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健康上海、健康崇明战略决策部署和《健康上海行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有关要求,深入开展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工作,切实维护辖区居民健康,区卫生健康委等11部门联合制定了《健康崇明行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4—2030年)》,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2024年7月1日
(此件公开发布)
健康崇明行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4—2030年)
为贯彻落实健康上海、健康崇明战略决策部署,着力解决威胁居民健康的关键问题,深入开展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工作,切实提升心脑血管疾病整体防治水平,在《关于印发健康上海行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的通知》基础上,结合本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主要目标
二、实施危险因素控制,降低发病和死亡风险
三、加大全民健康教育力度,不断提高健康素养
(四)向公众提供权威健康知识。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普及健康科学知识和中医药养生保健理念与方法。广泛宣传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和心理平衡等健康科普知识,规范慢性病防治健康科普管理。到2030年,30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知晓率达到65%,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知晓率达到60%,居民对血脂异常、吸烟、饮酒等危害的认识有效提升。推动应用“中西医融合、‘防治康’结合”治未病服务。推广应用中医药治未病适宜技术,将中医治未病理念融入健康工作和生活方式。(区卫生健康委、区政府新闻办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加强心脑血管疾病综合监测,不断提高监测质量
五、强化关口前移,创新心脑血管疾病同防同治路径
(八)加大心脑血管疾病早期筛查和早诊早治力度。创新心脑血管疾病同防同治路径。鼓励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开展慢性病健康管理支持中心建设,加强个体化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综合评估。优化心脑血管疾病早诊早治流程,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二、三级医疗机构全面开展35岁首诊测血压,强化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等筛查。针对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二级以上医院的协同早诊早治模式。加强出生缺陷预防干预,完善产前诊断(筛查),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率达到98%。(区卫生健康委牵头,各有关部门配合)
(十)推进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新模式。丰富“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促进二级以上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信息互联互通,推广智能化预防与诊疗技术,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和质量。实施整合式慢性病社区健康管理模式,加快推进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支持中心建设,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提质增效。(区卫生健康委牵头,各有关部门配合)
六、完善急救体系,提高规范化、同质化诊疗水平
(十一)加强急救知识与技能普及。积极推动应急救护培训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进家庭,普及全民应急救护知识,使公众掌握必备的心肺复苏、脑卒中识别等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加强重点行业、重点场所、重点人群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将急救知识和基本急救技能培训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加强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等急救设施设备配备,对配备的急救设备加强巡检,确保紧急时刻能取可用。选树群众性自救互救典型人物,宣传勇于施救的典型案例,倡导“关爱生命救在身边”文明风尚,不断优化公众急救支持性环境。(区卫生健康委、区红十字会、区教育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各有关部门配合)
(十二)加强院前院内急救衔接。巩固“医防融合”脑卒中预防与救治体系,规范胸痛中心建设与管理,加强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畅通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绿色通道,实现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有效衔接。加强救治能力建设,到2030年,全区二级以上医院卒中中心均开展静脉溶栓技术。(区卫生健康委负责)
七、组织实施
为了便于其他人查询和了解政策,请为本文选择一个合适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