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营养与健康的关系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食品营养与健康的关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本次会议简报称,在饮食发生主要变化的这段相对较短时问内,人类的基因组并没有发生太多变化。因此,极有可能的是些慢性疾病,比如特定的心血管疾病、肥胖、糖尿病、关节炎、精神疾病和神经病变,至少部分是由于食品的环境和在遗传角度上我们并没有很好地适应现代生活元素的原因造成的。

份来自饮食脂肪酸与冠心病流行病学研究分析表明,与当前几乎所有推荐标准不同,食用过多植物油中的亚油酸(主要是ω-6脂肪酸)实际上会增加得冠心病的风险。植物油的生产,比如玉米油和大豆油,是现代食品生产体系中主要的元素。因此,可能非常不幸的是,含有高亚油酸(ω-6)与亚麻酸(ω-3)比值(大约15:1)的食品,这通常在发达国家常见,但现在正蔓延到发展中国家,这些发展中国家正采用所谓的发达国家的农业和饮食习惯。对转基因动物(FAT-1型小鼠)的研究进步支持了这种观点,即高水平的亚油酸和花生四烯酸是有害的,而仅亚麻酸,十二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是有益的。

苯丙酮尿症解释了营养素的摄入与少见但强烈的基因变异之问的相互作用是如何决定身体是否健康或患病问这种差异的。相反,更常见但微小的基因变异与营养素相互作用,能适度的影响相当大比例人的健康。举例来说,必须营养素亚油酸与α-亚麻酸对必须长链脂肪酸的新陈代谢,就是受基因控制的。这种基因常见的变化会影响这些新陈代谢转化的效率,因此对亚油酸和α-亚麻酸的饮食需求,在不同个体问是变化显著的。作为种必然结果,因为饮食中亚油酸与α-亚麻酸绝对和相对含量与冠心病和癌症有关,比如乳腺癌,那么在摄入相似脂肪酸的个体中,患病的风险可能就有所不同,这是那些变异的控制基因起的作用。在富裕国家,对有钱人来说,考虑个人基因变化来制定饮食推荐(个性化的营养)或将成为可能。

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的影响使农业耕作变得更困难,食品供应更不确定。同时,农业也是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的重要原因,在某种程度上是因为当

代农业,尤其是工业化农业依靠燃烧石化燃料获取廉价能源。在不远的将来,无论何种能源都会预期变得愈发昂贵。而且,由于种种原因,包括环保,食品安全以及公共健康的原因,我们需要更多智能化农业。正如在2010年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上,OlivlerdeSchutter关于食品权问题报告中所描述的农业生态学的概念,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同样重要的是,我们要整合农业科学、营养学与医学的成果。农业必须能生产我们所了解的并对健康有益的食品。

在如今系列可能出现的灾难性生态系统降解和气候变化环境下,只有通过公共与私人政策,而这些政策是要基于没有偏见的科学和没有特殊的利益关系基础上,我们才能明智地阐述农业、食品分配、营养与人类健康之问的复杂问题。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工业、政府和大学之问愈发亲近的关系的这种危险性。

为了能做得更好,以下几点必须要做到:

(1)农业、营养学与医学应不受商业利益的约束;

(2)需要新型的农业,比如农业生态学:

(3)未来的膳食指导应根据生态科学(包括气候学)和营养学制定;

(4)需要健康导向的农业去适应食物链,消除关键的缺点和不平衡。比如改变动物喂养方式来平衡∞6与ω-3脂肪酸的比例;

(5)广泛主动的行动,特别是能促进活力的,比如发展可持续的邻里关系、公共交通、导向性发展、步行网络的建设和舒适的自行车道路建设:

(6)食品资源与食品途径,以及它们如何与建立城市环境之问相互作用,这是非常关键的;

(7)通过鼓励零售渠道增加新鲜果蔬的比例,在城市环境中,降低食物沙漠的数量。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简介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就业方向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一般选择继续深造,因为国家对此方面的人才需求逐渐向尖端人才发展。毕业后可到全国各级食品卫生监督部门、食品企业、社区的食品营养与安全服务部门、餐饮业及教学、科研等单位从事食品生产、食品营养与安全的管理、公共营养等方面的工作。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食品科学、营养与食品安全、食品生物技术、食品工程等方向继续深造。

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经济、科技、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个性健康、和谐统一的,富有科学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食品质量与安全方面的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物学和食品工程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食品生产技术管理、食品质量检测和安全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食品质量检测、食品安全检测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食品质量与安全必备能力

1.掌握生物化学、食品化学、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术;

2.掌握食品分析、检测的方法;

3.具有食品生产管理和技术经济分析的能力;

4.熟悉食品工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食品储运、加工、保藏及资源综合利用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关键词:食品营养;食品工业;发展趋势

如何将健康意识融入我国经营战略中。促使保健时代产生的原因是食品科学、肥胖、医疗费用等。人口的老龄化,消费者开始加强对食品的控制,日渐严重的健康隐患及肥胖问题,例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也是驱动健康与保健的因素。

一.保健时代下的食品与营养

(1)食品引领保健趋势

保健所要达到的水平为生活没有压力、自我感觉健康、合理饮食等。根据不同的年龄段、族群进行相应的保健。全球保健的趋势是:市场营销、生活方式、法律规定。有机食品成为了饮食的主流。在北美一些国家,有机食品的销售额在不断的增长,近期的食品安全问题引发了人们开始重视有机食品,亚洲的进口有机食品也在不断增长,目前的消费群多数是收入高、学历高的人群,中国的政府也在不断的发展中国本土的有机食品的种植,消费者希望清楚的知道产品的成分。目前,英国的不含添加剂成分的食品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

(2)保健与营养、健康的致胜因素

(3)健康与保健因素的思考

作为商家如果你欺骗了消费者,消费者会非常的清楚,在当今这个资讯发达的时代,网络很容易揭穿你,最重要的是实事求是。如果对消费者提出的质疑不做回应他们会认为自己的价值观不被认可,也就摧毁了消费者的忠诚度同时也影响了销售额,如果在做决策时犹豫不决这样会导致成本的增高,花费更高成本来解决问题,现在开始行动,澄清误会,对广大消费者提供健康的建议,使消费者与品牌建立新的关系。

二.食品与营养的市场分析

(1)居民健康意识提高,对营养食品消费更理性

根据有关调查,我国目前有三分之二的居民有一定的营养知识,大部分家庭开始不同程度的重视家庭成员的健康及营养状况。三分之一的人口有购买营养食品的消费经历。人口的城市化会带动生活方式的变化,所以对营养健康食品的需求必然不断增加。

(2)百姓收入增加,具有消费条件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增长的速度较快,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的人民币存款余额也在不断的增长。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健康是最根本的,是做所有事情的基础,拥有健康就会拥有希望,拥有幸福。由于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必定会形成一个巨大的购买力市场,同时也完全有能力消费营养健康的食品。

(3)国外的大量资金涌入中国市场

每年我国的健康总量增加千亿美元,对于13亿大众的健康产业而言,已经成为各种投资机构角逐的战场,07年健康行业的风险投资已经超过了5亿美元,其中保健食品行业占的比重偏多。有多数的保健生产企业表示在未来的5年里还会增加产业的投资。将全面提高技术研发、咨询服务等的发展水平。

三.未来食品营养的发展趋势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在不断的进步,人们的健康理念不断提高。人类从婴儿到儿童到青少年到成人,女人从怀孕到产妇到更年期,各行各业对人类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同时人们产生对各种营养与食品的需求。例如,少儿的长高益智、女士的体态苗条、老人的延年益寿等等。

四.结语

由于世界各国的饮食文化、习惯、习俗的不同,对食品理解的概念也有所不同。总体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普通食品,既有营养功能又可以饱腹的食品。二是保健食品,适合特定人群可以调节机体功能。三是营养健康的食品,有利于加强生理功能还可以提高健康水平。所有食品都是通过规范、标准的管理进行规范的。由于我国对营养食品没有一个明确的规范,未来发展的方向是申报保健食品或普通食品。英国的科学家李约瑟说:“世界文化中,唯独中国的养生是其他民族没有的。”在我国中医药学蕴藏着丰富的预防思想,经过几千年的沉淀总结了大量的养生保健的方法和与预防疾病的手段,具有一定的发挥优势和鲜明的特色,如果将这种思想引入营养健康食品的发展中,一定会扩大国内及国外市场空间。

参考文献:

[1]沈群,沈再春.中国方便面营养与安全的现状及趋势[C].//第六届中国面制品产业大会暨第二届亚洲面食产业大会.2005:26-29.

[2]费星.近江牡蛎净化工艺及其生态冰温保活过程中营养、呈味成分变化的研究[D].广东海洋大学,2009.

基层伙食保障是一项经常性的、细致的、复杂的工作,是后勤工作的重中之重。伙食保障虽不是部队的中心工作,但它影响中心工作。伙食质量关系到官兵的身体健康、关系到单位的凝聚力、关系到部队的战斗力。

多样化的膳食原则。所谓多样化,是指官兵每天膳食要有各种各样的食物。烹调方式花样翻新,食物搭配合理,避免重复同样的食物。食物多样化的好处,既能提供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又能提供营养齐全的保护性成分,从而降低某些致癌物质的危险性;还能有助于人体摄入的物质成分保持适量,提升官兵健康水平。做到膳食多样化,最基本的方法就是炊管人员按照《军人食物定量标准》科学制定周食谱,每天的食物安排要有谷类食物、蔬菜、水果、奶制品、肉类及其替代食品等。

以谷物、蔬菜、水果为主、其他食物为辅的膳食原则。这条原则要求饮食观念由过去的大鱼大肉向现代的荤素平衡转变。传统的膳食习惯偏爱大量高蛋白、高脂肪食品,而现在提倡的膳食则是以水果、蔬菜、谷物为主。实践证明,脂肪含量高的食物与许多常见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如心脏病、癌症等,官兵每天多食谷物食物、蔬菜以及水果,会更有益于人体健康,既能给人体提供更多的淀粉、维生素以及低脂肪的营养又能提供丰富的矿物质以及其它一些抗氧化成分,这些物质成分能够降低癌症的发生率。

运动与健康饮食相结合的膳食原则。研究表明,体重超标会增加患各种疾病的危险,而节食减肥是不科学的。健康的身体,就是感到身体舒适、运动灵活、精力充沛。要想有健康的身体,首先要膳食合理。遵照健康的进食原则,早餐吃饱,午餐吃好,晚餐吃少。再是加强体能训练。运动过后人体消耗了很大的能量,官兵会感到饥饿,这时不能暴饮暴食,尤其是肉类的高热量食品,否则会影响胃肠的正常吸收。剧烈运动后,在间隔一个小时的情况下,需要补充大量的水分、盐分、糖分、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能量。吃少量的粗粮(如番薯、馒头等)和蔬果。对于运动减肥来说,少吃多餐的方法效果较好。

关键词:独立学院饮食健康重要性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推广过程中的产物。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公办高校利用自身师资和无形资产与社会力量(包括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个人和其他有合作能力的机构)的有形投资合作开办的独立于母体高校之外的本科层次新型高等教育机构,简称为独立学院[1]。独立学院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学科设置偏重于文综学科,相对缺少理科学科。

膳食健康又称膳食平衡,是指膳食中所含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且与人体的需要保持平衡,不会过多摄入热量。膳食健康的目的是促进人体正常发育,确保各组织器官和机能正常活动,提高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延长寿命。

一、大学生饮食健康现状

但是,当代大学生普遍缺乏膳食健康知识,饮食消费行为基本处于盲目状态,随意性较大,能按科学方式对待饮食的学生更是少之又少。目前,大学生存在的膳食健康与营养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1)膳食健康知识缺乏:大学生现有的膳食营养知识基本来自中学生物、电视、杂志及家庭教育,大学尤其我校几乎没有适当的渠道获得科学系统的膳食健康与营养知识。绝大多数同学不了解每天应该摄入哪些食品满足对能量、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及矿物质等营养素的需要,这些营养素主要存在于哪些食物中,对食品的选择大多凭嗜好和传统观念。(2)饮食行为不良:高校学生普遍存在不良的饮食行为,不吃早餐、暴饮暴食等现象普遍。大多数同学的早餐为牛奶、鸡蛋、包子和面包,部分同学饮食没有规律尤其周末早午餐合为一餐,挑食、偏食、平时节约星期天饱食一顿等,很多同学只有在生病的时候才会特意调整饮食。(3)营养观念偏颇:由于大多数学生家长没有系统学过膳食营养与健康知识,在指导孩子饮食方式和营养摄入方面存在许多传统的错误做法。

二、调查情况

根据上表调查问卷的数据我们知道,我院超过51.67%的学生表示有兴趣选《膳食健康与保健》这门课程,可见学生对这一领域知识的渴求。结合调查问卷的内容,分析学生的实际需求,在研究我院大学生膳食与健康的基础上,同时为了实现该课程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本课程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大模块:

(1)食品与健康问题:主要包括3个部分的内容:①食品与健康;②食品的保健功能及各种保健食品简介;③常见食物的营养成分及一些食品的化学污染。通过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吃及平衡饮食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饮食才能保证身体获得均衡的营养。

(2)药食同源问题:介绍常见疾病的食疗方法和饮食注意原则,使学生明白食疗重于药疗,并能够有意识地在日常生活中通过饮食调理身体、强壮体魄。

(3)中国传统饮食学习:介绍我国的菜系、各地的民族特色小吃,尤其鼓励学生亲自介绍本民族、本地区的民俗习惯、饮食文化和特色小吃,使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丰富的中华饮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民族自豪感及爱国情怀,并通过特色菜肴的制作视频进行实践演示和视觉冲击,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激发并培养学生动手烹饪的兴趣和能力。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改善自己的饮食习惯,学会合理饮食,培养“合理膳食、平衡营养、以食促健”的健康群体饮食理念。

[1]潘愚元,吴玫.独立学院的崛起、问题与前景[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4,1(1):1-3.

[2]陆少明.论学校开设饮食课程.现代中小学教育,2003,10:20-22.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是以生命科学和食品科学为基础,研究食品的营养、安全与健康的关系,食品营养的保障和食品安全卫生质量管理的学科,是食品科学与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食品与预防医学的重要桥梁。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就业方向:在食品领域从事食品生产技术管理、销售、品质控制、产品开发、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等方面工作。毕业后主要在快速消费品、餐饮业、贸易等行业工作。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就业前景:食品行业对于各种专业人才的需求一直比较稳定,人口的增长和新食品的开发都为增加就业提供了机会,所以食品营养专业就业前景十分乐观。

顾荣芳,教育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学前教育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持国家级精品课《幼儿健康教育与活动指导》。专著《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论》及《幼儿健康概念认知研究》有一定影响。

幼儿健康饮食行为的形成,不仅关系到幼儿身体健康,而且关系到幼儿性格、态度的形成。已有研究表明,平衡膳食的益处已不局限于促进学前儿童的身体发育,而是有着更为广泛深刻的意义。美国学者布朗研究了“食谱与性格形成”问题,认为父母应珍惜学前儿童尝试不同类别食物的好奇心,因为一个人在幼年接受的食物类别越多,其成年后性格的包容度就越大,比如,各种蔬菜鲜脆、辛烈、清苦等诸多口感滋味,与学前儿童形成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有着密切的关联,拒绝蔬菜的学前儿童常常有拒绝接受周围环境的倾向。为此,笔者依据对现实中幼儿饮食行为特点的分析,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以期为家长,教师所用,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1、幼儿饮食行为特点

通过对幼儿在幼儿园以及在家的饮食行为的观察,发现幼儿的进餐行为具有以下特点:

1幼儿想知道吃的是什么幼儿的健康饮食行为,是建立在基本的营养认知和生活经验基础之上的。比如,幼儿会经常询问:“这个能不能吃?”“这是什么?是葱(指蒜)吗?”“西红柿也是蔬菜吗?”“为什么要吃这个?”如果幼儿的求知欲能得到及时满足,担忧能得到及时解决,则会直接提升进餐兴趣和速度。

2幼儿知道吃什么并不一定能好好吃具有一定的饮食认知,并不意味着幼儿能够形成健康的饮食行为。笔者发现,大多数3~6岁的幼儿能认识到不良饮食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害处,大中班幼儿对不良饮食行为后果的认识较小班幼儿相对更加清晰。尽管大多数幼儿知道“挑食”的后果,实际执行情况却是有的幼儿几乎不挑食、有的有点挑食、有的很挑食。幼儿饮食知与行尚未建立同步关系,“说得到做不到”的比比皆是。

3幼儿吃饭与个体性格有关联幼儿的饮食行为与其个性特点、气质特点更趋一致。比如平时做事磨蹭、注意力不够集中的幼儿,进餐时容易表现为发呆或说笑:而平时独立性较强的孩子,则相对能较快较好地完成进餐。

4幼儿不喜欢吃的理由各式各样幼儿的饮食喜好,既具有一定的共性也具有一定的个性。幼儿喜欢吃的往往是鸡腿、鸡翅、盐水鸭、大虾、红烧带鱼等口味较重的荤菜和一些形象可爱的面点。幼儿不喜欢某样食物的理由往往也由食物的特点决定,比如,不喜欢吃青菜是因为“塞牙齿”、“难嚼”,不喜欢吃胡萝卜、香菇是因为这些食物有特殊气味,不喜欢吃紫包菜是因为其红颜色,不喜欢吃海参是因为害怕其“抖动”。幼儿的偏食挑食表现为选择喜欢的食物并过多食用。尝试后吐掉不喜欢的食物或直接拒绝不喜欢的食物。

6幼儿饮食行为受环境影响幼儿的进餐习惯既受幼儿园影响也受家庭影响。比如,家长尤其母亲是否挑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相似的情况:幼儿园中小班往往饭菜放在一个碗里,大多情况是饭在下菜在上,幼儿往往因此先吃完菜再吃饭,不能饭菜交替进食。这种习惯沿袭到某些家庭且在少数家庭夸张地演变为“前10分钟吃菜,后面吃饭”,结果因为荤菜吃得过多,主食吃不下去,同时也可能因集中吃荤菜导致口渴喝水,进而冲淡胃酸影响消化吸收。

8幼儿怎么吃与成人怎么看有关幼儿的饮食行为有着成人饮食营养观念之烙印。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多吃一点,往往会在孩子进餐时或絮絮叨叨或硬性强迫或步步退让,这种情景下家长向孩子传递的营养知识常常带有误导倾向。比如,有的家长对孩子说“虾有营养,多吃两只,饭可以少吃一点”、“水果不吃就算了,喝果汁吧”,这在无形中形成了假象,即传递出错误的信息――“荤菜比米饭更有营养”、“果汁可以取代水果”。殊不知,其一,平衡膳食才是科学的膳食,过量荤食不仅会导致孩子营养不平衡,而且有可能损伤消化系统:其二,水果比果汁有更多的纤维素更少的二次污染。直接食用水果还有利于孩子锻炼牙齿的咀嚼能力,有利于健康。

2、幼儿饮食行为改进策略

1满足幼儿对食物的好奇心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激发幼儿对食物的兴趣。比如,周末可以带孩子逛菜场,当孩子主动接触食物时,不要因为会弄脏衣物而阻止孩子,更不应以鲜活水产来吓唬孩子,而是抓住机会,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引导孩子认识食物,了解其名称、外形及主要营养价值,并将初步认识的食物作为购买的首选。

4面对食物让幼儿变拒绝为亲近增加幼儿对天然食物的唯美的感官认识,让幼儿有机会充分地欣赏食物固有的美、原本的美。比如菠萝的神秘、圣女果的小巧、胡萝卜的艳丽及芹菜的修长等,并让幼儿参与可能的食物制作和烹调过程,比如剥豆荚及分食物等,激发幼儿对食物的亲近感,变枯燥乏味地被动进食为亲身体验生活。这一点对于常常只能在餐桌上见识各种加工食品的城市儿童尤为必要。另外,在婴幼儿能够进食固体食物之后,不应将各种菜肴都做成丸子或熬成汤,而是应当随着幼儿乳牙的全部萌出,逐渐接近正常饮食。

5坚持爱严有度抓根本通过按时进餐和增加活动量促进幼儿的食欲。如果幼儿正餐未能很好进食,则原则上不提供零食,即使类似硬果类等有益的零食也都是为正常进餐的孩子准备的。如果因为正餐没有很好地完成而加大零食的供应量,则是助长幼儿的不良饮食行为。对于室内安静活动居多的孩子而言,适度加大户外活动量,促进能量消耗亦可增进食欲。

6营造健康饮食行为之良好氛围成人尤其家长应充分注意到自身的饮食行为对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笔者根据对生活中幼儿家庭进餐行为的观察发现。母亲的“挑挑拣拣”挑食行为或父亲的狼吞虎咽“速战速决”、同伴的食欲旺盛“吃了碗里看着锅里”或同伴的满嘴裹饭“难以下咽”等,都会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有的家长因为自己的饮食喜好而使家庭食谱变得相对单一缺乏变化,导致孩子从小养成偏食行为。在孩子面前,家长应当没有不吃的健康食品,应当养成饭菜搭配、荤素搭配的良好进餐习惯,应当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表现自己对食物的消极偏好。希望孩子形成的健康饮食习惯,成人应率先养成。

7始终如一要求一致幼儿健康饮食行为的培养需尽早开始且家园配合。孩子能够进食固体食物后。就可以让其在成人的辅助下自己进餐,让孩子从小就知道吃饭是自己的事情,不吃饭会饿肚子,现在不吃饭就要饿着等到下一个正餐。不要因为怕弄脏衣服和桌面。而剥夺孩子自己进餐的机会,避免幼儿边玩边吃、边看电视边吃以及大人追着孩子喂食等不良习惯,平时不要以食物作为奖励孩子的手段。许多孩子在幼儿园完全能够自主进餐,但在家里却依赖性极强,为此,家庭成员之间首先要保持一致的进餐要求。其次,家庭和幼儿园之间也要保持一致的要求,否则,聪明的孩子会因家庭成员要求的不一致或家园要求的不一致,而轻易找到挑食偏食的理由。

8餐桌教育适可而止幼儿的饮食认知应在生活中适时适度积累。进餐过程是饮食营养教育的良好时机,许多最基本的饮食营养知识都来自餐桌。所以,家长或教师在幼儿进餐时适时说的简短科学的话语,都将帮助幼儿积累知识,增进认知。但进餐过程应当以进餐为主学习为辅,在这一点上幼儿园老师把握得更好些,而有的家长会在餐桌上不停地教育孩子,家长的唠叨极易转移孩子进餐的注意力。甚至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笔者观察发现,幼儿进餐不专心时家长的干预很多,而幼儿专心进餐时家长竟然也会主动抛出无关话题即“没话找话”,而孩子往往被家长的话题过度地吸引以致直接打断进餐,这时家长常常又会批评孩子。有的家长尚未意识到有时孩子“不好好吃饭”,其实根源在于家长自身。因此,餐桌上成人应当着眼于当前食物的色香味,启发引导幼儿学习体验健康食品的美味,从而增进亲近感和愉悦感。

链接

孩子的健康饮食法则

儿时的饮食习惯,直接影响孩子一生的健康。美国两大权威育儿网站“儿童健康”网和“网络医学博士”网为孩子制定健康饮食法则。

父母控制第一道防线。在采购食物时,父母就要注意,家中只储备健康食品。父母还要让孩子了解不同类型的健康食材以及它们的营养和作用,让他们从小就知道如何作出健康的选择。

别剥夺孩子的选择权。家长为孩子提供健康的食物,要让孩子有权利选择自己吃什么、吃多少。只要保证选择范围内的都是健康的食材,就能让孩子吃得健康又快乐。

别催孩子都吃光。孩子自身能够感知到是否吃饱,而别人的催促,常令他们身不由己,吃过多的食物。因此,一次别给孩子盛太多食物,如果孩子饱了就该尊重他们的选择。

婴儿期开始预防挑食。孩子在婴儿期就可能出现挑食的倾向,因此,从吃辅食开始,父母就要为孩子提供适合的、有益的、类型丰富的食材。为了让他们接受新的食物,父母可以在不同情景下多次尝试,但不要强迫孩子吃,要从试吃开始。

提供新鲜用餐体验。如果孩子想吃洋快餐,不妨分散他的注意力,为他提供更加丰富而有趣的用餐体验,去品尝风味不同、更加健康的菜肴。这样,在孩子心中,不健康食物的吸引力就会慢慢减弱。

别把饮食当奖惩。惩罚孩子不能以不让吃饭为方法。如果犯了错会吃不到饭,孩子就会担心挨饿,找到机会就猛吃。此外,用平时不能吃的东西当作奖励,如冰淇淋、蛋糕等,他们会以为这些食品比其他食物更珍贵,就会在无形中降低了健康食材在孩子心中的地位。

以身作则最重要。不论是为人处事,还是生活习惯,家长的巨大作用都是不言而喻的。如果父母控制不了自己的嘴巴,孩子也会因此放松饮食的标准。因此,要想孩子过得健康,父母先得让自己吃得健康。

儿童性早熟与哪些食品有关系

首先是油炸类食品,特别是炸鸡、炸暮条和炸薯片,过高的热量会在儿童体内转变为多余的脂肪,引发内分泌紊乱,导致性早熟。同时,食用油经反复加热使用后,高温使其氧化变性,也是引发性早熟的原因之一。每周光顾洋快餐两次以上,并经常食用油炸类膨化食品的儿童,性早熟的可能性是普通儿童的2.5倍。

另外,对成人来说大补的东西:冬虫夏草、人参、桂圆干、荔枝干、黄芪、沙参等,易改变孩子正常的内分泌环境,导致孩子性早熟。

市场上出售的家禽,部分是用拌有快速生长剂的饲料喂养的,禽肉中的促熟剂残余主要集中在家禽头颈部分的腺体中,因此,吃鸡、鸭、鹅的颈部,易致性早熟。

一些反季节蔬菜和水果,冬季的草莓、葡萄、西瓜、西红柿等,春末提前上市的梨、苹果、橙和桃,几乎都是在促熟剂的帮助下才反季或提早成熟,一定要避免给孩子食用。

某些儿童市场的补剂和口服液,相当部分含有激素成分。这些激素可使孩子在五六岁时长得比同龄儿童高大壮实,其骨龄已达8-10岁。而等孩子进入正常发育阶段时,反而不见长了。因此。家长一定要注意孩子的饮食多样化,多吃蔬菜水果,常吃杂粮,切记勿给孩子乱补!

吃早餐的孩子智商高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护理学院的学者进行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几乎每天都吃早餐的孩子在智商测验中的得分会明显偏高。

研究人员从中国选取了1269名6岁左右的儿童,之所以选择中国儿童作为研究样本是因为中国人高度重视早餐的营养价值。

研究结果发现,经常吃或总是吃早餐的孩子其智商得分会比不经常吃早餐的孩子高出4.6分。从智商测验的两个分项来看,不吃早餐的孩子在文字测验中的得分会低5.58分,在操作测验中的得分会低2.5分。即使在调整了其他影响智商的因素(如家庭的收入状况和学校教育)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

关键词:饮食养生合理营养膳食食物营养

人的生命必须通过饮食来维持,人的生命质量和精神心理与饮食营养有极大的关系,人的智力、体力、学习能力、运动能力、防病能力、康复能力、生殖能力、寿命、身高、体重也都与营养饮食有不可分割的联系。营养素摄入不平衡将引起很多疾病。所以合理营养和平衡膳食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措施。

一、什么是合理营养

合理营养即适合各种情况(年龄、性别、生理条件、劳动负荷、健康状态等)的食物、营养素供给量和配比。合理营养可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促进健康和生长发育,提高机体的劳动能力、抵抗力和免疫力,有利于某些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缺乏合理营养将产生障碍以至发生营养缺乏病或营养过剩性疾病(肥胖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等)。根据现代营养学的研究,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分为6类,即蛋白质、脂肪、糖类(碳水化合物)、无机盐(包括微量元素)、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对这些营养素不仅有量的需求,而且各营养素之间还应有合适的配比。

二、合理营养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营养就是生命体不断地从外界摄取所需物质以维待生命活动的过程。对人来说,营养就是从外界摄取食物,经过消化吸收利用食物中身体需要的物质以维持生命活动的整个过程,这些维持身体正常生长发育新陈代谢所需的物质,叫做“营养素”。

有资料称,营养过剩和生活方式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各种致命和慢性病如肥胖、高血压、冠心病等,都是人自己吃出来的。膳食结构不合理以及洋垃圾食品的入侵是导致文明病的发生的最大的原因。营养科学告诉我们:“没有一种食物能提供我们身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物质”;“没有不好的食物,只有不好的膳食”。任何一种食物都可提供某些营养物质,关键在于调配多种具有不同特点的食物,组成合理的膳食。

各种食物都有不同的营养特点,必需合理搭配才能得到全面营养。我国传统的饮食习惯是比较合理的,具有很大优点;以谷类为主,蔬菜相辅,低糖,高纤维。但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条件的改善,很多人开始倾向于食用更多的动物性食物。当前心血管病、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的发生率高与这种膳食结构有很大的关系。

三、如何做到合理营养

中国营养学会根据中国居民的膳食结构特点,设计的“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十分形象地指出了人类的合理膳食结构:底层为植物性食物,包括面包、麦片、米、面等,每人每天应吃300--500克:第二层为蔬菜和水果,每天分别应吃400--500克;倒数第三层为鱼、肉、禽、蛋类食品,每天应吃125--200克(鱼虾类50克,畜、禽肉50—100克,蛋类25—50克);奶类和豆类食物合占第四层,每天就吃奶类及奶制品在100克和豆类及豆制品50克;最顶层为油脂类,每天不超过25克。营养学家认为,一个正常的成年人每天摄的油量,按热量计算应占总热量的20%—25%,如:一个体重60公斤人,每日则摄入脂肪以50—90克为宜。

合理营养是健康的基石,不合理的营养是疾病的温床。虽然有些疾病是由于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作用所致,但膳食结构不合理、肥胖、营养不均衡是其别重要的因素。我们一定要改变旧的传统观念,树立科学的营养健康理念,真正做到合理营养和平衡膳食。

参考文献:

1.《健康饮食GoGoGo》,郝龙斌,天下出版社

2.《营养学》,陈淑华,华香园出版社.

3.《正确的饮食营养常识》,顾婧,世茂出版社.

执教于中国农业大学营养与食品安全系的范志红对于营养与环保的关系颇有一番见解。

“中国的天然食品很便宜,我们买一斤菠菜花一块多钱,在欧洲要花五六十块钱。买天然的食品既省钱又健康,营养损失少,对能源和环境造成的负担也小,是利己利人的事情。”

说这话是因为范志红曾算过两笔帐――经济帐和环境帐。从一个更实在、更直观的角度解析了营养和环保、经济的内在联系。

既营养又经济

1瓶甜饮料2.5元,相当于3杯牛奶;25克的膨化食品两三元,相当于1公斤大米;50克的话梅干4元,相当于2公斤多西瓜。若从营养健康价值算,性价比又有着巨大差异。很多加工食品,无非是糖多油多添加剂多,吃起来方便可口罢了。由此,看来把买食品的钱花在不同的产品上,效益天差地别。当然,其代价是费时费力地制作饭菜。

既环保又营养

而在超市购买食物时,她也建议大家除了看商品的价钱和重量外,不妨换一种思路,用其它方法来定量衡量,比如其中的营养素数量、污染物数量,比如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资源数量、所消耗的能量,消费之后所扔掉的垃圾数量。

据生态专家测算,如果人们能够选择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少量食用动物性食物的健康饮食方式,与欧美的饮食方式相比,总的化肥农药用量可以降低一半以上。食品在加工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能源和水资源。对于食品中的防腐剂和其他添加剂,我们一面恐惧它对身体的伤害,一面却享受着它们带来的长期不坏的品质和诱人口感。食物的包装,需要层层使用塑料袋,而它们是消耗石油而制成的化工产品。以北京市民为例,每天扔掉的塑料垃圾占垃圾总量的40%以上,而其中一半是食品包装袋和超市购物袋。如果能够较少选择那些复杂包装的加工食品,多选购包装简单的新鲜食物,食品包装垃圾的数量自然会大幅下降。

另一方面,减少增加多种疾病风险的加工肉食,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少选择可以马上放进嘴里的高度加工食品和方便食品,多选择天然形态的食物原料――这不就是营养学家反复提倡的健康饮食生活吗?

关键词:食品营养标签;知晓率;调查

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已经逐步成为威胁居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不合理膳食结构是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l]。食品营养标签作为向消费者传递食品营养组成、营养特性和营养性能的重要手段,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营养健康型食品日益重视[2]。为指导和规范食品营养标签的标示,规范市场经济,引导消费者合理选择食物,促进膳食营养平衡,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和身体健康,卫生部于2010年11月2日,公布了我国第一个食品营养标签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28050-2011),指导和规范营养标签标示,该标准于2013年1月1日起实施。为了解无锡市某区居民对营养标签的知晓情况和制定有针对性的营养标签健康教育措施提供依据,我们于2012年10月对该区居民开展了问卷调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在每个街道(乡镇)中随机抽取1~2个社居委(行政村),对抽取的行政村再随机抽取1个自然村,所抽取的自然村以户为单位对18周岁以上且居住6个月以上的人群进行整群调查,共确定社区成年人膳食营养标签知晓率调查合适样本量为10000人。

1.2方法调查人员由无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一组织集中培训,掌握调查方法和问卷技巧,并经过考核合格后方可参加调查。问卷调查采用集中调查和入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基本信息,对食品营养标签知晓情况和选择食品时的参考情况等。

1.3统计方法问卷表格经过认真核实无误后,应用epidata3.1数据录入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双人双机录入,进行比对确认输入数据无误后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分析并撰写报告。两组间率的比较用PearsonChi-Square,多组有序变量间率比较采用Linearby-LinearAssociation,取P=0.05作为检验水准。

2结果

本次调查共抽取1镇8街道10000名居民,调查对象为本区18周岁以上,居住6个月以上居民。调查结果表明,我区31.70%的居民知道食品营养标签,其中88.20%(2796/3170)的居民购买食品时会看食品包装上的营养标签。

2.1性别与居民食品营养标签知晓率的关系10000名受调查居民中,知道并理解食品营养标签的男、女性居民知晓率分别为30.50%(1411/4626)、32.73%(1759/5374),女性居民食品营养标签知晓率高于男性居民。男、女性别间有显著性差异(x2=5.71,P

2.2年龄别与居民食品营养标签知晓率的关系对居民食品营养标签知晓率的年龄别分析发现:年龄越小,营养标签知晓率越高,≤30岁的人群知晓率达41.23%(757/1836),(30~60]组人群知晓率为35.56%(1326/3729),而>60岁的人群知晓率为24.51%(1087/4435)。≤30岁,(30~60]、>60岁三组人群间存在显著性差异(x2=208.59,P

2.3婚姻状态与居民食品营养标签知晓率的关系受调查居民中,婚姻状态分为未婚、已婚和离婚/丧偶三类人群,其中未婚居民食品营养标签知晓率最高,达38.30%(355/927),已婚人群知晓率为31.90%(2720/8529),离婚/丧偶人群知晓率最低,为17.28%(94/544)。统计发现三类人群间有显著性差异(x2=71.04,P

2.4文化程度与居民食品营养标签知晓率的关系不识字、小学、初中、高中/职高/中专、大专及以上人群知晓率分别为12.75%(70/549)、21.79%(322/1478)、29.11%(1133/3892)、37.31%(826/2214)、43.87%(819/1867)。统计发现五类不同文化的人群食品营养标签知晓率间有显著性差异(x2=330.01,P

3讨论

此次10000名滨湖区居民慢病基线调查显示,居民的食品营养标签知晓率为31.70%,较姚春霞等调查的上海松江区居民知晓率低(47.06%),其中88.20%(2796/3170)的居民购买食品时会看食品包装上的营养标签。居民食品营养标签知晓率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与唐海英等调查一致,我区女性居民食品营养标签知晓率显著高于男性居民[3]。年龄越小,营养标签知晓率越高,≤30岁的人群知晓率达41.23%,而>60岁的人群知晓率仅24.51%。≤30岁,(30~60]、>60岁三组人群间存在显著性差异(χ2=208.59,P

对被调查人群的文化分析也支持了上述推断。随着文化程度的升高,居民食品营养标签知晓率也明显上升,大专及以上知晓率达到43.87%。统计发现五类不同文化的人群食品营养标签知晓率间有显著性差异(x2=330.01,P

[1]游凯,赵红叶,王静雷.2012年北京市某区居民食品营养标签认知和使用情况[J].职业与健康,2013,29(18):2340-2341.

THE END
1.低GI杂粮复配营养强化面条加工关键技术,为控糖人群带来福音...调控以及具有降糖或肠道菌群调节功能因子营养强化技术创新,降低传统面条制品的GI值和提高了餐后血糖缓释与益生特性,研制出的一款品质较佳且功能性较强、适合需要关注糖脂代谢调控的人群食用的杂粮复配低GI营养强化面条,现已正式销售,同时带动当地企业进行小麦面条制品的产品技术创新,促进河套地区小麦加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http://www.inrd.sjtu.edu.cn/Data/View/1156
2.《粮食加工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3)科技支撑能力增强。随着信息、生物等高新技术在粮食加工领域的推广应用,粮食加工科技支撑能力逐渐增强。不仅可保证食品营养、安全、卫生、方便,降低生产成本,而且凸显节能降耗和环保优势,为发展现代粮食加工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4)宏观环境继续改善。随着国家加大强农惠农政策支持力度,粮食加工业日益受到国家和...http://gxhzs.suzhou.gov.cn/szgxs/zcfg/201204/6f980928ba2f48c3a6ffdfba23170487.shtml
3.粮油食品加工技术《粮油食品加工技术》一书是针对国内专科学校食品类专业学生而编写的一本教材,目的是进一步普及和推广粮油食品加工的工艺技术。本书是作者根据我国传统的技术和经验,在吸收了国内外先进生产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书中分章节系统介绍了小麦、稻谷、大豆、植物油脂、玉米、薯类、植物淀粉、杂粮类制品以及功能性粮油...http://www.chinakaoyan.com/book/BookShow/id/144938.shtml
4.全谷物营养食品加工技术与大降产业发展交流研讨会“十三五”规划中已经明确把全谷物类营养食品与健康产业相结合,具备国家长远的战略发展目标。我国的粮食制粉及传统食品加工技术经历了约100多年的发展,影响全谷物食品的发展关键的因素是如何应用现代食品加工新技术研究和开发出既具有优良口感风味、又具有营养保健作用的全谷物食品。为加强全谷物营养食品开发及加工新技术的...http://qgw.aconf.org/
5.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降谷物食品加工技术研究与应用以稻谷、小麦、玉米、杂粮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开展粮食加工新技术、新装备、新产品、新标准的研究开发与推广应用,包括:谷物组分的结构与功能关系及其调控;全谷物加工及其健康促进作用评价;功能化谷物食品的创制开发;谷物主食品现代化加工技术与装备;粮食加工副产物及谷物淀粉、蛋白质、谷物膳食纤维等资源的高效梯次利用...http://www.ags.ac.cn/lsjgyjs/lsjgyjs_yjfx/lsjgyjs_yjfx_gwhx/202009/t20200901_6234.html
1.杂粮加工原理及技术第七章杂粮膨化食品加工在线免费阅读而杂粮膨化食品兼具杂粮食品营养丰富和膨化食品口感香脆的特点,深受儿童、青少年以及一些老人的喜爱,成为一种时尚的休闲食品。现在,不少与食品加工相关的大专院校、研究所、企业都在研究开发新的膨化技术,并且已经或正在应用到生产实践中。三、膨化类杂粮食品的特点由于用挤压机加工的食品优点很多,所以,它在食品加工业中...https://fanqienovel.com/reader/7312281316056124478
2.食品营养专家:要树立“大食物观”提升杂粮主食加工技术,发展全谷物健康食品 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黄家章介绍,2021年,米饭、馒头、面条是中国居民消费频率最高的主食制品,主食消费过于精细,粗粮杂粮摄入偏少。由于过分追求风味、口感,加工过度问题突出,营养功能活性成分、膳食纤维等营养素损失较多。 https://www.hubpd.com/hubpd/rss/zaker/index.html?contentId=4035225266125263372
3.原来你是这样的预制菜澎湃号·政务澎湃新闻2021年10月,我院加工所作为广东农产品食品化工程中央厨房(预制菜)产业联盟重要成员及科研技术支撑单位,率先推出100项农产品食品化加工技术,包括果蔬加工与保鲜(38个)、粮油加工(9个)、畜禽加工(15个)、水产加工(35个)、食药两用资源加工(3个)技术,助推广东中央厨房产业向美味化、营养化、健康化、智能化、绿色化...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7446679
4.小杂粮加工技术小杂粮加工技术 ISBN 9787535246363 页数 182页 出版社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装帧 平装 丛书名 农副产品加工技术丛书 作者 王月慧 类别 图书>科技>轻工业、手工业 定价 12.00元 出版时间 2011-01-01 开本 32开 1内容简介 编辑 小杂粮富含多种营养素,既是传统食粮,又是现代保健珍品,在有机食品、保健食品中占有重...https://baike.sogou.com/v72787747.htm
5.关于全国特用作物产业发展学术交流会暨中国作物学会特用作物专业...马超 研究员,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济南果品研究院功能食品研究中心主任 (3)特用作物的生物营养强化技术及深加工 韩俊友 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植物科学学院副院长 (4)科学评价解读特用作物的营养品质 张炳文 教授,济南大学文旅学院副院长 (5)功能性食品--“特、优”农业高质化的必然选择 ...https://chinacrops.org/17/202307/4096.html
6.◇决策参考报告202329◇综述:限制超加工食品食用,倡导降饮食模式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超加工食品消费量的增加与慢性病的风险增加有关。在工业化的浪潮下,食品的超加工问题成为现代食品加工与人类健康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解决超加工食品问题是目前食品加工业的主要任务之一。在食品科学与人类健康交叉学科理论指导下,开发更为先进的食品加工技术和普及消费者的食品营养与健康教育和知识,是...https://www.fjlib.net/zt/fjstsgjcxx/zbzl/rdzt/202311/t20231102_474752.htm
7.三级公共营养师考试复习大纲2. 婴幼儿的不同营养素需要量、参考摄入量、膳食指南以及膳食要点 3. 儿童青少年的不同营养素需要量、参考摄入量、膳食指南以及膳食要点 4. 老年人的不同营养素需要量、参考摄入量、膳食指南以及膳食要点 第五章食物营养与食品加工基础 第一节植物性食物的营养价值 ...https://www.oh100.com/kaoshi/yingyangshi/362825.html
8.五谷杂粮杂粮的制备方法,杂粮制品工艺配方技术大全44一种膨化杂粮面粉的生产方法 45杂粮混合面皮 46五谷杂粮饮品生产工艺 47一种杂粮方便面及其生产工艺 48一种杂粮方便粥及其制作工艺 49一种苦荞麦杂粮食品的加工方法 50五谷杂粮营养酥 51一种杂粮干脆方便面及其制作方法 52杂粮煎饼(山东杂粮煎饼) 53采用中药材与五谷杂粮组合的健康营养品及其加工方法 ...http://www.cycyw.com/html/12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