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国内公共卫生情报信息2023年第21期

国际国内公共卫生情报信息2023年第21期

2023/6/211:08:09

浏览次数:

3956

国际国内公共卫生情报信息

2023年第21期总第484期

攀枝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0二三年六月二日

内容目录

热点追踪

“二阳”症状普遍更轻病程持续3至5天

新冠为啥连累眼睛出现不适这样缓解

“二阳”症状是否严重?如何科学应对?专家回应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组织专家就新冠二次感染话题进行回应

推动眼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2023人民健康大会·国民视觉健康论坛即将举行

科研动向

l人造肌肉纤维可用作细胞支架有望开发人体活动系统3D模型

l超声波让动物陷入“可控长眠”将应用于未来医疗或宇宙飞行

l用超声波突破皮肤屏障!MIT科学家为皮肤给药提供可穿戴解决方案

l研究揭示米色脂肪细胞调控新机制

l悉尼大学研究:预计到2050年,全球将有超8亿人患腰背疼痛

l福建医科大学许艳芳团队通过单细胞测序揭示不同病因急性肾损伤细胞病理机制

l基因治疗首次恢复老鼠听力

lPNAS:科学家识别出转移性乳腺癌的新型疗法靶点

l低成本手机附件测血压“触手可及”

l最新研究:定期冥想可有效避免负面情绪

l进入人类细胞执行特定任务人工病毒载体可用于基因编辑

l徐瑞华/鞠怀强团队揭示IL-1β通过抑制肿瘤细胞铁死亡,促进肿瘤免疫治疗抵抗

lCell:压力大,易拉稀!心理压力通过肠神经系统加剧肠道炎症

lAdvancedScience:王宇团队等构建基于CRISPR-Cas的RNA适配体筛选系统

舆情信息

l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获颁世界卫生组织奖项

l国家卫生健康委举办2023年青年干部培训班

l北京养老服务行业发展四季青论坛举办提供多元服务培育专业人才

l我国将开展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计划

l28项举措!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计划发布

l天津养老人才共建基地揭牌

l鼓励全日制高校学生参加基本医保

l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切实保护未成年人

l营造适老化消费环境(市场漫步)

l国家卫健委举行新闻发布会妇女儿童健康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l国家卫健委28项措施提升医疗质量

l国家卫健委:目前已累计开展宫颈癌免费筛查1.8亿人次

l“二阳”增多如何保护高风险人群

l《卵巢组织冻存移植技术规范》造福更多女性患者

l维生素D缺了不行,补多了也不成

2023-05-29北京青年报

疫情低水平波浪式流行

患者绝大部分为轻症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王丽萍介绍,今年2月以来,我国新冠疫情处于局部零星散发态势。疫情监测数据显示,4月下旬以来,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数有所上升,5月中旬开始进入低水平波浪式流行态势。

“二阳”症状普遍更轻

重点人群应更注重防护

“总的来说,大部分患者‘二阳’的症状普遍比‘一阳’时更轻。”李侗曾介绍,根据临床观察,大部分患者嗓子疼是轻微的,发热恢复得更快,病程可能持续3至5天。

主要流行株为XBB变异株

致病力无明显变化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陈操介绍,监测数据显示,奥密克戎XBB系列变异株在我国境外输入病例和本土病例中的占比持续处于高位,分别占5月15日至21日采集序列的95.2%和91.9%。

“这与全球及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主要流行株占比情况基本一致。”陈操表示,从我国和全球监测数据及研究结果来看,与早期流行的奥密克戎各亚分支相比,XBB系列变异株的致病力没有明显变化。

2023-05-30北京青年报

近期,一些阳后发生眼部不适的患者出现在医院的眼科门诊。医生提醒:感染新冠病毒后如出现眼部不适,可用冷敷方法缓解眼痛等不适,如果不适感持续存在,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眼红

结膜炎是最常见的新冠病毒感染后的眼部表现。患者主要表现为眼红、异物感、流泪等不适,可以为单眼或者双眼发病,可发生于新冠感染的各个阶段。目前认为结膜炎发生可能与新冠病毒直接侵害结膜组织或者新冠病毒感染机体后免疫系统攻击结膜组织有关。

有研究显示“手眼接触”可能会增加结膜炎的发生。此外,葡萄膜炎、角膜炎也可引起新冠患者眼红。

眼痛

一项研究发现34.4%的新冠感染患者可出现眼痛,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由新冠病毒激活炎症因子导致三叉神经功能障碍引起。

视力下降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也可发生于新冠感染患者,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生的无痛性视力下降。

此外,新冠感染患者也可由于眼底毛细血管缺血引起急性黄斑神经视网膜病变,表现为单眼或双眼的无痛性视力下降或者视物遮挡。

眼睛不舒服试试这样做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出现眼部表现应该怎么办呢?

积极治疗原发病比如高热时合并的眼痛,需要按照医嘱使用退烧药物。

局部冷敷眼部进行冷敷也可以用来缓解眼痛等不适。

医疗机构就诊若出现视力下降请及时到有眼科的医疗机构就诊以免延误治疗。眼红眼痛等不适持续存在的患者也应该到医疗机构就诊。

尽量避免手揉眼“手眼接触”可能会增加结膜炎的发生,因此要尽量避免用手揉眼睛,以免发生眼部感染。

2023-05-31光明日报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王丽萍介绍,疫情监测数据显示,4月下旬以来,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数有所上升,5月中旬开始进入低水平波浪式流行态势。

2023-06-01人民网-人民日报

“从临床观察来看,二次感染出现肺炎和重症比例非常低,感染者以年轻人为主,症状比较轻,主要表现在上呼吸道,对症治疗就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童朝晖说,二次感染症状总体比第一次感染轻:第一次感染的人症状与去年冬天感染的人症状类似,症状相对重一些,如体温会超过38.5摄氏度、呼吸道症状较重,而二次感染的人体温一般不超过38摄氏度。这是因为去年冬天感染过的人,体内还有一定的抗体,且细胞免疫的记忆存在,对人体有保护作用。

高龄老人、基础疾病患者、没有接种疫苗的人都是重症高风险人群。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主任王贵强说,重症高风险人群中没有接种疫苗或接种加强针的,要继续接种疫苗,哪怕是去年底感染过,还是要再接种疫苗以加强免疫,进一步降低重症风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对辖区内高风险人群进行摸底,做到心中有数,及时进行抗原检测或核酸检测。明确诊断后,要早期治疗:一是抗病毒治疗,可有效降低重症风险,同时也能缩短病程,减轻症状;二是患者出现胸闷、呼吸急促等情况,一定要进行氧疗,无论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家庭,还是到医院,早期氧疗都可以有效降低重症风险,延缓疾病进展。

“普通人群感染了新冠,如果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有条件的可以使用抗病毒治疗的药物。”王贵强说,目前从临床数据来看,抗病毒药物在缓解症状、缩短病程上效果明确。目前,我国抗病毒药物的可及性很好,已有6种抗病毒药物可以使用。

老人、儿童、基础疾病患者免疫力比较低下,属于新冠病毒感染的脆弱人群。童朝晖建议,脆弱人群中还没有接种疫苗的或没有打加强针的,可以接种疫苗。此外,在日常活动中,尽量少去人员聚集的公共场所,平时室内多开窗通风,勤洗手、戴口罩。

推动眼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3人民健康大会·国民视觉健康论坛即将举行

2023-06-02人民网

由人民网主办的“2023人民健康大会·国民视觉健康论坛”将于6月6日在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举行。

论坛将以“共同呵护明亮‘视’界开启光明未来”为主题,邀请政产学研各方对全生命周期眼健康服务与应用展开研讨,为不断完善眼健康管理体系、技术指导体系和服务体系出谋划策,助力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推动“十四五”时期我国眼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孩子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保护好他们的眼睛,利在未来。日前,教育部印发《2023年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重点工作计划》,提出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提出,2023年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要在2018年基础上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本次论坛将邀请多位眼科专家聚焦全民眼健康以及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话题,围绕“青少年近视防控研究及新观念”“近视的干预手段及治疗方案”“现代常见眼疾预防及治疗”交流眼科领域的新技术和新理论。

人造肌肉纤维可用作细胞支架有望开发人体活动系统3D模型

2023-05-29科技日报

在两项新的研究中,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设计并测试了一系列可以改变形状并像肌肉一样产生力量的纺织纤维。

在新一期《执行器》期刊上发表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重点研究了这种材料对人造肌肉力量和收缩长度的影响。这些发现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为不同的应用量身定做纤维。

在发表于《仿生学》上的另一项概念验证研究中,研究人员测试了该纤维作为活细胞支架的情况。研究发现,这种纤维(被称为纤维机器人)可被用来开发人体活动系统的3D模型。

研究人员用类似橡胶的材料制成了气球状管子,并将其封装在纺织护套中,从而制造出了可变形的纤维。用气泵给气球内部充气会使护套膨胀,导致它变短。他们测量了由不同材料制成的纤维的受力和收缩率,以了解材料和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更结实、直径更大的纱线会产生更强的收缩力,用于制作气球的材料也会影响收缩的幅度和力度。

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可根据设备所需的性能来定制材料特性。如果将这种设备做得足够小,就有可能将其用于织物成型和其他纺织应用,包括可穿戴设备和辅助设备。

在一项后续研究中,研究人员评估了是否可将形状改变的纤维用作成纤维细胞的支架。成纤维细胞是结缔组织中的一种细胞类型,有助于支持其他组织或器官。

他们研究了细胞对变形纤维运动的反应,以及对纤维结构中使用的不同材料的反应。结果发现,这些细胞能够覆盖甚至穿透纤维机器人的编织鞘。在这项研究的3D动态培养中,细胞可存活长达72小时。

研究人员表示,纤维机器人非常适合作细胞的支架,其能改变频率和收缩率,为细胞创造更合适的环境。研究最终的目标是将这些纤维作为干细胞的支架,或者在未来的研究中使用它们来开发人造器官。

【总编辑圈点】

新型材料是承载各种高端功能的载体,各领域前沿科技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材料科技的支撑。拿人造肌肉纤维来说,这种材料在柔性电子领域大有用武之地。如果用人造肌肉纤维作为服务机器人的制造材料,那么机器人将不再那么生硬冰冷,而变得更加“温柔可亲”。不仅如此,将其用于可穿戴领域,消费者也可以享受到更多与人体皮肤更加贴合,使用起来无痕、无感的电子产品。这些,都要感谢材料科技的进步。

超声波让动物陷入“可控长眠”将应用于未来医疗或宇宙飞行

《自然·代谢》5月25日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称,通过定向头部的超声脉冲可诱导在小鼠和大鼠中出现可逆的冬眠样状态。这一非侵入性方法暂时激活了脑中的神经细胞,导致降低体温、减缓代谢,或可应用在未来医疗或长距离宇宙飞行中。

蛰眠是一种类似冬眠的生理状态,在此状态下哺乳动物会抑制代谢,降低体温,并减缓其他生理过程以保存能量。这一状态据信受到中枢神经系统控制。超声波能够以非侵入性方式穿透头骨聚焦于脑,并且如果集中在神经上,已被表明能够激活动物的神经细胞。

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陈红及其同事此次开发了一个超声发射器,可安装在自由活动的小鼠头部。他们针对下丘脑视前区施加了10秒超声脉冲,已知这一脑区可调节冬眠活动。这一活动在雌鼠和雄鼠中激发了即时体温下降数度(平均3—3.5℃),同时伴有心率下降和氧消耗下降,两小时内这些动物就完全恢复了。团队随后结合超声发射器和一个自动系统,会在体温开始上升时发射重复超声脉冲,从而将实验动物的这一类蛰眠状态维持高达24小时,且没有伤害或不适的迹象。

团队表示,这一技术在12只大鼠身上生效了(这种动物通常不会自然冬眠),虽然它们体温仅下降1—2℃,但研究人员认为这一调节代谢反应的生理过程可能在非冬眠哺乳动物身上也存在。

目前还需更多研究来调查这一方法对人类是否安全。未来这种延缓代谢、降低体温的非侵入性、可逆技术,在医学上或可应用于急救或急性重病,对长距离空间旅行也有所帮助。

用超声波突破皮肤屏障!MIT科学家为皮肤给药提供可穿戴解决方案

2023-05-26生物探索

这层屏障也给医学带来了挑战性,限制了通过皮肤给药的应用范围。然而,由于可以绕开消化系统,避免药物经肝脏或肠道的代谢损失,也能避免口服药物后胃肠道反应的发生,以及长期治疗时患者更好的依从性,通过皮肤给药依然是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科学家们希望能够找到方法,攻克皮肤屏障带来的给药障碍,使得皮肤给药能够更好地应用于伤口愈合、止痛和其他医疗、美容领域。

研究人员称,该方法不仅可用于各种皮肤疾病的治疗,还可以用于输送激素、肌肉松弛剂和其他药物。研究的资深作者、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副教授CananDagdeviren表示:“这一方法所展现出的使用简便、易于重复等特性,为那些患有皮肤疾病和过早皮肤老化的患者带来了一种改变游戏规则的新选择。通过这种方式输送药物可实现更少的全身毒性,以及更高的局部性、舒适性和可控性。”

虽然过去的研究表明,紫外线可以增加皮肤对小分子药物的渗透性,然而,想要通过这种方式实现药物输送总免不了需要配备大型设备。MIT团队此次开发出的可穿戴贴片则突破了这一方面的限制,能够适用于更多场合。

该贴片的主要材料为聚二甲基硅氧烷(poly(dimethylsiloxane),PDMS),其中嵌入了数个圆盘状的压电传感器。PDMS是一种基于硅的聚合物,可以直接粘附在皮肤上,无需额外的粘合剂。每个圆盘所在的空腔中,都可以储存溶解有药物分子的液体溶液。当电流流经这些压电元件时,压电元件就能将电流转化为机械能,在液体中产生压力波,从而在皮肤上产生破裂的气泡。而气泡破裂所产生的微射流,能够穿过皮肤坚硬的角质层。

这一现象在物理学上叫做“声空化”。当液体暴露在高强度的超声下时,在某些时刻液体局部压力降低,液体中的微小气泡会剧烈生长和振荡,形成气泡或者空腔,但很快又会因为声波的周期性挤压作用而发生收缩,当气泡收缩达到临界尺寸时,气泡会骤然坍塌并释放出高额能量。

低频声电泳(low-frequencysonophoresis,LFS,20–100kHz)、中频声电泳(IFS,100kHz-1MHz)、高频声电泳(HFS,>1MHz)都可以诱导声空化,但形成的空化气泡的共振半径不同,增强皮肤渗透性的机制也不相同。传统上,主要选择HFS来增强皮肤的渗透性,且其产生的气泡密度更高,大小与脂质双层的细胞间距相当。然而,又有发现表明,使用LFS产生更大的气泡,可以更好地利用气泡坍塌、微喷射等瞬态现象,而IFS则是一个有效的折衷方案。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采用了IFS方案,并通过测试烟酰胺的输送情况来测试该贴片的效率。烟酰胺是一类B族维生素,是许多防晒霜和保湿剂的常见成分。结果表明,通过超声贴片输送的烟酰胺比没有超声辅助穿透皮肤的药物量大26倍。与微针穿刺皮肤输送药物相比,超声贴片可在30分钟内输送微针6小时内的输送量。

目前,该超声贴片可使药物穿透几毫米厚的皮肤,这对于那些在皮肤内部起效的药物来,比如用于治疗老年斑或其他皮肤黑斑的烟酰胺或维生素C,或用于治疗烧伤的局部药物,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研究人员考虑对该超声贴片进一步升级,使得药物穿透深度增加,以帮助那些需要达到血液的药物,如咖啡因、芬太尼或利多卡因,能够起效。Dagdeviren还构想了这种贴片用于输送孕激素之类激素的可能性。此外,研究人员现在正在探究将类似的设备植入体内的可能性,如果成功,该贴片还将有望输送治疗癌症或其他疾病的药物。

研究揭示米色脂肪细胞调控新机制

2023-05-29广州生物院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吴东海团队和香港中文大学惠晓艳团队合作在《科学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吴东海团队和香港中文大学惠晓艳团队合作在《科学进展》(AdvancedScience)上发表题为AndrogenReceptorisaNegativeRegulatorofPRDM16inBeigeAdipocyte的研究,揭示了雄激素受体(AndrogenReceptor,AR)通过直接抑制米色脂肪激活的关键分子PRDM16的表达,负向调控米色脂肪细胞活性。

肥胖及其引发的一系列代谢综合症(包括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脂肪肝)危害巨大。近年来研究发现,成人体内的白色脂肪组织在特定条件下可转变成“米色脂肪”,后者可将机体多余能量以热量形式消耗。因此激活米色脂肪是目前对抗肥胖、代谢疾病的最新治疗方式。

悉尼大学研究:预计到2050年,全球将有超8亿人患腰背疼痛

2023-05-29环球网

据悉尼大学主导的一项最新研究预计,到2050年,全球腰背疼痛病例将超过8.43亿,较2020年增长36%。研究人员表示,随着人口老龄化,我们必须在腰背疼痛病例增长到无法承受之前采取措施,避免对医疗系统造成巨大负担。这项研究是世界首项用于预测未来背痛患病率的研究,已于近期发表在《柳叶刀风湿病学》杂志上。

年长女性人群更易患病或影响中国老龄化社会

研究同时揭示了一个普遍误区,即人们认为腰背疼痛主要对工作中需要久坐的“上班族”产生影响,但研究人员表示,现在大部分腰背疼痛病例发生在“银发族”中。而与男性相比,女性的腰背疼痛病例更多。

不断增长的老年人群体势必会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及医疗体系带来压力,而腰背疼痛病例的持续增长或为中国老龄化社会带来影响。

常见治疗方法存在挑战针对老年人的治疗仍欠缺

腰背疼痛仍是全球最主要的致残原因,且由于其治疗选择有限并缺乏一致的方法,研究人员担心这将导致一场医疗危机。

在2018年,《柳叶刀》杂志的专家(独立于本次研究)亦表达了他们的担忧,并提出了关于锻炼和教育方面的建议,强调了需要改变全球政策以预防和管理腰背疼痛,阻止不适当治疗的增加。然而自那时以来,治疗方面的进展甚微。针对腰背疼痛的常见治疗方法被发现在疗效上存在未知或无效的情况,其中包括某些手术和阿片类药物。

“与年轻成年人相比,老年人具有更复杂的病史,并且更有可能被开具强效药物,包括阿片类药物用于背痛管理。但这并不理想,可能对他们的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尤其是因为这些镇痛药可能会干扰他们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悉尼肌肉骨骼健康(SydneyMusculoskeletalHealth)倡议的主要作者ManuelaFerreira教授表示。

研究合著者之一、来自中央昆士兰大学(CQUniversity)的KatiedeLuca博士表示,如果不采取正确的行动,腰背疼痛可能会成为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心理健康问题、侵入性医疗程序和重度残疾等慢性健康状况的前兆。“腰背疼痛仍然是全球最主要的致残原因。这种情况具有重大的社会经济后果,对身体和个人的影响直接威胁到整个社会健康的老龄化进程。”

福建医科大学许艳芳团队通过单细胞测序揭示不同病因急性肾损伤细胞病理机制

2023-05-30生物谷原创

急性肾损伤是一种复杂的全身性疾病,也是危重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目前的研究表明,AKI使慢性肾脏疾病(CKD)的风险增加近8-10倍,使其成为CKD发病的主要风险因素。

急性肾损伤是一种复杂的全身性疾病,也是危重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目前的研究表明,AKI使慢性肾脏疾病(CKD)的风险增加近8-10倍,使其成为CKD发病的主要风险因素。血清肌酐(Scr)是评估肾功能最常用的指标,但观察到的Scr变化滞后。

此外,Scr水平不能作为区分实质损害和功能损害的功能指标,它们容易受到体重、循环容量和药物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除了阐明AKI肾脏关键部位的损伤机制外,还迫切需要识别不同节段早期损伤的生物标记物,以帮助预防肾脏损伤,阻止进展为CKD。

不同病因所致急性肾损伤(AKI)细胞病理机制的同质性和异质性知之甚少。在这里,我们对五种常见的AKI病因(CPCisplatin、IRI-再灌注损伤、UUO-单侧输尿管梗阻、FA-叶酸和草酸钠)的小鼠肾脏进行了单细胞测序(ScRNA)。

研究者构建了一个有效的多模型AKIscRNA图谱,包含20种细胞类型和80,689个高质量细胞。结果提示,与IRI和CP-AKI相比,FA-和SO-AKI表现出更类似于UUO-AKI的损伤特征,这可能是由于微小的晶体引起的肾内梗阻所致。

通过scRNA图谱鉴定了7种不同功能的近端小管细胞(PTC)亚型,发现在不同的AKI模型中,适应性不良的PTC和经典的Havcr1PTC而不是新的Krt20PTC影响促炎和促纤维化水平。细胞死亡和细胞骨架重塑事件是PTC中普遍存在的损伤模式。

此外,研究者发现在PTCs中,程序性细胞死亡占主导地位,而在剩余的肾小管中,凋亡和自噬占主导地位。研究者还确定S100a6是一个新的AKI-内皮损伤生物标志物。此外,动态主动免疫(尤其是Arg1-Macro_2细胞)与实质细胞的相互作用是AKI的重要特征。

从健康的PTCs到受损的PTCs的转录轨迹和蛋白质组学分析显示,AKI-PTCs中存在广泛的细胞骨架重构事件

总之,到目前为止,本研究提供了一个非常全面的多模型AKI的单细胞图谱,这将为未来研究AKI的内在机制和治疗靶点提供宝贵和重要的资源,并有助于未来深入了解每种细胞类型的潜在调控机制。(生物谷Bioon.com)

参考文献

ZhiminChenetal.Single-cellsequencingrevealshomogeneityandheterogeneityofthecytopathologicalmechanismsindifferentetiology-inducedAKI.CellDeathDis.2023May11;14(5):318.doi:10.1038/s41419-023-05830-z.

基因治疗首次恢复老鼠听力

2023-05-31科技日报

美国科学家在最新一期《分子疗法》杂志上撰文指出,他们最近开发出了一款成熟的小鼠模型,首次利用基因疗法,恢复了老年动物模型的听力,最新方法有望应用于人类。

到2050年,预计每10个人中就有1人罹患某种形式的听力损失。在全世界数亿听力损失病例中,遗传性听力损失往往最难治疗。助听器和人工耳蜗的缓解作用有限,但目前没有任何可用的治疗方法来逆转或预防这类遗传疾病,这促使科学家评估基因疗法以用作替代解决方案。

在最新研究中,美国麻省眼耳科医院的科学家开发出了一款成熟的小鼠模型,首次在老年动物模型上成功证明了AAV的功效。该模型拥有一个类似于TMPRSS3人类基因出现问题的突变,TMPRSS3基因出现缺陷通常会导致人渐渐失去听力。

研究人员表示,病毒介导的基因疗法,无论是单独使用还是与人工耳蜗相结合,都有可能治疗遗传性听力损失。

PNAS:科学家识别出转移性乳腺癌的新型疗法靶点

来自肯塔基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当癌症发生转移时癌细胞中所发生的变化,并识别出了一种潜在的靶点,或有望帮助开发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新型疗法。

研究人员经常能在很多癌症中检测到琥珀酸盐(succinate)的异常积累,然而琥珀酸盐在癌症进展过程中的细胞功能和调节机制,目前研究人员并不是十分清楚。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ProceedingsoftheNationalAcademyofSciences上题为“ThePLOD2/succinateaxisregulatestheepithelial–mesenchymalplasticityandcancercellstemness”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肯塔基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当癌症发生转移时癌细胞中所发生的变化,并识别出了一种潜在的靶点,或有望帮助开发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新型疗法。

转移是指癌细胞从原发性肿瘤位点扩散到周围组织及远端器官,其是乳腺癌患者死亡发生的主要原因,癌细胞的可塑性或者其改变和适应的能力对于转移性乳腺癌的进展至关重要。这篇研究报告中,研究人员发现,名为琥珀酸盐的代谢产物在增强癌细胞可塑性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时研究人员还识别出了一种名为PLOD2的特殊酶类或许能作为乳腺癌进展期间琥珀酸盐的调节子。

科学家识别出转移性乳腺癌的新型疗法靶点。

研究者RenXu博士说道,本文研究揭示了琥珀酸盐此前未被识别出的一种特殊功能,以及其在乳腺癌转移过程中扮演的关键角色;这或许就填补了我们关于揭示代谢产物的改变如何促进癌细胞可塑性研究上的一个空白。通过联合研究后,研究人员分析了乳腺上皮细胞在上皮间质转化(EMT,epithelialmesenchymaltransition)期间代谢重编程发生的过程和机制,EMT是一种能调动癌细胞的特殊生物学过程。

研究结果表明,靶向作用PLOD2或许有望作为一种潜在的策略来抑制乳腺癌的转移和药物耐受性;而EMT期间PLOD2的表达则会提高乳腺癌细胞中琥珀酸盐的水平,而PLOD2的抑制则会降低琥珀酸盐的水平并抑制癌细胞的可塑性。研究者Xu认为,由于PLOD2能作为一种可药用的靶点,因此本文研究结果或许有望帮助开发阻断癌症进展的新型疗法。综上,本文研究结果揭示了琥珀酸盐在增强癌细胞可塑性和干性方面此前未被识别的特殊功能。(生物谷Bioon.com)

原始出处:

YuxinTong,YifeiQi,GaofengXiong,etal.ThePLOD2/succinateaxisregulatestheepithelial–mesenchymalplasticityandcancercellstemness,ProceedingsoftheNationalAcademyofSciences(2023).DOI:10.1073/pnas.2214942120

来自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表示,此前乳腺X光检查所掌握的数据或许并未得到充分利用,这些数据能帮助更好地识别出出处于乳腺癌高风险的女性群体,甚至还能揭示出其机体哪个乳腺可能会受到影响。

很多中老年女性都会遵照医生的建议每个一至两年进行一次乳腺X光检查从而筛查乳腺癌,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JAMAOncology上题为“LongitudinalAnalysisofChangeinMammographicDensityinEachBreastandItsAssociationWithBreastCancerRisk”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表示,此前的乳腺X光检查所掌握的数据或许并未得到充分利用,这些数据能帮助更好地识别出出处于乳腺癌高风险的女性群体,甚至还能揭示出其机体哪个乳腺可能会受到影响。

当临床医生读取乳腺X光片时,他们会评估个体的乳腺密度以及癌症迹象,并将女性此前的X光片与最近的进行对比来寻找令人担忧的变化,但是有些改变是很难用肉眼发现的。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一种数学模型来对近1000名女性进行为期10年的研究,他们监测了在10年研究期间参与者机体乳腺密度的变化,结果发现,近300名后来被诊断为癌症的和并未诊断为癌症的女性之间乳腺密度的变化率有很大的不同,这一研究结果或能帮助科学家们完善当前的风险算法,并帮助识别哪些女性能从额外的筛查手段中获益。

研究者GrahamA.Colditz博士说道,我们对抗乳腺癌最好的工具就是早期检测,通过将重复图像中乳腺密度的变化添加到每个乳腺风险分类的模型中,研究人员就能为每次更新的乳腺X光检查提供更好的风险评估阶段,随后还能更好地对其未来的风险进行分类,并引导女性采取更为合适的预防性策略,比如增加筛查作为日常乳腺健康计划的一部分。临床医生往往会利用多种因素来评估女性的乳腺癌风险,包括年龄、家族史、高风险遗传突变的存在以及乳腺密度等,被认为是高风险的女性通常会被建议进行补充筛查,这通常意味着除了进行每年的乳腺X光检查之外,其还需要每年进行MRI扫描。

ShuJiang,PhD1;DebbieL.Bennett,MD2;BernardA.Rosner,PhD3;etal.LongitudinalAnalysisofChangeinMammographicDensityinEachBreastandItsAssociationWithBreastCancerRisk,JAMAOncology(2023).DOI:10.1001/jamaoncol.2023.0434

低成本手机附件测血压“触手可及”

2023-06-01科技日报

目前这种夹子的制作成本约为80美分。研究人员估计,如果规模化生产,成本可能低至每个10美分。这有助于让资源匮乏地区的人们能够低成本、轻松、方便地进行常规血压监测。

该夹子是一个3D打印的塑料附件,可以安装在智能手机的摄像头和闪光灯上。它的光学设计类似于针孔相机。当用户按下夹子时,智能手机的闪光灯就会照亮指尖。然后,光线通过针孔大小的通道投射到相机上,形成一个红色圆圈的图像。夹子内的弹簧允许用户以不同的力按压。用户按下的力度越大,相机上出现的红色圆圈就越大。通过观察圆圈的大小,这款应用程序可以测量用户指尖施加的压力,通过观察圆圈的亮度,它可以测量指尖进出的血量,然后通过算法将这些信息转换为收缩压和舒张压读数。

研究人员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医疗中心的24名志愿者身上测试了夹子,结果与用血压计测得的数值相当。

最新研究:定期冥想可有效避免负面情绪

2023-06-01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冥想有助于决策?据《瑞士资讯》30日报道,最新研究表明,定期的正念冥想可有效避免负面情绪。

报道称,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将261名志愿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观察实验:一组人闭眼打坐,均匀呼吸,完全专注于“当下”,体会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另一组人则通过听音乐放松。

这些志愿者在实验前后进行了系统化评估,以量化他们应对负面信息的能力。结果发现,每天冥想的志愿者能更好消化自己的负面情绪,而另一组志愿者则没有太大改变。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经济和数据科学院的阿什教授表示,经常练习冥想对身心有积极意义,每天只需冥想15分钟就可以缓解压力,降低罹患抑郁症的风险,提高专注力和工作效率。此外,冥想能提高人们平静接受正面或负面两种信息的能力。因此,经常做冥想有助于做出更全面、客观的决定。

进入人类细胞执行特定任务人工病毒载体可用于基因编辑

《自然·通讯》30日报告了一种制作人工病毒样载体的方法,所制载体能进入人类细胞执行特定任务,如基因编辑。这种大容量、可定制化的纳米材料为未来基因疗法和定制化医疗带来新希望。

病毒是一种高效的生物“机器”,能够快速复制和组装后代。自然的人类病毒,如慢病毒属,此前曾经过改造在动物中递送治疗性的DNA或RNA,但它们的递送能力有限而且有安全问题。通过制造以治疗性分子编程的人造病毒载体让病毒机制为人所用,可进行有益的修复,帮助人类恢复健康。

美国天主教大学和普渡大学研究团队此次设计了一种方法,用一类被称为T4噬菌体、能感染细菌的病毒,制造人造病毒载体(AVV)。这类AVV有很大的内部容量和一个大的外表面,可编程和递送治疗性生物分子。在概念验证实验中,他们生成了含有蛋白和核酸物质的AVV,用于展示在基因组改造方面的用途。在实验室中,这一平台能将全长的抗肌萎缩蛋白基因成功递送到人类细胞,并执行各种分子操作改造人类基因组。此外,AVV大量生产时成本不高,并且这些纳米材料可以保持稳定数个月。

团队说,尽管还需要进一步工作来评估安全性,但这一方法已展现出未来前景,可用于临床治疗人类疾病和罕见病。

病毒是地球上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生物。它们的组成如此之简单,进化机制却如此之高效,掀起的致命感染和全球流行病,需要人类耗费巨大人力物力来抗衡。那能否让病毒这个特点为我所用呢?这就是人造病毒载体的研究方向。多年来,这一领域仅在起步阶段,但现在,我们看到了这一技术为未来基因疗法和定制化医疗带来的希望。

徐瑞华/鞠怀强团队揭示IL-1β通过抑制肿瘤细胞铁死亡,促进肿瘤免疫治疗抵抗

2023-06-01生物世界

该研究解析了IL-1β通过诱导NNT乙酰化抑制肿瘤细胞铁死亡并介导免疫治疗抵抗的新机制,明确了炎症微环境可通过重塑肿瘤代谢降低免疫治疗疗效,拓宽了对炎症微环境在肿瘤代谢重编程及抗肿瘤免疫中作用的认知,

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伴随着机体免疫系统功能紊乱和免疫监视功能失调。肿瘤免疫治疗通过主动或被动的方式重新激活免疫系统,恢复其免疫监视功能以达到控制及清除肿瘤的目的,是肿瘤治疗领域的革命性突破。

近年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徐瑞华教授团队在临床实验中证实了相比于单纯化疗,食管癌患者更能从“PD-1抗体+化疗”模式中获益,进一步的转化研究证实也只是部分病人能够真正获益,仍有相当比例的“冷肿瘤”(如肠癌、肾癌等)患者对此类免疫疗法响应较差,长期获益比例低。肿瘤微环境的免疫抑制状态是导致免疫检查点阻断剂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深入探索肿瘤微环境抑制抗肿瘤免疫的作用方式和调控机制将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潜在的新靶点和新策略。

2023年5月25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徐瑞华/鞠怀强教授团队在Cell子刊MolecularCell上发表了题为:IL-1β-associatedNNTacetylationorchestratesiron–sulfurclustermaintenanceandcancerimmunotherapyresistance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揭示了IL-1β可通过诱导肿瘤细胞线粒体内膜蛋白NNT的乙酰化,从而调控铁硫簇稳态,进而抑制肿瘤细胞铁死亡并介导免疫治疗抵抗。

NNT定位于线粒体内膜,在质子动力势的驱动下催化NADP+生成NADPH,其对线粒体NADPH的贡献占比近50%。该研究发现,IL-1β处理可显著诱导胃癌细胞中NNT乙酰化修饰的上调,进一步通过氨基酸位点突变及蛋白质谱鉴定出K1042位点是受IL-1β调控的关键乙酰化修饰位点。

机制研究表明,IL-1β通过诱导乙酰基转移酶PCAF进入至线粒体介导NNTK1042乙酰化,该位点的乙酰化可增强NNT与其底物NADP+的亲和力从而增强催化活性,进而促进NADPH的合成。在线粒体中NADPH参与维持铁硫簇稳态及含铁硫簇蛋白的功能。该研究发现,IL-1β处理可显著提高NNT野生型肿瘤细胞内含铁硫簇蛋白的功能,而NNTK1042位点突变的肿瘤细胞对IL-1β无响应。

铁硫簇是细胞内铁离子的感受器,铁硫簇不足会导致细胞启动铁饥饿反应(iron-starvationresponse)从而上调铁转运体TFRC的表达水平进而从胞外摄取大量铁,导致细胞铁过载(ironoverload)。

铁死亡(ferroptosis)是一种铁离子依赖的由脂质过氧化物过度累积导致的调控性细胞死亡,细胞内的铁过载会增加其对铁死亡的敏感性。该研究发现在铁死亡压力下,IL-1β可显著降低NNT野生型肿瘤细胞内的亚铁离子和脂质过氧化水平从而保护细胞免于发生铁死亡但对NNTK1042位点突变的肿瘤细胞无保护作用。

既往研究表明,CD8+T细胞可通过分泌IFN-γ抑制肿瘤细胞xCT的表达并重塑脂代谢以诱导肿瘤细胞铁死亡。

为探究IL-1β能否通过诱导NNT乙酰化协助肿瘤细胞抵抗免疫治疗引发的铁死亡,研究者构建了多种小鼠肿瘤模型,结果表明,联用IL-1β中和抗体或阻断NNT乙酰化可显著增加PD-1抗体治疗引发的肿瘤细胞铁死亡。此外,该研究引入了多种癌种的免疫治疗队列样本,结果表明,血清中IL-1β含量较高的肿瘤患者对免疫治疗的响应更差。

总的来说,该研究解析了IL-1β通过诱导NNT乙酰化抑制肿瘤细胞铁死亡并介导免疫治疗抵抗的新机制,明确了炎症微环境可通过重塑肿瘤代谢降低免疫治疗疗效,拓宽了对炎症微环境在肿瘤代谢重编程及抗肿瘤免疫中作用的认知,为开发新型免疫治疗策略提供了新的视角。

Cell:压力大,易拉稀!心理压力通过肠神经系统加剧肠道炎症

这些发现为大脑对外周炎症的影响提供了机制解释,将肠神经系统(ENS)定义为心理压力和肠道炎症之间的中继站,并表明压力管理可以作为炎症性肠病(IBD)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了肠道神经元和神经胶质可能是

近日,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在Cell期刊发表了题为:Theentericnervoussystemrelayspsychologicalstresstointestinalinflammation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表明,肠神经系统(ENS)在介导慢性压力对肠道炎症加剧中发挥关键作用,这一发现为大脑对外周炎症的影响提供了机制解释,并提示了我们在炎症性疾病的临床管理中考虑患者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中枢神经系统(CNS)对心理压力的反应已被深入研究,而肠神经系统(ENS)对压力的反应及其后果目前仍知之甚少。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研究团队揭示了心理压力通过肠神经系统(ENS)影响肠道炎症的几种机制。

该研究发现,肠神经系统(ENS)在介导慢性压力对肠道炎症的加重作用中的关键作用。糖皮质激素水平的长期升高驱动肠胶质细胞炎症亚群的产生,该亚群通过CSF1促进单核细胞和TNF(肿瘤坏死因子)介导的炎症。此外,糖皮质激素通过TGF-β2导致肠神经元转录不成熟、乙酰胆碱缺乏和运动障碍。

研究团队还进一步在三个炎症性肠病(IBD)患者队列中验证了心理状态、肠道炎症和运动障碍之间的联系。

总的来说,这些发现为大脑对外周炎症的影响提供了机制解释,将肠神经系统(ENS)定义为心理压力和肠道炎症之间的中继站,并表明压力管理可以作为炎症性肠病(IBD)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了肠道神经元和神经胶质可能是改善精神健康损害炎症后遗症的治疗靶点。

这项研究有几个重要意义:

其次,这项研究解决了一个难题,即压力会加剧炎症性疾病。

第三,这项研究强调了在炎症性疾病的临床管理中考虑患者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对精神状态的评估,结合减轻压力、焦虑和抑郁的策略,可能是提高炎症性疾病治疗成功率的一种强有力且未被充分利用的工具。

AdvancedScience:王宇团队等构建基于CRISPR-Cas的RNA适配体筛选系统

核酸适配体(aptamer)由诺奖获得者JackSzostak命名,这是是一类短的、单链DNA(ssDNA)或RNA寡核苷酸,通过形成三维空间结构,结合特定蛋白或者细胞发挥作用。基于其独特的生物学和化学特性,核酸适配体正在用于诊断试剂和治疗药物的开发。指数富集的配体系统进化技术(SELEX)是核酸适配体筛选的金标准方法,主要基于核酸文库与目标蛋白或细胞在溶液中或者在细胞表面的亲和力作用,再结合深度测序捕获富集序列。与此同时,对CRISPR/Cas的改造,已经拓展出远远超过其天然核酸酶的功能,发展出了转录调控、表观遗传调控、基因组标记等丰富多彩的应用。

近日,深圳大学生命与海洋科学学院王宇课题组,联合广州实验室赵金存教授,清华大学谭旭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周兵研究员以及深圳疾控中心张仁利教授,在AdvancedScience期刊发表了题为:RepurposingCRISPR/CastoDiscoverSARS-CoV-2DetectingandNeutralizingAptamers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报道了一种新颖的基于CRISPR/Cas的RNA配体筛选系统——CRISmers(CRISPRbasedaptamersscreeningsystem)。有别于传统的SELEX筛选,CRISmers将RNA适配体筛选从溶液体系或者细胞表面搬到了细胞内,从而提供了胞内天然生物环境下的RNA和蛋白质的折叠与相互作用,并避免了筛选过程中的环境波动影响。CRISmers通过CRISPR/Cas的转录激活功能,将RNA适配体与靶蛋白的亲和作用转化为抗生素筛选压力下细胞的存活能力,以每个单细胞作为相互隔离的物理单元,区分功能性事件和背景噪音。

首先,研究团队设想了CRISmers的概念,然后应用GFP和此前经SELEX筛选获得的RNA适配体进行了初步的概念验证和筛选系统的关键参数指征,从而得到了CRISmers筛选系统的工作流程。简单来说,将适配体随机序列文库以pooled方式构入进sgRNA骨架,若文库中含有与特定靶蛋白结合的亲和序列,即可招募与靶蛋白融合的转录激活因子,从而激活下游抗性基因的表达。通过施加抗性筛选压力,即可将携带亲和配体的细胞在体系中富集。包含RNA适配体的文库通过慢病毒递送,整合进入细胞基因组。RNA适配体的序列信息可以通过提取基因组、定向扩增配体区段、以及深度测序获取。

CRISmers理论上具有广泛的靶向性,但考虑到研究进行期间正值新冠疫情,该团队将第一个靶标指向了SARS-CoV-2刺突蛋白受体结构域RBD。通过初级筛选和二级验证,获得了可特异靶向RBD的2个优选的RNA适配体,且在体外呈现出有效的病毒检测和中和活性。有趣的是,和其他论文中报道的一致,核酸配体表现出不受病毒突变影响的现象,具有广谱抗SARS-CoV-2的潜力。这一现象也许和核酸配体内在的柔性结构特性有关。类似的,不同的CRISPR/Cas系统的向导RNA也观察到可以互换的现象[7]。进一步,选取其中一条RNA适配体,团队发现,结合多种修饰和偶联,包括2’-氟嘧啶和2’-甲氧基RNA修饰(提升RNA稳定性),以及5’端胆固醇(呈递到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和分子量为40kDa的聚乙二醇(延长体内半衰期)的偶联,经滴鼻给药,在小鼠体内实现了对OmicronBA.2活病毒的预防型和治疗型抗病毒中和活性。通过对比实验,团队发现胆固醇和聚乙二醇的偶联对于动物体内的活性不可或缺,尽管它们对于细胞水平上的中和活性可有可无。

最后,该团队还对CRISmers系统的通用适配性进行了验证。应用靶向SARS-CoV-2RBD筛选获得的两个RNA配体,对CRISmers系统中的元件分别进行了替换,包括:

1)将dSpCas9替换成更小体积版本的dCasMINI-V4;

2)将抗性基因替换成荧光蛋白;

3)将筛选宿主细胞由人HEK293T细胞系替换成大肠杆菌,均可捕获到RNA配体与RBD的亲和力信号。

近年来核酸药物的成功主要来自于以“信息分子”发挥作用的方式,包括siRNA、ASO、mRNA。与之对应的是,RNA作为“结构分子”虽然对于生物学的很多方面也非常重要(某种意义上,CRISPR/Cas中的向导RNA就是一个大aptamer),但是以这样的角色转化为药物,虽然潜力巨大,但尚待发掘。CRISmers作为研究RNA作为“结构分子”的工具技术将可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另外,CRISmers尽管看起来也适用于膜外的靶标,理论上而言对于膜内的靶标具有更加独特的价值。siRNA和mRNA等核酸药物跨过细胞膜对于实现它们的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核酸递送技术的进步,胞内靶点对于核酸药物而言也许将逐步获得和小分子化学药一样的可及性。

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获颁世界卫生组织奖项

2023-05-28中国新闻网

第76届世界卫生大会正在日内瓦举行,26日大会颁发2023年世界卫生组织奖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简称慢病中心)获颁科威特国老年人卫生保健和健康促进研究奖。

科威特国老年人卫生保健和健康促进研究奖于2003年设立,由科威特国政府捐资支持,旨在奖励为老年人卫生保健和健康促进研究作出杰出贡献的个人、机构或非政府组织。2023年奖项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和黎巴嫩女科学家阿卜拉·迈希奥·西巴伊(AblaMehioSibai)共同获得。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主任吴静在颁奖仪式上表示,此次获奖不仅是对中国老年卫生保健和健康促进事业的认可,也是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建设的新动力。中国一直高度重视老年健康,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与健康中国都是国家优先发展战略,把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万策。

资料显示,开展老年健康研究与实践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重要职责之一,所做工作包括开展中国老年人健康素养调查,制定老年人健康素养宣传工具包;组织系列老年人健康宣传周活动;实施覆盖近2000个城乡社区、70万老年人的心理关爱项目;围绕老年人失能失智进行预防干预;进行中国骨质疏松症调查和防治推广;研究中国老年健康状况和策略,组织各类基层能力建设和培训等。

现有世卫组织奖项多由卫生界杰出人物或在卫生方面有遗产的个人创建,或为纪念杰出人物而设立。26日除科威特国老年人卫生保健和健康促进研究奖,世卫大会还颁发世川卫生奖、李钟郁博士(前韩国籍世卫组织总干事)公共卫生纪念奖、纳尔逊·曼德拉健康促进奖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卫生基金奖,获奖机构和个人来自尼泊尔、泰国、危地马拉、巴林和菲律宾。(完)

国家卫生健康委举办2023年青年干部培训班

2023-05-26国家卫生健康委人事司

为进一步加强委直属机关青年干部的教育管理监督,委人事司于2023年5月8日至19日,在福建古田先后举办2期青年干部培训班。

学员们一致表示,将以本次培训为新的起点,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思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勤学苦练、增强本领,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贡献青春智慧。

来自委直属机关各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疾控局、中国老龄协会青年干部120余人参加培训。

北京养老服务行业发展四季青论坛举办提供多元服务培育专业人才

2023-05-29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北京5月28日电(记者罗阳奇)近日,首届北京养老服务行业发展四季青论坛举办。本届论坛由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等主办。论坛以“让专业养老服务走进寻常百姓家”为主题,聚焦养老服务社会热点,发布北京市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试点工作成果和初步经验,介绍了北京市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调研、养老队伍人才建设等项目成果。

北京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在论坛上介绍,去年10月北京市在西城区广安门内街道启动了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试点,打造首家居家养老服务综合示范中心。在试点中,该中心编制了涵盖生活照护、助医服务、供餐服务、康复服务、培训指导、心理支持、辅助服务的7大类、20小类、98项的服务供给清单,为广大老年市民提供适合各年龄段和身体状况的产品和服务。

为进一步推广试点经验,动员各类主体广泛参与,北京市中心城区(城六区)创新试点“揭榜挂帅”工作于今年4月启动,由东城、西城、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6个区的民政部门结合属地街乡镇服务需求,发布了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榜单,由养老服务企业报名揭榜。

《人民日报》(2023年05月29日11版)

我国将开展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计划

2023-05-30光明日报

新华社北京5月29日电(记者顾天成、董瑞丰)医疗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是人民健康的重要保障和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基石。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近日联合印发《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计划(2023-2025年)》,推进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行动计划提出了包括基础质量安全管理、关键环节和行为管理、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等维度在内的28项具体措施和5个专项行动。

5个专项行动包括手术质量安全提升行动、“破壁”行动、病历内涵质量提升行动、患者安全专项行动和“织网”行动。通过实施以上专项行动,对手术质量安全管理、建立“以疾病为链条”的诊疗模式、病历内涵质量、患者安全管理、质控组织体系建设等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和目标。

此外,行动计划还要求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要亲自研究、靠前领导,落实落细各项工作,强化基础医疗安全管理,加强医疗质量安全日常监测、分析和反馈,推动行动顺利开展。

28项举措!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计划发布

2023-05-30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5月29日电(记者孙红丽)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近日印发《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从基础质量安全管理、关键环节和行为管理、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等维度提出了28项具体措施和5个专项行动。

《行动计划》主要内容包括3大方面:一是加强基础质量安全管理,夯实结构质量。围绕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工作机制以及医务人员、药品器械、医疗技术等核心要素指导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进行完善落实,并着力加强急诊、门诊、日间、手术、患者随访等薄弱环节的质量安全管理。

二是强化关键环节和行为管理,提高过程质量。围绕日常诊疗行为、患者评估、三级查房、合理用药、检查检验、病历质量、会诊行为、急难危重患者救治、患者安全管理、护理服务等10个方面进行部署,指导医疗机构提升全诊疗流程的质量安全。

同时,《行动计划》设立了手术质量安全提升行动、“破壁”行动、病历内涵质量提升行动、患者安全专项行动、“织网”行动5个专项行动,就手术质量安全管理、建立“以疾病为链条”的诊疗模式、病历内涵质量、患者安全管理、质控组织体系建设等5个方面的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和目标,也是本次行动的核心任务。

天津养老人才共建基地揭牌

2023-05-30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天津5月29日电(记者龚相娟)近日,天津市高层次社会工作人才培养计划启动仪式暨养老人才共建基地揭牌仪式在天津理工大学举行。活动由天津市民政局与天津理工大学共同举办。

此次活动标志着天津市培养高层次社工人才培训计划正式启动。培养计划聚焦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着力培养民政领域高层次社会工作人才和养老人才,助力养老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地增进民生福祉。

天津市养老人才共建基地作为高层次社会工作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天津理工大学社会发展学院老年学专业资源,天津理工大学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研究等学科优势,共同培养养老领域专业人才,推动养老服务行业科技创新,打造养老工作领域产教融合新范式。基地的功能包括本科层次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培养、养老院院长培训、养老产业管理人员培养、老年社工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工作。

鼓励全日制高校学生参加基本医保

本报北京5月30日电(记者邱玥)近日,国家医保局联合教育部发布通知,鼓励各类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包括民办高校)中全日制本专科生、全日制研究生参加高校所在地基本医疗保险,提高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

国家医保局有关负责人指出,受各方面因素影响,近年来,在我国大学在校生人数不断增多的背景下,大学生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出现下降。为进一步保障大学生基本医疗需求,提高大学生健康水平,国家医保局联合教育部印发通知,以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参保水平。

据介绍,2008年印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范围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将大学生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范围。在《指导意见》提出的自愿参保缴费和属地原则以及《“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提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质量的基础上,通知更加注重有效扩面,要求各级医疗保障、教育部门要加强动员,统筹兼顾,鼓励各类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包括民办高校)中全日制本专科生、全日制研究生参加高校所在地基本医疗保险,提高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

国家医保局表示,各地医疗保障部门要在2023年6月底前,主动深入高校和大学生群体,集中开展政策宣讲,提高政策知晓率,做好大学生参保服务工作。教育部门及各有关高校要为大学生参保提供便利。

国家医保局同时要求,各地要采取措施,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个人应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及经基本医保支付后应由其个人负担的符合规定的医疗费用,通过医疗救助制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和社会慈善捐助等多种途径给予资助,切实减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医疗费用负担。=

此外,国家医保局强调,各级医疗保障部门、教育部门要协同合作,建立工作联动与数据共享机制,不断优化参保流程和就医管理措施,不断提高大学生医保参保和医疗保障水平。

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切实保护未成年人

30日,最高人民法院与全国妇联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促进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依法履行家庭教育责任,切实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据初步统计,2022年1月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后,截至2022年年底,全国各级法院发出家庭教育指导令10308份,单独或联合有关部门建立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机构837个,开展家庭教育指导38080次,为推动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和犯罪预防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各地法院发出的家庭教育指导令在名称、形式、内容和适用情形等方面不统一,对执行方式缺乏明确规范。

《意见》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离婚案件过程中,对有未成年子女的夫妻双方,应当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对于涉及抚养、收养、监护权、探望权纠纷等案件,以及涉留守未成年人、困境未成年人等特殊群体的案件,人民法院可以就监护和家庭教育情况主动开展调查、评估,必要时依法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发现未成年人存在严重不良行为或者实施犯罪行为的,以及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依法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人民法院根据情况对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予以训诫,并可以责令其接受家庭教育指导。

《意见》规定,人民法院在开展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应当结合案件具体情况,对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开展监护职责教育和法治教育。人民法院可以在诉前调解、案件审理、判后回访等各个环节,通过法庭教育、释法说理、现场辅导、网络辅导、心理干预、制发家庭教育责任告知书等多种形式开展家庭教育指导。

《意见》还规定,人民法院、妇联将加强协作配合,进一步推动建立与有关部门、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的联动机制,推动未成年人各项保护制度落实。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发现有关单位未尽到未成年人教育、管理、救助、看护等保护职责的,及时向有关单位发出司法建议。

营造适老化消费环境(市场漫步)

2023-05-31人民网

以改革创新推动老年人口高质量发展,以更优的适老化消费环境助力老年人畅享高品质生活

期待更便捷的老年用品购物渠道,希望有更人性化的助老设施和产品,呼吁更完善的养老服务标准体系……前不久,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22年养老消费调查项目研究报告》显示,我国低龄老人消费更具活力,升级型消费需求明显,高龄老人养老仍需加强政策支持力度,老年人消费环境仍需适老化提升。

《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明确提出,发展银发经济,推动公共设施适老化改造,开发适老化技术和产品。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在营造适老化消费环境方面取得长足进步。但也要看到,适老化消费环境仍有一些短板。进一步释放老年群体消费潜力、激发老年消费市场活力,优化老年消费环境是关键抓手。当务之急,是要把打造安全、舒心、优质的适老化消费环境摆在重要位置,以系统观念统筹谋划老年人口问题,以改革创新推动老年人口高质量发展,补短板、强弱项,以更优的适老化消费环境助力老年人畅享高品质生活。

优供给,提升适老产品和服务质量。围绕老年服装服饰、智能化日用辅助产品、养老照护产品、康复训练及健康促进辅具等重点领域,开展质量专项提升行动。从提高老年用品功能性、安全性等方面入手,推广和运用精益制造、全面质量管理、卓越绩效等先进质量管理技术和方法,提升老年用品质量。推进服务管理标准化,促进养老服务能力提升,通过试点项目的示范引领,提高行业服务标准化水平。

畅渠道,构建老年消费便利圈。优化线下老年用品实体店布局,针对老年人的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积极引导商场、超市、社区建设线下养老生活圈,组织“银发专场”,切实解决老年人消费需求,撬动银发经济发展。引导社区、老年大学开设老年信息媒介类培训,帮助老年群体更好使用信息技术和科技设备,共享数字生活。加快生活服务类APP适老化改造,增强电子产品和程序应用的老年友好性,帮助老人跨越“数字鸿沟”。

促升级,改善消费体验。加快智能化产品开发,优先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互联网+护理服务”,提升智慧养老、智慧家政、智慧旅游等消费新业态服务水平。以“适老”为中心,重点开发符合老年人特点的技术,多提供低成本、高科技、方便老年人使用的产品,满足老年人提高生活品质的需求。促进养老服务与文化、旅游、餐饮、健康、金融等行业融合发展,改善老年人一站式消费体验。

关爱老年群体,发展银发经济,是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广大老年消费者将迎来更加安心放心舒心的消费环境,享受更加美好的生活。

国家卫健委举行新闻发布会妇女儿童健康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2023-06-01人民网

本报北京5月31日电(记者王美华)国家卫健委5月31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维护妇女儿童健康权益有关情况。

国家卫健委妇幼健康司司长宋莉介绍,2022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下降至15.7/10万、婴儿死亡率下降至4.9‰、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致6.8‰,均降至历史最低,妇女儿童健康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世界卫生组织将人均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作为衡量一个国家人民健康水平的主要指标,其中妇幼健康反映了全民健康水平、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

宋莉表示,下一步,国家卫健委将推动一系列妇幼健康行动计划落地见效,包括母婴安全行动提升计划、健康儿童行动提升计划和出生缺陷防治能力提升计划,并以着力消除影响妇女儿童健康的重大疾病的母婴传播为目标,实施消除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阻断行动计划和加速消除宫颈癌行动计划。此外,国家卫健委还将积极促进妇幼健康和中医药融合发展,积极推进母乳喂养促进行动计划和生殖健康促进行动计划。力争到2030年,将我国孕产妇死亡率下降至12/10万以下,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到6‰以下,使妇幼健康事业继续得到高质量发展。

“我国宫颈癌和乳腺癌检查项目已覆盖2600多个县区市,县(区)级覆盖率超过90%。”宋莉表示,截至目前,我国已累计开展了1.8亿人次宫颈癌免费筛查,近1亿人次乳腺癌免费筛查。通过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使患病妇女得到及时救治。

在儿童就医服务改革方面,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主任倪鑫表示,国家卫健委近年来设立了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和5个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使不同地区的儿科资源得到有效均衡。此外,国家卫健委还推动建设儿童健康服务网络,建立了涵盖妇幼保健院、综合医院儿科和儿童医院的省、市、县三级服务体系,促进形成儿童服务网络体系保障。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不同地区儿科的整体水平,让孩子们真正能够在当地解决就医问题。”倪鑫说,在人才建设过程中,儿科人才属于短缺状态,我国未来将继续加大儿科人才培养力度,推进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使儿科医生能够有效存留、有效培训、为患者提供有效服务。

国家卫健委28项措施提升医疗质量

本报北京5月31日电(记者白剑峰)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日前发布《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计划(2023—2025年)》,决定联合在全国开展为期3年的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

同时,设立了手术质量安全提升行动、“破壁”行动、病历内涵质量提升行动、患者安全专项行动、“织网”行动5个专项行动,就手术质量安全管理、建立“以疾病为链条”的诊疗模式、病历内涵质量、患者安全管理、质控组织体系建设等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和目标。

国家卫健委:目前已累计开展宫颈癌免费筛查1.8亿人次

人民网北京5月31日电(记者孙红丽)国家卫生健康委31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维护妇女儿童健康权益有关情况。

宫颈癌、乳腺癌是危害妇女健康的两大恶性肿瘤。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司司长宋莉在会上介绍,自2009年推动实施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的检查项目以来,到目前宫颈癌和乳腺癌检查项目已经覆盖全国2600多个县区市,县(区)级的覆盖率超过了90%。到目前已经累计开展了宫颈癌免费筛查1.8亿人次,乳腺癌的免费筛查近1亿人次。通过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使患病妇女得到及时救治。

宋莉表示,下一步,将推进落实宫颈癌和乳腺癌的三级防控策略,着力推动以下工作:一是通过一级防控努力实现“不得病”。包括广泛开展宫颈癌、乳腺癌的社会宣传和健康教育,也包括推进HPV疫苗接种工作。

二是二级预防努力实现“少得病”。推动更多地方将宫颈癌和乳腺癌的筛查能够纳入民生实事项目,使更多的妇女能够得到早期的筛查。同时,积极跟进科技新技术,像人工智能,包括生物医学检测等新技术进展,更好提高对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的筛查和诊断能力。

三是通过三级防控策略,使患病的妇女能够实现“早康复”。在这方面将加大对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早期康复的服务能力建设,包括专业人才队伍培养,特别是基层服务能力的提升,从而使患病妇女能够得到早诊断、早治疗和早康复,进一步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率,更好维护妇女的健康。

“二阳”增多如何保护高风险人群

2023-06-02北京青年报

“二阳”症状相对更轻

“一开始以为是在外出差受凉,发烧后才测了下抗原,没想到‘二阳’了。”杭州市民江先生说,自己大约一周前确认“二阳”,症状主要是轻微喉咙痛和低烧,体温约38摄氏度,服药后基本2天恢复,感觉比第一次感染时的症状轻了很多。

“总的来说,大部分患者‘二阳’的症状普遍比‘一阳’时轻。”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说,根据临床观察,大部分患者有轻微嗓子疼,发热恢复得更快,病程约持续3至5天。

针对公众关心的优势病毒株及其致病力问题,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陈操介绍,监测数据显示,奥密克戎XBB系列变异株在我国境外输入病例和本土病例中的占比持续处于高位,分别占5月15日至21日采集序列的95.2%和91.9%。从我国和全球研究结果来看,与早期流行的各亚分支相比,XBB系列变异株的致病力没有明显变化。

没发现数量较多“后遗症”患者

高龄老人、没有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基础病患者等是新冠病毒感染的重症高风险人群。面对“二阳”风险,如何保护好高风险人群?

65岁以上老年人免疫力相对较低,儿童的免疫功能尚未健全。专家建议,如果家中老人和儿童没有完成新冠病毒疫苗加强免疫或基础免疫,应积极接种疫苗。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5月26日,两种新款新冠病毒疫苗在杭州开打,杭州市疾控中心负责人表示,两款疫苗均已下发至各基层预防接种门诊,群众可按需预约,就近接种。3月以来,江西省人民医院持续开通绿色通道,优先为老年人等重点人群提供各类加强剂次疫苗接种服务。结合实际,各地多措并举推进疫苗接种工作,持续补齐人群免疫水平差距。

王贵强表示,目前从临床观察看,三个月以上还存在上述症状的病例并不多,没有发现数量较多的所谓“后遗症”患者。

摘引网址://health.people.com.cn/n1/2023/0602/c14739-40004576.html

《卵巢组织冻存移植技术规范》造福更多女性患者

2023-06-02科技日报

5月31日,科技日报记者获悉,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生育力保护与保存专业委员会共同起草的国际首部《卵巢组织冻存移植技术规范》团体标准发布。

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党支部书记、秘书长夏岑灿教授表示,近年来肿瘤发病年龄的前移导致很多患者病愈或疾病缓解后面临生育力丧失的问题。

《卵巢组织冻存移植技术规范》团体标准通信作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教授阮祥燕表示,年轻的癌症患者一旦确诊,应有机会进行生育力保护方法的咨询,尽量做到既保命,也保护生育力。卵巢组织冻存移植技术既可保护生育力,又能保护卵巢的内分泌功能,可在完成治疗的同时进行生育力保护。

卵巢组织冻存移植技术难度大、先进性强、创新性高,目前全球有能力开展卵巢组织冻存与移植技术的成熟中心仅20余家,我国仅有一家中心,位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

北京妇产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阴赪宏教授表示,保障女性生育率,提高出生人口数,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为促进卵巢组织冻存移植技术在全国范围内规范化开展,北京妇产医院和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共同制定了该团体标准。

该团体标准中明确,卵巢组织冻存是将手术取出的卵巢组织进行处理,采用慢速或玻璃化冷冻方法,使其在冷冻保护剂中降温,最终实现在液氮中长期超低温保存的一种女性生育力保护技术。

该团体标准还对开展卵巢组织冻存移植实验室、人员等的条件和资质进行了明确规定,例如实验室需具备监控系统,对监控结果可实时查看,一旦监测数据超出预警范围应及时发出警报;临床人员中负责手术的医生应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等。

此次制定《卵巢组织冻存移植技术规范》团体标准,旨在推动更多同道对该技术的规范化应用,让更多公众知晓卵巢组织冻存移植技术。

维生素D缺了不行,补多了也不成

缺乏维生素D或引发多种疾病

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对于人体有重要作用。“维生素D有助于骨骼健康,维生素D内分泌系统能调节血钙平衡,维持机体正常的血钙浓度。”武汉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系主任、中国营养学会营养与神经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营养学会理事荣爽对记者说。

维生素D缺乏的情况在全球范围内都相当普遍。有研究显示,全球维生素D严重缺乏率为15.7%,缺乏率为44.7%。《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也指出,2016—2017年,中国6—17岁儿童青少年血清维生素D缺乏率为18.6%;2015年,中国18岁及以上成年人维生素D缺乏率为21.4%。

对大多数人来说,维生素D缺乏会影响骨钙化,造成骨骼和牙齿的矿物质异常。此外,缺乏维生素D也会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婴幼儿缺乏维生素D不仅易引起佝偻病,还可能由于其骨骼不能正常钙化而导致骨骼变软和弯曲变形,如形成“X”或“O”形腿、胸骨外凸、囟门闭合延迟、骨盆变窄和脊柱弯曲等。同时,缺乏维生素D往往会导致婴幼儿腹部肌肉发育不良,致使其腹部膨出;在牙齿方面,易导致出牙推迟,龋齿和恒齿稀疏、凹陷。

孕妇在缺乏维生素D时易患骨质软化症,其主要表现为骨质软化、容易变形,骨盆变形可致难产。

由于肝肾功能降低、胃肠吸收欠佳、户外活动减少,老年人体内维生素D水平常常低于年轻人。老年人在缺乏维生素D时易患骨质疏松症,进而使其骨折风险增高。

过量补充维生素D于健康不利

需要注意的是,维生素D也并非“越多越好”。荣爽表示,维生素D的中毒剂量虽然尚未确定,但摄入过量的维生素D可能会产生包括食欲缺乏、体重减轻、恶心呕吐等症状在内的诸多副作用,并发展成动脉、心肌、肺、肾、气管等软组织转移性钙化和肾结石,严重的维生素D中毒可导致死亡。

THE END
1.攻克人畜共患病守护人类生命降——记“人兽共患病与生物安全...图片:依托工作站开展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服务生物安全和人民健康 突破性科技创新,使“X”疾病应对由被动变主动 地球是一个生物物种丰富多样的星球,人类与动物生存在一个环境中,关系密切,动物疾病直接威胁着人类健康。而当前人类面临的生物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旧有的人兽共患病长期居高不下、新发传染病层出不穷、跨境...https://digi.china.com/digi/20241031/202410311596562.html
2.《人体的故事:进化降与疾病》读书笔记①第三部分 当下与未来 09 能量太多的恶性循环 10 用进废退 11 新奇和舒适背后的隐患 结语 用进化逻辑创造人类健康的美好未来 尾声 “种咱们的园地要紧” 译者后记 前言 我们的身体有一个进化的故事,这个故事极其重要。进化解释了为什么我们的身体是现在这个样子,从而使我们获得如何避免生病的线索。我认为研究人体进化...https://www.jianshu.com/p/c6ae46b0081d
3.2018级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初始岗位群:各级各类养老及涉老机构的养老护理员及基层管理者、社区服务与管理员、老年产品及老年产业营销员、涉老社会组织与机构工作人员、民政事务管理人员等。 发展岗位群:在各级各类养老机构、社区服务与管理组织、涉老社会组织与机构等从事养老护理员培训、老年照护管理、老年健康管理、老年社会工作、老年康复辅助器...https://jwc.wfhlxy.com/info/1023/1358.htm
4.头条文章健康活到100岁 樊代明 中国工程院院士 美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 法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传统化石能源依旧是人类所依赖的主要能源,因此我们必须推动传统化石能源的绿色开发与...大象实际上并不单单只有这一群向北迁徙了,还有一群象在同一个时间段向南,跨过勐仑保护区,走到了...https://m.weibo.cn/ttarticle/p/show?id=2309634722285956432113
1.共病时代:动物疾病与人类降的惊人联系澎湃号·湃客*文章选自《共病时代:动物疾病与人类健康的惊人联系》( [美]芭芭拉·纳特森-霍格威茨 [美]凯瑟琳·鲍尔斯 著 三联书店2017-9)。文章版权所有,转载请在文末留言 《十二只猴子》剧照 人兽同源学(节选) 文| [美]芭芭拉·纳特森-霍格威茨 [美]凯瑟琳·鲍尔斯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5819538
2.OneworldOnehealth,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人畜共患病南方plus人与动物同是大自然的造物,在基因上本身就有很多相似之处,存在一些与动物共感染的疾病并不奇怪。并不一定因为存在这个疾病,就要完全否定某种动物,何况从人类未知的疾病还有更多。因此关键是对于人畜共患病需要加强管理、加强防控也要加强公众认识,加强防护基本理念普及,如食用牛羊肉要充分煮熟等,既保护动物、保护产业,...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208/15/c6792075.html
3.跨越人类与动物的传染病:医生和兽医也许需要并肩努力以下内容节选自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医学院心血管科主任、洛杉矶动物园医学顾问、医学博士芭芭拉·纳特森-霍格威茨和CNN专栏制作人、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医学叙事写作教师凯瑟琳·鲍尔斯共同创作的《共病时代:动物疾病与人类健康的惊人联系》一书,已获得出版社授权刊发。 https://tech.sina.cn/2020-02-13/detail-iimxxstf1088154.d.html
4.降自然科幻...“惠民科普直通车”——“上海科技节”专线...以人类在生物学上的属性和分类作为基础,介绍人类的演化历史,促使公众审视智人这一物种的宿命与未来。 18.《重引入獐一切开始不一样》(适合初中以上学生、白领、公务员) 介绍上海地区重引入獐的来龙去脉,尤其是獐重引入过程中的研究故事,帮助公众了解城市野生动物保护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9.《自然与我们这么近那么...https://www.jfdaily.com/sgh/detail?id=1314901
5.新年氛围感拉满,46场活动与您共度精彩一月此次,木星美术馆携手艺术家刘国义,为大家呈现《元宇宙的种子》展览,是一次关于未来世界的思考和探索。元宇宙目前虽然受各方关注和期待,但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挖掘和概念的反思,着眼于表现日常事物的非日常状态,关注多元文化与人类生存状态的关系,在现代书法、新水墨、现代水墨人物画、录像和装置等不同领域中探索视觉...https://www.sznews.com/news/content/2022-01/01/content_24854178.htm
6.动物福利与人类降(精选5篇)只是到了商品经济条件的时候,为了不断地获取利润,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才变得日益紧张。特别是在如今这么一个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动物已经成了人们赚钱的商品、赢利的工具,不论是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都存在着大量的虐待动物现象。并在发展中对人类健康的威胁愈显突出。为此,本刊这期借《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正式...https://www.360wenmi.com/f/file7s9vtuy9.html
7.IUCN报告系列保护自然,保障人类和野生动物的降——自然保护...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发布的报告《保护自然,保障人类和野生动物的健康:自然保护地及其周边地区疾病风险预防、检测、应对和恢复指南》为PCA的管理者提供了相关风险来源的指引,并提供了可采取的行动,以便在各种PCA构建管理疾病威胁的系统。 该指南强调了以下重要观点: ...http://www.isenlin.cn/sf_78267122F9BD42C5AEB95F97EBDF4C8C_209_5046A385346.html
8.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一章知识点归纳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一章知识点归纳 篇2 了解自己 增进健康 第一节 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 1.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 2. 健康的生活不仅需要加强身体锻炼,搞好个人卫生,还要保持愉快的心情,积极向上的心态,同时还应当学会与人相处,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https://m.oh100.com/shengwu/917685.html
9.[小红猪]动植物驯化的演化,后果与未来让我们剥开科学的坚果我首先会给出期望未来能够解答的未解之谜,之后也会总结一下对未来的动植物驯化和人类进化方向的推测。在这里,我把驯化生物定义为圈养的、被人为控制其繁殖和(动物)饲料来源,并且被人为地从野生祖先物种改进成对人类有用的物种。这同样也是驯化(野生动物)与仅仅驯服野生动物的不同。汉尼拔的非洲战象和今天亚洲的役用...https://songshuhui.blog.caixin.com/archives/54767
10.超70%传染病是由动物传给人类!如何在动物与人类间构建“隔离墙...炒股第一步,先开个股票账户 人类的健康也与动物的健康息息相关。 近日,勃林格殷格翰宣布正式在国内上市首个通过一针预防两种禽类高发免疫抑制性疾病的疫苗产品威力灵。融合了预防传染性法氏囊病的Vaxxitek以及预防马立克氏病的冻克灵(RISPENS)两者的优势并取得联合增强效应,该疫苗由勃林格殷格翰家禽疫苗生产基地之一的...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02111172184503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