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肺癌发病率、死亡率逐年上升和年轻化趋势的原因,主要与人们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有关,其中吸烟人群扩大、二手烟危害严重最为突出,还有大气环境污染加重、厨房污染和房屋装修材料污染等危险因素,长期心理压力过大、缺乏锻炼等不良生活方式也与之有一定关系。
吸烟是首因,室污排第二
那么,烟草是如何侵害我们的肺部的烟草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4000余种化学物质,其中含有多种致癌物,如以多环芳烃和亚硝胺为主的多种致癌物和酚类促癌物。不仅如此,烟草还会渐渐破坏掉肺的自然防御系统。在气道两旁,有很多被称为纤毛的微小毛发,这些毛发可以起到阻挡毒素、细菌和病毒来保护肺部的作用。而烟草烟雾会麻痹纤毛,使他们不能正常“工作”,从而导致致癌物质更容易积聚在肺部,引发肺癌。
一般来说,吸烟量越大、吸入肺部越深,患肺癌的危险性越大。吸烟20年以上的,20岁以下开始吸烟的,每天吸烟20支以上的,只要满足一条,就属于易患肺癌的高风险人群。
戒烟要趁早,室内通风好
虽然肺癌的死亡率、发生率双双居高,但事实上肺癌是最可预防的癌症之一。
要想远离肺癌,首先要远离烟草,不吸烟,也避免吸二手烟。尽早戒烟,可以大大降低患肺癌的风险。数据显示,30岁以前戒烟能将患肺癌的风险降低90%,戒烟5年之内的人,死于肺癌的几率会降至每天吸1包烟人的一半;戒烟超过10年后,死于肺癌的几率降至非吸烟者的水平。
其次,使用环保的装修材料,避免室内空气污染;在家要常通风,出门要戴口罩。
第三,烹饪时,防油烟。专家调查发现,厨房油烟已成了威胁我们生命健康的隐形杀手。做饭时产生的高温油烟,会产生有毒烟雾,导致室内环境恶化,有毒烟雾长期刺激眼和咽喉,会损伤呼吸系统的细胞,如果不加以保护,长期积累有可能导致肺癌。所以,炒菜时一定要打开抽油烟机,保持厨房良好通风,减少油炸、煎炒食品的烹饪,尽量低油温烹调。
此外,科学合理饮食、多吃新鲜蔬果,坚持适当运动,保持良好情绪、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保证有规律的生活,避免过度劳累,都能帮助我们把肺癌拒之门外。而肺部慢性疾病患者也要及时诊治,避免小病拖成大病。
症状不明显,体检最牢靠
有数据显示,如果癌症能够及时在早期发现,治愈率可达65%。但遗憾的是,我国目前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仍不足15%,超过一半的肺癌患者确诊时已属于中晚期,失去了根治的最佳时机。如果能在肿瘤早期阶段进行手术切除,肺癌的预后将显著改善。
肺癌的早期发现特别困难,因为它在早期基本没有什么特别的症状,即使肺叶中已经有1~2厘米的肿瘤,也没有明显的症状。即便不易发现,但也要注意一些发病过程中的蛛丝马迹,如长期咳嗽、痰中带血、低热、胸痛、胸闷、发热、消瘦等症状,往往容易被忽略。有些患者则表现为关节疼痛,类似关节炎,特别是腕关节和踝关节疼痛,如果按关节炎治疗效果不见好转的情况下,应考虑肿瘤。还有些患者的手指会变粗,医学上称之为杵状指,也应考虑有肿瘤风险。
要想尽早发现肺癌,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体检。肺癌的筛查手段主要包括:X线胸片+痰细胞学;低剂量螺旋CT;血、痰生物标记物;呼出气体监测等诊断技术。其中,低剂量螺旋CT检查已成为肺癌筛查和早期诊断最常用的临床工具,与胸片相比,它可以提高检出率,降低肺癌患者的死亡率。
美国癌症学会2013年更新的肺癌筛查指南建议,对年龄55~74岁、吸烟史大于30包年(包年=每天吸烟的包数×连续吸烟的年数)、当前吸烟或过去15年内已戒烟的人群进行肺癌筛查。我国虽未出台明文的规定,但也建议,健康人群应该在50岁时做一次低剂量螺旋CT,及时排查肺癌;重度吸烟等高危人群,应每年做一次CT;如果出现长期不能治愈的咳嗽、痰中带血等肺癌早期症状,应尽快做CT检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治疗要分级,早期可治愈
已经确诊的肺癌患者也不必过于恐慌和紧张,肺癌已经是一种常见病,应该抱着像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一样的心态,去治疗、控制肺癌。只要及时规范地治疗,肺癌患者一样可以活得长、活得好。
手术、放疗、化疗,再加上新兴的靶向治疗,构成了目前世界上主流的治疗癌症的四驾马车,其工作原理大致都是利用癌细胞两个基本特点(一是大部分癌症在扩散之前都是局部疾病,二是肿瘤细胞的生长速度极快),对癌细胞进行剥离、射杀或者抑制。
一般来说,要根据患者癌症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治疗。早期肺癌患者,主张尽快手术,一旦发现肿块,确诊为肺癌,千万不能拖。中期肺癌患者,主张进行放疗、化疗同时做的综合治疗,可治愈部分患者。当肺癌已经到达晚期,无法治愈时,治疗仍然能帮助患者延长生命和提高生存质量。放疗和化疗能帮助患者缩小肿瘤、控制症状,如骨骼疼痛、气道阻塞等。
肿瘤标志物,升高先别慌
最后,肺癌患者还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增强治愈疾病的信心,加强与医生的沟通,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患者用仿制药代替原研药后副作用持续1周,国产仿制药“不靠谱”?背后的偏差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