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管理做得好,事半功倍,时半功倍;
1
给会议做减法
会议是沟通的一种形式,是一种群体沟通,但不是唯一的形式。因此我们要学会给会议做减法。政府机关都在强调“少开会,开短会,开管用的会”,企业同样可以参考借鉴。具体说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三个方面。
#1减少会议次数
有很多情况下无需开会,例如准备不足、没有什么重要议程、有比开会更好的方法等。要做到可开可不开的会,坚决不开。不要想到一个事情就要开会,或者只是想跟大家训训话。华为是公认的在管理方面做得比较好的企业,任正非仍然强调要减少会议,减少开会人员。
如果说哪个大公司以开会少而闻名,Facebook绝对算一个。为了防止开会打扰到编代码的同事,公司明文规定:周三不准开会。Facebook产品副总裁费姬·西莫直言:有事没事总开会,公司项目死得快。
#3减少会议人数
亚马逊开会有一个“两个披萨原则”:用两个披萨可以喂饱参会人员,来控制参会人数。与此同时,亚马逊的会议提倡“永远准备一张空椅子”,这张空椅子代表的是客户。
不要超过8人,最多10人。这是谷歌认为开会的最佳人数。开会要让每位与会者有表达意见的空间。反思我们自己,是否有时候邀请了无关人员参会,他们因为无法参与或关联度不大,而昏昏欲睡或如坐针毡。
2
#1选择合适的会议日期
曾经有一位领导喜欢在快下班时召集会议,有一次又是这样,仅仅提前了十分钟召集会议,结果大家纷纷回复要么在外面出差,要么正在接待客户,从而导致这次会议没有开成。
#2计划合适的会议时长
#3选择合适的会议形式
会议采取线下还是线上,或者线下加线上,根据实际需要。
△高管们应学会简洁沟通,避免发言超时
3
做好充分的会议准备
#1提前告知议程,做好准备
在三星,强调永远不开没有准备的会议。与会人员要提前看材料并做好准备,不能进了会议室才开始思考。开会必须有明确的会议目的,会议的主题应事先通知与会人员。
#2做好技术准备
4
避免会议迟到
很多时候,大多数人对会议迟到司空见惯。会议迟到真的无法避免吗?当然不是。
迟到要有处罚
20世纪90年代初,联想开始执行“开会迟到罚站制度”。执行之初,被罚的第一个人是柳传志在中科院的老领导。这位老领导帮助过柳传志,年龄大、威望高,场面很是尴尬。但柳传志心里明白“企业做什么事,就怕含含糊糊,制度定了却不严格执行,最害人”。
所以即使罚站老领导时,柳传志不自在到出了一身汗,但还是坚决执行了。会后柳传志找到这位领导说,我今晚到您家给您罚站……
当然处罚不一定是罚站,也可以是罚款,总之具体采取什么形式,要根据企业的实际,也要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
这位负责人可以说成功地将自己的失误变成了收获人心的机会。当然这也需要勇气与水平。
群体压力法
在人数不多的情况下,如果有人迟到了,会议成员可以停下会议,对迟到者进行集体目标注视30秒或1分钟,无需讲话,足以让迟到者留下终生难忘的压力与印象。
5
避免发言超时
#1学会简洁沟通
要培养简洁沟通的能力。为什么很多企业家明明有很好的公众推广机会,例如项目发布、融资路演、演讲致辞,但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因为他们没有掌握沟通的层次感。
建议高管们向《新闻联播》学习,每次都有这样两句话“这次节目的主要内容有”“下面请看详细内容”。因此,我们要学会先说要点,后说详细内容。
丰田开会时,即使是部长级别,在做年度汇报时也不能超过7分钟,如果超时会被轰下台,而且会被要求重新做报告。
丰田有条不成文的规定:员工在交流时必须使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尽量采用图表、表格等形式,让每一位员工,哪怕是刚来的实习生都能很快看懂。
#2主持控场技巧
谷歌的会议中,一般都会在墙上投影一个巨大的计时器,给特定的会议或者议题做倒计时,提示发言者“您的发言离结束还剩1分钟”。
以笔者主持的大型会议为例,发言超时并不罕见,这时作为主持人就要进行控制。比如,会从坐着聆听到站起来,再到逐步走向演讲人,用逐渐迫近的距离感进行无声的提醒。
6
其他注意事项
#1注意中场休息
#2做好会议纪要
#3加强会后追踪
有句话说,人们不做你希望的,只做你检查的。因此要有专人对会议决议事项进行跟踪。最终,执行效果一定要有反馈,这种反馈可能是表扬批评,可能是绩效或奖惩等。若是系列会议,下次会议开始首先要汇报上次会议的决议执行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