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辅助食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17版)

条本细则适用于幼儿辅助食品的生产许可条件审查。细则中所称幼儿辅助食品,是指供给6月—36月龄幼儿食用的幼儿谷类辅助食品和幼儿罐装辅助食品以及6月—36月龄幼儿及37月—60月龄儿童食用的辅食营养补充品。本细则不适用于幼儿配方食品。

第二条幼儿辅助食品的申证类别为特殊膳食食品,其类别名称为:幼儿谷类辅助食品,类别编号为3001;幼儿罐装辅助食品,类别编号为3002;其他特殊膳食食品(辅食营养补充品),类别编号为3003。幼儿辅助食品生产许可食品类别、类别名称、品种明细及执行标准等见表1。

表1幼儿辅助食品生产许可食品类别目录列表

食品

类别

名称

品种明细

定义

执行标准a

备注

特殊膳食食品

幼儿谷类辅助食品

1.幼儿谷物辅助食品(幼儿米粉、幼儿小米米粉、其他)

以一种或多种谷物(如:小麦、大米、大麦、燕麦、黑麦、玉米等)为主要原料,且谷物占干物质组成的25%以上,添加适量的营养强化剂和(或)其他辅料,经加工制成的适于6月龄以上婴儿和幼儿食用的辅助食品。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幼儿谷类辅助食品》(GB10769)

幼儿谷物辅助食品及幼儿高蛋白谷物辅助食品需以谷物(如大米、小米)为原料开始生产。

2.幼儿高蛋白谷物辅助食品(高蛋白幼儿米粉、高蛋白幼儿小米米粉、其他)

3.幼儿生制类谷物辅助食品(幼儿面条、幼儿颗粒面、其他)

4.幼儿饼干或其他幼儿谷物辅助食品(幼儿饼干、幼儿米饼、幼儿磨牙棒、其他)

幼儿罐装辅助食品

1.泥(糊)状罐装食品(幼儿果蔬泥、幼儿肉泥、幼儿鱼泥、其他)

食品原料经处理、灌装、密封、杀菌或无菌灌装后达到商业无菌,可在常温下保存的适于6月龄以上幼儿食用的食品。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幼儿罐装辅助食品》(GB10770)

颗粒状罐装食品是指含有5mm以下的碎块,颗粒大小应保障不会引起幼儿吞咽困难。

2.颗粒状罐装食品(幼儿颗粒果蔬泥、幼儿颗粒肉泥、幼儿颗粒鱼泥、其他)

3.汁类罐装食品(幼儿水果汁、幼儿蔬菜汁、其他)

其他特殊膳食食品(辅食营养补充品)

辅食营养素补充食品

一种含多种微量营养素(维生素和矿物质等)的补充品,其中含或不含食物基质和其他辅料,添加在6月—36月龄幼儿即食辅食中食用,也可用于37月—60月龄儿童。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辅食营养补充品》(GB22570)

不包括以胶囊、口服液、丸剂等名称、形态生产的产品。

a企业可制定严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企业标准,在本企业使用,并报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第三条不得以分装方式生产幼儿辅助食品,生产幼儿辅助食品大包装产品且不生产幼儿辅助食品终销售包装产品的不予生产许可。

第四条本细则中引用的文件、标准通过引用成为本细则的内容。凡是引用文件、标准,其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细则。

第二章生产场所

第五条企业厂房选址和设计、内部建筑结构、辅助生产设施应当能够避免污染、交叉污染、微生物孳生,便于清洁、操作和维护。人流、物流走向应当合理,有效控制人员、设备和物料流动造成的污染。

第六条生产车间及辅助设施的设置应按生产流程需要及卫生要求,有序而合理布局,根据生产流程、生产操作需要和清洁度的要求进行隔离,避免交叉污染。车间内应区分清洁作业区、准清洁作业区和一般作业区,幼儿辅助食品生产车间及清洁作业区具体划分见表2—表4。

表2幼儿谷类辅助食品企业生产车间及清洁作业区划分表

序号

产品品种名称

清洁作业区

准清洁作业区

一般作业区

1.

幼儿谷物辅助食品、幼儿高蛋白谷物辅助食品

半成品粉碎车间、半成品混合车间、喷雾干燥的出粉口区域、半成品暂存间、包材消毒清洁间、内包装车间等

原料加工处理车间、配料混合车间、干燥车间或膨化车间、原辅料外包装清洁间、其他加工车间

原料仓库、包装材料仓库、外包装车间及成品仓库等

2.

幼儿生制类谷物辅助食品

半成品暂存间、包材消毒清洁间、内包装车间等

原料加工处理车间、配料混合车间、干燥车间、原辅料外包装清洁间、其他加工车间

3.

幼儿饼干

冷却车间、半成品暂存间、包材消毒清洁间、内包装车间等

原料加工处理车间、配料混合车间、烘烤车间、原辅料外包装清洁间、其他加工车间

4.

其他幼儿谷物辅助食品

从产品无后续灭菌操作到充填密封包装的生产加工区域均为清洁作业区,如从干燥(或干燥后)至内包装工序的区域

原料加工处理车间、其他加工车间

表3幼儿罐装辅助食品企业生产车间及清洁作业区划分表

幼儿罐装辅助食品(无菌灌装工艺)

灌装车间、包材消毒清洁间等

原料加工处理车间、洗瓶(罐)车间、杀菌车间、冷却车间、其他加工车间

原料挑选预清洗车间、冷冻或冷藏库、原料仓库、包装材料仓库、外包装车间及成品仓库等

幼儿罐装辅助食品(非无菌灌装工艺)

-

原料加工处理车间、洗瓶(罐)车间、灌装车间、包材消毒清洁间、杀菌车间、冷却车间、其他加工车间

表4辅食营养补充品企业生产车间及清洁作业区划分表

产品名称

辅食营养补充品

配料车间、混合车间、包材消毒清洁间、半成品暂存间、内包装车间等

原辅料外包装清洁间、其他加工车间

第七条清洁作业区出入应有合理的限制和控制,进入清洁作业区的原辅料、包装材料等应有清洁措施,应设置原辅料外包装清洁间、包装材料消毒清洁间,清洁间进出两边的门应防止同时被开启,吹送的空气达到清洁作业区洁净度的要求。对于通过风动管道运输的原料或产品进入清洁作业区,需要设计和安装适当的空气过滤系统。

第八条应具有与所生产产品的数量、贮存要求相适应的仓储设施,并有通风和照明设施,必要时设有温、湿度控制设施,满足物料或产品的贮存条件(如温湿度、避光)和安全贮存的要求。

第九条接收、发放和发运区域应能保护物料、产品免受外界天气(如雨、雪)的影响,接收区的布局和设施应能够保证物料在进入仓储区前可对外包装进行必要的清洁。

第十条应建立仓储管理制度,原料、半成品、成品、包装材料等应依据性质的不同分设贮存场所或分区域码放,并有明确标识,不得将原辅料、产品与有毒有害物品一同贮存,防止交叉污染。不合格、退货或召回的物料或产品应分区存放。清洁剂、消毒剂等应采用适宜的器具妥善保存,包装标识完整,应与原料、半成品、成品、包装材料等分隔放置。

第三章设备设施

第十二条企业应具有与申证产品品种相适应的生产设备设施,各个设备的设计产能应能相互匹配,其性能与精密度应符合生产要求,便于操作、清洁、维护和消毒或灭菌。不得使用国家禁止或明令淘汰的生产工艺和设备。

第十四条主要的固定管道设施应标明内容物名称和流向。用于测定、控制、记录的监控设备,如压力表、温度计等,应定期校准、维护,确保准确有效。

第十五条生产用水的水质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第十六条有合理的排水设施和废水处理设施,排水流向应由清洁程度要求高的区域流向清洁程度要求低的区域,排水系统入口应安装带水封的地漏,以防止固体废弃物进入及浊气逸出,并有防止废水逆流的设计。

第十七条生产加工过程产生的废弃物应使用专用设施存放,清洁作业区内的废弃物应经独立通道密闭运送。

第十八条更衣室及洗手消毒室应设在车间入口处,洗手消毒室内应配置足够数量的非手动式带冷热水洗手设施、消毒设施和感应式干手设施。

第十九条清洁作业区的入口应设置二次更衣室,更衣室的空气洁净度应达到清洁作业区的要求,更衣室对应不同洁净区两边的门应防止同时被开启。应设置阻拦式鞋柜、独立洁净服存放柜、洗手消毒设施等。

第二十条清洁作业区的员工工作服应为连体式或一次性工作服,并配备帽子、口罩和工作鞋,要保持工作服使用前后相互分离。准清洁作业区、一般作业区的员工工作服应符合相应区域卫生要求,并配备帽子和工作鞋。

第二十一条清洁作业区和准清洁作业区应具备空气处理系统。清洁作业区的空气处理系统应独立设置,采用初效、中效、高效过滤器(亚高效空气过滤器)三级过滤,同时应保持干燥,减少供水设施及系统,如无法避免,则应有防护措施。

第二十二条在有臭味及气体(蒸汽或有害气体)或粉尘产生而有可能污染食品的区域,应有适当的排除、收集或控制装置。通风口必须装有易清洗耐腐蚀网罩。有大量蒸汽、油气的加热工段,应采用足够能力排风设备,将蒸汽、油气排出车间。

第二十三条企业应具备满足原料、半成品、成品检验所需的检验设备、设施和试剂。

第四章设备布局与工艺流程

第二十四条生产设备的布局、安装和维护必须符合工艺需要,便于操作、清洁、维护和消毒或灭菌。不合格、报废设备应搬出生产区,暂停使用的设备应有明显标志。

第二十五条生产设备的配备应与产品加工工艺相符,若企业采用不同于表5—表7所列的生产工艺,应具备与生产工艺相适应的生产设备。幼儿面条生产企业可自行选择营养素的添加方式,并保证产品中各项指标符合标准规定的要求。

表5幼儿谷类辅助食品基本生产工艺和设备

基本生产工艺

生产设备

生产设备要求

1

原料处理

原料清理设备、水处理设备、粉碎设备、磨浆设备、酶解设备(若有此工艺)等

2

配料混合

称量设备、混合设备

称量设备的量程、精度应匹配生产投料的要求

3

成型

滚筒干燥设备、挤压膨化设备、喷雾干燥设备、烘烤设备、粉碎或压延设备等

滚筒干燥设备、挤压膨化设备的单台设计参数不低于300kg/h

4

混合(若有此工艺)

预混设备、混合设备

混料过程为封闭、无尘、自动化操作;膨化工艺混合设备的单台设计参数不低于600kg/h

5

包装

全自动包装设备(面条类为计量称重和封口设备)、包装材料清洁消毒设备

包装设备应带有自动质量计量和校正系统

6

在线或成品金属检测

X光异物监控设备或金属检测设备

自动控制,能检测出球径≥2mm金属

表6幼儿罐装辅助食品基本生产工艺和设备

分选设备、洗涤设备、切肉机、绞肉机、去皮去核设备、破碎榨汁设备、过滤澄清设备、水处理设备等

使用果蔬汁为原料的应具备相应的生产设备

称量设备、混合设备、过滤设备、研磨设备(若有此工艺)等

灌装

全自动灌装设备、包装材料清洁消毒设备

灌装设备应带有自动质量计量和校正系统;无菌灌装区域洁净度为100级

杀菌

杀菌设备

带自动温度记录仪

清洗

CIP清洗设备

表7辅食营养补充品基本生产工艺和设备

筛分设备等

称量设备、混合设备等

(若有此工艺)

成型设备

全自动包装设备

带有自动质量计量和校正系统

第二十六条企业应建立工艺文件、操作规程等生产技术文件,技术文件与实际操作应保持一致性。生产工艺和操作规程应经验证,调整配方、产品工艺流程及关键设备时,应进行必要性和安全性评估验证,保证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第二十七条通过危害分析方法明确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工序或关键点,并实施质量控制,制定操作规程,关键工序或关键点可设为:原料验收、配料、成型、杀菌等,对其形成的信息建立电子信息记录系统。

第五章人员管理

第二十八条企业应设置独立的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机构,负责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实施和持续改进,确保各项制度落实到位。

第三十五条企业应建立食品加工人员健康管理制度,食品加工人员每年应当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从事食品加工。建立人员健康检查记录,保证食品加工人员患有法律法规规定的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时,应调整到其他不影响食品安全的工作岗位。

第六章管理制度

第三十六条制定原辅料的采购管理制度,保证原辅料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并经企业质量安全管理机构批准后方可采购。主要原辅料供应商应相对固定并签订质量协议,在协议中应明确双方所承担的质量责任。

第三十七条制定原辅料供应商审核制度和审核办法,对原辅料供应商的审核至少应包括:供应商的资质证明文件、质量标准、检验报告。定期对大米、小米、小麦粉、果蔬、畜禽肉、水产、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主要原辅料生产商或者供应商的质量体系进行现场审核评估,形成现场质量审核报告。

第三十九条幼儿罐装辅助食品生产企业应加强对果蔬、畜禽肉等食用农产品的采购管理,审核种植养殖地提供的农业投入品(农药、肥料、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使用记录,确保农业投入品的使用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和国家有关规定。

第四十二条原辅料的验收标准和检验方法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幼儿辅助食品生产所需主要原辅料及包材涉及的主要标准见附件2。

第四十三条不应使用危害幼儿营养及健康的物质,对原辅材料中可能出现的危害物质进行必要的检测,含乳原料应对三聚氰胺等项目进行检验或查验合格报告。不得使用经辐照处理过的原辅料。食用植物油应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规定,不得使用氢化油脂。

第四十四条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强化剂、食品添加剂应采购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产品,每批进行进货查验,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方可使用,对复配营养强化剂还应查验各营养素的含量。大豆类及其加工制品应经过高温等工艺处理以消除抗营养因子,如胰蛋白酶抑制物等,每批次进行脲酶活性检验。畜禽肉等应经过检验检疫,并有合格证明。猪肉应选用生猪定点屠宰企业产品,索取兽药监测合格报告。

第四十五条幼儿谷类辅助食品的大米应每批次进行铅、镉项目检验。

采用营养包搭配幼儿面条的生产企业,应对每批营养包进行铅、砷项目检验,且微生物指标应符合表8要求。

表8搭配幼儿面条的营养包微生物指标要求

项目

采样方案a及限量(以CFU/g表示)

检验方法

n

c

m

M

菌落总数

1000

10000

GB4789.2

大肠菌群

10

100

GB4789.3平板计数法

沙门氏菌

0

0/25g

GB4789.4

a样品的分析及处理按GB4789.1执行。

第四十六条幼儿罐装辅助食品的水果、蔬菜类原料应使用未腐败变质的优质原料或其制品,必要时去除粗纤维;畜肉和禽肉类、鱼类原料应使用新鲜或冷冻的优质原料或其制品,应去掉骨、鳞、刺等不适宜幼儿食用的物质,不应使用香辛料。

第四十七条辅食营养补充品的食物基质应为可即食的食物原料。

第四十九条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14881),建立防止微生物污染、化学污染、物理污染的控制制度。

第五十条建立产品追溯制度及电子信息化管理记录系统,产品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出厂检验到出厂销售都应有记录,保障各个环节可有效追溯。

第五十一条所有物料应规定适当的贮存期限,遵循“先进先出”或“近有效期先出”的原则制定物料的使用计划,定期检查质量和卫生情况,及时清理且不得使用变质或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原辅料和食品添加剂。对贮存期间质量容易发生变化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营养强化剂进行原料合格验证,必要时进行检验,符合原料规定要求的方可使用。

物料的发放和使用应当有可追溯的清晰发放记录,经收发双方核实在相应记录上签字确认。产品放行前应当有明确的待检标识,经检验合格后方可批准放行。

第五十二条应制定工作服清洗保洁制度,生产中应注意保持工作服干净完好,必要时及时更换。生产人员在未消毒和更换工作服前,不得进行幼儿辅助食品的生产加工。清洁作业区及准清洁作业区使用的工作服和工作鞋不得在指定区域以外的地方穿着。

第五十三条建立生产设备管理制度,设备台账、说明书、档案应保管齐全;制定设备使用、清洁、维护和维修的操作规程,并保存相应记录。生产前应检查设备是否处于正常状态,出现故障应及时排除并记录。维修后的设备应进行验证或确认,确保各项性能满足工艺要求。

第五十五条应对生产过程的半成品进行过程监测,控制产品质量稳定性。各生产工序在生产结束后、更换品种或批次前,应对现场进行清场并记录,清场负责人及复查人应在记录上签名。

第五十六条企业的质量检验机构应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14881)附录A中的监控指南,制定环境及过程产品的微生物监控程序。

第五十七条应对需保持干燥的作业区采用适用于场所和设备的干式清洁流程,如果无法采用干式清洁措施,可在受控条件下采用湿式清洁,但应及时彻底地恢复设备和环境的干燥,使该区域不被污染。

已清洗与未清洗的生产用具不能共用同一储存区域,清洗后的用具应能尽快干燥并在适宜的环境下保存。

第五十八条应定期对清洁作业区进行空气质量监测,每年应有第三方检测报告。在工艺设备安装完毕或重大改造后应对清洁作业区的空气洁净度进行监测,符合要求后方可投入生产。清洁作业区的空气洁净度要求和监控按照表9进行。

表9生产清洁作业区标准控制表

内容

检测方法

控制要求

监控

频次

动态

静态

悬浮

粒子

≥0.5μm

GB/T16292

≤3520000

≤10500000(A)

1次/年

≥5.0μm

≤29000

≤60000(A)

微生物大允许数

浮游菌

GB/T16293

≤200cfu/m3

1次/周

沉降菌

GB/T16294

≤100cfu/4h

(φ90mm)

表面微生物

参照GB15982采样,按GB4789.2计数

≤50cfu/皿

(φ55mm)

压差

清洁作业区与非清洁作业区之间

通过压差计测量

≥10Pa

2次/班

换气

次数

通过测定风速验证换气次数

通过风速仪测定

≥12次/h

更换高效过滤器时或1次/月

温度

通过温度表测定

16℃—25℃

相对

湿度

通过湿度表测定

≤65%

注:1.(A)仅适用于幼儿生制类谷物辅助食品。

2.换气次数通过风速进行转换后测定。计算公式为:N=3600SV/A,监测时通过风速计算。其中,N=换气次数,次/h;S=风口通风面积,m2;A=车间容积,m3;V=测得风口平均风速,m/s。

第五十九条建立产品防护管理制度,有效防止产品在生产加工中的污染、损坏或变质,采用膨化工艺生产幼儿米粉的企业应有相应措施,防止生产过程中产生焦黑物、金属屑等污染物污染产品。

制定设备故障、停电停水等特殊原因中断生产时的产品处置办法,保证对不符合标准的产品按不合格产品处置。当进行现场维修、维护及施工等工作时,应采取适当措施避免异物、异味、碎屑等污染食品。

用于食品、清洁食品接触面或设备的压缩空气或其他气体应经过滤净化处理,以防止造成间接污染。用于生产设备的可能直接或间接接触食品的部件润滑油,应当是食用油脂或能保证食品安全要求的其他油脂。

第六十条应建立运输管理制度,不得将原辅料、产品与有毒有害物品一同运输。运输工具、车辆应定期检查卫生清洁情况,运输条件应符合物料的贮存要求(温、湿度等)。物料进入仓储前应对外包装进行必要的清洁。

第六十一条建立检验管理制度,检验记录应真实、准确。产品出厂检验应依据产品执行标准规定的所有检验项目进行每批次检验,检验项目和涉及的检验方法参见附件3、附件4、附件5。

检验合格的产品应标注检验合格证号,检验合格证号可追溯到相应的出厂检验报告。

产品留样间应满足产品贮存条件要求,留样数量应满足复检要求,产品留样应保存至保质期满,并有记录。

第六十二条企业可以使用快速检测方法及设备进行产品检验,但应保证数据准确,应定期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的检验方法进行比对或者验证,当检验结果呈阳性或可疑时,应使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的检验方法进行确认。企业应每年至少1次对出厂项目的检验能力进行验证。

第六十三条建立产品召回制度,有实施召回电子信息系统的管理规定,对召回的食品采取补救、无害化处理、销毁等措施,记录召回和处理情况,并应当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第六十五条企业应当按照卫生规范的要求建立与所生产食品相适应的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定期对该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自查,保证其有效运行,并形成自查报告。

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管理和自查制度,主动收集国家发布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信息,研究评估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防范风险,建立风险收集记录,定期对食品安全状况进行检查评价。

第六十六条建立食品安全事故处理制度,应有食品安全事故处置记录。

第六十七条建立产品研发管理制度,应有自主研发机构并有独立的场所、设备、设施及资金保证,配备专职研发人员。

研发机构应能够研发新的产品、跟踪评价产品的营养和安全,确定产品保质期,研究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及提出防范措施;对新产品的研发,应包括对产品配方、生产工艺、质量安全和营养方面的综合论证,产品配方应保证幼儿的安全,满足营养需要,应保留完整的配方设计、论证文件等资料;企业应对产品配方及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素的均匀性、稳定性、安全性进行跟踪评价。

幼儿罐装辅助食品生产企业应对影响杀菌的各项因素进行研究和测试,确定杀菌工艺规程,对杀菌效果进行跟踪评价。

第六十八条建立检验设备管理制度,应有检验设备台账及设备使用记录,定期校准、维护检验设备和设施,保持检验设备的准确有效运行。

第七十二条鼓励建立产品信息网站查询系统,提供标签、外包装、质量标准、出厂检验结果等信息,方便消费者查询。

第七章试制产品检验合格报告

第八章附则

第七十四条本细则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负责解释。

第七十五条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1.幼儿辅助食品生产企业记录清单

2.幼儿辅助食品生产所需主要原辅料及包材涉及的主要标准

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幼儿谷类辅助食品》(GB10769)规定的检测项目与方法

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幼儿罐装辅助食品》(GB10770)规定的检测项目与方法

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辅食营养补充品》(GB22570)规定的检测项目与方法

THE END
1.又文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我国现行有1610国家卫健委地方有一些区域性特色食品原料,年修订婴儿,锰等可选择添加成分升级为必需成分“日电、大洋洲等国家和地区、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落实”完,较大婴儿和幼儿的配方食品标准。2021项标准、多亿元,田建新表示、最严谨的标准、据悉,我国的监测数据和科学意见得到采纳。另外,当天,粽子亚洲标准于今年初发布1300为国际标准提供中国...https://bbs.9you.com/thread-699201-1-1.html?a=lists&wapid=316959
2.GB10769本标准代替GB 10767-1997《婴幼儿配方粉及婴幼儿补充谷粉通用技术条件》、GB 10769-1997《婴 幼儿断奶期辅助食品》、GB 10770-1997《婴幼儿断奶期补充食品》、及其修改单。 本标准与GB 10767-1997、GB 10769-1997 和GB 10770-1997 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http://www.csres.com/detail/210591.html
3.GB10769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 — ; GB107671997 ——— — 、 — ; GB107691989GB107691997 ——— — 、 — 。 GB107701989GB107701997 Ⅰ — 犌犅10769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 月龄以上婴儿和幼儿食用的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 6 2 规范性引用...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9/0119/8041054134002002.shtm
4.卫生部发布《生乳》(GB19301GB13102-2010炼乳 GB19644-2010乳粉 GB11674-2010乳清粉和乳清蛋白粉 GB19646-2010稀奶油、奶油和无水奶油 GB5420-2010干酪 GB25192-2010再制干酪 GB10765-2010婴儿配方食品 GB10767-2010较大婴儿和幼儿配方食品 GB10769-2010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 GB10770-2010婴幼儿罐装辅助食品 ...https://www.zgsr.gov.cn/zgsr/xzzfyj/201211/3a9af9b35db14be4b3d61ea9bb2c4936.shtml
1.婴儿奶粉标准代号婴幼儿配方奶粉标准婴儿奶粉的标准代号是GB 10765-2010,由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共同发布。该标准规定了婴儿奶粉的配方、营养成分、微生物指标、重金属限量等要求,旨在保障婴儿奶粉的质量和安全。这个标准代号是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命名规则制定的,其中GB代表国家标准,10765代表婴儿奶粉的分类号,2010...https://airpu.cn/zlan/202411-1742.html
2.包装袋产品中特别规定的标签标识内容GRS认证服装包装袋标签问题除了GB7718和GB28050外,有些包装袋产品的相关标准对标签标识内容上也有特别的规定。下面,就跟着专业软包装制造商顺兴源包装一起来看下。 标签问题除了GB7718和GB28050外,有些包装袋产品的相关标准对标签标识内容上也有特别的规定。下面,就跟着专业软包装制造商顺兴源包装一起来看下。 https://www.dgsunpak.cn/news/81.html
3.被“标准”困住的新手妈妈界面新闻·JMedia可以看到,婴幼儿配方食品和零辅食有婴标,但适用于零辅食的只有三个,分别是GB10769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GB10770婴幼儿罐装辅助食品和GB22570辅食营养补充品通用标准。 需要补充的是,对于大月龄的儿童,目前只有通用要求和消费指南。 据一位婴童高级营养师介绍,一个是,由中国副食流通协会制定的团体标准《儿童零食通用要求...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8180889.html
4.婴幼儿食品执行标准是什么1、GB10765婴儿配方食品,婴儿是指0-12个月龄的宝宝;2、GB10767较大婴儿和幼儿配方食品;3、GB10769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4、GB10770婴幼儿罐装食品;5、GB22570辅食补充营养品;6、GB25596特殊医学用婴儿配方食品通则;7、GB13432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制定食品安全标准,应当以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为宗旨,做到科学合理、...https://www.64365.com/tuwen/aaciiwx
5.法律上婴幼儿及儿童的定义吴景贵律师二、卫生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GB10769-2010)第3条规定:婴儿指0-12月龄的人,幼儿指12-36月龄的人。 三、卫生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幼儿灌装辅助食品》(GB10770-2010)第3条规定:婴儿指0-12月龄的人,幼儿指12-36月龄的人。 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390226.html
6.福临门食用油一级大豆油食用植物油检测GB2716GB10769《婴幼儿断奶期辅助食品》 GB10770《婴幼儿断奶期补充食品》 GB11671《果、蔬罐头卫生标准》 GB11674《乳清粉卫生标准》 GB11675《银耳卫生标准》 GB13100《肉类罐头卫生标准》 GB13102《炼乳卫生标准》 GB13104《食糖卫生标准》 GB13432《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通则》 GB14884《蜜饯卫生标准》 GB14939《鱼类...https://www.onepassok.com/item-1757804452904960.html
7.婴幼儿食品的执行标准是什么1、GB10765婴儿配方食品,适用于0-12个月的婴幼儿;2、GB10767较大婴儿及幼儿配方食品;3、GB10769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4、GB10770婴幼儿罐装食品;5、GB22570辅食营养补充剂;6、GB25596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通用准则;7、GB13432预包装特殊膳食食品标签。食品安全标准应以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核心指标,科学合理、...https://v.66law.cn/wenda/3056037.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