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课内阅读练习

1、爱国青年:讽刺。指当时一些受军国主义思想影响而妄自尊大、盲目忠君、思想狭隘的青年。

正人君子:反语,讽刺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文人。

2、“中国是弱国……也无怪他们疑惑。”的含义?在结构上的作用?

这是激愤时的反语,揭露了他们荒唐的逻辑,表达了鲁迅先生极为愤慨的感情。在结构上起过渡的作用。

3、“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句中划线的词语反映了什么?作者的情感?

反映了中国民众麻木的精神状态,对此作者深表痛心和愤恨。

4、“我”放弃学医并离开仙台的原因是什么?

“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深深刺激了鲁迅,他认为要改变中国国民的精神,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于是萌发了弃医从文的思想。

5、“每当夜间疲倦……深恶痛疾的文字。”含义?作用?

6、“呜呼,无法可想!”是针对什么情况而言的?作者为什么认为“无法可想”?

“无法可想“是针对中国群众闲看枪毙犯人而言的,作者深切地认识到当时中国国民的思想愚昧、精神麻木的程度,要改变他们的精神是很不容易的。

7、如何写出“藤野先生的形象更高大了”?

正面描写藤野先生的语言、添改讲义的情形,直接表明他认真负责的精神。用“爱国青年”来反衬藤野先生的正直无私、心胸广阔的精神品质,通过对比反衬,藤野先生的形象更加高大了。

8、的线索?

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明线,写了到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别离,最后写离开仙台后的怀念。暗线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

9、“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前后句序能否调换?

不能,添改讲义是分内事,改文法是分外事。原文是递进式表达,更能突出藤野先生工作极端认真负责。

10、“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作者为什么“不安”、“感激”?

“不安”是因为自己当时太不用功,讲义上的错误太多给先生添了那么多麻烦。“感激”是因为先生帮我认真添改讲义,给了我太多关心。

11、读下面几段话,回答问题

㈠也有解散辫子……实在标致极了。(这表明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怎样的情感与态度?从句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表明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和嘲讽。这帮清国留学生留着辫子,以示是大清国的臣民,而且“盘得平”“油光可鉴”,表明他们精心打扮,“扭几扭”写出他们招摇过市、自我陶醉的丑态,“实在标致极了”,作者用反语表达了强烈的愤懑、讽刺之情。

㈡他的性格……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藤野先生只是个普通人,作者为什么说他“伟大”,请结合具体事例谈谈你的看法。)

他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治学严谨,教学认真,能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而且给予了极大的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等等,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能够做到这些尤其难能可贵。所以,他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我的母亲》

1.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表现了母亲什么品性?

写母亲对“我”的管教,表现了母亲对“我”既严格又慈祥,即她“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写作为当家的后母如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表现了母亲容忍、温和的性格。写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人格的侮辱,表现了母亲“刚气”的一面。

2.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

我们常说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这主要不是体现在母亲如何“教导”上,而更多的体现在母亲平是怎样待人接物对自己的影响上。因此,可以说,写母亲与家人相处的情形同样也是在写“母亲是我的恩师”,写她一生示范随“我”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也就是不仅写了母亲对“我”的“言教”,更写了母亲对“我”的“身教”。

3.品味划线词语的分寸感

㈠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儿底子。

用“不能不”双重否定,表达了作者对“打了一点儿底子”的肯定,但“不能不”这一能愿动词的双重否定表达一种主观上的肯定,因而有主观认为之意,这样既表明了态度,又不显得断然和绝对。

㈡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说自己“混”了20多年,表现了作者谦逊的态度。尽管作者当时已是文化名人,而且这一“混”字与下句“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又暗接之妙。“我”在人海里“混”,应该有人来管束“我”,但却没有,表达了作者远离母亲之后对母亲的怀想;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我”还能在人海里“混”了20多年,说明了母亲给“我”的教益是多么大。

㈢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事实上,作者的“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宽恕人”“体谅人”的性格品德是有口皆碑的,但是在说到这些美德时,前面都加了“如果”这一表示假设的词语,意在表明只是一种假设,而不是自己已经具备了这些美德,表现了作者不溢美、不自夸的品格,同时也非常符合自传的语体特点。

4.文中写“十天之中,总有八九天我是第一个去开学堂门。”,是否离开了中心?

没有,这从侧面体现了母亲对“我”的严格教育。

5.为什么母亲选择在夜深人静时责罚“我”?

作者母亲教育孩子的目的就是促使孩子自我反省,而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这就保护了孩子的尊严。

6.作者说母亲是他的“慈母”“严父”“恩师”,具体表现在哪里?

主要从学习上的督促和做人上的训导两方面来表现。在学习方面,天刚亮时,她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在做人方面,除写了每天早晨对我的教育外,重点写了我因说了一句轻薄的话而受到的重重则罚。

7.说说下列语句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品质。

Ⅰ“每天天刚亮时……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

从侧面写出了母亲每天都很早醒来,持家教子,十分辛苦。作者深感母亲不容易。

Ⅱ“我母亲23岁做了寡妇……一万分之一二。”

质朴的语言表现出母亲承受的痛苦之深,流露出作者心疼母亲、理解母亲的感情。

Ⅲ“但她有时候也有刚气……侮辱。”

刚直有气节,为捍卫名节,不受一点人格的侮辱。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崇敬。

《海燕》

1、文中的象征意象

“海燕”象征勇敢自信、富于献身精神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

“大海”象征革命高潮时人民群众排山倒海的力量。

“狂风”、“乌云”、“雷声”象征反革命势力和黑暗的社会环境。

“海鸥”、“海鸭”、“企鹅”象征形形色色的害怕革命破坏他们的安乐窝的怯于革命、不革命和假革命者。

2、文中多次用“高傲”形容海燕,说说你对这个词的理解。

这里是形容其对敌人的藐视,因为它知道,狂风乌云只是在作垂死前的挣扎,他们的最终灭亡马上就要到了。

3、这篇散文诗要塑造的是海燕的感人形象,中间为什么要大段描写海鸥、海鸭、企鹅?

描写海鸥、海鸭、企鹅是为了对比烘托海燕的勇敢、执著、不畏强暴和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写其它海鸟惊恐万状的丑态,通过对比反衬出海燕非凡的勇气和威猛的形态。

4、品味以下语句

“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勾勒出海燕矫健、敏捷、高傲、锐不可当的雄姿。

“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胜利的信心”渲染了海燕朝气蓬勃、斗志昂扬的气概。

“这个敏感的精灵……遮不住的!”揭示了海燕怀着必胜信念的精神源泉。他的勇气来自与她对无产阶级革命前途的高度的预见性和敏锐的洞察力。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运用拟人、反复的手法,突出海燕对暴风雨的渴望,强调了革命风暴就在眼前,历史潮流不可逆转,抒写其豪迈的战斗情怀。

“这是勇敢的海燕……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写出了革命战斗的进一步激化,大海与闪电的斗争,在斗争中显示了大海磅礴的气势和力量,沙皇反动势力必将葬身于人民革命的汪洋大海中。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说明了海燕对暴风雨的渴望,表现了自信豪迈的战斗情怀和高昂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海鸥……掩藏到大海深处。”“掩藏”表现了海鸥惧怕暴风雨却又要掩饰自己的恐惧。

“看吧,狂风……摔成尘雾和碎末。”运用拟人和比喻,写出了风的猖狂气焰。

5、海燕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文中赞美海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

海燕是勇敢坚强、乐观自信、富于献身精神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的形象。作者在文中赞美的事像“海燕”一样的无产阶级战士,鞭挞的是“海鸥”“海鸭”“企鹅”式的形形色色自私、怯懦的不革命者,以及以“乌云”“狂风”为代表的反革命势力,表现了作者抑恶扬善、爱憎分明的情感态度。

6、描写乌云风雷等形象,对表现海燕的形象起什么作用?

反衬出海燕的战斗英姿和乐观的革命豪情。

7、将海燕放在暴风雨即将来临的大海场景中写,能收到什么效果?

THE END
1.为野生动物筑起安乐家园为野生动物筑起安乐家园 继云南象群北迁引发国际关注,前不久,鲸类搁浅事件、众人接力救治受伤穿山甲事件也让公众感受到了中国野生动物保护(以下简称“动保”)工作的亮眼成绩。动保理念在中国从无到有,直到深入人心,其中的转变并非一日之功。从国家到民间,无数个人及团体为此奠定了扎实基础。http://www.chinatoday.com.cn/zw2018/bktg/202108/t20210803_800254787.html
2.白云先生:佛教的兴盛,是文化贫穷的产物答:因为世界上所有文化里,只有中国的天道文化,才是以追求天下之人的普遍幸福为最高目的,所以中国人是从太平安乐出发看待世界。而世界上其他文化,都是以少数人奴役多数人,追求大多数人的普遍苦难,和普遍不幸福为目的。 印度大猩猩文化里的种姓制度,是人压迫人最严重的社会形态,印度文化里便出现了普遍的苦难和不幸福...https://www.jianshu.com/p/1e007d89098d
3.高考语文文学类阅读分类训练:中国现当代小说.docx高考语文文学类阅读分类训练:中国现当代小说.docx,文学类阅读:中国现当代小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安乐居 汪曾祺 安乐居是北京的一家小饭馆,挨着安乐林。 安乐林围墙上开了个月亮门,门头砖额上刻着三个经石峪体的大字,像那么回事。走进去,只有巴掌大的一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3/0714/6015002013005201.shtm
1.[渝粤教育]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安全教育与应急处理训练参考资料4、【单选题】16、处在安乐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有的危险,是在说哪个成语? A、转危为安 B、居安思危 C、高枕无忧 D、安贫乐道 参考资料【 】 5、【多选题】4、如何判断安全? A、面对危险是否有措施对策? B、措施对策是否已落实? C、措施对策是否有效? https://blog.csdn.net/yuyueshool/article/details/123606825
2.那个“宝藏男孩”牺牲60年了,如果他还活着,今年也才82岁!成为几代中国人的共同回忆 ▲毛泽东同志题词 今天是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 让我们一起缅怀这位 “永不生锈的螺丝钉”——雷锋 立志要当一个 “好农民”“好工人”“好战士” 1940年12月18日 雷锋出生在湖南省望城县 安乐乡的一个雇农家里 在旧社会 ...https://www.sznews.com/news/content/2022-03/05/content_24972869.htm
3.中国可以安乐死吗中国能安乐死吗 我国是不允许实行安乐死的,在当前法律上没有被许可,在目前只是一种理论上的探讨。所谓安乐死,通常是指为免除患有不治之症、濒临死亡的患者的痛苦,受患者嘱托而使其无痛苦地死亡。在国外的一些国家,如果得了让人痛苦并无法治愈的病症就可以实行安乐死。 换一换 其他...https://m.64365.com/tuwen/907427.aspx
4.中国第一例选择安乐死的人,和一家让患者「等死」的医院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全国人大代表刘贵芳建议,我国法律不应回避安乐死,有关部门应早日出台政策,推动安乐死合法化,在合法基础上规范安乐死行为。 长期以来,围绕安乐死的提议和讨论,持续引起着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近年,不断有人大代表呼吁为安乐死立法。 然而,尚且不讲这项议题在现实层面的重重阻碍,在意识层面,我国大部...https://36kr.com/p/dp1651839164807304
5.中国第一个选择安乐死的人台湾传奇主播傅达仁,是亚洲第一位安乐死的中国台湾人,86岁的生命里,他是篮球选手、教练、获得过金钟奖,身材高大又健美,凡事都是冠军,却在晚年时饱受胰脏癌折磨,暴瘦到只剩49公斤。 傅达仁60岁生子,几乎每天都告诉儿子自己要死了,生命最后的两年,他积极推动安乐死合法,都没有成功,直到今年6月,他在家人陪同下,前...https://www.douban.com/note/695769311/
6.外国大叔安乐死,安乐死在中国合法吗在中国,安乐死是不被法律认可的。 《刑法》 第十三条 【犯罪概念】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https://www.66law.cn/laws/137790.aspx
7.是中国人,就应该接受中国人的命运中工理论北京复兴门外大街上的这间公寓里,如此就有了两个世界。一个世界,所有来访的客人肉眼可见,让人没处落脚。另一个世界,则在屋主文洁若的视线里——这分明是一个好得不能再好的安乐窝,这里充盈着她喜欢的一切东西:书本,书稿,辞典,纸笔,还有萧乾的气息。 https://www.workercn.cn/246/201905/31/190531093838499.shtml
8.www.bilitao.cn/xxxr15919888.shtml宋宋安乐lVK 男人把女人的皮日出了水 百乐博099 60.29MB 43%好评037人) 性中国老熟妇k8 懂色av无码 国内酒店探花视频播放在线观看 06.77MB 02%好评3760人) 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蜜桃 抠逼软件 国产三级在线无码A 02.23MB 87%好评26人) 免费的游戏黄色 哪里有小黄片 两个人看的黄色视频 ...http://www.bilitao.cn/xxxr15919888.shtml
9.10播音主持专业考试论文备选题目(精选11篇)原来播音主持专业只有北京广播学院(现为中国传媒大学)及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现为浙江传媒学院)招生,学生何止是百里挑一?教学上精雕细琢。近年来,许多高校开办了播音主持专业,生源质量必然下降,这些高校的教师大多没有播音主持专业教学的经验,于是造成了有的播音主持专业的毕业生其播音和主持不能让人感觉到是学过...https://www.360wenmi.com/f/file7ab6qisz.html
10.安乐死辩论赛全文(通用14篇)中国同国外的发展情况,物质接受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不可同日而语,那么我们知道道德可以有争论,但是法律是不能有任何双面性的,是确凿的,是大家都认可的,但是,就安乐死的问题而言。在中国,我们并没有把安乐死的意见达成一致,所以,我方强调,安乐死不应该合法话,不符合人道主义精神!谢谢!https://www.yjbys.com/bianlunsai/925940.html
11.清华大学综合素质测试6篇(全文)9、古时候,指南针为什么不叫“指北针”?(B)A.北同败北,不很吉利 B.面南为尊,面北为卑 C.男尊女卑,取“男”谐音 D.叫着顺口 10、中国古代称戏曲演员为“梨园子弟”,“梨园子弟”的称号出自哪个朝代: A、宋朝 B、元朝 C、唐朝(C、唐朝)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284a1dv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