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患病率持续攀升血脂管理系防治短板,RNA药物能否助力新“拐点”到来?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朱萍实习生李佳英北京报道近年来,siRNA、ASO、mRNA等RNA药物的出现,颠覆了传统药物研发逻辑,以RNA层面的调控为切入点,将会极大地扩展药物靶点选择,为新药研发开辟广阔天地。赛诺菲、诺华等跨国药企带来RNA药物创新成果,为中国患者提供更多药物选择。

其中,诺华全球首个用于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小干扰RNA(siRNA)药物乐可为(英克司兰钠注射液)借助前两届的进博会“溢出效应”成功实现“展品变商品”,于2023年8月在国内获批后已经在全国医院逐步落地。该药物精准作用于肝脏,利用RNA干扰机制,从源头抑制了干扰LDL-C清除的PCSK9蛋白生成,持续降低LDL-C水平,有效管理血脂。在给药方式上,乐可为在首针后三个月注射加强针,此后一年两针的注射频率减少了患者治疗的不便。

据了解,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等是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而在“三高”中,血脂管理仍存在短板,居民对血脂异常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仍处于较低水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35岁及以上的人群对血脂异常的知晓率为16.1%,治疗率为7.8%,控制率为4.0%。据《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在已患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人群中,LDL-C达标率仅为6.8%。

“医生能干预的其实很少,更多的是呼吁社会改变。在个体层面,如果能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患病后主动求医治疗,整体疾病情况可以得到改善。”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教授杨进刚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要提升血脂管理的水平,需要先从认知转变开始,尤其在防治冠心病方面,控制血脂中的“坏胆固醇”LDL-C尤为重要。RNA药物等生物药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有望助力我国心血管疾病防治“拐点”早日到来。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杨进刚教授

在我国,心血管病被视作居民健康的“头号杀手”,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显示,据推算,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人数近3.3亿。

“心血管疾病有三个最主要的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糖尿病早期影响的是肾脏和眼底,但也会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血压和血脂控制对心血管病管理格外重要。以前生活条件不好,大家吃得咸,血压容易高;随着现在生活条件得到改善,人们吃得好但动得少、消耗得少,容易造成血糖、血脂升高。”杨进刚指出,现在的年轻人经常熬夜、不注意饮食,有些人三、四十岁就发生心梗,心血管疾病年轻化趋势明显。

据了解,心血管病常被分为冠心病和脑血管病两大类。其中,我国居民冠心病患病率和死亡率始终居高不下。2013年中国第五次卫生服务调查显示,15岁及以上人口冠心病的患病率城乡村总计为10.2%,与此前调查结果相比,总患病率升高。另《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2》数据,2021年中国城市和农村居民冠心病死亡率相较于2020年再次上涨,延续自2012年以来的上升趋势。

杨进刚介绍,在防治冠心病方面,控制血脂中的LDL-C尤为重要。因为此类胆固醇会沉积至血管壁,造成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斑块。如果斑块破裂,则容易引发患者心梗,甚至猝死。预防冠心病阶段需要降脂,罹患冠心病后还是要降脂,降脂是防治冠心病的基石。“血脂好比血管里的沙子,血脂降低后能减缓斑块形成速度,得动脉粥样硬化的概率就越小。将LDL-C的水平控制在理想范围,有助于延缓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降低心梗、脑梗等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高血压患者得心血管病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两倍;高血压加糖尿病患者的风险翻两番,也就是四倍;如果血压血脂血糖都高,风险翻三番,也就是八倍。如果患者可以同时把血压、血脂和血糖都控制好,就能够最大程度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这是‘三高共管’的理论基础。”杨进刚以“三高共管”防治模式为例,介绍提升血压、血脂、血糖的控制率对降低患病风险的作用。“这些疾病的底层是一样的,即由不健康生活方式引起的代谢异常。如果广泛推行‘三高共管’,可以大幅提升控制率。”

杨进刚强调,尤其在冠心病防治方面,提高LDL-C达标率已成为血脂管理的一大趋势。而要提升居民对血糖、血脂的控制率,需要先从认知转变开始。一方面,很多人生活方式不健康,存在吸烟、多吃少动、膳食结构不合理等危险因素,与十年前相比患病人群显著增长;另一方面,我国健康知识普及仍不完善,比如,患者对药物副作用存在较大误解,担心降脂药伤肝伤肾等副作用,而不坚持服药。但实际上,冠心病人坚持服用降脂药导致出现副作用的人极少。

而在市场中,更多安全便捷的防治手段的出现,将为患者提供更多选择。杨进刚介绍,以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为例,从PCSK9抑制剂到英克司兰钠,以前的“不治之症”被现代医学攻克。企业持续医疗药物创新,能帮助患者提供适合的治疗方案。未来,安全性优势突出、满足患者需求的小干扰RNA药物等将是发展方向。

但个体层面的力量是有限的,在杨进刚看来,要抵御心血管疾病对居民健康的侵害,还需要国家、医院、企业等社会多个主体联合行动。杨进刚认为,如果从社会层面降低危险因素,比如通过政策、宣教科普,在人群中普及防治方法,才能从大众端控制发病率,推动心血管疾病“拐点”早日到来。

渣打(中国)行长张晓蕾:中国经济是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中最大的稳定锚

10月定期存款利率下调步伐放缓大额存单年内下跌趋势明显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三定”方案:设局长1名、副局长4名,司局级领导职数114名

暴跌、停售、破产!天然钻石市场到底怎么了?

H5丨784.1亿美元!解码进博会,2023成绩单出炉

784.1亿美元,400+新品!进博会收官捷报!向未来,再出发!

南财智库简介

观酒周报|双十一酒类直播成交额大涨;洋河管理层变动;茅台与海航控股方方大达成合作

跨境周报丨传SHEIN预计今年净利润将达25亿美元;商务部正加快制定出台全国版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

21健讯Daily|国家药监局局长李利:审评审批要紧跟医药创新步伐;百济神州产品收入首破百亿元大关

21健讯Daily|神威药业1批次药品不合规;国产抗癌药呋喹替尼成功在美获批上市

THE END
1.慢病发病率上升且年轻化数字化生活方式或可应对慢病管理挑战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卫生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营养水平和健康状况显著改善,人均预期寿命已达78.2岁;但同时由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等因素,慢病患者基数不断增大;虽然随着健康中国行动的逐步推进落实,由慢病导致的死亡率及过早死亡率实现了显著降低,但整体仍高于欧美等发达国家,降低慢...http://www.xinhuanet.com/video/20231120/b3b35f975c3b4b32814c86056d254340/c.html
2.数据显示性降问题困扰我国男性,ED总体患病率近五成2022年中国...澎湃新闻注意到,当天,由晖致医药有限公司、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及中康科技共同发布的《健康中国 幸福时代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中提到,我国大陆有“四成”男性受性健康问题困扰。勃起功能障碍总体患病率高达49.69%,发病呈年轻化趋势,且有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https://m.163.com/dy/article/HKS54QNJ0514R9P4.html
3.中国人皮肤疾病患病率高达40%中国人皮肤疾病患病率高达40%-70%,所致健康寿命损失在所有疾病中位列第四。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俞华强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坚持预防为主,减少疾病发生。国家发布《“十四五”健康老龄化规划》强调生命质量为上,利用医药保健提前预防疾病。其中皮肤疾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疾病之一,相比于慢性病、...http://myt6868.com/index.php/index/news/view.html?id=656
1.我国中老年人口基数大,共患感染性疾病风险高,应对变化需创新医防...医防融合需要创新形式,重点关注公众面临的主要健康困扰找到破解之道。 第七届进博会期间,葛兰素史克以“深化医防融合,共筑健康中国”为主题开展的圆桌活动传出消息:我国中老年人口基数大,慢性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患病率较高,共患感染性疾病的风险因此增加,基于此,医防融合需要创新形式,重点关注公众面临的主要健...https://www.jfdaily.com.cn/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816414&sid=300
2.记者对话33岁糖尿病患者——他怎么这么年轻就得了糖尿病?西安新闻网曾经被认为是“老年病”的糖尿病,现如今已经渗入年轻群体。《糖尿病医学诊疗标准(2022版)》建议,将全人群的糖尿病筛查年龄从45岁提早至35岁。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记者近日找到一名患有2型糖尿病的年轻人,跟他聊聊在慢性疾病趋向年轻化的时代,糖尿病是如何找上他的?患病后他对疾病的态度有何变化?https://www.xiancn.com/xzt/content/2024-11/14/content_7016581.htm
3.“重疾年轻化”?年轻人如何拥抱降生活南方+纵向比较来看,年轻人重疾发病率亦有所提升:根据一项对204个国家29种癌症发病率进行的联合调查,2019年50岁以下人群癌症发病率比1990年增加了79%。重疾年轻化,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 究其原因,一方面,有体检更加普及、检测水平提升的影响。《2021中国银发人群体检现状数据报告》显示,体检人群分布中,60岁及以上人群体...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311/21/c8320179.html
4.高中生竟确诊“老慢支”,中国慢阻肺死亡率居各国之首,年轻化趋势...根据全球疾病负担研究2017数据显示,我国慢阻肺死亡人数居全球首位,年死亡近100万人,仅次于心脑血管病和癌症。世界卫生组织数据也显示,我国慢阻肺死亡率居各国之首,已成为居民第三位主要死因,给社会和患者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慢阻肺在我国的患病人群是庞大的,更重要的是,年轻的慢阻肺患者呈现增加趋势。” 瞿介明...http://wenhui.whb.cn/third/zaker/202111/15/434387.html
5.儿童和中青年慢性病患病率上升,国人降素养仍需提升世卫组织估计,2005至2015年间,中国因糖尿病及相关心血管疾病导致的经济损失达5577亿美元。专家强调,伴随人口老龄化、城镇化的进程,加上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改变,如不及时干预,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发病率,未来数十年发病将呈持续增长态势,以及年轻化趋势。目前,儿童和中青年人群中的慢性病患病率已有上升。 https://www.jfdaily.com/news/detail?id=70081
6.抑郁症呈现年轻化趋势,大学生所占比例逐年递增中国是全球抑郁症疾病负担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报告,中国有超过5400万人患有抑郁症,占总人口的4.2%,而全人群患病率约为4.4%[i]。若加上那些没有寻求治疗的庞大“隐形”患者,抑郁症的患病率会更高。 目前,抑郁症正呈现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在国内的抑郁症患者中,大学生所占比例正在逐年递...https://news.yaozh.com/archive/24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