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焱培通讯员李成修崔方荣李凌峰烟台报道
在烟台毓璜顶医院,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不像其他临床科室一样每天和患者打交道,有的只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与检验器械“为伍”。
面对这样的工作,医院检验科主任孙成铭坦然一笑:“虽然我们的工作不是直接面对患者,但是我们只有做好自己份内的工作,才能协助临床医生准确找到致病因素,让患者早日康复。”一个多小时的采访,他说得最多的,就是“精准医疗”。“中国正在步入精准医学新时代。围绕精准医学,烟台毓璜顶医院已经涉及了遗传病、肿瘤、传染病以及药物基因四大领域。我们在这条道路上从未停歇——通过基因检测,用一滴血就可预测多种疾病。”
孙成铭在国际知名检验中心参观交流
责任他们已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超2亿
博士毕业后,孙成铭回到毓璜顶医院从事基因检测工作。“我们是较早成立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医院。2012年,我们跟清华大学程京院士团队合作,围绕临床、教学和科研,建立了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烟台分中心。”
曾有一位怀着双胞胎的患者,夫妻双方都是聋哑人,怀孕7个月左右时,该患者到毓璜顶医院检测耳聋基因。“通过检测,我们发现两个胎儿均存在基因突变问题,诊断结果提示,患儿出生后会是聋哑孩子。患者家属当时还到北京协和医院复检,结果和我们医院报告一致,后来就做了引产。待患者恢复后,在生殖中心完成试管婴儿,孩子出生后,经检查后发现胎儿听力正常。”
孙成铭通过18000例的大数据统计发现,在烟台有接近7%的人群存在基因突变问题。“假设夫妻双方均携带此基因,那么就会有千分之三的概率生出残疾孩子。”
此外,随着检测技术不断提升,如今,医院检验科联手生殖中心,从受精卵表面取出单细胞,进行精准检测,将好的胚胎移植到母亲体内,“目前来说,分子生物学检验科已经成为山东省内第一家开展基因检测项目最多最全的实验室。”孙成铭介绍。
孙成铭(右1)团队讨论检验流程
精准他们让“疑难杂症”无处藏身
随着检测技术不断升级,“如今,医院已经推出了个体遗传检测服务,可以预测心脑血管、免疫代谢、肿瘤、精神心理、肝脏等9大类68种疾病风险。”而结核病早期筛查就是孙成铭及其团队重点研究的领域。
今年90多岁的患者年轻时检测怀疑是肺结核。病灶导致肾脏损伤,并切除一侧肾脏,医院于2015年引进先进基因芯片设备后检测发现患者是非结核分枝杆菌(草分枝和堪萨斯分枝杆菌感染引起)。“检测结果不同,治疗方案也完全不同。后来,患者到北京等医院也进行过复检,得出的结果一致。在调整了治疗方案后,这名患者恢复良好。她经常说感谢院里及时开展此项新技术,把她多年的疾病诊断清楚,能够安享晚年生活。”孙成铭欣慰的说。
围绕肿瘤治疗,医院在2013年前后开始了基因突变靶向基因的检测。“开展这项基础时,全国只有包括北京协和医院、301医院,上海中山、华山医院等八九家医院跟我们处在同一起跑线。我们也是第一批次就和国家平台接轨的医院。”在孙成铭看来,“无论患者能否进行手术,在前期通过基因检测,精准诊断,就可及时判定用何药物进行靶向治疗。”而靶向治疗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只对肿瘤细胞进行杀伤,正常细胞基本不会产生影响。
无私他们是挖“雷”的工兵
疫情,让检验科为百姓熟知。面对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孙成铭和他的团队几乎每天都在跟病毒比拼速度。
“我认为一个人最大的成就感,就是我们所从事的工作能得到老百姓的认可。当老百姓遇到问题时,我们能够对症下药。在疫情发生时,我们要当人民的‘望远镜’,也要成为‘工兵’。不仅要发现病毒,并要尽早把它像地雷一样挖出来。”为了保证高效检测,“我们医院新冠病毒基因扩增(PCR)实验室24小时不停歇,40多名医务人员轮班上岗,全力保证核酸检测高效且日检日清。”
“调配试剂、核酸提取、基因扩增等每一道程序都是在和可能潜在的病毒近身搏斗。”孙成铭说,对于居民来说,前往采样点采样,等待核酸检测结果,就完成了整个核酸检测过程,而对于PCR实验室的医护人员来说,工作才刚刚开始,在核酸检测样本转运到PCR实验室后,检测人员就要开始进行核酸提取、基因扩增等环节,而这些动作每天都要重复十几个小时。
他告诉记者,疫情期间,检验科135名医务人员均进行了疫情防控工作的岗前培训,且随时待命,保证新冠防控工作可以有秩序的循环进行。同时,自本次疫情发生以来,科里经常在半夜甚至是下半夜接到来自本地及外地市的核酸检测样本,接到后就要立即抽调医护人员对核酸样本进行检测,工作量最多时临时抽调过30多名医护人员,面对连日来的高负荷工作,每位医护人员都丝毫没有懈怠,随叫随到,毫无怨言,到岗后就立即投入到工作当中。
“我要求我们的人不管走到那里都要起到带头作用。这就要求他们不仅要业务过硬‘打准枪’,更要有大局意识。时刻做到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
孙成铭(右1)团队分析检验数据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我是医院检验中心培养的第一个博士研究生,也是医院各项基因检测新技术从无到有的见证者。”孙成铭用亲身经历向人们证实了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一直强调学习重要性的他,非常重视医学、教学、科研一体化。在教学活动中,不断丰富理论知识的他毫无保留地将临床数据提供给同行进行科研。目前为止,他和同事们一起,接收了数十名青岛大学医学院等检验专业学生;进行各级医院医生实习及进修的带教工作;完成大连医科大学两届学生的论文答辩;积极安排实习讲座和学生轮转,定期组织座谈会,关心学生学习和生活问题,目前,已经培养10多名研究生。“明年,我要让我的学生冲击省级高分奖项。”他坚定地说。
专家简介:
孙成铭,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齐鲁卫生与健康领军人才,山东省优秀科主任,烟台毓璜顶医院检验科主任,兼任生物芯片北京国家研究中心烟台分中心实验室主任;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临床实验室管理学组委员,山东省检验医学学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检验分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免疫学会副主任委员,烟台市检验医学学会主任委员;中华检验医学教育学院山东分院副院长,中华医学杂志、中华检验医学杂志和国际检验医学杂志审稿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