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道食品添加剂的种类,了解食品添加剂的作用与原理
2.认识亚硝酸
3.知道常见的防腐剂,能运用化学平衡的知识说明溶液的酸碱性对苯甲酸防腐作用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查阅资料的方法,了解食品添加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能通过食品的标签识别食品添加剂,并能说出这些食品添加剂的主要作用,培养学生科学生活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食品添加剂种类、作用、原理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调查、讨论
请学生收集几种常见食品或饮料包装袋上的标签。
【提问】
1.什么是食品添加剂?
2.你了解食品添加剂及其性能吗?
3.你会看食品袋上的标签并利用食品袋上的标签帮助自己选择食品吗?
4.查看食品配料,找出其中的食品添加剂,分析其作用,并进行交流。
【学生活动】思考上述问题,并与同学们讨论交流。
【幻灯片】
食品添加剂的含义
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食品添加剂一般可以不是食物,也不一定有营养价值。食品添加剂一般不能单独作为食品食用,且使用量很少并且有严格的控制。
【板书】
1.给食品着色的方法
着色剂:天然色素和人工色素。
发色剂:加入的物质与食品中的某些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使食品呈现良好的色泽。
【讨论】
区别两种着色的原理,两类色素的优缺点
【归纳】
着色剂的颜色是由未被吸收的光波反映出来,不与食品发生化学反应;发色剂与食品中的某些成分发生化学反应。
发色剂发色原理
肉类的加工过程中,添加了适量的亚硝酸盐,主要是亚硝酸钠,
3HNO2===HNO3+2NO↑+H2O
Mb+NO==MbNO
亚硝酸盐的毒性
在亚硝酸钠的使用中发生过许多触目惊心的案例,因其误食而中毒的报道也屡见不鲜,我们应该引以为戒。
二、调味剂
【阅读】
2.鲜味剂味精
三、疏松剂
1.常用疏松剂NaHCO3、NH4HCO3
△
2NaHCO3===CO2↑+H2O+Na2CO3
NH4HCO3===CO2↑+NH3↑+H2O
碳酸氢钠分解后残留碳酸钠,使成品呈碱性,影响口味,使用不当时还会使成品表面呈黄色斑点。碳酸氢铵加热时产生带强烈刺激性的氨气,虽然很容易挥发,但成品中还可能残留一些,从而带来不良的风味。
【小结】
2.复合疏松剂
【思考】
油条为什么松脆可口
发酵粉的疏松原理(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油条不可多吃
烧饼、油条几乎是每个市民早餐的必需品,油条、油饼这类食品中含铝较多,这是因为在炸油条时面中掺入了硫酸钾铝(明矾),以一个50克重油条来说,就含铝10毫克左右,如果每天吃2根油条,1个月可摄入铝600毫克。一般体重70公斤的正常人体中,只含61毫克,就这些也正是人体所需要的。铝对脑神经是有害的,脑对铝有亲合性,脑组织含铝过多,能催人衰老,记忆力减退,智力低下,行动迟缓,有人用X射线及电子显微镜发现,老年性痴呆者的脑组织内含铝量超过正常人的4倍,甚至30倍,在体内超过正常人的5至10倍。为了预防老年性痴呆,宜少吃或不吃加入明矾的油条、油饼。
四、防腐剂
1.常用的防腐剂:苯甲酸、苯甲酸钠、山梨酸、山梨酸钾、丙酸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