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追溯系统”也称食品安全追溯系统,亦称食品追溯平台。最早是1997年欧盟为应对“疯牛病”问题而逐步建立并完善起来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这套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由政府进行推动,覆盖食品生产基地、食品加工企业、食品终端销售等整个品产业链条的上下游,通过类似银行取款机系统的专用硬件设备进行信息共享,服务于最终消费者。一旦食品质量在消费者端出现问题,可以通过食品标签上的追溯码进行联网查询,查出该食品的生产企业、食品的产地、具体农户等全部流通信息,明确事故方相应的法律责任。此项制度对食品安全与食品行业自我约束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食品追溯系统技术构成:
1、RFID信息技术采集
2、WSN物联网技术
WSN(无线传感器网络)就是由部署在监测区域内大量的廉价微型传感器节点组成,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形成的一个多跳的自组织的网络系统,其目的是协作地感知、采集和处理网络覆盖区域中被感知对象的信息,并发送给观察者。传感器、感知对象和观察者构成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三个要素。而构成WSN网络的重要技术,zigbee技术以其低复杂度、自组织、低功耗、低数据速率、低成本的优势,逐渐被市场所接受。
3、EPC全球产品电子代码体系
EPC的全称是ElectronicProductCode,中文称为产品电子代码。EPC的载体是RFID电子标签,并借助互联网来实现信息的传递。EPC旨在为没意见单品建立全球的、开放的标识标准,实现全球范围内对单件产品的跟踪与追溯,从而有效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降低物流成本。EPC是一个完整的、复杂的综合的系统。
食品追溯系统将结合EPC技术,把所有的流通环节(包括生产、运输、零售)统一起来,组成一个开放的、可查询的EPC物联网,从而大大提高对食品的追溯。
4、物流跟踪定位技术(GIS/GPS)
要做到食品追溯,就要贯穿整个食品的过程,包括生产、加工、流通和销售,全过程必须严格控制,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以保证向社会提供优质的放心食品,并可确保供应链的高质量数据交流,让食品行业彻底实施食品的源头追踪以及在食品供应链中提供完全透明度的能力。因此,物流运输环节对于整个食品的安全来说就显得异常重要。
GIS(地理信息系统)和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技术的运用,正好解决了物流运输过程中的准确跟踪和实时定位的难题。GIS是以地理空间数据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的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地理信息,是一种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尤其是近些年,GIS更以其强大的地理信息空间分析功能,在GPS及路径优化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是一种利用地球同步卫星与地面接收装置组成的,可以实时进行计算当前目标装置(接收装置)的经纬度坐标,以实现定位功能的系统。现在越来越多的物流系统采用GIS与GPS结合,以确定运输车辆的运行状况。食品追溯系统通过组建一张运输定位系统,可以有效的对食品进行监控与定位。
食品追溯系统技术优势:
1、实现对生产地、批发市场、超市等流通环节的食品信息全称记录,达到环环相扣,有据可查的效果;
2、采用zigbee等物联网技术,使各环节紧急的衔接在一起,避免食品流通过程中的数据丢失或人为干预流通,保障食品安全可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