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食品溯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动态溯源:真实、可监控
实名溯源不高深
中国有后发优势
“实名溯源不是什么高深的理论,我觉得是个实践。”韩家寰一再强调。
大成推出实名溯源系统并非一时之举。“食品责任不能追溯到人,是导致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的最主要原因。”早在8年前,韩家寰就意识到这一点。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大成被指定为奥运鸡肉备选供应商,因此公司增加了基层驻点兽医和质检人员,增设中央控制点,实现了全程无缝隙点对点控制。奥运会后,大成将这套质量追溯体系信息网络化和常规化运行,并搭建面向消费者的追溯信息网络查询系统,把内部质量追溯控制系统向大众开放,接受消费者的监督。
大成推出实名溯源系统并非一己之力。“为了保证平台的准确性、公正性,我们特别邀请国际知名质量与安全第三方机构Intertek(天祥集团),由他们负责审核验证溯源系统各步骤,确保整个体系严谨、透明、安全、可持续。”
“我们和大成的合作,首先是建立在对大成食品的供应链条比如原料供应商做初步了解和认可的基础上。”天祥集团副总裁林正国表示。
“十几年前,我们在台湾开始做实名溯源,反应非常好,可是当时带宽不够,信息量很少,不能让消费者很快知晓所关心的问题。而要把这个系统完全整合下来是非常费事的,但我们一直坚持。随着带宽的增加和二维码的利用,我们就水到渠成,一步步实践出来了。现在,中国的互联网发展最快,可以用更多的信息与消费者顺畅地沟通。”韩家寰相信中国大陆在这方面有后发优势。
以公益方式免费开放溯源系统
“我们希望带来改变!”早在9月10日,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召开的“食品安全实名溯源系统”专家鉴评会上,韩家寰就表达了强烈的愿望。
“当前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推广、发展食品安全不能仅靠官方,需要每个企业自觉担负起社会责任,维护老百姓餐桌上的食品安全。”以敢于直言闻名的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出席食品安全实名溯源会,力挺大成食品以公益的方式推进溯源。
实名溯源并不难,难在敢于把自身置于阳光下,具备阳光下生长的价值观和竞争力。“在食品安全体系当中,高铸道德门槛越来越重要。否则一万个技术,在贪心面前都显得苍白。大成敢于做一个阳光下的企业,表明它有这样的信心。”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孟素荷理事长特别强调。
韩家寰,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第三任会长,多年来,他不顾身体不便,拄着双拐深入阿拉善沙漠,提出并带头实践用商业方式做公益,推动社会企业良性发展。而以公益的方式做商业,大成同样希望通过先试先行带动行业发展。
“其实我们身为一个食品行业,这个行业如果食品安全发生问题的时候,是没有赢家的,是全盘皆输,甚至影响到我们整个行业,整个产业甚至很多消费者,这是我们一定要清楚认识的。”对于把十几年研究成果免费开放,大成食品并不回避他们利他与利己上的理性衡量,希望更多同行业依靠品质管理与科学技术编织一张食品安全网。
关键词:物联网;食品安全;溯源系统
0引言
1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
随着食品行业的快速发展,食品已逐步向专业化生产方式及全球化贸易模式的趋势发展。据报道,我国每年都有大量的出口食品因添加剂不符合卫生要求、农药残留、食品污染等问题而被查扣,从而引发贸易纠纷,影响国际贸易。
品牌是食品企业的生命,是食品企业的安身立命之本,食品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第一要素是保证食品安全。否则,食品安全问题一旦发生,食品企业便难以为继,如前几年发生的“三鹿奶粉事件”,直接导致企业破产。
食品安全事件不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引发大量食源性疾病,造成生产力水平下降,经济效益减少。并且,食品安全事件增加医疗费用,造成国家财政支出上升,从而影响社会经济发展,最终威胁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在目前的食品行业中,食品由原料生产到最终消费,需要经过一系列的生产、加工、存储、运输、批发、零售等环节,只要有一个环节出现漏洞,就可能发生食品安全问题。食品由原料生产到最终消费,中间环节如果增加,引发食品安全问题的概率客观上就会增加。一方面,生产者为了追逐利益的最大化,不同的行为选择,将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问题发生的概率;另一方面,如储存不当导致食品变质或接触到传染源都将直接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
对于食品安全的管理,我国只是在控制食品生产的加工过程中采取了一些方法,并没有将食品供应整个环节连接起来。传统的方法是采用食品检验,对食品供应的关键环节进行控制等手段,但由于管理不严,并且操作失误和人工误差,经常会导致效率低下和出错率较高等问题。为此,从生产到最终消费建立起完整的一套可溯源性食品信息,可以追溯“从源头到餐桌”中的各个环节的全部信息,从而可以追究相应环节违法者的法律责任。物联网技术的食品安全溯源系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技术途径。
2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任何一个物品都可以在这张网中,从而实现人与物之间以及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交流,达到智能化定位、识别、管理与监控该物体的目的。这里的“物”主要有如下功能模块:CPU、存储设备、操作系统、信息接收器、数据发送器、数据传输通路、专门的应用程序、世界唯一的网络识别、通信协议。
物联网的组成:典型的物联网一般由四大部分组成,即由信息采集系统(RFID系统)、产品命名服务器ONS(ObjectNamingService)、信息服务器PML(PhysicalMarkupLanguage,实体描述语言)和应用管理系统(Processor)等组成。其中:
(1)信息采集系统。包括二维码、RFID电子标签(tag)、阅读器(Reader)以及管理系统和数据交换软件,主要完成产品EPC码(ElectronicProductCode)的采集和处理,以及产品的识别。
(2)产品命名服务器ONS。主要实现的功能是在信息服务器PML与各个信息采集点之间建立关联,实现产品PML描述信息与物品电子标签EPC码之间的映射。
(3)信息服务器PML。由用户创建并维护信息服务器PML中的数据定义规则,用户利用XML对物品信息进行详细描述,并根据事先规定的规则对物品进行编码。在物联网中,信息服务器PML为了便于其它服务器访问,以通用的模式提供对物品原始信息的规则定义。
(4)应用管理系统。通过获取信息采集软件得到的物品电子标签EPC信息,并通过产品命名服务器ONS找到物品的信息服务器PML,以Web的形式向互联网用户提供诸如信息跟踪、查询等功能,用户也可以通过无线PDA或手机实时了解物品的情况。
3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食品安全溯源系统
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建立食品安全溯源系统,在食品安全溯源系统中,要求能够识别和追踪食品供应的每一个环节。借助物联网技术能将互联网与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连接起来,实现识别和管理智能化。
3.1系统结构
系统由3个层次组成:①传感层:以RFID、传感器、EPC编码为主,从生产开始,将统一的EPC编码标识植入食品,在食品生产和流通关键环节安装读写器,自动记录食品从生产到最终消费者的动态记录,实现对“物”的识别;②传输层:将数据通过网络技术保留到互联网上的食品供应链信息平台,实现海量数据传输共享;③应用层:是各种商业模式在物联网上的具体应用,包括食品安全信息平台、食品供应链信息平台等系统软件操作平台。
3.2系统构建
3.2.1数据采集
3.2.2标准
3.2.3网络
网络是将所有分散的生产、加工、运输、批发、零售等各个环节中的数据信息上传到数据中心。通过网络及XML技术对数据进行集中存储、管理,所有数据一旦输入就可以立即查询。
3.2.4协议
主要指食品安全溯源系统中采用的网络协议,除了必须的网络协议外,还有通用分组无线业务通讯协议。RFID网络协议SLRRP是一种简单、灵活的阅读器网络协议,可用来在控制器和阅读器之间传送状态、控制、配置和标签信息。
3.2.5监管平台和数据中心
食品可追溯系统是对食品的生产、加工、运输、批发、零售的数据进行整合,实现从“从源头到餐桌”中的各个环节的追踪及其过程的反向追踪。以互联网为依托,建立政府、企业、消费者之间可以信息共享的食品安全信息数据库,将质量产品控制策略传输到公用数据中心,建立监管平台。
3.2.6应用系统
4结语
利用物联网技术整合食品产业链数据,构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食品安全溯源系统,从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食品安全,从而保证我国人民的饮食健康。
参考文献:
[1]梁正平,纪震,林佳利.基于三位编码的全流程食品追溯系统[J].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2010(3).
[2]卢子甲,郑现伟,谭斌斌.物联网技术及应用[J].企业家天地,2009(12).
关键词:商业银行;物流金融;发展现状
1.DNA指纹技术基本介绍
建立在DNA分子标记基础之上的DNA指纹技术能够通过实现生物个体差异的DNA水平鉴定[1],并且具有易于鉴定或者追溯性;自动化操作、迅速、简单;能够保证遗传信息的完整性,能够较容易的实现杂合基因和纯合基因的鉴定;较高多态性;布满整个基因组的标记;环境影响较小;组织发育程度或者类别对检测结果影响较小等优点。
2.食品产假产地溯源检验中DNA指纹技术应用
2.1食品溯源和食品原产地中DNA指纹技术应用
产地不同的同种动植物品质会有一定的差异性,因而会造成其价格的差异性。食品加工时,生产者为了追求利益,会用质量较差、价格较低的同种食品加工原材料代替质量较好、价格较高的原材料,导致加工后食品质量较差。国内学者严奉坤对宁夏枸杞子叶片DNA指纹图谱进行了分析,实验中选用标记为PRPD,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产地、同一品种的枸杞子叶片具有不同的DNA指纹图谱,因而证明可以通过DNA指纹技术区分枸杞产地。另外通过RAPD技术对华中、西南、华东以及东北四地的牛蒡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其DNA指纹图谱随着产地的不同而出现一定的差异性。各种实验结果证明DNA指纹技术能够实现产品产地溯源,有效控制产品的质量。
2.2食品真伪检测中SNP的应用
属于DNA第三代分子标记且被公认为是最有效的遗传标记的SNP具体是指:包括单个碱基的插入或者缺失的个别核苷酸(等位不同、位点相同的核苷酸)差异,也就是单核苷酸多态性[2]。对于SNP标记的应用,很多学者都进行了研究,有国外学者通过SNP标记,顺利完成鲟鱼、大马哈鱼、鲑鱼、金枪鱼等罐头鱼品种的鉴定,实验结果证明不同的鱼种SNP位点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也有学者通过SNP标记成功完成美国肉牛亲本分析和品种鉴定。
2.3动植物源性产品真伪检测中SSR和ISSR的应用
在SSR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ISSR技术全名为加锚微卫星寡核苷酸,是一种简单的内部重复序列[3]。菌种对于黑木耳的质量具有很到的影响性,但是多个菌种生产厂家的相互引种导致菌种类型的模糊。国内学者马庆芳等借助ISSR标记方法顺利鉴别了300多株名称不同的黑木耳菌株,将各地区、各品种的黑木耳科学区分,试验所得黑木耳DNA指纹图谱清晰,并且证明通过ISSR标记方法完成黑木耳DNA指纹图谱分析,能够高效、准确的对黑木耳菌株进行鉴别。国内学者李靖等通过ISSR标记成功完成28个桃种的亲缘关系和品种鉴定,并且得到了准确的DNA指纹图谱,促进了桃种质研究的进步,为桃的类型和品种鉴定提出了有效依据。
2.4动植物源性产品真伪检测中AFLP的应用
由Vos和Zabeau在上世纪90年代研发的AFLP技术能够借助高效的PCR和可靠的RFLP,选择性的扩增DNA酶切片段[4]。有研究报道,通过AFLP技术对引种西洋参、西洋参以及人参进行分析,获得了清晰的引种西洋参、西洋参以及人参的DNA指纹图谱,促进了人参品种鉴定准确性的提高。另有学者通过AFLP技术对黑熊、家牛以及羚牛DNA指纹图谱进行分析,实现了野生动物肉质食品的准确判别,同时有利于对贩卖野生动物肉制品行为的打击。
2.5动植物源性产品真伪检测中RAPD的应用
在PCR技术上发展起来的RAPD技术也是一种分子标记方法,由Williams等构建,全名为随机扩增多态性DNA。目前RAPD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中药真伪的检测工作中。目前,具有抗肿瘤、提高人体免疫功能、止咳润肺、养胃滋阴功能的铁皮石斛因生态环境被破坏、开采过度,导致其数量急剧下降,市场销售的铁皮石斛掺假严重,为了保护消费者权益,准确辨别铁皮石斛真伪,有研究人员借助RAPD技术对石斛属植物13种、金石斛属1种、石斛属以及铁皮石斛26种进行了DNA指纹图谱鉴定,顺利的区分了石斛属植物中的金石斛属和铁皮石斛属等石斛类植物,试验后获得了清晰、准确的石斛DNA指纹鉴别图谱,为铁皮石斛真伪的鉴定工作带来极大的帮助。
2.6掺假食品检测中物种特异PCR的应用
结语:
与理化分析相比较,DNA指纹技术在近缘动植物源性食品检测中具有非常强的优势,但是当食品加工程度较深时,DNA指纹技术受到限制。所以为了能够实现优良食品加工材料产地溯源和低质食品掺假产地溯源,我们要综合运用理化分析和DNA指纹技术,充分发挥两种技术的优势。
[1]孙月剑.有关DNA指纹技术的几点思考[J].中学教学参考,2012,12(5):125-125.
[2]张侃,李文宾,吴敏丽.DNA指纹技术应用研究进展[J].中学生物教学,2011,12(5):4-6.
产品溯源是将当前先进的物联网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自动识别技术、互联网技术结合利用,通过专业的机器设备对单件产品赋予唯一的一维码或者二维码作为防伪身份证,实现“一物一码”,然后可对产品的生产、仓储、分销、物流运输、市场稽查、销售终端等各个环节采集数据并追踪,构成产品的生产、仓储、销售、流通和服务的一个全生命周期管理。
产品核心优势通赢产品溯源系统有多行业、多产品、多流程、多组建、多角色、多权限的产品核心优势。支持多行业溯源通赢产品溯源可针对不同行业,根据行业生产流程特性设置对应的溯源流程,完美匹配不同行业的溯源需求,无论是任何生产行业都能自定义适合的溯源流程。包括食品、药品、农产品、汽配以及茶叶等行业。
引言
服装的款式多种多样,设计师们往往会通过服饰的细节设计来突出服装的特别之处,时尚界的元素很多,但实际上只有少数是持久的,而流苏却成为时尚的重要元素之一,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和表现方式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流苏潇洒不羁、充满浪漫风情和异域风情。流苏从T台蔓延至街头,除了在服装中的应用,鞋靴、帽饰、包袋等产品全部囊括,流苏天性赋有层次感,有时是点缀表现,起到装饰作用;有时是主体表现,起到关键作用;有时是拼接表现,起到延伸的作用。或简或繁、或低调或张扬,它充分融合了女性的浪漫柔媚和充满异域风的神秘感。
流苏的概述及发展
1.流苏的定义
2.流苏的历史发展
在中国,流苏常用于舞台服装的裙边下摆等处。流苏最早是唐代妇女流行的头饰金步摇,最初出现在汉代,多见于汉代宫廷与高贵女子头上,普通女子很少使用,后也行于民问。是一种附在簪、权之上的金玉装饰,制作非常精美。而帝王所戴的王冠,其珠玉串成的“帘子”叫做冕旒,亦如是。流苏是满族妇女十分喜爱的首饰,其造型近似簪头,但在簪头的顶端垂下几排珠穗,随人行动,摇曳不停,与古代类首饰中的步摇十分相似。流苏一词比较众所周知的含义是指各种编结精美的装饰性长穗,在古代,流苏一词还有一含义是指称拄在帷帐内外的香球或彩球。清代的步摇大多是采用了明代焊接制作新工艺方法,清宫所收藏的流苏,顶端以凤衔滴珠的最为常见。
而在西方,流苏最早出现在古埃及,此时的丘尼克是种包裹全身的筒形紧身衣,长度分为由膝及踝不等,在期裙摆处缀有流苏。亚述文明时代的兴起,其服装表现为大而沉重的耳环、手镯、臂环,给以各种花纹、垂挂的流苏与悬吊的应穗,精细的花纹是用刺绣的工艺完成的。在那个时期,流苏的运用非常频繁,他们将红色的流苏装饰在白色的布料上,这种搭配方式成为了那个时代的经典。在三个世纪以前的欧洲,流苏曾是宗教祭坛和僧侣衣服的主要饰物,后来为欧洲上流社会的名媛淑女们所喜爱,于是将它们运用在了自己的华服上,并将这一装饰物带到了时装世界,最终形成了种宫廷艺术时尚,其实这一点跟中国的情形很像。
当上个世纪摇滚乐的兴起,流苏在服装中的崛起更成为嬉皮士和摇滚明星最喜欢的元素,并且成为舞台焦点的服饰。从这个简短的历史完全可以看出各种风格的流苏,最初就已经具备了王者霸气,因为爱美的女性贪图它的流动韵律促使它成为时装的一部分,由于滚风潮的推波助澜让它成为个性时尚品位的代名词。
3.流苏元素的特征
流苏是种贯穿古今的装饰元素,其种类形式多样,一般可以用各种材质来区分。如羽毛、毛织物、纸质、皮质、化纤等;创新类的面料使用会出现不同的点缀效果,例如在流苏上加入珠片和塑料片,可以增添视觉效果和未来感;流苏可以用多种颜色来表现,常用的颜色有黑色、白色、银色、灰色、金色等。由于流苏具有很好的层次感和肌理感,所以在服饰中的装饰性很强,使服饰的整体造型变得更加灵动具有美感。
流苏在服装中的应用
流苏元素可以为服装带来很多改变,流苏的恰到好处的使用能充分彰显个性、时尚,使服装更加适应时尚潮流,成为更具时代感的产品。流苏的创新受到了众多女性的喜爱,已成为当下必不可少的流行元素,也是服装造型中的主要手段和作用关键,不仅能够增添优雅感,还能提升整体的时尚度。流苏在服装中的应用,更应考虑在不同风格中区别。
1.流苏在前卫风格服装中的应用
前卫风格又称现代性风格、个性型风格等,与经典风格是两个相对立的风格派。它的风格特点是变化多端违背经典和反抗正统,且不是固守一个模式,由波普艺术,抽象艺术等特点派别的影响,以怪异为主,充满幻想,一般用创新的设计元素。为了强调对比因素,追求一种新的与众不同,反叛刺激的形象。流苏在前卫风格中应用,正好将前卫服装个性、不羁、时尚的特点表现的淋漓尽致。如渡边淳弥(JunyaWatanabe)2014春夏设计注定是时装周上的“异族”,被撕扯开的布条成为“天然”的流苏,驼色、灰色、黑色等色彩以及模特头上插着长羽毛的蓬乱编发,充斥着流浪儿的萧索气氛和原始情调,但换个角度说,这或许又能被称为前卫。
2.流苏在波西米亚风格服装中的应用
波西米亚风格的服装是波西米亚精神的产物。它是民族风格,并且融合了民族风格。波西米亚风格主张自由和放荡不羁和叛逆精神,追求标新立异的生活方式。在当今的时尚服饰界,波西米亚风格的服装代表了前所未有的一些浪漫,民族和自由的风格。流苏是波西米亚风格服饰的主要经典元素之一,象征着狂放与不羁的流苏搭配细碎的花卉图腾、飘摇的裙摆完成崭新的波西米亚风格。如AnnaSui安娜苏2014春夏新品,永远的波西米亚女孩AnnaSui自然少不了流苏元素的加入,在披肩、雪纺裙摆上添加的细穗流苏让走秀的模特们看起来更浪漫、飘逸,充满了梦幻色彩。
3.在优雅风格服装中的应用
优雅风格具有较强的女性特征、兼具时尚感的较成熟的,外观雅致、品质精致的服装风格。讲究细部设计、强调精致感觉、装饰比较女性化。外形线顺应女性身体的自然曲线,表现出女性优雅庄重的气质风范。流苏在优雅服装中的应用更加表现了它的妩媚与轻盈,赋予了女人更华美的视觉效果。如玛切萨2013流苏裙,设计师大面积的使用流苏,从中毋庸置疑的表达出英伦风格简约大气的特点,却又不失华丽显著,设计师所用到的流苏不论在质感、颜色还是装饰部位都能将女性强大的魅惑气场表现得十分突出张扬,将端庄典雅的气质完美的体现了出来。
流苏在服饰产品中的表现形式
1.点缀表现
流苏在服饰中的点缀方式很是常见,流苏本就是自然下垂从而表现出它的优雅、自然灵动的效果。流苏的点缀也可以应用在肩部、双袖、臀部以及胸部,还有与众不同的细节点缀设计,让原本中规中矩的流苏马上变得卓越不凡,因此流苏更加受到大众的喜爱。这种点缀可以表现出女性的性感之美,流苏可以灵活甚至完美的将女性的缺憾隐藏起来,并且将完美身材更加美好的显示出来。
2.主体表现
流苏的清丽脱俗的灵动感还可以通过流苏在服饰设计中线条的反复布列以及不同密度的堆集,通过各种距离的布列来实现流苏是服装的主体,大面积流苏的使用打造出与众不同的强势律动感,不同距离的流苏布列可以实现服装中厚薄、多少、虚实的对照效果。当你坐下来的时候流苏犹如向下静静流淌的小瀑布,你行走时流苏也一下子活过来,随着你的每个动作变化出不同的姿态。
3.拼接表现
流苏也可以与不同的流行元素拼凑在一起,与服装的主体相连给人更强的视觉冲击力。多元素拼接是如今设计师设计创作的一种新的手法,这种创新手法是将设计流行元素整合在一起。比如流苏元素与镂空设计搭配,镂空是一种性感和神秘可以赋予衣服新的活力和时尚感的元素,与流苏的动感韵律想结合,为性感增添了一层面纱,将服饰打造的更加时尚个性。(图1)
个人设计作品中流苏元素的运用
我的设计作品是一件带有流苏元素的服装。
在个性化时尚化的今天,人们对服饰产品的设计要求既要体现产品的功能性,又要注重满足其精神需求,而流苏元素赋予服饰灵动、浪漫、婉约、个性的象征,给人无限惊喜与美的享受。因此,流苏元素的创新与运用不失为服装设计发展的一个方向。
流苏这看似轻柔的舞动,却暗藏锋芒的元素,摇身一变也可成就了犀利的魅惑气场,让唯美与妖媚并存。男人如海,磅礴浩瀚:女人如溪,婉转悠长。本次设计强调女性的流动性,故而流苏为串联,加入变色的设计足够成华丽妖娆的画面。流苏大面积的使用,打造出与众不同的强势律动感,犹如溪水潺潺眠而不惜,拉长身体线条来展示女性的柔美。
关键词:音乐影视作品运用
每一种艺术的性质和要求在和其他艺术进行综合而其综合作用的时候能够产生重大的变化,当人们发现音乐与影视结合,带给观众的是前所未有的视听效果时.音乐元素逐渐成为了对画面与镜头的另一种艺术语言的诠释,它具有单纯的声音语言无法比拟的表现力,在影视作品中体现着二者在艺术表现中合力的同时,随着影视艺术的发展已经成为关系到影视成败重要的艺术形式。
在影视作品中,音乐元素不是简单的、被动的陪衬画面,而是对画面的补充、深化和烘托,在对与剧情的发展、主题的揭示、人物的刻画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在影视制作分工越来越精细化的当今,大批的作曲家专门为影视作品制作独立的影视音乐,融入了影视的内容与结构,将音乐语言与镜头语言结合起来,使本来就具有独立表现能力的艺术形式更加具像化。并以音乐自己的特性在影视作品中激发观众的联想,在传播日益发达的今天,使得影视作品更加深入人心。
一、叙事
独立的音乐艺术形式在叙事方面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它主要取决于听众的欣赏水平、思维习惯等主观因素。然而一旦画面参与进音乐之中,音乐这种抽象的艺术表现形式就会立即变得具象而且变化多端了。乔柯恩指出:“在某此情况下.画面的‘原来’涵义是非常薄弱的。人们便改为注念‘音乐’:只要音乐真正地同画面相配,那么,画面就能真正从音乐中获得它最好的表现,甚至是它最好的启示力。”由此可见,影视作品中的音乐是参与了影视作品的叙事的。就在影视作品中的叙事功能而言,主要表现在揭示作品主题与推动情节发展上。
在影视艺术音乐语言的叙事过程中,一般根据剧情和画面语言长度,采取分节、分段的叙事法则,力求揭示影视作品的主题,其中主题性的音乐常常能够概括影视剧基调,导演、作曲等创作者常用它来表达影视作品的主题思想和风格流派特征。一部片子的音乐是服务于整体构思而不是但按某个情节来设计的,它的存在,使影视作品观点鲜明,并极具表现力。
电影《阿甘正传》的导演就不采取更多对白,只通过简单的几首歌曲铺陈了剧情的发展,用音乐这条暗线揭示了电影的主题。珍尼与阿甘分手去旧金山,用《旧金山(别忘在头上插朵花)》和《变变变》两首歌曲描述他们两人惜别分手的场面:在越南战场中,阿甘给女主人公写信时,响起了《加利福尼亚之梦》,意在表达一种美国国内年轻人对精神生活自由和满足的愿望,契合了远在越南战场阿甘的内在渴望回到家乡的愿望。一群士兵在越南前线的无人的森林中缓缓前行时,一首《它有什么价值》中唱到“这儿什么都没有发生”时与镜头完全巧合,导演用音乐去揭示了影片的反战主题,并引导了观众的情绪。配合电影情节中的叙事。
二、抒情
俄国伟大作家托尔斯泰曾这样说过:“音乐是感情的速记。”可见音乐能同时表达情感的内容。又表达感情的强度。因此音乐在影视作品中又一个重要的运用就是抒情。这里的抒情所指的不仅仅是烘托影视艺术中的剧情氛围。同时对主人公的心理活动与形象的塑造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影视中情节的环境变得更加令人可信,强化影视作品的感染力,增强戏剧效果,而且作为一种渲染影视气氛的音乐语言,具有强烈的艺术真实感。
音乐在影视作品中表达感情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主题歌,插曲,背景音乐等。主题歌一般是一部影视剧内容的高度概括,它可以以特定的风格和凝练的情感表现出来,充实剧中人物形象,展现特定的历史氛围,表现生活中的某种情怀。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歌《大江东去》就是以一个浑厚的男中音娓娓道出悠悠的千年往事,唱出了一个个鲜活的英雄人物,和千百年来人们对历史的评说。在电视剧《红楼梦》里十几首插曲个性鲜明的唱出了剧中人物性格和人物命运,《枉凝眉》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唯美的描绘了贾林的人物形象与性格特征,曲调凄婉、哀伤,如泣如诉的歌颂了二人的凄美爱情预示着他们悲惨的结局。
音乐在影视作品中表达感情的基本元素也非常之多:音色、节奏、速度、旋律、力度、和声、调式、配器等。不同音乐元素的运用为影视作品营造了不同的氛围,抒发了不同的情感,暗示了人物不同的心理活动。其中节奏是很重要的元素之一,比如说《卧虎藏龙》中“月夜打斗”,中鼓与小鼓由缓而急,紧密迅捷结合中国武术的内涵。调动观众的紧张情绪,配合了两位女主人公追逐打斗的场景。渲染了影片气氛。节拍的强弱则塑造了人物心理活动的起伏,如影片《魂断蓝桥》中的主题曲《友谊地久天长》该旋律多用附点.使某些字、词加重,造成迭宕的感觉,描绘主人公跳舞时悠扬自在的心理感受:影片《泰坦尼克号》主题曲歌,部分也运用了附点,这些都恰到好处地与人物的情感熔为一体,使人感觉更像是一种深情的呼唤和一种深沉的留恋。
三、激发想像
在信息传播发达的当今,一部影视作品是否优秀最重要的先决条件就是要能够引发观众思考.形成与观众互动效果。音乐这种艺术形式其特性之一就是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加强体验式的感情效果,而幻想也是影视艺术的重要特征。音乐元素这种主观性的艺术形式运用在影视作品中,可以寄托影视艺术制作者和欣赏者的无穷无尽的遐想,投射人们对过去时代的怀念和对未来美好世界的痴情和向往,同时增加影视作品的传播效果。
一个是体育用品的巨头,一个是音频行业的王者,看似互相不交集的两个行业却可以彼此摩擦出火花;也许都是来自德国的品牌,也许都是年轻人热衷的物品,但不管怎么说这款森海塞尔阿迪达斯HD25Ⅱ耳机更多程度上是偏重于时尚应用的。
我们认为,三叶草是一种生活态度,对于年轻用户来说音乐也是同样不可少的因素,所以这两者的结合是很有市场的:过去,作为专业的监听耳机,HD25可能仅仅是在专业方面的应用,现在,把握了年轻用户良好的消费心理后,森海塞尔阿迪达斯HD25耳机则开拓了全新的用户阶层。
外观设计
此次森海塞尔HD25Ⅱ监听耳机包装非常有特色,是跟阿迪达斯三叶草鞋子的包装如出一辙,如果把它放到三叶草专卖店里,相信没有人认为它是一只耳机。
森海塞尔HD25Ⅱ监听耳机的设计是非常复古的,特别是三叶草元素的融入,更使得这款耳机成为谋杀眼球的利器,其实,这款耳机也算不上是新品,只是以前HD25的复刻版,加上了新鲜的血液而已;不过,蓝色与黑色的配色方案在市面上是再也找不出第二家的。
由于森海塞尔HD25Ⅱ监听耳机的特殊定位,所以它左边的单元是可以90°弯折的,对于单耳监听的需求是非常容易满足的;另外,HD25Ⅱ采用了单边导线设计,避免了线材的缠绕,耐用性更强。
森海塞尔HD25Ⅱ监听耳机的头梁是可以分开的,以适应头部大小不同的用户使用;HD25Ⅱ的头梁和耳垫部分都是柔软的海绵,保证接触皮肤的地方都非常柔软,佩戴舒适性大大提高。值得一提的是,HD25Ⅱ耳机的双耳扣耳压力较大,可以很好的隔绝外界噪音,比较适合在嘈杂的环境中使用。
附件方面,森海塞尔HD25Ⅱ监听耳机除了原配的蓝色耳套外,还搭配了一套白色耳套,不同的风格可以由使用者自由搭配,个性十足。除此之外,HD25Ⅱ耳机还搭配了便携包,方便用户的携带。最后,四只海绵垫、一只镀金6.4mm插头也是为你准备的。
音质体验
作为耳机产品,最终的用户体验是要回到音质表现上来的,毕竟这才是最为重要的东西。接下来,我们将会对森海塞尔HD25Ⅱ耳机的音质表现进行全面的测试。试听的曲目方面,我们选择了方大同的一张双CD演唱会专辑《Tiimeless》,曲目格式为320kbps的MP3,这张专辑中曲目编配丰富,乐器间层次分明,对产品的各个部分都能进行很好的测试。
从听感方面来看,森海塞尔HD25Ⅱ的听感不像是以前的旗舰级HD250Ⅱ那么平淡的监听,反而是那种非常具有攻击性的声音,用时下最为流行的一个词来说就是“犀利”。HD25Ⅱ的表现不同于任何一款森海塞尔的耳机,没有厚实的感觉,但也不属于偏薄的类型,整体解析力相当之高,并且其声场和结像力表现都是可圈可点的,并且三频的分布极为均衡,没有刻意的突出某个频段来取悦耳朵。
高频部分,森海塞尔HD25Ⅱ的延展很高,对于细节部分的刻画和拿捏比较准确,只是稍微有一点点“过”,但并不过分;低频部分,森海塞尔HD25Ⅱ耳机量感十足,质感和下潜都是不错的,低频部分能给用户留下较深的印象;中频部分,森海塞尔HD25Ⅱ耳机表现中规中矩,人声不是非常丰满,但总体发挥还算圆润。
整体看来,森海塞尔HD25Ⅱ耳机有着极高的素质和听感,并且是将二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有了HD595的声场,HD650的乐感,HD600的解析,当然,它还包括了IE8的气势,凌厉的攻势让听者大呼过瘾。
毫不夸张的说,森海塞尔HD25Ⅱ监听耳机是一款素质极高的产品,完全可以满足普通用户的聆听需求,当然,如果你是专业的DJ,需要高水准的音质表现:如果你是时尚的年轻用户,需要超酷的耳机外观,森海塞尔HD251Ⅱ监听耳机同样可以满足你的使用需求。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服装设计;中式品牌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是中式服装设计当中的主要元素,同时也常见于国际大牌服装的设计当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载体之一,服装的设计关乎到我国传统文化元素能否得到正确的传承。随着我国在世界范围之内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我国民众对中式服装的认可度也越来越高。
一、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服装艺术中的价值体现
(一)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社会价值
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其特定的文化体系和与众不同的传统风俗,所以各个民族在生活方式和审美方面都有一定的差别。服装设计师在进行服装设计时应当考虑到区域和人们喜好特点,设计出有特色的具有针对性的服装。中国的传统元素多宁静、祥和,比如最具代表性的龙、凤图案,分别象征着权威和高贵,是一种贵族气息的无声流露,服装设计师要了解每一种传统文化元素的意义和象征,在了解的基础上加以灵活运用,让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中式服装设计发挥重要价值。
(二)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人文价值
在服装设计当中融入具有深刻内涵的民族文化元素,让服装更具深意和内涵,同时有了更丰富的视觉效果,既能体现出设计师的人文意识,又可以展现服装的人文精神。当前来说,在服装设计当中引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已较为普遍,在服装当中加入喜鹊、牡丹以及龙凤符号等典型的中国图案,可以瞬间吸引到消费者的眼光,让服装和消费者产生共鸣。消费者看到这些元素会有熟悉之感,也对其中的深意心领神会,明白设计者的用心以及服装的价值所在。
(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艺术价值
二、中式服装的兴起与窘境
三、中式服装中传统元素的应用与创新
(一)款式创新
由于时代的快速变迁,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也在快速变化,这就要求服装设计也要与时俱进,灵活变通,符合当下的审美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对中式传统服装款式进行大胆创新可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上海亚太经合会议期间,我方设计出的中式唐装参会服装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该服装设计以“马褂”为基础,同时融入现代西装中的西装元素设计,达到了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服装艺术巧妙结合,让人眼前一亮。
(二)图案创新
服装的图案是体现服装美感的重要元素,赋予一个图案、一个符号生命力,让图案展现出自身的艺术价值才是一款好的服装设计作品。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多种多样,极为丰富。在将这些元素运用到当今的中式服装设计中时,需要进行二次创新,赋予文化符号新的生命。另外,服装设计师也可以灵活运用多种图案拼接方式以及剪纸图案、脸谱图案和皮影团等,创新图案方式,让服装更具审美表现力,在中式服装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面料创新
服装的设计最终要呈现在面料上,对于中式服装的呈现方式来说,一般会采用真丝等较为华贵的面料。但是,这样的面料设计并不符合大众普遍接受的消费观点。国际大牌Dior就曾用牛仔布制成晚礼服,颠覆了晚礼服的制作方式。受此启发,中式服装的面料设计也可以多元化,比如使用灯芯绒、亚麻等材料,和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碰撞出别样的火花,甚至可以加入一些具有设计感的挂饰,打造出时尚感。另外,中式服装的设计也可以使用格纹面料,通过文化的碰撞,让中式服装有更多的审美可能。多种面料的尝试和使用,可以让中式服装更加具有生活气息,而不是传统的高贵、遥远的感觉,让消费者对其有距离感。另外,在面料的展现上,也可以结合拼接、压褶、印烫等多种设计方式,凸显服装的艺术气息。
四、中式服装中的文化内涵
中式服装的设计需要将传统和当下有机结合,在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基础上,加入现代化的审美风格。因为继承传统并不是说生搬硬套,以及模仿和拼凑,更不是片面地理解,曲解传统文化符号的真正内涵,而是需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灵活应用,让传统的文化元素焕发新生。所以说,当代的服装设计师要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深度把握中国民族文化的韵味和内涵。总的来说,想要让中式品牌服装设计的效果更具内涵,提升品牌价值,就需要将现在审美和传统文化符号有机结合,让传统文化元素成为中式服装设计的灵感源泉,让中式服装具有一定的文化气息。在现代的设计理念之下,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避免生搬硬套和盲目模仿,通过新颖的方式,将传统文化元素和现在审美风格相结合,推动我国中式服装品牌的持续进步。
参考文献:
[1]黄晓娣.我国传统文化与服装设计创新的整合[J].内江科技,2007(8):149.
[2]余卫华.浅析传统元素在中式服装中的创新性应用[J].美与时代,2010(10):91-93.
[3]李丹.浅析中国传统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2(12):106-108.
[4]杜丽玮.浅谈传统文化与现代服装设计的结合应用[J].现代阅读,2012(12):39.
关键词:食品检验人员职业道德职业能力管理
一、提高食品检验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
1、公平公正、依法检验
食品检验人员应严格按照食品检验标准、规范开展检验工作,决不。只在认可的检验范围内检验不超范围检验。确保出具的检验数据客观、公正。
2、坚持独立判定原则
食品检验人员要把消费者的安全、健康放在第一位。不能与食品检验活动所涉及的委托人员存在利益关系,不能参与任何影响检验判定的独立性和公正性的任何活动,不得为追求不当利益出具虚假检验报告。
3、爱岗敬业、强化思想教育
食品检验人员要有强烈的责任心,树立正确的思想方向和服务意识,提高思想觉悟。要从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出发,爱这行,敬这行。一切以消费者的权益为根本出发点。
食品检验由食品检验机构指定检验人独立进行检验。从事食品检验活动的食品检验人的行为是法律行为,检验人员必须掌握有关的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检验人员应当依照有关的法律、法规的规定并依照食品安全标准和规范进行检验。
5、加强学习、熟练技能
二、强化食品检验人员的管理
1、持证上岗、定期培训
2、完善日常管理制度
关键词:校园招聘有效性;影响因素体系;访谈;问卷调查
2.1访谈对象及实施。本文通过开放性访谈修正综述得到的影响因素。本文访谈对象包括三类,访谈人数为20人。其中,企业校招HR有8名,应届生求职者有8名,人力资源专家有4名。
2.2访谈结果分析。通过对企业6名校招HR进行访谈,本文发现,“校招信息撰写”因素在访谈有5人提到,所以可以增加进来。得分最低的为4分,对应的因素分别为“校招人数”、“校招信息平台”及“校招高校”,由于得分均已过半,所以暂时保留。
应届生求职者访谈结果显示,“校招信息撰写”、“企业性质”及“职位发展空间”三个因素分别有7、6、8人提到,所以可以增加进来。”得分最低的为“职位层次和性质”(3分),可以被新增加的“企业性质”和“职位发展空间”替代,因此可删除。
人力资源专家的访谈结果与前面两次基本一致。鉴于“校招信息平台”可以包括在“校招宣传”中,且该项在访谈中得分均低于“校招宣传”,所以将此项合并到“校招宣传”中。
综上所述,通过3次开放性访谈,本文删除了“校招信息平台”和“职位层次和性质”,增加了“校招信息撰写”、“企业性质”及“职位发展空间”,总共得到20个影响因素。
3.校园招聘有效性影响因素问卷研究
3.1问卷设计及发放。笔者从企业和应届生两个角度设计了两份调查问卷。经过预调研,本文最终确定了两份问卷的内容,包括基本信息、主体问卷、总体评价三部分,主题问卷为Likert五级量表。
问卷Ⅰ发放对象为有校招经验的人员。问卷Ⅱ为通过校招找到工作的应届生。发放方式为纸质及电子问卷结合。问卷Ⅰ共发放169份,回收148份,有效问卷132份,有效回收率为78.11%。问卷Ⅱ共发放145份,回收127份,有效问卷109份,有效回收率为75.17%。
3.2问卷I数据分析
3.2.1问卷I因子分析。经检验,问卷IKMO值为0.746,Bartlett球形检验为690.895,显著性概率是0.000,因此适合进行因子分析。本文采用主成份分析法进行因子提取,结果显示存在5个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累积解释方差为67.964%。第一个维度是简历收集前的过程,因此可将其命名为“校招准备”;第二个维度均是关于校招团队成员,将其命名为“校招团队”;同样,第三个维度命名为“校招后期”;第四个维度命名为“校招计划”;第五个维度命名为“校招策略”。
本文采用克伦巴赫一致性系数对问卷I的信度进行检验。经检验总体信度达到0.835,各层面及维度的信度均大于0.65,因此该量表的信度较好。
3.2.3问卷I回归分析。本文将校园招聘有效性作为因变量,5个维度作为自变量,采用全部入选法建立回归方程。问卷I回归方程的判定系数R2显示自变量对因变量有84.3%的解释力,F=101.818,P=0.000,显示该解释力具有统计上的意义。回归分析结果显示,5个因子在p=0.05水平上均达到显著,且对校园招聘有效性的影响均为正向影响。依据β系数的大小可得到5个因素对校园招聘有效性影响强弱顺序为:校招团队,校招策略,校招后期,校招计划,校招准备。
3.3问卷II数据分析
3.3.1问卷II因子分析。同问卷I,经检验,问卷II的KMO值为0.707,Bartlett球形检验值为866.132,P=0.000达到了显著水平,这些共同表明问卷II适合作因子分析。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存在4个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累积解释方差为67.179%,符合要求。第一个因子均是关于企业状况的,将其命名为“企业吸引力”;第二个因子命名为“校招准备及策略”;第三个因子均是关于校招团队成员,因此将其命名为“校招团队”;第四个因子其命名为“校招后期”。
本文采用Cronbach'sAlpha对问卷的信度进行检验。经检验总体信度达到0.875,各层面及维度的信度均大于0.7,因此该量表的信度较好。
3.3.3问卷II回归分析。同问卷I,本文将校园招聘有效性作为因变量,4个维度作为自变量采用
1.校园招聘有效性影响因素体系初步构建
1.1校园招聘有效性界定。校园招聘是一种特殊的外部招聘方式[1]。结合前人研究,本文认为校园招聘是否有效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看企业是否能及时招到合适的应届生人才;二看企业是否能以最少的投入招到合适的应届生人才;三看应届生新员工在实际工作中是否能胜任工作,实现人、岗、组织三者匹配;四看应届生新员工试用期内的离职率[2]。
影响校园招聘效果的内外部因素有很多,本章主要研究影响企业校园招聘有效性的内部因素[3]。外部因素如经济环境、法律规定、劳动力市场的状况等,相对内部因素来说,企业很难对其控制,所以本文将不作研究。
1.2校园招聘有效性影响因素综述。校园招聘是一个完整的招聘过程,笔者在搜集整理前人文献的基础上,按照校园招聘的不同阶段归纳了其影响因素,包括5部分、19个影响因素[4]。具体见下表:
全部入选法建立回归方程,进行回归分析。问卷II回归方程的判定系数R2显示自变量对因变量有85.0%的解释力,F=102.843,P=0.000,显示该解释力具有统计上的意义。问卷II每个维度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4个因子在p=0.05水平上均达到显著,且子对校园招聘有效性均为正向影响。4个因素影响强弱顺序为:企业吸引力,校招团队,校招准备及策略,校招后期。
4.结论
通过文献分析、开放性访谈及问卷调查,本文最终确定了校园招聘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及各因素影响强弱程度,具体如下表所示:
由上表可知,校招有效性影响因素体系包括5个维度、20个子因素,各因素对校招有效性均为正向影响。企业角度影响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校招团队,校招策略,校招后期,校招计划,校招准备。应届生角度为:企业吸引力,校招团队,校招策略,校招后期,校招准备。
两份问卷共同涉及到的因素有四个,而这四个因素在两份问卷调查中结论是一致的,即影响程度排序均为:校招团队,校招策略,校招后期,校招准备。两份问卷中没有共同调查的因素为企业吸引力和校招计划。在应届生求职者角度,企业吸引力因素对校招有效性的影响程度是排在第一位的。因此,企业要提高校园招聘有效性,必须大力提高企业的吸引力。在企业校招HR角度,校招计划排在第四位,仅高于校招准备。这个结果跟现在的企业对组织结构及人力资源规划调整的日趋频繁是有关系的。(作者单位:北方工业大学)
[1]张一驰.人力资源管理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赵h.基于心理契约的企业员工招聘有效性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