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顺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简称“顺德市监局”)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实施中,存在监管对象多、面积广、环节复杂等特点,传统的监管方式无法实现食品安全源头治理和全链条风险管控,因此联合卫生健康、农业农村、交通运输等政府主管部门,与编码中心共同推进,在广东率先实施以GS1标准为基础的食品安全追溯项目,建立贯穿食品生产、销售、餐饮全链条、全过程、全闭环食品安全保障机制,形成食品安全“行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的良好社会共治局面。
编码中心作为该项目的主要技术支持单位,基于大量产品追溯成功经验,依托国家食品安全追溯平台,结合顺德实际,从顶层设计、标准技术、平台支撑、数据应用入手,实现了预包装食品、小作坊、农贸市场、餐饮等重点食品领域的全链条追溯,成功助力了顺德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监管体系建设。
1.统筹布局,积极推进顶层设计科学化
针对顺德食品行业特点,从打造全场景、全业务、全流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出发,规划顶层布局。深入分析当地食品安全责任主体、追溯客体对象、追溯业务节点、追溯数据共享等重点问题,确立“一码支撑、一网追溯、一站监管、一扫溯源”系统架构,打造覆盖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农贸市场、商业餐饮、单位食堂”全领域监管模式。一码支撑,将全球通用的GS1编码作为顺德追溯监管体系的底层技术,实现追溯对象与责任主体的唯一标识,支持供应链各节点追溯数据的自动采集与共享;一网追溯,根据食用油、海鲜、猪肉、烧腊等食品生产和流通特点,充分考虑了不同品类的独特关键控制点和追溯环节,打造“预包装+散装”的追溯网络集群,实现覆盖全品类的追溯网络;一站监管,利用大数据技术,聚合各品类生产信息和流通数据,动态统计分析,实时掌握全区食品基本情况、台帐情况、检验情况、风险情况,实现一站式、全过程动态监管;一扫溯源,基于商品条码+批次信息,形成统一的溯源信息查询通道,供消费者随时了解食品生产、加工、销售各节点信息,支持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全程监督。
2.标准引领,积极推进监管内容规范化
3.重点突破,积极推进监管领域多元化
4.技术创新,积极推进监管系统专业化
编码中心基于国家食品安全追溯平台,结合顺德食品特点,考虑不同品类的生产过程、工艺、配方等复杂情况,采用以“商品条码+批次”为追溯索引,引入新型信息化技术,建设顺德食品追溯监管系统。一是采用模板技术,支持全品类食品追溯数据采集。采用系统模板、自主配置功能满足不同行业的追溯数据管理需求;二是引入区块链技术,保障追溯数据的真实可信。通过加密数据结构来验证与存储数据,利用分布式共识算法记录追溯节点数据,并进行实时存证,保障追溯数据安全可靠;三是开发追溯图谱,支持数据全局分析。实现对原料与产品的全景画像和多维追溯,动态分析原料来龙去脉,掌握原料使用情况、产品流向情况,进行精准管理和召回;四是提供追溯效果评价,支持分级监管。采用GS1全球追溯评价准则(GTC),对原料、关键控制点、检验情况等各项指标进行综合加权评估,判定企业风险等级,便于监管部门进行分级监管;五是打通节点数据,实现追溯数据全程共享。按照《ISOIEC19987-2017信息技术.EPC信息服务(EPCIS)标准》为各产品批次生成符合国际认证的EPCIS事件,关联供应链上下游节点信息,生成全过程数据。
5.数据联动,积极推进监管体系智能化
顺德食品安全社会共治项目帮助企业满足了法律法规的要求,强化了政府的监管力度,实现了消费者的社会监督,为全国各省市地方政府和企业依托信息化手段开展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提供了良好示范。目前,该项目覆盖食品企业23775家、产品358076种,追溯信息达6948740条;梳理出高风险企业88家、中风险企业9758家、低风险企业14524家;食品质量抽查样本82900份,合格率达98.28%。项目的成功实施也对今后探索如何提升我国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管理水平,完善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落实生产企业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主体意识,推进食品产业振兴和发展、规范食品安全监督与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极具推广价值。下一步,编码中心将继续助力顺德食品安全社会共治项目的深入实施,按照顺德高质量发展的工作部署,以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为路径,以数据支撑、标准引领为手段,进一步完善覆盖食品生产、销售、餐饮,以及食用农产品环节的全链条、全过程、全闭环的智慧监管模式,健全与“世界美食之都”品牌地位相适应的食品安全保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