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也引起了党和政府的空前重视。我省积极推进机构改革,调整理顺食品药品监管体制,组建市工商行政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但食品安全监管的形势仍不容乐观,监管体制、监管法律、监管技术的不足及标准缺失、信用缺失、信息不对称等弊端仍然存在。
一、食药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三)队伍素质参差不齐。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专业性强,技术含量高。然而,眼前的执法人员来自多个部门,有的执法人员不懂食品,不学法律法规、有的执法人员不懂药品,有的执法人员什么也不懂,没法执法,随意扩大自由裁量权,或者说根本不敢让其去执法。这一问题是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当务之急。
(四)基层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检测设施设备配备不完善,检测手段较为简单。基层的食品检测力量分散,设备不足,检测手段落后,很难为食品质量监管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监管人员只能凭肉眼、凭经验对市场上的食品进行简单的外观、包装、有效期、索证索照进行检查识别,对于食品添加剂是否符合国家规定,食品的成份、含量是否符合食品质量安全要求,食品的卫生指标是否合格都无法现场检测。目前,基层监管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只能采取临时控制措施,先封存不合格的食品,再将样品送至省、市级有合法资质的检测机构申请检测,检测周期长、成本高。因而监管人员在日常的食品安全检查过程中,抽检的积极性不高。这样就使一些有质量问题的食品不能及时发现并得到有效检测。
(五)检测体系不健全,导致监管不力。
一是食品药品质量检测体系不健全,传统式、突击式和运动式抽查较多,监管检测工作不能全程化、日常化,部分市场的监测设备形同虚设,没有发挥应有作用,导致有害食品和假冒药品生产销售依然存在。二是食品药品检验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素质亟待提高。食品药品质量检验是一项涉及多门学科,科学性、技术性都很强的工作,由于长期以来对从事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人员没有一定的资质要求,造成目前检测人员水平不高、检测效果差、监管能力不足的现象。
二、做好食药监管工作的几点建议
(二)政府切实加大投入,夯实监管基础。一是各级政府都要高度重视、加大投入。应当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列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加大对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经费投入,加大对检测设施设备、执法车辆、视频设备、工作经费等方面的资金投入。二是加强检测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结合机构改革,充实监管队伍,加强对现有监管队伍的培训,着力提高监管水平。三是建立覆盖全方位的检测体系。在市、区、县、乡(镇)行政执法部门建立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健全和强化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功能和作用,形成技术检测力量集中、资源互补、高效运作的格局。
(五)加强执法监管。一是强化抽检监测。增加重点品种抽检频次,提高药品抽检监测覆盖率。规范食品药品监测数据的报送、分析和通报工作,提高发现和处置食品药品安全风险隐患的能力。二是深入治理整顿。突出重点品种和重点区域,开展瓶(桶)装水、中药饮片专项整治和农村食品市场、食品生产企业、校园及周边食品、传统节庆特色食品专项检查,加大对制售假劣食品、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等大要案件的查处力度,严厉打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行为。三是推进综合执法。公安机关明确机构和人员负责打击食品药品安全违法犯罪,对隐蔽性强、危害大、涉嫌犯罪的案件,根据需要提前介入,依法采取相应措施。四是提高执法人员的执法素质和执法能力,加大执法人员的错误追究制度,清除执法队伍中的害群之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