增加,脑回变平,脑沟变浅、变窄。可见枕骨大孔或小脑幕切迹疝。光镜下可见神经元损伤,可能为脑水肿和脑缺血的继发性病变。电镜下可见弥漫性神经元线粒体肿胀。星形胶质细胞水肿,颗粒减少,并有空泡。肝脏外观呈浅黄至白色,提示脂肪含量增加。光镜下可见肝细胞脂肪变性。电镜检查可见线粒体肿胀和变形,线粒体嵴可消失,肝细胞浆中可见许多细小的脂肪滴。肝活体组织检查发现上述典型的线粒体改变是确定诊断重要病理依据。
席汉氏综合症
DIC(disseminatedintravascularcoagulation)
造成DIC的病因很多。根据资料分析,在我国以感染最常见,恶性肿瘤(包括急性白血病)次之,两者占病因的2/3。国外报告则以恶性肿瘤,尤其是有转移病变的占首位。广泛组织创伤、体外循环及产科意外也是DIC发病的常见病因。
发病机理:当人体受到某些致病因子的作用时,体内凝血系统被激活,血液的凝血活性增高,在微循环内发生血小板聚集及纤维蛋白沉积,形成播散性微血栓。本征也称为:①去纤维蛋白综合征;②消耗性凝血病;③血管内凝血--纤维蛋白溶解综合征。目前统称"播散性血管内凝血"。
西医西药
五官科证麦粒肿:背部可找到的粟粒大淡红色皮疹或压痛点为穴。肩部的第七颈椎至第九胸椎之间,寻找略高起皮肤呈紫红色粟粒大小的反应点,有一个或几个,且压至褪色,放松即速复原。对侧背部肩脚区找浅红色稍高于皮肤、小米粒大、压之不退色的反应点。背部第1-12胸椎至腋后线范围内寻找到的粉红色或暗红色充血性疹点,有的隆起如粟米状,有的稍扁平,直径约0.5--1mm,以1个多见,偶可见2-3个者。肩井及在背部找到的粟粒大淡红色皮疹或压痛点。牙痛:沿脊柱Tl棘突逐个向下按压,选出脊柱压痛最为明显的一个棘突。花粉症:上肢肺经的尺泽穴到少商穴之间有压痛、硬结的反应点。急性扁桃体炎:多在背部至阳穴穴区有阳性反应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