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三基知识点汇总

三基教材药理部分1、受体、激动药、拮抗药、治疗指数概念受体:是一类介导细胞信号转导的功能蛋白质,能识别周围环境中某种微量化学物质,首先与之结合,并通过中介的信号放大系统,触发后续的生理反应或药理效应。

激动药:为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的药物,能和受体结合并激动受体而产生效应。

拮抗药:能与受体结合,具有较强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的药物。

治疗指数(TI):半数致死量和半数有效量的比值称为治疗指数。

治疗指数大的药物相对较治疗指数小的药物安全。

b.联合用药及药物相互作用:联合用药可能在药动学和药效学方面发生相互作用致药物作用改变。

(2)机体方面因素:年龄、性别、遗传、病理和心理因素对药物作用均可能产生影响。

本类药物有药酶诱导作用,长期用药可产生耐受性,需增加剂量。

久服可发生依赖性和成瘾,尤其和酒类合用时容易发生;停药时出现反跳和戒断症状,但与巴比妥类相比,发生较迟、较轻。

(2)巴比妥类:代表性药物有苯巴比妥等,本类药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普遍性抑制作用,随剂量由小到大,相继出现镇静、催眠、抗惊厥和麻醉作用,10倍催眠量时可抑制呼吸,甚至死亡。

其安全性远不及苯二氮卓类,且较易发生依赖性,目前已很少用于镇静和催眠。

该类药物有药酶诱导作用,可加速其他药物代谢。

(3)其他镇静催眠药:如水合氯醛,该药对胃有刺激性,须稀释后口服,久服也可引起耐受性、依赖性和成瘾性。

5、常用抗抑郁药分类及代表性药物(1)三环类抗抑郁药:阿米替林、丙米嗪(2)肾上腺素摄取抑制药:马普替林(3)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药:氟西汀、帕罗西汀(4)其他:曲唑酮、色氨酸6、治疗帕金森病药物类别及代表性药物(1)多巴胺前体药物:左旋多巴(2)左旋多巴增效药a.外周多巴脱羧酶抑制剂:苄丝肼、卡比多巴b.单胺氧化酶β抑制剂:司立吉兰c.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抑制剂:恩托卡朋(3)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溴隐亭、培高利特(4)胆碱受体阻断药:苯海索(5)其他:金刚烷胺7、阿尔茨海默症的药物治疗(1)胆碱酯酶抑制剂:多奈哌齐、他克林、石杉碱甲(2)胆碱受体激动剂:占诺美林(3)神经细胞生长因子增强剂:丙戊茶碱8、利尿药的分类,代表药物及作用特点利尿药包括一组不同分子结构,不同作用机制但能抑制肾小管重吸收钠,氯,和水,增加尿量,且以利尿为其主要药理作用的药物。

常用的利尿药可分为下列几类:(1)强效利尿药(髓袢利尿药),主要是作用于髓袢升支髓质部的利尿药如:依他尼酸、呋噻米、布美他尼(2)中效利尿药,主要是作用于髓袢升支皮质部的利尿药如:氢氯噻嗪(3)弱效利尿药,作用于远曲小管的利尿药属于此类,如:安体舒通、阿米洛利、氨苯蝶啶,为留钾利尿药。

主要作用于近曲小管的利尿药如:乙酰唑胺等碳酸酐酶抑制剂也属于此类。

9、低分子肝素的作用特点与普通肝素相比,低分子肝素具有以下特点:(1)对Ⅹa,Ⅻa的抑制作用强于对Ⅱa因子的作用,对血小板的影响较小;(2)抗凝血作用强;(3)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4)所引起的出血并发症少,一般无需监测抗凝活性等。

10、抗血小板药物分类,代表性药物及作用特点抗血小板药物是指能抑制血小板的粘附,聚集和释放功能,阻止血栓的形成,用于防治心脏或脑缺血性疾病或外周血栓栓塞性疾病的药物。

根据其作用机制可分为:(1)血小板代谢酶抑制药a.磷酸酶二脂酶抑制药:双嘧达莫;b.环氧酶抑制药:阿司匹林;c.TXA2受体阻断药和TXA2合成酶抑制药:如利多格雷;d.腺苷酸环化酶活化酶:PGI2的制剂依前列醇具有较强的抗血小板凝聚和松弛血管平滑肌作用,可用于体外循环和某些心血管疾病以防止血栓形成。

还具有剂量依赖性抑制白细胞活化及其与血管壁粘附的作用,可减少血液透析和体外循环患者白细胞的丢失,以提高透析效果。

(3)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阻断药阿昔单抗:能与纤维蛋白竞争GPⅡb/Ⅲa受体上的结合位点,抑制血小板的凝聚。

本药体内消除快,易致出血并发症,临床主要用于不稳定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也可用于PTCA后急性冠状动脉再闭塞。

11、平喘药的分类及代表药物常用的平喘药有三类:(1)抗炎性平喘药:a.糖皮质激素,如二丙酸倍氯米松(必可酮);b.抗白三烯药物,如孟鲁司特(顺尔宁);(2)抗过敏平喘药:如色甘酸钠;(3)支气管扩张药:a.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b.茶碱类,如氨茶碱;(4)抗胆碱药:如异丙托溴铵。

12、治疗消化性溃疡药物的分类、代表性药物及其作用机制;(1)抗酸药,如氢氧化铝,直接中和胃酸,降低胃内容物的酸度,从而可解除胃酸对胃、十二指肠粘膜的刺激和侵蚀。

(2)H2受体阻断药,如法莫替丁,竞争性阻断内源性或外源性组胺作用于H2受体从而减少胃液分泌(3)M-胆碱受体阻断药,如哌仑西平,选择性阻断M1受体,从而抑制胃酸分泌。

(4)胃壁细胞质子泵抑制药,如奥美拉唑,与胃粘膜壁细胞中的H+-K+-ATP酶特异性结合,使其失活,从而达到明显的抑酸作用。

作用持久,疗程短,治愈率高。

(5)促胃液素受体阻断药,如丙谷胺,竞争性阻断胃粘膜壁细胞上的促胃液素受体,从而抑制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尚能通过增加胃粘膜己糖胺的含量,促进糖蛋白的合成,增加胃粘膜的屏障作用,从而保护胃粘膜,加速溃疡愈合。

(6)胃粘膜保护药,如硫糖铝13、简述HP+消化性溃疡的三联疗法三联疗法经研究证实幽门螺杆菌(简称HP)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病关系极为密切。

因此,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既应重视抗酸,也应重视抗菌,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最佳疗效。

目前,学者们推崇三联疗法,即三种抗酸、抗HP药物相互搭配同时服用。

常用的三联疗法方案有: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质子泵抑制剂(或铋剂)+阿莫西林(或克拉霉素)+替硝唑(或甲硝唑)14、治疗慢性乙肝的药物慢性乙肝的药物治疗必须根据病情采用合理用药与长期、反复治疗的原则,其中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治疗慢性乙肝的药物包括:(1)抗病毒药:干扰素及核苷类似物药(如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2)免疫调节剂,如胸腺肽α1;(3)抗炎保肝药,如甘草酸二铵;(4)抗纤维化治疗药;(5)其它抗病毒药物及中药治疗:如苦参素。

15、非甾类消炎药的作用机制、常见不良反应及其预防NSAIDs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外周性的COX2而减少PG的合成,使组织中缺乏前列腺伤害性受体不被激活,从而产生镇痛作用。

常见不良反应:引起胃、肠溃疡的倾向,并时常伴有由于经常性失血导致的贫血症;过敏反应,如阿司匹林哮喘。

将PGE1的同系物米索前列醇或胃粘膜保护剂和NSAIDs联合应用,可有效地预防由NSAIDs引起的胃和十二指肠溃疡。

16、糖皮质激素临床主要用途,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引起的主要不良反应临床用途:(1)替代疗法(用于治疗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症);(2)严重感染;(3)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过敏性疾病;(4)抗休克治疗;(5)血液病;(6)局部用药。

不良反应:(1)消化系统并发症;(2)诱发或加重感染;(3)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满月脸,水牛背,皮肤变薄,多毛,向心性肥胖;(4)心血管系统并发症;(5)骨质疏松,肌肉萎缩,伤口愈合迟缓。

17、常用免疫调节药物的分类和临床应用常用免疫调节药物分为免疫抑制药和免疫增强药。

免疫抑制药主要用于器官移植的抗排斥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常用的有环孢素、他克莫司、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免疫增强药主要用于免疫缺陷性疾病、慢性感染性疾病,也常用于肿瘤的辅助治疗,常用的免疫增强药有卡介苗、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胸腺肽、转移因子等。

(2)根据抗肿瘤作用的生化机制a.干扰核酸生物合成的药物:如甲氨蝶呤,氟脲嘧啶,阿糖胞苷;b.直接影响DNA结构与功能的药物:如氮芥,顺铂,卡铂,丝裂霉素;c.干扰转录过程和阻止RNA合成的药物:如放线菌素,多柔比星,柔红霉素;d.抑制蛋白质合成与功能的药物:如长春碱类,紫杉醇类,三尖杉生物碱类;e.调节体内激素平衡的药物:如他莫昔芬;f.其他类:如三氧化二砷。

(3)根据药物作用的周期或时相特异性,分为细胞周期特异性和非特异性药物。

19、化学治疗、抗菌谱、最低抑菌浓度、最低杀菌浓度、抗生素后效应的定义化学治疗:指用化学药物抑制或杀灭机体内的病原微生物(包括真菌、细菌、病毒)、寄生虫及恶性肿瘤细胞,消除或缓解由它们所引起的疾病。

抗菌谱:指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范围。

最低抑菌浓度(MIC):指能够抑制培养基内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

最低杀菌浓度(MBC):指能够杀灭培养基内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

抗生素后效应(PAE):指血清浓度降至最低抑菌浓度以下,残留物杀菌活性依然持续。

20、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1)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磷霉素、万古霉素等;(2)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如多粘菌素、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等;(3)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如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氯霉素、林可霉素类等;(4)抑制核酸代谢,如喹诺酮类、利福平等;(5)影响叶酸代谢,如磺胺类等。

21、细菌的耐药机制(1)产生灭活酶,灭活抗生素;(2)改变靶位/结合部位,对抗生素耐药;(3)降低摄取/改变胞膜通透性,阻止抗生素进入菌体;(4)增加主动流出系统功能,使抗生素不能在菌体内积聚。

22、常用抗菌药物的适应症(1)青霉素:链球菌、肺炎球菌、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感染、肠球菌心内膜炎、破伤风、气性坏疽、炭疽、流行性脑膜炎、梅毒、淋病等。

耐青霉素酶青霉素类:产耐青霉素酶的葡萄球菌感染,如败血症、脑膜炎、呼吸道感染、软组织感染等。

广谱青霉素类:流感嗜血杆菌、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等部分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及革兰氏阳性球菌感染。

(2)头孢菌素类:可分为一代、二代、三代、四代头孢菌素。

各代头孢菌素抗菌作用有以下特点:抗革兰氏阳性菌:一代>二代>三代;四代>三代抗革兰氏阴性菌:一代<二代<三代<四代抗厌氧菌:一代<三代<四代与二代(头霉素类)(3)氨基糖苷类:对甲氧西林敏感的产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等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

(4)大环内酯类:革兰氏阳性球菌感染,军团菌病,衣原体属、支原体属感染,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等。

(5)林可霉素类:肺炎链球菌等革兰氏阳性球菌感染(特别适于骨髓炎的治疗),厌氧菌感染。

(6)四环素类:立克次体病、支原体感染、衣原体感染、回归热、布鲁菌病、霍乱、兔热病、鼠疫等。

(7)氯霉素:细菌性脑膜炎和脑脓肿,伤寒,立克次体病,厌氧菌感染等。

(8)糖肽类:耐药革兰氏阳性菌所致的严重感染,如MRSA、MRCNS等。

(9)碳青霉烯类:革兰氏阴性杆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感染、革兰氏阳性球菌感染、厌氧菌感染。

23、新生儿应用抗菌药物后可能发生的严重不良反应及发生机制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机制氯霉素灰婴综合症肝酶不足,氯霉素与其结合减少,肾排泄功能差,使血游离氯霉素浓度升高磺胺药脑核性黄疸磺胺药替代胆红素与蛋白的结合位置喹诺酮类软骨损害(动物)不明四环素类齿及骨骼发育不良,牙齿黄染药物与钙络合沉积在牙齿和骨骼中氨基糖苷类肾、耳毒性肾清除能力差,药物浓度个体差异大,致血药浓度升高万古霉素肾、耳毒性同氨基糖苷类磺胺药及呋喃类溶血性贫血红细胞中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24、抗病毒药的类型及常见药物(1)抗疱疹病毒药:阿昔洛韦、更昔洛韦、泛昔洛韦等(2)抗逆转录病毒药:齐多夫定、拉米夫定等(3)HIV蛋白酶抑制剂:沙喹纳韦等(4)其他:利巴韦林、金刚烷胺、干扰素等临床药学部分25、临床药学的概念,研究内容和主要任务临床药学是以病人为对象研究药物及其剂型与机体相互作用和应用规律的综合性学科,旨在用客观科学指标来研究具体病人的合理用药。

其核心问题是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的临床疗效,确保病人的用药安全与合理。

研究内容:(一)临床药动学;(二)临床药效学;(三)药物相互作用;(四)药物利用和评价;(五)药物过量诊治;(六)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七)新制剂的开发和评价;(八)药物经济学;(九)药学监护;(十)药物情报信息。

主要任务:(一)参与合理用药;(二)治疗药物监测;(三)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四)药物信息的收集与咨询服务;(五)药物相互作用和配伍研究;(六)药代动力学及生物利用度研究;(七)新制剂的和新剂型研究。

26、药物在体内的基本过程及主要影响因素药物在体内的基本过程包括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吸收: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1)生理因素如胃空速率、小肠的运动、胃肠道的pH、胃肠分泌物的影响、消化道的代谢反应、血流速率、肝脏的首过作用、淋巴系统吸收;(2)药物的理化性质a.药物的解离常数;b.脂溶性;c.药物的溶出速率;d.药物在胃肠道的稳定性,某些药物受胃肠道pH和药酶影响,分解失活,使吸收量减少;(3)剂型因素常用口服剂型中药物吸收从快到慢的顺序是:溶液剂>混悬剂>胶囊剂>片剂>包衣片剂(4)食物的影响分布:药物吸收后随血液循环向各组织、器官或体液转运的过程。

影响因素:(1)组织血流量:药物在血流量丰富的组织器官中(肝、脑、心、肾等)分布迅速且数量多;(2)细胞膜的通透性;(3)药物和血浆蛋白结合率;(4)药物与红细胞结合;(5)药物与组织成分的结合与组织成分的高度结合的药物,其在组织中浓度比在血浆中游离药物的浓度高;(6)药物的蓄积。

代谢:(生物转化)药物在体内受酶系统或肠道菌丛的作用发生结构转化的过程。

影响因素:(1)种属差异;(2)性别差异;(3)年龄差异:新生儿和幼儿体内各种功能未健全,药酶活性比成年人低,故对药物敏感性高;老年人由于器官萎缩,特别是肝、肾功能低下,故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降低;(4)个体差异;(5)疾病:因疾病引起肝功能障碍,则药酶活性和数量降低,药物代谢能力下降;(6)食物:一般禁食、低蛋白、缺乏维生素、缺乏脂肪饮食使药酶活性降低;而高蛋白饮食可使药酶活性明显增加;(7)合并用药:存在酶促作用和酶抑作用。

排泄:药物以原型或代谢产物的形式排出体外的过程。

27、小儿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及用药注意事项小儿机体尚未发育成熟,在机体构成成分和器官功能等方面都处于不断发育时期,随着年龄增长趋向成熟。

因此,大多数药物的药动学特点与成人相比有明显差别。

新生儿和婴幼儿胃酸分泌较少,刚出生的新生儿胃液呈中性,出生后24小时胃液pH值迅速降至1~3,10天左右又回升至中性。

随后由于胃酸分泌渐增,胃液pH渐减,至2-3岁达成人水平。

新生儿及婴幼儿胃酸缺乏,会影响药物的溶解和解离。

由于小儿多用液体制剂,对药物吸收影响较小。

但对青霉素G等因胃酸减少使其破坏减少,吸收增加且较快。

苯巴比妥等在pH相对偏碱时,解离型增加,生物利用度降低。

新生儿胆汁分泌较少,脂肪消化能力不足,脂溶性维生素吸收较差。

(2)胃肠外给药新生儿皮下脂肪少,皮下注射给药吸收不良。

婴幼儿肌肉未充分,疾病时末梢循环欠佳会影响药物的吸收,故病情较重时应以静脉给药途径为宜。

新生儿及婴幼儿的皮肤角质层薄,药物较易经皮肤吸收,因此皮肤粘膜给药时要防止吸收过量。

(二)分布(1)机体构成变化。

新生儿、婴幼儿体液含量大,脂肪含量低而影响药物分布;(2)血浆蛋白结合率低。

新生儿因为①血浆蛋白浓度低;②蛋白与药物的亲和力低;③血pH较低;④血浆中存在竞争抑制物如胆红素等原因,血浆蛋白结合率较成人低,使其分布容积增大,也使血浆及组织中游离型药物浓度升高,作用增强;(3)血脑屏障发育未全使药物较易进入脑组织。

(三)代谢新生儿的代谢能力最低,随着年龄增加,代谢酶系迅速发育,约6个月时已与成人相当,随后代谢能力继续增加,并超过成人水平。

所以一些需经肝药酶代谢的药物用于新生儿时可能造成药物蓄积中毒。

尽管新生儿药物代谢酶活性低使药物代谢减慢,但由于同时存在低蛋白结合率使血浆游离药物浓度升高,趋向于加速其代谢。

而在儿童肝药酶活性超过成人对某些药物的代谢超过成人,因此每公斤体重用药剂量较成人大。

(四)排泄新生儿肾功能发育不全,消除药物能力较差,尿pH较低,弱酸性药物排泄尤慢。

但其肾功能发育迅速,一年后甚至超过成人,这是某些药物的小儿用量相对较大的一个原因。

总之,与成人的药动学相比,新生儿的药物分布容积较大,肝代谢和肾排泄药物的能力较差,通常幼儿和儿童药物的分布容积较大,消除速度也较快。

因此,为了达到相同的血药浓度,按体重计算的剂量在新生儿较小,而在幼儿和儿童较大。

由于小儿的药动学和药效学与成人相比有其特点,在用药时必须了解这些特点,严格掌握其适应症,毒性反应及禁忌症,在药物的选择上要考虑其疗效高,不良反应少以及使用方便等方面条件。

28、老年人的药动学特点及用药原则老年人的药动学特点:(一)吸收老年人胃酸分泌减少,胃液的pH升高,胃排空减慢,肠蠕动也相对减慢,小肠吸收面积减少,肠道及肝血流量减少等,均可影响口服药物的吸收。

另外,小肠绒膜变厚变钝,使粘膜吸收面积减少,并影响药物的吸收。

(二)分布老年人主要通过机体成分的变化和血浆蛋白的改变等影响药物分布。

(三)代谢随着年龄增加,肝脏发生多方面的变化,肝细胞数减少,肝脏重量也减轻。

肝血流量减少,使肝高摄取率药清除率降低,消除减慢。

此外,老年人肝微粒体酶活性降低,受此酶灭活的药物半衰期显著延长,血药浓度升高。

还有肝微粒体酶在老年人不易受药物诱导增生。

需指出,并非所有老年人的肝微粒体酶都减少,其个体差异超过年龄差异,不能按年龄推算肝药酶的活性。

(三)排泄老年人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肌酐清除率也降低,因此随着年龄增加,即使无肾脏疾病,主要经肾排泄的药物排出也逐渐减少,肾清除率降低,半衰期延长。

老年人的用药原则:(1)严格掌握适应症;(2)恰当选择药物及剂型;(3)给药方案应个体化;(4)恰当联合用药;(5)控制疗程并注意随访;(6)减少和控制应用补养药。

29、妊娠期的药动学特点妊娠期的妇女由于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体内各系统均发生了一系列生理变化。

此外由于胎儿,胎盘的存在及激素的影响,使得药物在孕妇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尤其以分布和消除过程改变较为明显。

(一)吸收妊娠期胃肠道的功能状态是影响药物吸收的主要因素。

妊娠期间胃酸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慢,使胃肠道对药物的吸收延缓,吸收峰值后移且峰值降低。

另外,早孕反应也使口服药物的吸收减少。

(二)分布妊娠期孕妇的血容量增加,且血浆增加多于红细胞增加,使血液处于稀释状态,血浆蛋白浓度相对较低,药物与蛋白结合率相对减少,使游离药物浓度增多,药理作用增强。

(三)代谢妊娠期间肝血流量的改变可能不大,但妊娠期间肝脏对药物的代谢能力有所增加,可能与妊娠期孕激素浓度增加,引起肝脏微粒体酶活性增加有关。

(四)排泄妊娠期由于心博出量增加,肾血流量增加,肾小球滤过率也增加,因此从肾脏排出的药物增多,从肾脏排出的过程加快。

30、肝脏疾病患者的药物治疗原则及用药时应注意的事项治疗原则:⑴去除病因;⑵改善肝脏的病理变化;⑶纠正代谢紊乱;⑷保护肝脏的储备功能;⑸对症治疗。

用药时的注意事项:⑴慎用经肝脏代谢且不良反应多的药物;⑵禁用或慎用有肝损害药物;⑶禁用或慎用可诱发肝性脑病的药物;⑷禁用或慎用抗凝血药;⑸不宜用需在肝脏活化生效的药物;⑹其他禁用药物,如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降糖药甲磺丁脲、口服避孕药等。

31、肾脏疾病与临床用药(一)肾脏疾病对药物处置过程的影响1.吸收⑴肾功能不全患者常伴有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功能紊乱,胃内pH的变化,肠壁淤血等可使药物吸收减少,生物利用度降低;⑵肾功能不全可影响经肾处理药物的吸收,如肾衰时VitD3不能活化而使钙的吸收减少;⑶因肾病患者存在酸中毒和微循环障碍可造成药物在注射部位沉积,吸收速度减慢。

2.分布⑴肾功能不全时因①蛋白质从尿中丢失,小肠对氨基酸吸收障碍致使低蛋白血症;②体内代谢产物与蛋白竞争结合药物;③蛋白质结构改变而降低与药物的亲和力等原因导致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降低,游离性药物浓度增加。

⑵由于上述的低蛋白血症及因肾功不全引起体液pH值变化等原因对体内药物的分布产生影响,从而影响血浆药物浓度,影响作用部位的药物浓度,导致药物效应变化。

3.代谢肾脏也有氧化酶的存在,其量虽少,但亦能促进部分药物的代谢,肾功不全时使部分药物的代谢发生障碍,半衰期延长,作用增强,所需剂量减少。

4.排泄肾脏疾病时由于肾小球滤过率的改变。

肾小管分泌功能的改变,以及肾小管重吸收功能的改变而影响药物的排泄过程。

THE END
1.特殊药品管理知识(1)经管文库(原现金交易版...肽类激素的管理含特殊药品复方制剂的管理医疗用毒性药品的管理终止妊娠药品的管理疫苗的管理 ...https://bbs.pinggu.org/thread-12867320-1-1.html
2.2018级降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初始岗位群:医疗服务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体检中心、健康管理公司、营养咨询公司、心理咨询机构、药店、养生会所、养老院等。 发展岗位群:在各级各类医疗服务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体检中心、健康管理公司、营养咨询公司、心理咨询机构、药店、养生会所、养老院等从事健康管理策划、指导与人群保健等专业领域。https://jwc.wfhlxy.com/info/1023/1356.htm
1.药品申报资料翻译:适应不同药品种类的特点不同类别的药品在申报资料中需要提供的信息和侧重点有所不同,翻译时需特别注意这些差异。 二、药品申报资料翻译的难点 专业术语繁多: 药品申报资料中涉及大量的专业术语,如药理学、毒理学、临床试验等专业词汇,翻译时需确保术语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法规要求严格: ...https://www.chinapharmconsulting.com/cn/hy_zs/6854.html
2.《中药标准管理专门规定》政策解读【导读】 一、《中药标准管理专门规定》制定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药品标准是保障药品安全有效的重要基础,是药品监管工作的准绳,也是一个国家医药产业发展和监管水平的重要体现,在药品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2023年7月,国家局发布了《药品标准管理办法》,第一次全面系统地制定了药品...https://news.123ypw.com/content-40565.html
3.药事工作管理制度包括哪些内容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人们运用到制度的场合不断增多,制度是指一定的规格或法令礼俗。相信很多朋友都对拟定制度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药事工作管理制度包括哪些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药事工作管理制度包括哪些内容1 药事管理制度是医药行业中一项至关重要的管理规范,它涵盖了药品的生产、...https://www.ruiwen.com/gongzuozhidu/8353816.html
4.药品管理法解析确保药品安全的关键要点法律法规背景与目的 《药品管理法》的制定是为了规范药品生产、经营和使用,保护公众健康,保障医疗服务质量。它对医院中的药物采购、存储、使用等方面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药品分类与注册制度 根据《药品管理法》,国家将药品分为处方药、非处方药和特殊用途医用材料三大类,并规定了不同类别的审批流程。医院在采购和使用...https://www.cehhoilbv.com/jun-lei-yang-sheng/470211.html
5.特殊药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等属于特殊管理药品,在管理和使用过程,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管理规定。 2特殊药品管理制度编辑 目的 特殊管理药品,严格按国家有关管理规定执行。 职责 采购部负责药品采购,质量管理部负责药品的验收、养护,储运部负责特殊药品的在库保管。 工作内容 4.1毒性药品 4.1.1毒性...https://baike.sogou.com/m/fullLemma?lid=534523&g_ut=3
6.《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第五条省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对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的监督管理。 第六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开展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应当遵循本规范。 第七条本规范不适用于按医疗器械管理的体外诊断试剂。 第二章试验前准备和必要条件 第八条进行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必须有充分的科学依据和明确的试验目的,并应权衡对受试者和公众健...https://xhhos.com/news/details/teach/86/33329
7.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关于发布《抗肿瘤药物说明书安全性信息撰写...⑥影响临床决策和风险管理的其他问题:重要的缺失信息、其他已上市的同机制/同类别产品临床经验中未观察到的重要治疗风险、药物对实验室检查结果产生干扰、药物相互作用导致合并用药风险增加、特殊人群风险增加等。 (二)撰写要求 以风险名称作为小标题,并按照风险的严重程度和对临床影响的大小进行排序。 http://www.immuclin.com/home/show-1074.html
8.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杂志北京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主办关键词:磷含量 分光光度法 液态特殊食品 定量限 目的建立钒钼黄分光光度法检测低磷含量液态婴幼儿配方食品、液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等特殊食品中磷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试样经消解,磷在酸性条件下与钒钼酸铵生成黄色络合物钒钼黄,于440 nm测定试样溶液中钒钼黄的吸光度值,并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对3种基质液态...https://www.youfabiao.com/spaqzljcxb/201916/
9.美国FDA橙皮书前言本出版物《经过治疗等效性评价批准的药品》(该目录即广为人知的橙皮书)在《联邦食品、药品及化妆品法案》(法案)的指导下,由美国联邦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在安全性与有效性的基础上对药品进行了认定。仅基于安全性而被批准上市销售的药品(涵盖了正在接受药品效力研究实施[DESI]审查的药品[如颠茄生物碱和利眠宁胶囊...https://www.canbigou.com/index.php/d/254.html
10.求助药品包装标签和说明书的管理规定新药信息在其中包装、大包装和标签、说明书上必须印有符合规定的标志;对贮藏有特殊要求的药品,必须在包装、标签的醒目位置和说明书中注明。第十五条 药品的包装、标签及说明书在申请该药品注册时依药品的不同类别按照相应的管理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已注册上市的药品,凡修订或更改包装、标签或说明书的,均须按照原申报程序履行...https://3g.dxy.cn/bbs/topic/2815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