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酱油的细菌群落及挥发性风味特征

传统酱油以大豆或豆粕为底物在米曲霉的作用下经制曲和盐水发酵两个阶段自然发酵而成。但发酵底物局限性限制了酱油品质的提升。近年来,作为氮源或碳源的酵母抽提物、玉米浆、植物茎叶以及无机盐通常被添加到发酵的底物中以提高种曲和自然发酵菌群的活性,达到改善酱油发酵微生态并促进特征风味形成的目的[1]。而蘑菇本身是一种富含氨基酸、多糖、碳水化合物、粗纤维、核苷酸、维生素、脂肪酸和酰胺类物质的保健食材,将其应用到酱油的发酵中可以提高酱油的品质并满足消费者的健康需求。之前研究发现,猴头菇可以促进酱油中的优势菌群从Stenotrophomonas向Bacillus转换,并且酯类、醇类和亚油酸类香气成分被上调[2]。杏鲍菇酱油以杏鲍菇∶面粉为5∶3的质量比例发酵时,酱油颜色红亮,并且菇香浓郁[3]。但不同种类蘑菇酱油的风味特征和关键香气成分的代谢菌群溯源未被探究。

大豆、炒小麦粉,湖北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猴头菇、滑子菇、草菇、双孢菇、杏鲍菇、姬松茸、鸡腿菇、茶树菇、香菇,哈尔滨北大荒商贸集团控股公司;米曲霉As3.042,天津科技大学菌种室;16SrRNA的V3~V4引物、TruSeqDNAPCR-FreeSamplePreparationKit,北京诺禾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细菌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贵州天根生物有限公司;C6~C33正构烷烃混合物标准品(≥97%),美国Sigma-Aldrich公司。

IlluminaNovaSeq6000高通量测序仪,上海鲸舟基因科技有限公司;DF-101S集热式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巩义市予华仪器有限责任公司;7890AGC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美国安捷伦科技公司;Rtx-5色谱柱,上海圣宾仪器科技有限公司;手动顶空固相微萃取进样器、固定搭载装置及固相微萃取头(50/30μmDVB/CAR),美国Supelco公司。

1.3.1蘑菇酱油的发酵

将浸泡6h的120g大豆与120g炒小麦粉和26.7g鲜蘑菇粉混匀浸润,121℃、0.1MPa灭菌20min。冷却至35℃后,接入质量比0.3%的种曲,混匀后于30℃恒温培养箱培养。大曲出现白色菌丝时进行第一次翻曲,表面呈淡黄色时第二次翻曲,培养至大曲黄绿色时收曲。向成熟的大曲拌入曲料质量2倍的180g/L的盐水,装入发酵罐进行升温式开放发酵。初始发酵温度16℃,每天升高1℃,升温至30℃时进入恒温发酵阶段,发酵周期为180d,并每天进行搅拌[2]。以传统大豆酱油作为对照组,将浸泡6h的140g大豆与120g炒小麦粉搅拌均匀,发酵流程同实验组。从发酵起始每隔30d取样1次,并对所有发酵阶段样品混样处理,实验组、对照组每组样品取3个平行备用。

1.3.2蘑菇的营养成分测定

水分测定参照GB5009.3—2016《食品中水分的测定》;总灰分测定参照GB5009.4—2016《食品中灰分的测定》;粗蛋白测定参照GB5009.5—2016《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粗脂肪测定参照GB5009.6—2016《食品中脂肪的测定》;粗纤维测定参照GB/T5009.10—2003《植物类食品中粗纤维的测定》;氨基酸测定参照GB/T5009.124—2016《食品中氨基酸的测定》。

1.3.3细菌群落高通量测序

使用细菌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提取发酵酱油细菌DNA,以质控和稀释后的总的酱油细菌菌群DNA为模板(1ng/μL),扩增16SrRNA的V3~V4区域。其引物为338F(5′-ACTCCTACGGGAGGCAGCAG-3′)和806R(5′-GGACTACHVGGGTWTCTAAT-3′)。PCR反应体系(50μL):10×buffer5μL,三磷酸脱氧核糖核苷1μL,上游引物(10μmol/L)1μL,下游引物(10μmol/L)1μL,TaqDNA聚合酶(50U/μL)0.5μL,DNA模板100ng,超纯水40μL。PCR扩增条件为:95℃,5min;95℃,30s;60℃,30s,28个循环;72℃,90s;72℃,10min。将PCR产物以2%的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混样和纯化。回收的产物以TruSeqDNAPCR-FreeSamplePreparationKit试剂盒构建文库,并使用NovaSeq6000进行上机测序。

1.3.4生物信息学分析

1.3.5挥发性成分检测

固相微萃取条件:选用50/30μmDVB/CAR萃取头,在20mL顶空瓶中加入4mL发酵样品和1.5gNaCl,60℃预热20min,插入萃取头,萃取吸附20min,GC解吸5min(250℃)。

色谱条件:色谱柱为Rtx-5色谱柱(30m×0.25mm,0.25μm)。升温程序:35℃保持4min,以5℃/min的速度升温至150℃,恒温保持4min,然后以3℃/min的速度升温至220℃,保持5min。载气He,流速1.0mL/min,不分流进样。

质谱条件:EI离子源,电子能量70eV,离子源温度230℃,质量扫描范围m/z35~500u。

利用保留指数(retentionindex,RI),并结合NIST14谱库检索进行定性分析。将C6~C30正构烷烃混合物单独进样,进样量1μL,升温程序和GC-MS检测条件一致。保留指数计算如公式(1)所示:

(1)

从表1可知,每种新鲜蘑菇的含水量都在90g/100g以上;总灰分含量最低的是双孢菇(8.12g/100g),最高的是杏鲍菇(14.25g/100g)。新鲜蘑菇中蛋白质的含量占约3%,双孢菇含有最高量的粗蛋白,猴头菇和草菇其次,在植物中属于蛋白质含量比较高的食品。蘑菇作为低脂肪食品,其粗脂肪含量仅占1%左右。蘑菇中供能的单糖、双糖、淀粉类糖含量少,但含有比例较高的功能性多糖和膳食纤维。多糖是蘑菇的重要功能性物质,具有抗氧化、抗肿瘤、降血糖、抑菌等生理活性。猴头菇较高的多糖含量(4.21g/100g)可能更加利于发酵益生菌的利用。

表1蘑菇中的营养成分单位:g/100g

Table1Nutrientsinmushrooms

注:以可食用部分计(下同)

表2蘑菇中呈鲜味氨基酸的含量Table2Contentofumamiaminoacidsinmushrooms

分别以香农和Chao1指数表征蘑菇酱油的多样性和丰富度(图1-a)。与大豆酱油相比,猴头菇酱油中细菌的多样性和丰富度显著降低(P<0.05)。因为猴头菇本身特有的cyathane型二萜类次级代谢产物,如猴头菇素C和猴头菇素P,具有强烈的抗菌活性[9]。与之相反的是,香菇酱油中细菌的多样性和丰富度显著高于对照(P<0.05)。香菇所携带的原始菌群,有助于有机质的降解和菌丝的生长,这为其他细菌提供了营养活性物质[10]。其他蘑菇酱油的多样性和丰富度与大豆酱油相比都出现了一定的变化(P>0.05)。蘑菇的添加为酱油发酵提供了丰富的菌体蛋白和蘑菇多糖,这诱导蘑菇酱油和传统大豆酱油的菌群出现偏移。

a-多样性差异;b-组成差异图1蘑菇酱油细菌的多样性和组成差异Fig.1Diversityandcompositiondifferenceofbacteriainmushroomsoysauce

细菌群落结构的主坐标分析验证了蘑菇酱油的菌群特点(图1-b)。与多样性和丰富度的分析结果一致,猴头菇酱油的细菌群落是与其它酱油分离的。基于猴头菇的抗菌性,可能形成了某一优势且单一的菌群,并主导了酱油的发酵。其次,草菇、茶树菇和姬松茸酱油的发酵菌群各不相同,这是蘑菇酱油风味多样化的前提。而鸡腿菇、杏鲍菇、双孢菇和滑子菇酱油的细菌群落在主坐标PC1(68.02%)上与大豆酱油是相似的,这些蘑菇对细菌群落的干预性较低。香菇虽然显著提高了细菌的多样性和丰富度,但香菇酱油的菌群结构依旧与大豆酱油类似。这意味着香菇虽然促进了菌群的繁殖,但这些菌群并不是酱油的核心发酵菌群。

a-核心菌属;b-生物标记图2蘑菇酱油的核心菌属和生物标记Fig.2Corebacteriaandbiomarkersofmushroomsoysauce

各种蘑菇酱油间浓度差异显著的风味成分如图3所示。与大豆酱油相比,蘑菇酱油主要上调了酯类和醇类香气组分。蘑菇酱油中的酯类物质,如苯乙酸乙酯、油酸乙酯、α-戊基-γ-丁内酯、棕榈酸甲酯、亚油酸甲酯和安息香酸乙酯普遍升高,因此蘑菇酱油具有更浓郁的果香和花香风味。特别的,只有双孢菇和杏鲍菇酱油检测到了亚麻酸乙酯(酯香)。而丰富的亚油酸乙酯为茶树菇提供了酯香的同时,也赋予茶树菇酱油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保健功能。而具有蜡香和奶油香气的十六碳酸乙酯是双孢菇和茶树菇酱油的特征风味成分。

图3蘑菇酱油的特征风味成分Fig.3Characteristicflavorcomponentsofmushroomsoysauce

对于醇类香气,2-甲基-1-丁醇、蘑菇醇和异丁醇是蘑菇酱油普遍上调的风味物质。而具有玫瑰花香的苯乙醇是蘑菇酱油上调最显著的风味成分,特别是在杏鲍菇酱油中。异戊醇具有苹果和白兰地的香气,这是草菇酱油的特征香气。2,3丁二醇和乙醇分别在滑子菇和香菇酱油中显著提升,这为酱油增添了醇香。特别是与大豆酱油相比,乙醇在香菇酱油中提高了31.82倍。

此外,蘑菇的添加对酮、醛、酸和吡嗪类特征风味物质形成的干预性较小。蘑菇酱油对具有风信子香气的苯乙醛和焦糖味的异戊醛的生成具有普遍的促进作用。有趣的是,添加蘑菇发酵将剥夺酱油中具有橙子香气的D-柠檬烯成分,这可能是因为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将烯烃类成分氧化成了酯类。

THE END
1.化验员的基本常识更新方法:取废液滤出杂质,不断搅拌缓慢加入高锰酸钾粉末,每升约6~8g,至反应 完毕,溶液呈棕色为止。静置使沉淀,倾取上清液,在160℃以下加热,使水分蒸发,得 浓稠状棕黑色液,放冷,再加入适量浓硫酸,混匀,使析出的重铬酸钾溶解,备用。 (6)硫酸具有腐蚀性,配制时宜小心。 https://www.360doc.cn/document/7516107_250608656.html
2.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酱香型白酒中挥发性酚类物质.PDF由于白酒中的挥发性酚含量较低, 1.3 方法 高灵敏度有利于准确定量分析,且考虑到白酒中成分复 1.3.1 样品前处理 杂,荧光检测器具有较高的选择性,有利于排除干扰, 取100mL酒样,用CH Cl 进行液液萃取(20mL/次, 对目标分析物的准确定性起到关键作用。综合考虑,选 2 2 萃取3次) ,合并有机相,加入10mL 1%冰...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8/1008/6150224234001221.shtm
1.生化实验药品用量,或者用危险性低的药品替代危险性高的药品。4.不可直接接触药品、品尝药品味道、把鼻子凑到容器口嗅闻药品的气味。 5.使用剧毒化学品、 爆炸性物品或强挥发性、 刺激性、 恶臭化学品时, 应 在通风良好的条件下进行。 七、危险废物处置: 1.破损的玻璃仪器(试管、量筒、烧杯等)应专门存放,不得与实验垃...https://biology.nwu.edu.cn/info/1486/7053.htm
2.高中化学有机化学知识点总结(精选11篇)(3)具有特殊溶解性的: ① 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既能溶解许多无机物,又能溶解许多有机物。 ② 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更加难溶,同时饱和碳酸钠溶液还能通过反应吸收挥发出的乙酸,溶解吸收挥发出的.乙醇,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③有的淀粉、蛋白质可溶于水形成胶体。蛋白质在浓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溶...https://mip.oh100.com/huaxue/851431.html
3.求助!请问1苯酚是挥发性酚类么?貌似是半挥发性的。2含量较高...1、属于挥发性酚类物质,可以用气相色谱分析,中性柱、极性柱都可以出峰。2、可以用顶空法测定,但必须...https://m.chem960.com/ask/q-147c63bd3d0f4bb7b3460180cf41da40
4.污水治理入门知识在活性污泥法中,评价活性污泥生长情况的评价除了直接用显微镜观察生物相外,常用的评价指标还有:混合液悬浮固体(MLSS),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MLVSS),污泥沉降比(SV),污泥沉降指数(SVI)等。 32、在用显微镜进行生物相观察时,那一类微生物直接表明生化处理效果良好? https://www.sdhkzb.com/Article-detail-id-128821.html
5.关于水质检测指标你知道多少?新闻资讯氨氮是天然水被人畜粪便等含氮有机物污染后,在有氧条件下经微生物分解形成的中间产物。水中氨氮增高时,表示可能受到人畜粪便的污染。所以,净水厂设计时需考虑水源取水点周围的环境卫生。我国饮用水标准规定,氨氮含量应小于0.5mg/L。 挥发性酚类 天然水中并不含有酚类物质,水中的酚主要是含酚物质污染的结果。酚类...https://www.jiebiaotest.com/a/news/1018.html
6.政策文件关于印发《宣城市低挥发性有机物含量原辅材料替代...禁止建设生产和使用高VOCs含量的溶剂型涂料、油墨、胶黏剂等项目,全市工业涂装、包装印刷等重点行业和涂料、油墨等生产企业的新(改、扩)建项目需满足低(无)VOCs含量限值要求。市内市场上流通的水性涂料等低VOCs含量涂料产品,执行《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涂料产品技术要求》,应在包装标志或产品说明上标明符合标准的...https://www.xuancheng.gov.cn/OpennessContent/show/3075391.html
7.天然药物化学重点知识总结单萜多糖只适用于具有挥发性、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与水不发生反应,且难溶或不溶于水的成分的提取。天然药物中的挥发油、某些小分子生物碱如麻黄碱、烟碱、槟榔碱以及某些小分子的酚性物质如牡丹酚等的提取可采用水蒸气蒸馏法。 (四)升华法 某些固体物质如水杨酸、苯甲酸、樟脑等受热在低于其熔点的温度下,不经过熔化...https://blog.csdn.net/qq_67692062/article/details/134386165
8.通常认为挥发酚是指沸点在多少度以下的酚?()按要求取样缩分风于5~25mm粗集料试样两份,容积升实际容积10.006L,容积升实际质量m1=2543g;振实状态试样与容积升的总质量分别为ms1=18215g和ms2=18225g;测定该试样表观密度为2620kg/cm3。计算该粗集料紧密空隙率为 ( )。https://www.shuashuati.com/ti/c7e6b177a36b4a46b681c772f40b3c65.html?fm=bdcbeb4bdc1fed133b7d1589f63b75928a
9.咖啡化学万字长文用一篇文章带你了解肯尼亚主要咖啡品种SL...咖啡因、绿原酸、葫芦巴碱和蔗糖等非挥发性化合物在咖啡生豆中的积累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包括海拔、遮荫和采后加工(不同处理法),蔗糖和葫芦巴碱与高品质饮料有关,而咖啡因酸和绿原酸是造成咖啡苦味的原因。 阿拉比卡咖啡豆其特点是咖啡因和 绿原酸含量低,在肯尼亚,阿拉比卡咖啡主要品种:Ruiru11(下文简称R11)...https://www.douban.com/note/832185960/
10.牡丹皮提取物以无水乙醇为溶剂,采用 40 ℃ 下回流提取或乙醇渗漉提取即可将丹皮酚提取出来。醇提法提取工艺简单,有效成分提取多,是目前提取丹皮酚的方法。醇提液的后处理困难,因为丹皮酚熔点低、挥发性强,实际生产中难以仅除去乙醇而不损失较多的丹皮酚,且提取过程中受热温度越高、时间越长,丹皮酚的含量和收率就越低。 https://www.chemicalbook.com/NewsInfo_13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