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现金流(FreeCashFlow,FCF)作为一种企业价值评估的新概念、理论、方法和体系,最早是由美国西北大学拉巴波特、哈佛大学詹森等学者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经历20多年的发展,特别在以美国安然、世通等为代表的之前在财务报告中利润指标完美无暇的所谓绩优公司纷纷破产后,已成为企业价值评估领域使用最广泛,理论最健全的指标,美国证监会更是要求公司年报中必须披露这一指标。
自由现金流是一种财务方法,用来衡量企业实际持有的能够回报股东的现金。指在不危及公司生存与发展的前提下可供分配给股东(和债权人)的最大现金额。
简单地讲,自由现金流量就是企业产生的在满足了再投资需要之后剩余的现金流量。这部分现金流量是在不影响公司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可供分配给企业资本供应者的最大现金额。
自由现金流表示的是公司可以自由支配的现金。如果自由现金流丰富,则公司可以偿还债务、开发新产品、回购股票、增加股息支付。
自由现金流量可分为企业整体自由现金流量和企业股权自由现金流量。整体自由现金流量是指企业扣除了所有经营支出、投资需要和税收之后的,在清偿债务之前的剩余现金流量;股权自由现金流量是指扣除所有开支、税收支付、投资需要以及还本付息支出之后的剩余现金流量。整体自由现金流量用于计算企业整体价值,包括股权价值和债务价值;股权自由现金流量用于计算企业的股权价值。股权自由现金流量可简单地表述为“利润+折旧-投资”。
自由现金流量最早是由美国西北大学拉巴波特(AlfredRappaport)、哈佛大学詹森(MichaelJensen)等学者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个全新的概念。
为自由现金流量概念的提出开思想先河的是美国学者莫迪格利尼(FrancoModigliani)和米勒(MertorMiller)。他们1958年提出的关于资本结构的MM理论重新诠释了企业目标是价值最大化,并非新古典经济学所述的“利润最大化”。他们首次阐述了公司价值和其他资产价值一样也取决于其未来产生的现金流量的思想,并通过建立米勒——莫迪格利尼公司实体价值评估公式对公司整体价值进行评估。
受益于他们的思想,拉巴波特教授(1986)构建了拉巴波特价值评估模型(RappaportModel),并通过创办ALCAR公司将其价值评估理论付诸于实际应用。在其模型中,拉巴波特确立了五个决定公司价值的重要价值驱动因素:销售和销售增长率;边际营业利润;新增固定资产投资;新增营运资本;资本成本。并通过这些价值驱动因素而对公司现金流入和流出进行预测。
科普兰(TomCopeland)教授(1990)([[麦肯锡公司]的资深领导人之一)更是比较详尽地阐述了自由现金流量的计算方法:“自由现金流量等于企业的税后净营业利润加上折旧及摊销等非现金支出,再减去营运资本的追加和物业厂房设备及其他资产方面的投资。它是公司所产生的税后现金流量总额,可以提供给公司资本的所有供应者,包括债权人和股东。”
自由现金流量=(税后净营业利润+折旧及摊销)-(资本支出+营运资本增加)康纳尔(BradfordCornell)教授(1993)(美国FinEcon咨询公司的创立者兼总裁)对自由现金流量的定义与之类似:“投资者的利益(自由现金流量)是由公司所创造的现金流入量减去公司所有的支出,包括在工厂、设备以及营运资本上的投资等,所形成的净现金流量。这些现金流量是可以分配给投资者的。”
自由现金流量=(营业利润+股利收入+利息收入)×(1-所得税率)+递延所得税增加+折旧-资本支出-营运资本增加达姆达兰(AswathDamodaran)教授(1996)对自由现金流量的定义也是参照了科普兰的观点:
自由现金流量=息税前利润×(1-所得税率)+折旧-资本支出-营运资本增加达姆达兰教授还提出了股权自由现金流量的概念——股权资本自由现金流量就是在扣除经营费用、本息偿还和为保持预定现金流量增长率所需的资本支出、增加的营运资本支出之后的现金流量。而自由现金流量是公司所有权利要求者,包括普通股股东、优先股股东(享有股东权益和债权人权益的一种折中形式)和债权人的现金流量总和。
股权自由现金流量=(营业利润+股利收入+利息收入-利息支出)×(1-所得税率)+递延所得税增加+折旧-资本支出-营运资本增加-优先股股利+新发行债务-偿还本金
股权自由现金流量=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资本支出-优先股股利+新发行债务-偿还本金
自由现金流量=股权自由现金流量+债权自由现金流量汉克尔(K.S.Hackel)(1996)(系统金融管理公司(SystematicFinancialManagement,L.P.)的创始人兼总裁)则提出自由现金流量等于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减资本支出,再加上资本支出和其他支出中的随意(discretionary)支出部分。因为这些随意支出可节省下来却不会影响公司的未来增长。他认为只要不是为了维持企业持续经营的现金支出都应加回到自由现金流量中;公司可以在不影响持续经营的情况下避免这些支出,而若公司没有进行这些支出,公司的自由现金流量会得以增加。这一定义更多地考虑到了公司管理当局可能存在“滥用自由现金流量”的问题。
综上所述,不同的学者对自由现金流量的理解不尽相同。自由现金流量的名称也众多,如增量现金流量(ExcessCashFlow)、剩余现金流量(SurplusCashFlow)、可分配现金流量(DistributableCashFlow)、可自由使用的现金流量(DisposableCashFlow)等。但他们解释自由现金流量的共同之处都是指在不危及公司生存与发展的前提下可供分配给股东(和债权人)的最大现金额。
因此公司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在扣除对库存、厂房设备等资产所需的投入及缴纳税金后,其余额应属于股东和债权人,应提供给公司资本的所有供应者。这部分剩余现金流量就是自由现金流量。应该看到的是,利息费用是属于债权人的自由现金流量,尽管它作为费用从收入中扣除。因此仅在计算股权自由现金流量时要扣除利息费用,而在计算公司自由现金流量时则不能扣除。由此可见,采用科普兰所述的定义比其他学者要科学严谨一些。
自由现金流量=股权自由现金流量+债权自由现金流量
正如本文所采用的自由现金流量的计算方法所述,自由现金流量的数值可通过对会计科目的调整而得。
自由现金流量=(税后净营业利润+折旧及摊销)-(资本支出+营运资本增加)
科普兰教授(1990)更是比较详尽地阐述了自由现金流量的计算方法:“自由现金流量等于企业的税后净营业利润(即将公司不包括利息收支的营业利润扣除实付所得税税金之后的数额)加上折旧及摊销等非现金支出,再减去营运资本的追加和物业厂房设备及其他资产方面的投资。它是公司所产生的税后现金流量总额,可以提供给公司资本的所有供应者,包括债权人和股东。”
随自由现金流量的定义衍生出两种:
(1)股权自由现金流量(FCFE,FreeCashFlowofEquity),FCFE是公司支付所有营运费用,再投资支出,所得税和净债务支付(即利息、本金支付减发行新债务的净额)后可分配给公司股东的剩余现金流量,其计算公式为:
FCFE=净收益+折旧-资本性支出-营运资本追加额-债务本金偿还+新发行债务
(2)公司自由现金流量(FCFF,FreeCashFlowofFirm),FCFF是公司支付了所有营运费用、进行了必需的固定资产与营运资产投资后可以向所有投资者分派的税后现金流量。FCFF是公司所有权利要求者,包括普通股股东、优先股股东和债权人的现金流总和,其计算公式为:
FCFF=息税前利润x(1-税率)+折旧-资本性支出-追加营运资本
自由现金流量的作用除了体现在它是公司价值评估体系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外,其在衡量公司经营业绩及投资价值上的表现更是优于净利润、市盈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等指标。
但使用单一指标评价企业,将给投资者带来巨大的风险。比如发生在资本市场最成熟、会计准则最完善的美国的安然(Enron)公司破产事件带给我们的启示之一就是:仅靠单一会计盈利数字为重心的财务报表模式弊端愈来愈显现。由于经营业务的不确定性和金融工具的多元化,在现有的会计原则下,账面利润的人为可控性因素太多,职业判断的空间太大。就在安然宣布破产前二个季度,其季报还显示公司盈利4.23亿美元,可现金流量为负5.27亿美元。
自由现金流量的提出正是为了弥补会计利润的不足。
首先,针对于企业可利用增加投资收益等非营业活动操纵利润的缺陷,自由现金流量认为只有在其持续的、主要的或核心的业务中产生的营业利润才是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源泉,而所有因非正常经营活动所产生的非经常性收益(利得)是不计入自由现金流量的。
其次,会计利润是按照权责发生制确定的,而自由现金流量是根据收付实现制确定的。
最后,关于股权资本成本的问题,自由现金流量显然是考虑到了的。因为自由现金流量指的就是在不影响公司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可供分配给股东和债权人的最大现金额。
选定预测期间
根据企业持续经营原则,预测期为n年,但通常,分析人员往往以5-10年作为预测期间,且以5年最为常见。
确定各年的自由现金流量
自由现金流量的具体计算方法又有两种:无债法(Debt—FreeMothod)和杠杆法(LeverageMethod),差别在于现金的定义和计算公式上。
无债法假使公司在预测期间不承担债务,其运用的现金流量无须考虑债务融资成本对现金流量的影响。无债法确定的自由现金流量是:
息税前收入(EBIT)-利息费用(f)=税前收入(EBT)
税前收入(EBT)-税款支出=净收入(NI)
净收入(NI)-投资(I)=自由现金流量(FCF)
杠杆法是净现金流量(NetCashFlow),以目前的资本结构为出发点,在现金流量的计算中考虑了债务融资成本对现金流量的影响。该种方法确定的自由现金流量为:
净收入(NI)+税后利息f(1-T)=经营现金收入×(1-T)
经营现金收入×(1-T)-投资(I)=自由现金流量(FCF)
测定公司的资本成本。无债法以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为贴现率,而杠杆法使用的贴现率为股权资本成本。-应改为(债法以股权资本成本为贴现率,而杠杆法使用的贴现率为[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对现金流量进行贴现并汇总现值。需要指出的是,在无债法下,分析人员按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对每年的现金流量进行贴现,加总后即为公司总资本的市场价值。该市值包括股权和债权。因此,如按此法计算股东的那部分公司价值,则应扣除公司所负担的债务现值。
以现金流量折现模型为例,对被投资企业进行价值评估一般应按以下步骤进行。
1、预测绩效与自由现金净流量包括:计算扣除调整后的营业净利润与投资成本;计算价值驱动因素;分析企业财务状况;了解企业的战略地位及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制订绩效前景;预测个别详列科目;检验总体预测的合理性和真实性。应该说,将企业经过审计的现金流量表进行分别明细科目的细化分析,结合企业经营的历史、现状和预测分析所得出的企业预计现金流量表,应该具有相当强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以此为基础计算出的自由现金净流量的可信程度是很高的。
2、估测折现率包括:权益性资金成本估算;负债性资金成本估算;确定目标市场价值权数;估计不同行业的企业的报酬率随整个上市公司平均报酬率变动的“已系数”或根据机会成本要求最低企业资金利润率。从而合理选定折现率。
3、估测连续价值包括:选择预测期限;估计参数;连续价值折现。
价值评估工作主要取决于对企业、对其所在行业及普遍的经济环境的了解,然后进行仔细的分析、认真的预测。选择正确的方法是价值评估过程中的重要方面,更主要的是拥有齐全的历史财务、统计数据,采用科学的态度去认真分析和预测,才能避免误区,得到真实可靠的结论。
自由现金流量法的基本思想是建立在资本预算的基础上的—将持续经营期间的各年净现金流量折现,即可得到公司的估价。其最基本的公式是
参数说明:Xn是第n年税前营业收入;T是所得税税率;K是资本成本;In是第n年的投资额.
对于一个持续经营的公司来说,其经营情况,大致可以假设归纳为四种基本类型即:
零增长;固定比率增长;超常增长后的零增长;超常增长后的固定比率增长
人为操纵方面由于会计上遵循权责发生制,收入不需以收到现金来确认,损失可被挂账或以谨慎为由以准备形式产生,财务操纵利润有较大的空间。自由现金流量则是根据收付实现制确定的,认准的是是否收到或支付现金,一切调节利润的手法都对它毫无影响。此外,自由现金流量认为只有在其持续的、主要的或核心的业务中产生的营业利润才是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源泉,而所有因非正常经营活动所产生的非经常性收益(利得)是不计入自由现金流量的。它只计算营业利润而将非经常性收益剔除在外,反映了企业实际节余和可动用的资金,不受会计方法的影响。所以自由现金流量弥补利润等指标在反映公司真实盈利能力上的缺陷,是企业在扣除了所有经营成本和当年投资之后剩下来的现金利润。这些利润可以以真金白银的形式全部分配给企业的投资者,包括股权投资者和债权投资者。
信息综合性方面利润来自干损益表中,经营现金净流量来自于现金流量表中,由于它们的计算局限于各自所在财务报表的编制情况,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不能代表企业整体特征。自由现金流量则涵盖了来自损益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中的关键信息,比较综合地反映了企业的经营成效,并通过各种信息的结合,甩开上市公司各项衡量指标的“水分”,去伪存真。
综上所述,自由现金流量不受会计方法的影响,受到操纵的可能性较小,可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净利润和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指标在衡量上市公司业绩上的不足,并结合多方信息,综合股东利益及企业持续经营的因素,有效刻画上市公司基于价值创造能力的长期发展潜力。自由现金流量无愧于是评价衡量上市公司利润质量的有效工具,具有长盛不衰的生命力。
(1)陷入财务困难状态的公司。其当前的收益和自由现金流量一般为负,并很难断定何时公司会走出困境,而且公司有可能会走向破产。对这类公司估计现金流量十分困难。
(2)拥有未被利用资产的公司。自由现金流量折现法反映了产生现金流资产的价值。如果有资产未被利用,则其价值未体现在现金流中。如果有资产未被充分利用,也会产生类似问题,只是程度不同。通常我们可以单独获得此类资产的价值,然后把它加到计算出的价值中。从这个方面,我们可以理解上市公司的市盈率偏高的原因之一。因为上市公司普遍管理水平较低,企业盈利水平未能充分反映其潜在的赢利能力。
(3)拥有未利用专利或产品选择权的公司。它们在当前并不产生任何现金流量,预计近期也不能产生现金流量,但我们不能否认专利或选择权所具有的价值,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在公开市场上对这些资产进行估价,然后将其加入现金流量折现模型估价之中。
(4)涉及并购事项的公司。对涉及并购的公司,至少要解决两个重要问题:首先,并购是否会产生协同效应协同效应的价值是否可估计如果可单独估计,应将其单独估计。但这种估计极为主观。其次,公司管理层变动对公司现金流量和风险的影响,在敌意并购导致的目标公司管理层大范围离职时,尤其应注意其影响。
但同时,现有的业绩报告为估价带来了困难。由于目前国内的会计制度还不非常完善,每年都要出台相应的补充解答来满足各企业的需求,从而也导致了有些行业要时常调整报表数,造成连续几年的数据较难具有可比性。
自由现金流是股东评估公司价值的一个重要测量工具。它是公司给付所有现金开支以及运营投资后所持有的剩余资金,它是公司为各种求偿权者尤其是股东所能提供的回报。
许多投资者把公司产生自由现金流的能力摆在考察指标的第一位。利润、股息和资产价值也许是重要的指标,但最终这些指标的增长都是由公司产生现金的能力所决定的。丰富的现金流让一个公司可以提高股息、研发新产品、进入新市场、偿还债务、回购股票,甚至成为被并购对象。
如果将经营现金净流量转换为自由现金流量,将净资产收益率进行如下分解: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经营现金流量)×(经营现金流量/资产)×权益乘数=(净利润×自由现金流比率/自由现金流)×[(自由现金流/自由现金流比率)/资产]×财务杠杆作用=自由现金净利率×资产自由现金率×财务杠杆作用
新体系重要指标有自由现金流、自由现金净利率、资产自由现金率。
自由现金流是指企业经营产生的、在不影响公司以后时期经营和发展的前提下,向所有权者支付现金之前剩余的现金流量。自由现金净利率是净利与自由现金流量的比值,该指标将净利润与自由现金流量联系起来,反映净利润对自由现金流量的贡献,从现金流角度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大小。该指标越大说明企业盈利能力越强,股东财富增长的可能性越大;反之,该指标越小,说明企业盈利能力越弱,股东财富增长的可能性小。资产自由现金率是自由现金流与企业总资产的比值。反映企业资产获得自由现金流量的能力,从现金流的角度反映企业运营能力和资产利用效率。该指标越大,说明企业资产利用效率高,股东财富增长的可能性越大;反之,该指标越小,说明企业资产利用效率低,股东财富增长的可能性小。
在新体系下,核心指标仍然是净资产收益率,影响净资产收益率的关键是自由现金净利率、资产自由现金率和权益乘数三个因素。自由现金净利率反映净利润对自由现金流量的贡献.从现金流角度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大小:资产自由现金率反映企业资产营运能力;权益乘数反映资本结构和偿债能力。在该层次下,继续利用净利润、自由现金流和总资产等因素分析企业变化的现象和原因,这样层层分解。为企业利用责权利内部管理提供有效的分析工具。因此,新体系同样从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资本结构三方面反映了企业价值的影响因素,只不过分析的基础是自由现金流,这样将自由现金流和企业价值分析联系起来,更符合现代企业管理发展的需要。
从上图可以看出,海尔集团2006年净资产收益率为5.43%.比2005年的4.28%增长了1.15个百分点,总体反映出2006年企业的经营成果比2005、年好。进一步分析原因可以看出,一方面,权益乘数由1.21增长为1.47,表明企业负债率的提高促进了净资产收益率增长;销售利润率由1.45%上升至1.6%.表明主营业务盈利能力提高也促进了净资产收益率增长。另一方面,总资产周转率却由2.44下降到2-31,表示资产周转率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净资产收益率的增长。具体来看.2006年企业总资产周转率有所下降,主要是受流动资产大幅度增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