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新冠肺炎新增病例越来越少,是否可以出门活动了?在户外必须佩戴口罩吗?日常生活中是否需要佩戴护目镜关于上班生活应对疫情的40个权威问答,先收藏再看吧!

日常防护篇

1、新冠肺炎病例越来越少,是否可以出门活动了?

答: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出门活动依然有风险,市民们不能有麻痹思想、松懈情绪,还是要做好个人防护,不串门、不聚集、少外出,外出一定要戴口罩。

2、室外温度较低,是不是可以不开窗通风?

答:开窗通风是降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风险的重要手段。每天至少开窗通风2次,每次30分钟以上,确保室内外空气充分流通和交换;通风时请注意保暖。

3、在户外必须佩戴口罩吗?

答:在人少空旷处或独自驾驶车辆时,可以不佩戴口罩。

4、日常生活中是否需要佩戴护目镜?

答:病毒飞沫入眼导致肺部感染可能性是非常低的,普通市民外出时可不用佩戴护目镜。但仍应与人保持一定距离,不用手揉眼睛。

5、出门需要戴手套吗?

答:可以通过戴手套降低接触传播风险,但戴不戴手套都要勤洗手。

6、特殊时期应注意哪些食品安全问题?

7、新型冠状病毒会附着在蔬菜和水果上造成传染吗?

答:这种概率很低。食用前先用流水清洗,建议蔬菜不要生食,水果尽量削皮。

8、接收快递应注意什么?

答:做好个人防护,处理包装后及时洗手。

通勤篇

1、疫情期间,哪种出行方式最安全?

答:做好个人防护就可以安全出行;如果距离较短,建议步行或骑行。

2、乘坐公交时,如何做好防护?

答:上车前出示“健康码”。全程佩戴口罩,候车与乘坐时尽量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适当打开车窗,不交谈,少触碰车内物品,注意咳嗽和打喷嚏礼仪。

3、在乘坐公交、地铁时不可避免会触碰扶手等,会不会有风险?

答:不用过于担心,记得乘车时不要用手触摸眼口鼻,下车后及时洗手,或随身携带免洗手消毒液进行手卫生。

4、乘坐地铁有哪些注意事项?

5、搭乘出租车需要注意什么?

答:司机和乘客都要佩戴口罩,后排就座,开窗通风,记得出示“健康码”;尽量使用手机APP支付,下车后及时洗手。

6、骑共享单车应如何防护?

答:骑行前可用75%酒精棉球或消毒湿巾擦拭车把手,也可佩戴手套;骑行时与他人保持距离,不要用手触摸眼口鼻,抵达后及时洗手。

7、私家车需要消毒吗?

答:一般情况下,私家车无需消毒处理,做好通风即可。

8、搭乘单位班车如何防护?

答:按指定位置就座,尽量留有间距,戴口罩,不交谈。

办公篇

1、出现发热还可以上班吗?

答:如体温异常应居家休息,及时报告单位,及时到医院就诊。

2、乘坐电梯应如何防护?

答:佩戴口罩;等候电梯时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不交谈;触摸电梯按钮后应及时洗手,没洗手不摸眼口鼻。

3、办公时需要戴口罩吗?

答:多人办公时应佩戴口罩,并尽量保持1米以上距离。

4、办公室环境需要消毒吗?

答:一般不需要。要保持空气流通,每天至少开窗通风2次,每次30分钟以上;通风时请注意保暖。

5、办公物品需要消毒吗?

6、参加现场会议应如何做好防护?

7、和同事讨论工作时如何防护?

8、每天下班回家都需要洗头吗?

答:一般不需要。只要正常清洗即可,过于频繁反而会伤害头发;外出也可以选择戴帽子。

消毒篇

1、居家环境应如何消毒?

答:一般不需要对室内环境进行消毒,经常通风和定期打扫即可;门把手、灯具开关、遥控器等物品可用75%酒精棉球或消毒湿巾进行擦拭消毒。

2、家用空气净化器能不能杀灭新型冠状病毒?

答:常见的家用空气净化器通过吸附作用过滤空气污染物,一般没有杀灭病毒的功能,也不一定能过滤病毒。使用空气净化器能改善室内空气质量,但也需定时开窗通风。

3、如何对手机进行消毒?

答:可用75%酒精棉球或消毒湿巾擦拭消毒,消毒时从上到下沿着同一方向轻轻擦拭手机表面,记得屏幕、背面和侧面都要擦拭。

4、回家后怎样对外套消毒?

答:一般不需要,尤其不要用75%酒精进行喷洒消毒;外套应挂在通风处,勤换洗、常晾晒。

5、鞋子应该消毒吗?

答:一般不需要对鞋子消毒,建议回家后在门口换鞋,并放置在通风处。

6、需要经常用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吗?

答:一般不需要。日常采用“流动水+洗手液(肥皂)”,按七步法要求正确洗手即可。不便于洗手时,可临时使用免洗手消毒剂保持手卫生。

7、卫生间里的干手器能杀死新型冠状病毒吗?

答:不能,干手器只能用于手清洗干净后的烘干。

8、含氯消毒剂怎么使用才科学?

答:根据消毒对象,按说明书要求进行配制;建议佩戴口罩和手套;不要和洁厕灵等清洁剂混合使用;盖子拧紧后存放在低温、阴凉及儿童不易触及的地方。

求医问药篇

1、出现发热或可疑症状,就医途中应该怎么做?

答:全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尽可能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距离。

2、在医院就诊过程中应如何做好防护?

3、就医后回家要怎样做?

答:回家后立即更换衣物并用“流动水+洗手液(肥皂)”认真洗手,佩戴的口罩应弃用,并注意自我健康观察。

4、孕妈妈如何选择就医?

答:产检应前往建档医院;如非产检,尽量就近就医。定期产检很必要,即便疫情期间也要重视每一次产检。孕妇如出现发热、乏力、干咳、鼻塞、流涕、腹泻等症状,且本人14天内有疫情高发区旅游史、居住史或与确诊病人有密切接触史,应去指定医疗机构尽快就医。

5、疫情期间疫苗接种怎么办?

答:应根据接种门诊新预约通知前往,或主动向门诊预约接种日期;犬咬伤患者,应立即前往本市犬伤处置门诊接受规范处置。

6、慢性病患者在使用长处方药物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答:认真了解关于药品储存、规范用药、病情监测等信息,如出现不适,应及时咨询家庭医生或就医。

7、抗生素是否能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答:不能。抗生素不仅没有预防效果,滥用还可能会引发药物不良反应,导致耐药性等问题。

8、有预防和治疗新型冠状病毒的药物吗?

答: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专门用于预防和治疗新型冠状病毒的药物。

THE END
1.防疫科普宅家中,如何做好居家防控?宅家中也不可轻视疫情防控该如何做居家防控技术指南来了http://www.dqygz.com/info/1041/3837.htm
2.核医学科普知识宣传80问答北京协和医院核医学科普知识宣传80问答 1. 你听说过医院里有核医学科吗? 走进医院,大家都知道内科、外科,也会知道检验科、放射科等,要看病也知道去哪个科。但一说起核医学科,可能很多人没有听说过。核医学科是干什么的?是检查疾病还是治疗疾病?能诊治些什么病?核医学科是用现代核医学的技术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科室。只是由于...https://ims.pumch.cn/detail/11337.html
3.猴痘患者如何做好诊疗与管理降科普猴痘为自限性疾病,大部分预后良好,重症病例多发于年幼儿童与免疫功能低下人群。 一、猴痘患者的临床表现 1.潜伏期,5—21天,大部分人群6—13天。发病早期有寒战、发热等情形,可伴头痛、嗜睡、乏力、背痛和肌痛,多数患者有部分淋巴结肿大的症状。 2.出疹期,发病后1—3天出现皮疹,经历斑疹、丘疹、疱疹、脓疱疹、...https://www.xyyfy.com/health/611.html
4.做好医学科普的五个关键词(转)做好医学科普的五个关键词 几年前,说起医学科普,人们脑海里浮现的总是一堆晦涩的专业名词和一张张严肃的“专家”面孔。然而,生动风趣、新颖活泼的“科普Style”方兴未艾。科普是个技术活儿,今天,总结我在科普工作中感悟最深的五个关键词,与医务同仁分享。 https://www.360doc.cn/article/14076529_591739068.html
1.科普创作范文7篇(全文)《大众医学》在1978年复刊前,曾改名为《群众医学》,编辑出版过一段时间。当时,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的老编辑周明德先生(现已作古)来找我,希望我为《群众医学》写稿。由于我以往很少撰写医学科普文章,怕写不好,一时没敢答应。后来,我的老师颜和昌主任和巫协宁医师鼓励我,让我试试看。于是,我便提笔写了起来。出人...https://www.99xueshu.com/w/ikeyifdty2jw.html
2.中华医学降科普知识库20.家长应如何做好细菌性痢疾患儿的护理? 如果儿童患了细菌性痢疾,一定要及时就医治疗,得当的护理和精心照料会让儿童早日康复。 (1)休息:腹泻、发热期间应卧床休息。室内保持安静、空气流通,床铺平整、清洁,利于患儿休息,病情缓解后可轻度活动,恢复期逐渐增加活动量,增强免疫力。 https://cmhadb.cma-cmc.com.cn/know/v/articleDetail/20/23222.html
3.郑州大学五附院董安琴徐明杰讲“如何做好医学科普”加强健康科普工作,提高公众健康素养,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重要内容。近日,大河健康报社对郑州大学五附院两位晋级“首届河南省健康科普能力大赛”复赛的选手——康复医学科董安琴博士、骨外科徐明杰副主任医师进行采访,请他们谈了医师该如何做好医学科普。https://zdwfy.com/NewsDetail-2954.html
4.羊城晚报做好大众的科普员,南医大广中医医学社团架起降...新年的钟声已经敲响,新冠肺炎仍在全球肆虐,疫情防控的警报再次同步拉响。面对疫情,提高公民医学科学素质、做好健康传播显得尤为重要。如今,医学科普实践能力成为了医学生的必备技能,广东高校如何培养医学生掌握这一“看家本领”? 记者了解到,南方医科大学(以下简称“南医大”)、广州中医药大学(以下简称“广中医”)等广东...https://www.smu.edu.cn/info/1142/11805.htm
5.范先群:要解决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医生要做好科普工作 提高大众医学素养范先群院士在节目中为读者们推荐了《有医说医:生命健康七堂课》一书。这套书采用科普漫画的形式,以家庭中不同年龄层的6个漫画人物形象为故事主线,利用求医、照护等场景,对各个生命阶段的代表性健康问题进行了解读。范先群院士为这套书题写了四句话,“漫画科普,图文并茂,浅出...https://www.kankanews.com/detail/LMwVGgOJO2z
6.写好医学科普文章有诀窍—优医迈医事热点医学科普文章由医护人员主创,传播科学保健知识,是防治疾病的“良药”。一张药单、一次手术或许能把病入膏肓的患者从“鬼门关”拉回来,但所惠及的也只是一个人;而一篇优秀的医学科普文章所受益的将远不止一人,而是百人、千人,甚至更多,由此可见,科普文章本身就是一剂“良药”。那么,如何写好一篇医学科普文章呢?https://www.uemeds.cn/info/infodetail/3749
7.做好军事医学科普工作总而言之,军事医学科普是一项润物细无声的系统工作。做好军事医学科普,是提升官兵健康素养、打造健康军营的重要前提。军事医学科普工作者要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推动军事医学科普走深走实,为部队建设提供坚实的健康保障。(■王海平)https://m.yunnan.cn/system/2022/11/13/032350185.shtml
8.拥有上万条图文内容,腾讯医典如何兼顾医学严谨性和科普通俗性?作为中国互联网专业医学科普的开创者,腾讯医典致力于将艰涩难懂的医疗专业知识,转化为能为一般民众所能理解的内容,为自己或家人提供更为合理有效的护理帮助。帮助患者与医生做更好的交流沟通,促进医患合作。 国家药监局新闻中心与腾讯医典双方代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https://www.ctoutiao.com/2112140.html?open_source=weibo_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