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腰椎间盘突出疾病普遍,微创手术大势所趋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因腰椎间盘退变,导致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从而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出的一种临床综合症。
60~80%成人在一生中的某一时期发生过腰腿痛,复发率为60~85%,其中35%的患者发展为椎间盘突出症。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国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尤其是青年人和中年人群体的发病率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在临床治疗中,年龄最小的患者仅10岁,年龄最大的患者有90岁。从区域分布来看,腰椎间盘突出症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更为频繁,其中在北上广等大城市的发病率较高,中国西部欠发达地区相对较少。从性别分布来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男女比例约为3:1。从职业分布来看,腰椎病患者主要是工人、司机、教师、都市白领等。
腰椎间盘疾病突出治疗方式比例
2、Elliquence产品优势明显,渗透率低,行业空间大
而按照国内椎间盘突出流行病学数据看我们发病率18%计算,实际上我国的椎间盘突出患者数量达2.5亿人,目前出院人数83万人,出院人数占比0.33%,而2.5亿人这个群体,未来都会是椎间盘微创手术的主要人群。
我国椎间盘病城乡出院人数(2005~2018年)
另外,在庞大的病患人群面前,梳理了椎间盘病人出院的费用,2005年平均出院费用为6200元,而2018年为9368元,增幅为51%。在病患利益摆在优先位置、医保控制费用的大背景下,费用少、对病患更有利的术式将会大力推广,微创手术将会受到越来越多临床医生的欢迎。
我国椎间盘病出院者平均医药费用(2005~2018年)
3、老龄化下行业持续扩容
从老龄化以及老龄化下骨科疾病的高发,来判断市场未来的持续增长扩容。
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不可避免,随着年龄增长,骨科的患病率会越高。2017年60岁以上的人口为2.41亿,占比17.3%,预计到了2025年,60岁以上的人口超过3亿,占比19.5%。并且,人的寿命越来越长,从1982年的67.8岁,到2015年的76.34岁。
中国60岁以上人口占比
而骨科疾病患病构成,60岁以上人群患病占比44.1%。而14岁以前骨科疾病占比低,而到了15-44岁骨科患者的占比到了20.8%,到了45-59岁占比进一步提高到32.3%。而从居民的两周患病率来看,以卫生统计年鉴2013年的数据为例,35-44岁的是12.4%,而45-64岁的患病率是24.3%,到了65岁以上则两周患病率为62.2%。老龄人群是患病的主要群体。
骨科疾病患病率各年龄层占比
骨质疏松和低骨量人群患病率
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人中,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腿痛最常见的疾病,在西方总发病率15.2%~30%,国内达到18%。全国大约有7%-10%的人患上了颈腰椎病,50-60岁年龄段颈腰椎病的发病率约20%-30%,60-70岁年龄段达50%,并且临床中年龄在20多岁的年轻患者呈增多的趋势。而另外,我国椎间盘疾病的出院人数,从2011年的22.68万人,到2018年的82.78万人,年复合增长率20.31%。而2018年骨密度和骨结构疾病出院人数超22万人,而2010年仅有5万人,增长300%。
4、分级诊疗下术式下沉带来市场增长与产品升级推动业务持续增长
我国椎间盘疾病患病人群,以2018年出院人数来看,乡村的人数有50万人,同比增长18%,而城市出院人数为33万人,同比增长10%;83万的患病人群,有超过60%的在乡村,乡村人数基数大、增速还更快,未来市场要求会进一步下沉。
而实际上,我国骨质疏松出院人数从2010年的2.6万人,增长到2018年为18.2万人,8年增长了5.9倍,并且2018年同比增长25%。2018年城市出院人数是10.5万人,而乡村出院人数是7.7万人。就占比来看,2010年城市占比是87%,而2018年城市占比是58%,乡村骨质疏松出院人数增加同时比重越来越高,不可忽视。骨质疏松是导致骨折很重要的原因,我们判断未来椎体骨折的人数会增速更快。
我国骨质疏松城乡出院人数增长趋势
5、对标海外,国内PKP渗透率低市场空间大
目前美国的脊柱手术中,微创手术占比预计2020年达50%,而2010年占比仅为16.67%,微创手术短短十年成为脊柱领域的主流术式。
脊柱骨折患者治疗方式以非开放式手术(微创手术)为主。统计的美国约83万例的椎体骨折患者手术对比,患者样本均为65岁以上,而有79%的椎体骨折选择了进行非开放式手术。
美国脊柱微创手术占脊柱手术比例
美国椎体骨折患者手术选择比例
横向对比来看,中国骨质疏松的发病率比国际以美国、加拿大为代表的国家都高。以50岁以上的女性骨质疏松发病率看,中国是32.1%,而美国是16.5%,加拿大是15.8%,中国为美国及加拿大的近2倍。以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中华医学会(CSOBMR/CMA)对中国人椎体骨折人数的预估来看,2006年中国椎体骨折人数是180万,而到了2020年为367万,2025年为485万。
多个国家骨质疏松流行病学数据
中国60岁以上发生脊柱骨折人数(万人)
6、骨创伤和脊柱植入物市场空间150亿元,发展空间大
创伤目前是国内最大的骨科细分,占骨科市场约32%,也是国产化比例最高的细分领域,国产占比达68%。2016年开展手术例数大约200万例,相比2015年增速为12%,预测2016-2022年手术量的增速为9.1%。而2013年至2018年,中国创伤类植入耗材市场的销售收入由38亿元增长至77亿元,复合增长率为14.82%,略低于骨科植入耗材市场的整体增速。创伤类产品的生产技术相对成熟,市场开发较充分,是目前我国骨科植入耗材市场最大的细分类别。预计至2023年创伤类植入耗材市场销售额将达到143亿元,五年复合增长率13.3%。
我国骨创伤植入物耗材市场
我国骨科创伤耗材国产进口格局(2018年)
2018年我国骨科创伤类耗材市场占比中,强生医疗排名第一,为14.86%,其次为史赛克8.42%,而大博医疗和威高股份两家分别以5.8%和5.45%排名第三和第四。市场集中度CR5的市占率不到40%,还有众多小规模的厂家分布在南京、天津、北京、浙江等地方。
2018年我国骨科创伤类类TOP5市占率
骨科脊柱器械占骨科器械约29%。而手术量来看,2016年为47万例,2016年至2021年保持年化增长13.8%。从市场金额看,2013年至2018年中国脊柱植入耗材市场的销售收入由33亿元增长到73亿元,复合增长率为17.36%,高于骨科植入耗材的整体增速,2025年有望增长到146亿元,年复合增长为14.87%;并且,脊柱领域还存在较大的进口替代市场空间,目前国产化率仅有39.11%,进口占据60.89%的份额,以强生、美敦力、史赛克为代表的外资医疗器械企业为主。
我国脊柱类植入物耗材市场规模
我国骨科脊柱类耗材国产进口格局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