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普协同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光明日报

贯通人才培养模式是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举措。临沂大学作为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自2014年开始,陆续与临沂职业学院等6所高职院校就物流管理等6个本科专业点开展“3+2”对口贯通培养工作,与临沂市农业学校等6所中职学校开展动物医学等6个本科专业点的“3+4”对口贯通培养工作,合作双方针对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计、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体系优化、评价体系完善等人才培养要点开展探索与实践,为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积累了改革实践经验。

协同创新人才培养路径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临沂大学坚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线,实现职业性与教育性的有机融合,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面有提升、有突破,着力提高师资水平和学生的职业素养、专业理论和实践创新能力等,确保培养出有真才实学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临沂大学坚持科学、务实的态度与贯通培养理念,结合中职(高职)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实际,同职业院校、企业共同协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以学分制为切入点,筛选职普两校优势课程,建立“课程超市”,构建学分互认机制,发挥职业教育教师技能与本科院校教师科研优势,两者结合、一体化推进“专业基础扎实、专业技能卓越、创新创业能力强、有情怀”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创建多模块化课程体系实现职普有效衔接

临沂大学以中职(高职)和本科阶段培养为抓手,打破学科体系课程模式,从职业需求出发构建全新课程体系,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发展,满足各类学生选择需求,强化实践教学。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职业能力等方面设立并优化通识教育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专业综合实践课5个模块化课程体系衔接框架,并在专业方向类课程模块优化明确专业领域多个特色方向,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参与课程设置、实习实训等,确立并完善模块化课程体系,真正实现职普有效衔接。

优化师资队伍建设打造“教学教研共同体”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是实现贯通人才培养目标的组织保证。临沂大学同职业院校、行业企业通过整合优势资源,充分发挥三方各自优点,补齐短板,形成“教学教研共同体”。

临沂大学加大贯通培养师资队伍的力度,牵头建立教学资源库共享机制,校企合作共建课程、资源库、案例库等,共同打造贯通师资培养平台,共同开发利用教育资源;同时,合作三方加强学习交流和培训,通过线上优质课观摩、云端教学、教师职业培训,线下企业挂职锻炼、访学研修、师资互派等手段,紧跟产业发展的方向与步伐,了解和掌握行业企业最新成果,培养了大批基础知识扎实、专业能力突出、行业经验丰富的“双师型”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产教研融合,三位一体”协同推进涉农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以动物福利与健康课程为例被评为2022年山东省本科教学改革重点项目。

构建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切实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临沂大学深入贯彻“一切教学资源都为学生服务”的理念,充分利用职业院校和合作企业优质实习实训平台进行资源整合,强化资源共享。同时,在教学计划中嵌入企业课程,开展教师学生进企业的“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学习,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和适应能力。

结合产业、企业对专业人才实践能力的要求和贯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点,临沂大学构建全学段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以实现学生“基本技能、综合技能和创新创业”三层次的能力提升为目标,通过“实验教学、专业技能、实习实训、毕业设计(论文)、创新创业能力和社会实践”六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着力开展“基础技术技能训练—专项技术技能提升—综合技术技能锻炼—研究创新能力逐步递进”四递进的不间断人才培养,强化和细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完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实施全过程教育管理模式

临沂大学以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和行业企业人才需求为导向,打造职业院校、本科高校、行业企业三方协同制定“校内+校外”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包括专业知识、岗位技能、创新创业、职业素养“四位一体”的校内评价体系及轮岗锻炼、顶岗实习、毕业生就业、单位满意度等“多方协同”的校外评价体系,并由专任教师、行业专家、企业技术人员和单位管理人员等定期进行评估、跟踪和完善,确保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的有效实施和推进。(吕慎金王慧)

THE END
1.中办国办发文,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四)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特色学徒制。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套餐制培训,创新校企双制、校中厂、厂中校等方式。对联合培养高技能人才成效显著的企业,各级***按规定予以表扬和相应政策支持。完善项目制培养模式,针对不同类别不同群体高技能人才实施差异化培养项目。鼓励通过名师带徒、技能...https://www.55xw.net/show-255776.html
2.中原教师发展中心远程培训网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和重点群体专项培训计划,广泛开展新业态新模式从业人员技能培训,有效提高培训质量。统筹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培训资金,创新使用方式,畅通培训补贴直达企业和培训者渠道。健全培训经费税前扣除政策,鼓励企业开展岗位技能提升培训。支持开展订单式、套餐制培训。建设一批公共实训基地和产教融合基地,推动培训...http://xypx.sxzjpx.cn/2019/content.jsp?id=445&type=3
3.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套餐制培训,创新校企双制、校中厂、厂中校等方式。对联合培养高技能人才成效显著的企业,各级政府按规定予以表扬和相应政策支持。完善项目制培养模式,针对不同类别不同群体高技能人才实施差异化培养项目。鼓励通过名师带徒、技能研修、岗位练兵、技能竞赛、技术交流等形式,开放式...https://www.jianshu.com/p/1630aac1e505
1.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坚持遵循规律,体现培养特色。遵循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成长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处理好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历证书与各类职业培训证书之间的关系,整体设计教学活动。 —— 坚持完善机制,推动持续改进。紧跟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人才需求,建立健全行业企业、第三方评价机构等多方参与的专业人才培...https://kjc.zbvc.edu.cn/info/1019/1457.htm
2.中办国办发文!支持各地将高技能人才纳入城市直接落户范围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套餐制培训,创新校企双制、校中厂、厂中校等方式。对联合培养高技能人才成效显著的企业,各级政府按规定予以表扬和相应政策支持。完善项目制培养模式,针对不同类别不同群体高技能人才实施差异化培养项目。鼓励通过名师带徒、技能研修、...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02210072523819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