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反思简短1000字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反思简短1000字

下一页

2023-01-1815:18

推荐访问

【liuxue86.com-实用资料】

一、“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

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三、“以思为本”的教学理念

这两天七星农场教育科组织了课堂教学比赛活动,作为参赛教师,我通过这次活动有了一些收获和感悟,下面我来谈一谈自己的教后反思。

说实话,在语文教学岗位上工作已经8年了,在这8年的教学中,我成长得很慢。见识了太多的墨守成规,见识了太多的矫揉造作,见识了太多的陈词滥情,有的时候确实感到很困惑,很迷茫,到底语文课要怎么上?怎样上才称得上是一节好课?

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且不去与其他教师的课进行比较,暂且说说我自己。从准备课到比赛的这3天,我是真的感觉到有压力,因为工作这些年中,我从来没有参加过什么赛课活动,所以感觉到紧张。在备课过程中翻阅了大量资料,在教学设计方面自己也进行了研究,虽然设计得不够精彩,但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也进行了多次完善和整改,从课堂呈现出的结果来看,有很多地方值得我自己反思。

我把自己的教学视频从头观看了一遍,发现了很多细节性的问题,首先,我在设计故事导入的环节,没有考虑到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问学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学生虽然能体会到,但是却表达不出,或者说是不敢去表达,我却没有做出适当的引导。

在接下来写板书的过程中问题就更大了。我平时就没有太注意板书的设计与书写的规范,确实有倒下笔的现象,我当时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我如果静下心来放慢速度去书写,会写得很规范,但我一紧张写快了,问题就都暴露了,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会格外注意板书的设计与书写的规范。

复习巩固字词环节没有突出强调重点词语的特殊用法,只是流于形式,走个过场。

在小组合作分析文本环节,汇报时我只针对第一段的第一层让学生练习了一遍朗读,在第二层是由我范读的,剩下的第二段也只是由汇报的学生读了一遍。与我预设的反复诵读差距甚远。读的形式单一,次数太少。缺少朗读指导。在汇报过程中尽量让学生多品读文本,感悟文本,而不是为了完成相应的考点任务而读文本。

在拓展延伸比较阅读训练过程中,我对学生的合作学习缺少指导,只是为学生提供了参考资料,过于放手,导致只有部分能力强的同学能够理解这两个语段有着怎样的联系。但在我前面环节进行的比较快的情况下,我在这里没有按预设教案提前结束课程,而是顺势加入了让学生谈感悟的环节,站起来发言的这四名同学他们的回答也让我感到有些意外,因为导学案上我并没有设计这一问题,在课堂突然这样一问,与上课伊始那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没有人敢于回答,到这一环节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这就说明这节课对他们来说没有白上,至少有所收获,这也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在练习背诵环节,学生汇报的没有预期的好,这也和我平时课堂教学中缺少背诵指导有很大关系,另外提到有感情地诵读,效果就更没有达到了,霍文航同学在汇报全文背诵中虽然出现了一点小失误,但我注意观察了他的表情,他背诵时确实带有富丰的表情。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应该在古文诵读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指导。

另外,我后来的确有点太紧张了,就连我设计好的结束语都忘记说了。

通过这次比赛,我有机会对自己进行深刻地反思,很久以来我总以忙我借口,很少静下心来认真地反思自己哪里有不足,哪里需要改进。

别人身上的优点,不是我想学就能学到的,但至少我看到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这是可以慢慢改进的。

另外要想让自己的课上得有质量,还要在备课上多下功夫。潜心研究教材,精心备课。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会不断地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身为教师,“路漫漫其修遥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教材分析

本文是历代传诵的议论文名篇,应引导学生熟读课文,利用掌握的议论文知识来理解作者的观点及现实的教育意义。全文层层推进、步步深入的论证,使结构非常清晰,富有说服力,可作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字词的障碍,应在预习中解决。学习本文宜以读为主,以讲为辅。学生合作、体验、探究可在教师的适当引导下进行。

说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学习有关文言文知识,积累一些文言词汇。

2、过程与方法:

分析作者如何层层深入论证论点方法。

3、情感与态度:

结合实际领会人处于困境才会奋发有为,国无忧患往往遭到灭亡的道理。

说教材的重难点以及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和事理论述观点的。鼓励学生展开讨论,畅所欲言,教师适当点拨、分析。

学法指导

教法

1、认知阅读: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掌握一些文言词汇。

2、理解阅读:

3、拓展阅读:

领会人处于困境才会奋发有为,国无忧患往往遭到灭亡的道理。

教学过程与环节设计

在认知阅读环节中主要是让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掌握一些文言词汇。

拓展阅读环节中,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注意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积累的结合,结合实际领会人处于困境才会奋发有为,国无忧患往往遭到灭亡的道理。

多媒体课件

课件的制作突出了精美与实效的特点,处处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予以指引,并配以声音,辅助教学。

教学特色

本教学设计以学生读议为主,教师适当点拨为辅,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课标要求。学生在自主、合作的学习中可以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掌握阅读文言文的一般方法。在教师引导下的探究学习,能够使学生结合文本和生活等方面的学习资源,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教学探讨

本文有个别语句较晦涩,词语活用现象较多,使学生理解课文有一定难度,教师可适当作一些讲析。学生对孟子的思想不可能深入理解,只要他们能了解课文所讲的道理即可,切忌旁征博引。议论文的学习一般比较枯燥,教学时可适当插入一两个短小的故事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课讲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本文篇幅短小,逻辑严密,观点鲜明,论证有力,语言精辟,用形象化的语言说明复杂的道理。

从本节课教学过程来看,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本课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思维活跃,充分解放了他们的思想,自己真正成了主宰自己学习的主人。

2.本节课还体现了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合作交流,使许多不能解答的问题得到了解答,使许多能解答的问题在头脑中愈发明朗。

3.“质疑──探疑──合作解疑”贯穿教学始终。学生在学习中善于发现问题,积极探讨问题,真正感受到求知的乐趣。

4.在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的同时,还突出了文言文教学“以读为本”的教学宗旨,读贯穿整个教学中,且形式多样,有吟读、有研读、有赏读,还有范读、齐读、对读……在读中赏美点,在读中研难题,在读中获知识,在读中明道理。

本节课既教书、又育人,既重知识能力目标的落实,又重方法过程,还特别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方式的构建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把新课标的新理念与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理念相结合,形成用于指导实际的教学模式,让语文教学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完成。

教学目标的确立

1、知识与能力:积累文中的文言字词,培养学生诵读文言文的良好习惯。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小组合作等形式完成本节课学习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合作的品质。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

重视文言文诵读,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2、难点:

诵读思考,披文见义,体味说理论辨的巧妙。

教学手段与方法

1、教学手段:

多媒体。

2、教学方法:

自读质疑,讨论归纳。

课型

教读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调控与学生活动一、导入新课导语:(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二、出示学习目标1、正确朗读课文,并了解大意。

2、学习作者的主张。明确学习目标,带着任务主动地学。三、自学一读课文:感知、正音。

二读课文:学生自学。

(投影:自学指导)

读课文,运用书中注释解释重点词,并练习翻译。三分钟后,比谁能正确译讲课文。投影范读,指导学生朗读。

学生根据自学指导自学

教师巡视,了解学情。四、检查自学效果1、不懂字词,小组讨论。

小组不明白,班级解决。

(投影:重点词)

2、译讲课文:

译讲方法:(投影)一生读原文,一生连起来翻译,其它同学认真听,如有错,请帮助纠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五、合作探究三读课文:讨论解决问题。

(投影)思考:本文论证方式有什么特点?

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六、知识迁移辨论:顺境利于成才

逆境利于成才学生辨论,激发学生主体意识。七、小结、作业学生小结

背诵课文

板书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摆事实(个别)

二、观点(一般)

三、正反论证(推论)

四、结论(论点)

教学要求

1、掌握生字、词。

2、掌握作者、体裁、中心。

3、理解重点词句含义。(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通假字、特殊句式)

4、课文内容、主旨的挖掘。

教学重点

1、2、3。

教学难点

4。

教学方法

抢记法,比赛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辩论法。

一、导入新课

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句名句的作者是谁?(孟子)今天我们再学习他的散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板书课题、作者、体裁)

二、自渎课文,检测生字词等预习情况

1、给生字注音并解词。

(将全班分为两大组,请每小组的最后一位同学上台来各写一个,分别计入两大组的比赛成绩。)

畎(qun)亩:田间水沟

傅说(yu)

曾(zēng)益:增加

胶鬲(g)

拂(b)士:同弼,辅佐君主的贤士

拂(f)乱:违反、阻挠

2、写出文中三个通假字的本字和意思。

曾:同增,增加

衡:同横,梗塞,不顺

拂:同弼,辅佐,辅弼

3、词类活用:

劳(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使劳累)其筋骨

饿(使饥饿)

空乏(使穷困缺乏)

所以动(使惊动)心

忍(使坚韧)性

行拂乱(使受到阻挠)其所为

人恒过(名词活用为动词,犯错误、犯过失)

入则、出则(动词活用为名词,国内、国外)

4、古今异义词:

举于版筑之间(今义:建筑、修路。古义:捣土用的杵)

举于士(今义:士兵。古义:狱官)

5、多义词。

于:

舜发于畎亩之中(从)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给)

征于色(在)

生于忧患(由于,在)

而:

而后作(承接连词)

而死于安乐也(并列连词)

发:

发于畎亩(举,被任用)

发于声(表现)

是:

于是人也(这样的)今义,判断动词

拂:

行拂乱其所为(阻挠,违反)

拂士(同弼,辅佐,辅弼)

6、特殊句式:

⑴状语后置。

⑵被动句。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被任用)

②付说举于版筑之间(被选用)

③胶鬲举于鱼盐之中(被选用)

④举于士(被录用)

⑤孙叔敖举于海(被起用)

⑥百里奚举于士(被起用)

7、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过程中提到的重点字、词、句的含义。

⑴举市故所以征作

⑵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⑶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三、学习课文内容,思考

1、课文连举古代六位名人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都出身贫贱,都经历了磨练,最终都大有作为。

2、作者举例想说明什么?

说明了要想成才必先经历磨练;只有经过磨练才能有所作为。

3、请你举出古今中外同类型的事例。

韩信受胯下之辱成将军;爱迪生经历上千次实验发明了电灯;诺贝尔发明炸药,实验中多次被炸伤;贝多芬耳聋后写出《命运交响曲》;居里夫人发现了镭元素;;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领导人开创了新中国的历史;张海迪高位截肢自学了四国外语

5、齐读写个人成才的主观条件的句子(征于色,发于声),写成才的客观条件的句子(思想、生活、行为)。从国家存亡的反面来论述受磨砺的好处的句子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你知道历史上有哪些因此而亡国的例子。

商纣王、隋炀帝等事例。

6、得出的结论句是: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7、这篇议论文的中心论点位置在:

标题,也是结论。

例证法、道理论证法。

9、小结:

这篇议论文通过举例、讲道理来论证了要成才必先经受磨练的观点,激发人们克服困难,锐意进取。

五、拓展

1、学了课文,你打算怎样面对生活或学习中的困难、挫折,使自己的人生之花开得更灿烂、美好,使自己的未来日子更幸福?(培养不怕吃苦、勇于吃苦的精神,增长才干,有所作为)提示:其实同学们不畏严寒,不怕酷暑,每天坚持来上学,这种恒心与毅力让人佩服,你们在老师眼里就是最优秀的。

2、辩论:

上回搞的那次辩论赛后,我们的一位同学在日记中写道:想那天,我一人舌战群雄,把他们打得落花流水,只要一想起,就豪气顿生。可见辩论的白热化程度。今天我们以只有逆境才能出人才这个观点为辩论题目,赞成和反对的双方都要求说出各自的理由。

(认识到不管顺境还是逆境都能出人才,关键在于人自身的主观愿望和努力)

六、作业

背诵课文。

本课是我与学生第一次使用课件教与学的课程。

在教学中,重点突出了文言文教学"以读为本"的教学宗旨,且形式多样,有快速阅读,听读,跟读,背读,在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读中获得知识,在读中明白道理。

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生的学情,设置本文的重点是,在朗读的基础上分析课文的论证思路及论证方法,并归纳出短文的论述的中心论点。难点为结合课文注释翻译课文,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都能体现出来,但不够深入。

能够结合学生的生活和记忆中的例子来拓展学生的思维,加强对课文主旨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课后提出思考,拓展了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发展。

教学目标

1、准确而流畅地朗读课文。

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正确地翻译课文。

3、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学习古人推理论证的论证方法。

掌握重点词句的含义,理解逆境成材的道理。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1、由一则资料导入。

一位动物学家对生活在非洲大草原奥兰治河的羚羊群进行研究。他发现,东岸羚羊群繁殖能力要比西岸的羚羊群强,而且奔跑速度也不一样,每一分钟要快13米,为什么会存在这些差别呢?原来,东岸羚羊群之所以强健,是因为在他们附近生活着一个狼群,西岸羚羊群之所以弱小,是因为在他们缺少了一群天敌。(投影出示、板书课题)

学生答:作者是孟子,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课文选自《孟子》,它是孟子及其几位弟子共同撰写的,是孟子讲学游说言论的记录。

3、述:今天,我们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投影。(投影出示学习目标)

⑴准确而流畅地朗读课文。

⑵积累文言词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正确地翻译课文。

⑶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

二、学生一读课文

1、述:这个目标怎么实现呢?那要得靠大家自学,同学们有没有信心?

(投影出示内容)

2、应注意读准下列字音。

舜畎亩傅说胶鬲百里奚拂

3、听录音。(注意朗读的节奏)

舜/发于/畎亩之中,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管夷吾/举于/士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4、学生分男、女生朗读课文。朗读前明确读的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朗读后同学间评价朗读情况。

5、学生欣赏6位古代名人的图片和文字。(投影出示)

三、学生自学,二读课文

1、述:下面,请大家根据自学指导自学。(投影出示学习指导)

要求:一边默读课文,一边运用书下注释解释重点词,并练习翻译,看谁做得最好。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3、检查自学效果:

⑴述:自学暂停,下面解释加横线的字词。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

②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③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④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⑤曾益其所不能。

⑥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请一位学生回答,其他同学认真听,如有错,请帮忙纠正。

⑵述:下面翻译下加横线的句子。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①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②所以动心忍性,③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④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学生依次回答,如有错,请学生更正,学生不会,教师更正。

四、学生三读课文

1、述:下面,请大家一边小声读课文,一边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投影出示思考题。)

⑴课文连举古代几位名人的事例,你认为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⑵课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⑶学习课文,你打算怎样面对生活或学习中的困难与挫折?

2、检查自学效果:

⑴请举手的学生回答。

估计学生答出:都出身卑微,都经历了艰苦的磨练,都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⑵本题难度较大,教师注意引导。

估计学生答出:本课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运用了举例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⑶学生自由发言。

估计学生答出:生活上要培养不怕吃苦,勇于吃苦的精神,学习上遇到困难,要迎难而上,学习退步了,不必灰心,积极进取。

五、随堂练习(投影出示练习)

1、指出下列各句的通假字:

曾益其所不能通。

入则无法家拂士通。

困于心,衡于虑通。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翻译最准确的一项是()

A、在忧愁和病患中生活,在安全快乐中死去。

B、出生在忧伤和病痛的时候,却死在安乐幸福之中。

C、生存在忧愁和痛苦之中,死在安逸享乐之中。

D、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享受安乐使人萎靡死

六、拓展延伸(投影出示)

课文举了几位古代名人成才的例子,你还能举出古今中外类似的事例吗?

1、学生自由发言:

估计学生答出:韩信受胯下之辱成将军;爱迪生经历上千次实验发明了电灯;诺贝尔发明炸药,实验中多次被炸伤;贝多芬耳聋后写出《命运交响曲》;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领导人开创了新中国的历史;张海迪高位截肢自学了四国外语。

七、布置作业(投影出示)

1、熟读、默写课文。

2、课外阅读《孟子》,积累语句,体会特点。

3、小结,播放刘欢的歌曲《从头再来》。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课是《孟子两章》中的第二章,这一章讲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本文篇幅短小,逻辑严密,思想深邃,观点鲜明,论证有力,气势充沛,感情洋溢,语言精辟,尤长于譬喻,用形象化的语言说明复杂的道理。

从本节课教学过程来看,有以下几方面优点:

1.本课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思维活跃,冲破樊篱,充分解放了他们的思想,自己真正成了主宰自己学习的主人。

2.本节课还体现了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合作交流,使许多不能解答的问题得到了解答,使许多能解答的问题在头脑中愈发明朗。

3.“质疑──探疑──合作解疑”贯穿教学始终。学生在学习中善于发现问题,积极探讨问题,真正感受到求知的乐趣。

4.在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的同时,还突出了文言文教学“以读为本”的教学宗旨,读贯穿整个教学中,且形式多样,有吟读、有研读、有赏读,还有范读、齐读、对读……在读中赏美点,在读中研难题,在读中获知识,在读中明道理。

5.本节课既教书、又育人,既重知识能力目标的落实,又重方法过程,还特别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存在不足的是:对学生的发言缺少鼓励、肯定,应给予适当的评价,让学生树立信心,使他们在课堂上乐于展示自我风采。

THE END
1.为野生动物筑起安乐家园为野生动物筑起安乐家园 继云南象群北迁引发国际关注,前不久,鲸类搁浅事件、众人接力救治受伤穿山甲事件也让公众感受到了中国野生动物保护(以下简称“动保”)工作的亮眼成绩。动保理念在中国从无到有,直到深入人心,其中的转变并非一日之功。从国家到民间,无数个人及团体为此奠定了扎实基础。http://www.chinatoday.com.cn/zw2018/bktg/202108/t20210803_800254787.html
2.白云先生:佛教的兴盛,是文化贫穷的产物答:因为世界上所有文化里,只有中国的天道文化,才是以追求天下之人的普遍幸福为最高目的,所以中国人是从太平安乐出发看待世界。而世界上其他文化,都是以少数人奴役多数人,追求大多数人的普遍苦难,和普遍不幸福为目的。 印度大猩猩文化里的种姓制度,是人压迫人最严重的社会形态,印度文化里便出现了普遍的苦难和不幸福...https://www.jianshu.com/p/1e007d89098d
3.高考语文文学类阅读分类训练:中国现当代小说.docx高考语文文学类阅读分类训练:中国现当代小说.docx,文学类阅读:中国现当代小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安乐居 汪曾祺 安乐居是北京的一家小饭馆,挨着安乐林。 安乐林围墙上开了个月亮门,门头砖额上刻着三个经石峪体的大字,像那么回事。走进去,只有巴掌大的一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3/0714/6015002013005201.shtm
1.[渝粤教育]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安全教育与应急处理训练参考资料4、【单选题】16、处在安乐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有的危险,是在说哪个成语? A、转危为安 B、居安思危 C、高枕无忧 D、安贫乐道 参考资料【 】 5、【多选题】4、如何判断安全? A、面对危险是否有措施对策? B、措施对策是否已落实? C、措施对策是否有效? https://blog.csdn.net/yuyueshool/article/details/123606825
2.那个“宝藏男孩”牺牲60年了,如果他还活着,今年也才82岁!成为几代中国人的共同回忆 ▲毛泽东同志题词 今天是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 让我们一起缅怀这位 “永不生锈的螺丝钉”——雷锋 立志要当一个 “好农民”“好工人”“好战士” 1940年12月18日 雷锋出生在湖南省望城县 安乐乡的一个雇农家里 在旧社会 ...https://www.sznews.com/news/content/2022-03/05/content_24972869.htm
3.中国可以安乐死吗中国能安乐死吗 我国是不允许实行安乐死的,在当前法律上没有被许可,在目前只是一种理论上的探讨。所谓安乐死,通常是指为免除患有不治之症、濒临死亡的患者的痛苦,受患者嘱托而使其无痛苦地死亡。在国外的一些国家,如果得了让人痛苦并无法治愈的病症就可以实行安乐死。 换一换 其他...https://m.64365.com/tuwen/907427.aspx
4.中国第一例选择安乐死的人,和一家让患者「等死」的医院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全国人大代表刘贵芳建议,我国法律不应回避安乐死,有关部门应早日出台政策,推动安乐死合法化,在合法基础上规范安乐死行为。 长期以来,围绕安乐死的提议和讨论,持续引起着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近年,不断有人大代表呼吁为安乐死立法。 然而,尚且不讲这项议题在现实层面的重重阻碍,在意识层面,我国大部...https://36kr.com/p/dp1651839164807304
5.中国第一个选择安乐死的人台湾传奇主播傅达仁,是亚洲第一位安乐死的中国台湾人,86岁的生命里,他是篮球选手、教练、获得过金钟奖,身材高大又健美,凡事都是冠军,却在晚年时饱受胰脏癌折磨,暴瘦到只剩49公斤。 傅达仁60岁生子,几乎每天都告诉儿子自己要死了,生命最后的两年,他积极推动安乐死合法,都没有成功,直到今年6月,他在家人陪同下,前...https://www.douban.com/note/695769311/
6.外国大叔安乐死,安乐死在中国合法吗在中国,安乐死是不被法律认可的。 《刑法》 第十三条 【犯罪概念】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https://www.66law.cn/laws/137790.aspx
7.是中国人,就应该接受中国人的命运中工理论北京复兴门外大街上的这间公寓里,如此就有了两个世界。一个世界,所有来访的客人肉眼可见,让人没处落脚。另一个世界,则在屋主文洁若的视线里——这分明是一个好得不能再好的安乐窝,这里充盈着她喜欢的一切东西:书本,书稿,辞典,纸笔,还有萧乾的气息。 https://www.workercn.cn/246/201905/31/190531093838499.shtml
8.www.bilitao.cn/xxxr15919888.shtml宋宋安乐lVK 男人把女人的皮日出了水 百乐博099 60.29MB 43%好评037人) 性中国老熟妇k8 懂色av无码 国内酒店探花视频播放在线观看 06.77MB 02%好评3760人) 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蜜桃 抠逼软件 国产三级在线无码A 02.23MB 87%好评26人) 免费的游戏黄色 哪里有小黄片 两个人看的黄色视频 ...http://www.bilitao.cn/xxxr15919888.shtml
9.10播音主持专业考试论文备选题目(精选11篇)原来播音主持专业只有北京广播学院(现为中国传媒大学)及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现为浙江传媒学院)招生,学生何止是百里挑一?教学上精雕细琢。近年来,许多高校开办了播音主持专业,生源质量必然下降,这些高校的教师大多没有播音主持专业教学的经验,于是造成了有的播音主持专业的毕业生其播音和主持不能让人感觉到是学过...https://www.360wenmi.com/f/file7ab6qisz.html
10.安乐死辩论赛全文(通用14篇)中国同国外的发展情况,物质接受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不可同日而语,那么我们知道道德可以有争论,但是法律是不能有任何双面性的,是确凿的,是大家都认可的,但是,就安乐死的问题而言。在中国,我们并没有把安乐死的意见达成一致,所以,我方强调,安乐死不应该合法话,不符合人道主义精神!谢谢!https://www.yjbys.com/bianlunsai/925940.html
11.清华大学综合素质测试6篇(全文)9、古时候,指南针为什么不叫“指北针”?(B)A.北同败北,不很吉利 B.面南为尊,面北为卑 C.男尊女卑,取“男”谐音 D.叫着顺口 10、中国古代称戏曲演员为“梨园子弟”,“梨园子弟”的称号出自哪个朝代: A、宋朝 B、元朝 C、唐朝(C、唐朝)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284a1dv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