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做科普,就一定靠谱吗?科学医学科普

尤其是医学类信息,如果信息发布者有专业医生身份背书,无疑会让这些信息更可信,传播效果变得更好。但是,其中也滋生了不少乱象,一些不够严谨内容,甚至可能成为“伪科普”,让急需信息的患者错听错信蒙受损失,让科普者声名扫地。

今天是2024年“全国科普日”活动(9月15日至25日)第一天,笔者就结合自己平时做科普的体会来谈谈,到底医学科普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好医学科普。

医学科普是什么?

因此,介绍基础医学研究的进步、临床医学的进展或具体某一诊疗行为的方法和步骤都可算作科普的范畴。而医生来进行医学科普,本来就自带先天优势。

但是,问题也来了,那就是——医生做科普就等于靠谱吗?

但近些年来,也有一些颇为出格的所谓“科普”让医界非常头疼。比如有些人的医学基本功不够扎实,科学素养不高,以至于传递的信息不符合循证医学要求,甚至还有些人的风格过于“接地气”,输出的内容无底线迎合部分低俗的口味。可这类剑走偏锋的所谓“医学科普”,却往往能赢得更多流量。

而这些乱象可能会让初涉医学信息的网友或科普写作者倍感困惑。有时候也会影响正在寻医问药的患者,导致他们作出不恰当的决定。因此,可以说医学科普责任重大。

医学科普,注意这些小细节

下面就从各个角度,讨论一下医学科普中需要考虑到的小细节。

1、慎选病例故事

医院天然就是各种故事发生的场所,医生出身的作家也格外多,因此,如果善于搜集和讲述,有心的医生可以讲出很多动人的故事,社会心理学研究提示,作为人类理解的有效载体,故事能有效地劫持人类的认知;也有证据表明,以叙事形式传播的信息能被大脑天然地更好记住。所以,很多医生非常明智,科普的时候采用了视频讲病例故事的方式,而不是照本宣科地念教科书。但选择怎样的病例,有没有典型性、普适性,是否对更大的受众群体有帮助,该不该“添油加醋”,就需要科普者稍加斟酌了。正如上文所说,一味地猎奇、重口味,可能有流量,但也有隐患。

2、不必刻意“平衡”

在新闻报道中,从业者为了追求客观性,通常会把争论双方的焦点都囊括进报道中,做科普要不要参考这样的思路呢?

通常的建议是不要,按照《科学写作指南》一书作者的观点,对于有争议的领域,执意在科普中呈现对立的观点,反而会增加读者的困惑,尤其是没有必要因为边缘人群的存在就非得去引用他们的观点,科学写作中的平衡,并不需要我们花费同样多的笔墨来阐述对立的意见。

举一个极端一点的例子,在有些偏远的地方,民间巫术治病仍有一些受众,这类方法,对一些自限性疾病来说确实可能“歪打正着”,让病人误以为巫术有效,那么作为医学科普者,我们能为了所谓“平衡”,不加批判地以相似的篇幅向读者们介绍这种非主流的医疗方式,来作为正规疗法的补充吗?

3、夯实自己业务

另外,如果科普者本身学艺不精,基本功不够扎实,也可能在无意间输出错误的观点,贻笑大方。

举一个常见的错误案例,网上常有人称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癫痫发作抽搐的病人时,施救者要尝试撬开病人的嘴巴,并给他咬住毛巾等东西以防病人咬伤舌头,更“感人”的还有施救者把自己手指塞进病人嘴里忍痛挨咬的。其实这是一种无效的牺牲,有些视频平台还很热衷传播这种“感人”的视频,实际上这样的做法对病人并无益处。

4、谨慎解读实验

但底线是,不能稀里糊涂地就被人利用做了免费的不当宣传,比如说有很多药物仅仅是在实验室阶段,在一大堆限制条件下才有一定效果,这距离临床有效还有十万八千里的距离,有时候,有些厂商出于营销的目的,故意让媒体释放实验阶段提示有效的信息,就算你不敢挺身而出指出这类报道有可能误导公众,但起码也不能顺着他们的思路强化那种药物可能有效的暗示。

做好医学科普建议记住这些大原则最后,如果想在医学科普这条路上稳稳地走下去,我们建议:

准确性第一,不能为了传播效果牺牲叙述的准确性,科普二字,“科”字在前面;

兼顾表达的通俗性,尽量用公众易于理解的语言表述,要通俗但不要低俗;

坚持科学原则和循证医学原则,避免以极端个案误导公众或制造恐慌,避免夸大宣传;总之,好的医学科普,应该能够在专业人员的科学表述和公众的短暂注意力(在短视频时代,网友的注意力尤其短暂)之间搭建起坚实的桥梁,以跨越专业术语造成的信息壁垒,从而帮助公众更好地理解医学科学。

参考文献:

[1]法比恩·梅德韦基,琼·里奇.科学传播伦理学[M].王大鹏,方芗,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21:2,8.[2]黛博拉·布卢姆,玛丽·克努森,罗宾·马兰茨,赫尼格.科学写作指南[M].李红林,刘曙辉,译.北京:科学出版社,2021:xii,187,212.[3]汤姆·比彻姆,詹姆士·邱卓思,生命医学伦理原则[M].刘星,等,北京:科学出版社,2022:9.

THE END
1.防疫科普宅家中,如何做好居家防控?宅家中也不可轻视疫情防控该如何做居家防控技术指南来了http://www.dqygz.com/info/1041/3837.htm
2.核医学科普知识宣传80问答北京协和医院核医学科普知识宣传80问答 1. 你听说过医院里有核医学科吗? 走进医院,大家都知道内科、外科,也会知道检验科、放射科等,要看病也知道去哪个科。但一说起核医学科,可能很多人没有听说过。核医学科是干什么的?是检查疾病还是治疗疾病?能诊治些什么病?核医学科是用现代核医学的技术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科室。只是由于...https://ims.pumch.cn/detail/11337.html
3.猴痘患者如何做好诊疗与管理降科普猴痘为自限性疾病,大部分预后良好,重症病例多发于年幼儿童与免疫功能低下人群。 一、猴痘患者的临床表现 1.潜伏期,5—21天,大部分人群6—13天。发病早期有寒战、发热等情形,可伴头痛、嗜睡、乏力、背痛和肌痛,多数患者有部分淋巴结肿大的症状。 2.出疹期,发病后1—3天出现皮疹,经历斑疹、丘疹、疱疹、脓疱疹、...https://www.xyyfy.com/health/611.html
4.做好医学科普的五个关键词(转)做好医学科普的五个关键词 几年前,说起医学科普,人们脑海里浮现的总是一堆晦涩的专业名词和一张张严肃的“专家”面孔。然而,生动风趣、新颖活泼的“科普Style”方兴未艾。科普是个技术活儿,今天,总结我在科普工作中感悟最深的五个关键词,与医务同仁分享。 https://www.360doc.cn/article/14076529_591739068.html
1.科普创作范文7篇(全文)《大众医学》在1978年复刊前,曾改名为《群众医学》,编辑出版过一段时间。当时,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的老编辑周明德先生(现已作古)来找我,希望我为《群众医学》写稿。由于我以往很少撰写医学科普文章,怕写不好,一时没敢答应。后来,我的老师颜和昌主任和巫协宁医师鼓励我,让我试试看。于是,我便提笔写了起来。出人...https://www.99xueshu.com/w/ikeyifdty2jw.html
2.中华医学降科普知识库20.家长应如何做好细菌性痢疾患儿的护理? 如果儿童患了细菌性痢疾,一定要及时就医治疗,得当的护理和精心照料会让儿童早日康复。 (1)休息:腹泻、发热期间应卧床休息。室内保持安静、空气流通,床铺平整、清洁,利于患儿休息,病情缓解后可轻度活动,恢复期逐渐增加活动量,增强免疫力。 https://cmhadb.cma-cmc.com.cn/know/v/articleDetail/20/23222.html
3.郑州大学五附院董安琴徐明杰讲“如何做好医学科普”加强健康科普工作,提高公众健康素养,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重要内容。近日,大河健康报社对郑州大学五附院两位晋级“首届河南省健康科普能力大赛”复赛的选手——康复医学科董安琴博士、骨外科徐明杰副主任医师进行采访,请他们谈了医师该如何做好医学科普。https://zdwfy.com/NewsDetail-2954.html
4.羊城晚报做好大众的科普员,南医大广中医医学社团架起降...新年的钟声已经敲响,新冠肺炎仍在全球肆虐,疫情防控的警报再次同步拉响。面对疫情,提高公民医学科学素质、做好健康传播显得尤为重要。如今,医学科普实践能力成为了医学生的必备技能,广东高校如何培养医学生掌握这一“看家本领”? 记者了解到,南方医科大学(以下简称“南医大”)、广州中医药大学(以下简称“广中医”)等广东...https://www.smu.edu.cn/info/1142/11805.htm
5.范先群:要解决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医生要做好科普工作 提高大众医学素养范先群院士在节目中为读者们推荐了《有医说医:生命健康七堂课》一书。这套书采用科普漫画的形式,以家庭中不同年龄层的6个漫画人物形象为故事主线,利用求医、照护等场景,对各个生命阶段的代表性健康问题进行了解读。范先群院士为这套书题写了四句话,“漫画科普,图文并茂,浅出...https://www.kankanews.com/detail/LMwVGgOJO2z
6.写好医学科普文章有诀窍—优医迈医事热点医学科普文章由医护人员主创,传播科学保健知识,是防治疾病的“良药”。一张药单、一次手术或许能把病入膏肓的患者从“鬼门关”拉回来,但所惠及的也只是一个人;而一篇优秀的医学科普文章所受益的将远不止一人,而是百人、千人,甚至更多,由此可见,科普文章本身就是一剂“良药”。那么,如何写好一篇医学科普文章呢?https://www.uemeds.cn/info/infodetail/3749
7.做好军事医学科普工作总而言之,军事医学科普是一项润物细无声的系统工作。做好军事医学科普,是提升官兵健康素养、打造健康军营的重要前提。军事医学科普工作者要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推动军事医学科普走深走实,为部队建设提供坚实的健康保障。(■王海平)https://m.yunnan.cn/system/2022/11/13/032350185.shtml
8.拥有上万条图文内容,腾讯医典如何兼顾医学严谨性和科普通俗性?作为中国互联网专业医学科普的开创者,腾讯医典致力于将艰涩难懂的医疗专业知识,转化为能为一般民众所能理解的内容,为自己或家人提供更为合理有效的护理帮助。帮助患者与医生做更好的交流沟通,促进医患合作。 国家药监局新闻中心与腾讯医典双方代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https://www.ctoutiao.com/2112140.html?open_source=weibo_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