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发展的生命线。近年来,学校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大幅提高。随着教研教改工作的深入推进,广大一线教师中涌现出一批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改革者,他们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从教法、学法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取得的先进教改经验在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总结我校教师的成功教学经验,充分发挥优秀教学案例的引领示范作用,促进教师之间相互学习与提高,更好地推动课程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活动。案例评选活动得到了广大教师的热情支持和积极参与,尤其是近年来获得各级教学成果奖、主持省市级及校级重点教改项目的教师对已有成果进行了精心总结并踊跃申报,二级院系对本单位申报案例进行初步审核后,择优推荐至学校,学校组织专家评审,评选结果经公示无异议,最终评选出优秀教学案例51篇。
为进一步促进教师之间的学习和交流,教务处组编了这套《郑州科技学院优秀教学案例集》,入选的优秀教学案例均来自教师真实的教学实践,是广大教师多年来扎根教学一线、辛勤工作的结晶,其中反映的教学过程和活动事件符合学校教学改革精神,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案例展现的现代教育教学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新策略以及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对教师实施教学具有正确的导向性,值得每位教师借鉴学习。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希望广大教师积极学习借鉴优秀教学案例,汲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主动进行教学反思,不断提升业务水平。各部门要进一步做好优秀教学案例的学习推广工作,引导广大教师深入开展教学研究,充分发挥优秀教学案例的示范作用。俗话说“教无定法”,每位教师都应当继续加强教学研究,积极探索实现高效课堂的新方法、新途径,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探索教学改革,为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能力、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作出新的贡献。
《食品工艺学》教学改革案例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孔欣欣
一、教改提出背景
《食品工艺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核心专业课程,实践应用性很强。长期以来,该课程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等方面一直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由于理论教学内容枯燥,实验教学项目简单,考试形式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通常不高。
因次,无论是站在学生需求角度,还是站在食品行业、企业需求角度,《食品工艺学》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二、教改基本思路
OBE(Outcomebasededucation)是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遵循反向设计原则,按“需求”来进行人才培养,是近些年国际公认的专业工程教育改革主方向。本课程改革以OBE理念为核心,以食品行业对研发及技术人员的岗位需求为导向,采用反向设计来组织教学内容、授课形式以及考核。
(一)基于地方龙头食品产业特点整合教学内容
《食品工艺学》在整合理论课和实践课教学内容时,应基于地方龙头食品产业特点,以产品类别划分教学模块。对每个模块内容的整合,除了要体现知识的准确性和广博性,技术的前沿性和应用性,更要注重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思维的培养。
(二)实施“混合式”教学方法
1.以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为主导
在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中以任务驱动式为主导,要求主讲教师引导学生成立学习小组,并根据课程教学目标为学生设置总任务和“子任务”,让学生们在接受、认知和完成一个个“任务”中,从被动变为主动,体验通过主动行动获取知识,通过亲身参与提升能力,通过团队协作克服困难,通过积极进取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和成就感,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判断、识别、心智活动等的良性循环。
2.以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作辅助
受教师教学水平、学生学习基础、课程学时、教学环境等条件限制,在教学中全程采用美国、德国等典型OBE教学模式还不易实现。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鼓励教师根据课程特点把多种教学方法与任务驱动法有机结合,并根据课程内容所需教学情境,把多媒体教学、生产现场教学等手段合理运用,实施“混合式”教学。
3.探索“双元式”教学模式
《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需要探索一条课上采用“混合式”教学,课下通过“开放式课堂”实现补充和提高的“双元式”教学模式。“开放式课堂”形式应多样化,以适应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4.推行形成性考核方式
成果导向教育以“需求”来选定教学内容,而行业、企业的“多样化”需求是无法在一次考试中体现的,要变“一卷定终身”的终结性考核为形成性考核,多元化评定学生成绩,引导学生重视学习过程,重视思维的形成和学习方法的获取。
三、教改设计与实施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工艺学》教学团队基于OBE思想,对2013级和2014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食品工艺学》课程进行了综合改革,取得了较为满意的阶段性成果。
1.教学内容的设计与整合
郑州市优势食品产业为速冻米面制品、谷物方便食品、乳制品、饮料等。为更好地服务于地方食品龙头产业,《食品工艺学》教学内容经整合,把原粮原油工艺单元删去,调整至《食品原料学》课程中,把肉制品工艺学、豆制品工艺学删去,改为选修课。整合后的教学内容按谷物方便食品、烘焙食品、饮料、乳制品四大模块设置,分两学期开设,总学时128个,其中实验学时44个,占总学时的34.3%,设计型、创新型实验学时25个,占实验学时的56.8%。整合后的教学内容见下表1。
注:加*实验为设计型、创新型实验项目
2.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设计与实施
以2013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学生总任务设置为: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食品工艺学Ⅰ》要求设计并制作一款创新性方便食品或快餐食品,《食品工艺学Ⅱ》要求设计并制作一款创新性风味复合饮料或乳制品。除总任务外,还设置了多项子任务供学生选择,见表2。
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中,各主讲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任务特点,积极把传统讲授法、PBL(问题式学习)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等融入到了教学中,实施“混合式”教学。例如子任务“主题论坛”是PBL教学法的典型应用;“玩转课堂”则是角色扮演法的典型体现。
每组必选成员任选
在教学手段的运用上,教学团队采用了自主开发并不断完善升级的高质量《食品工艺学》多媒体教学课件,还把教学现场直接搬到了河南花花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郑州三全食品有限公司等校企合作基地,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3.“双元式”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施
课程教学团队目前已建成质量较高的《食品工艺学》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借助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第二课堂优质资源,《食品工艺学》教学团队引导学习小组把任务完成和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专业活动结合起来。通过与科技创新协会、烘焙俱乐部、食品科普协会等学生社团合作,学生们成功组织、参加了创意烘焙、创意冷饮、美食文化节、河南省大学生传统美食创意大赛等多项专业活动,并取得了较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