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遏阻“看病钱”成“唐僧肉”亟需新招骗保医疗保险医疗机构医保基金

民营医院骗保从“体检式”“休假式”“挂床式”转为“真假掺杂式”,传统监管手段很难发现

医保改革举措一经推出,需要政策制度快速跟进,加之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下,医保基金监管面临数据采集、人员储备、标准统一等新挑战

在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133389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含生育保险)基金总收入33501.36亿元的数据背后,一些地方的县级医保部门只有七八个人,人数少且缺乏专业性人才,监管力量薄弱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董宝森王鹤

今年以来,各级医保部门查处一大批欺诈骗保案件,并持续向社会公布,传递出坚决打击的清晰信号。

多地骗保案件频发

今年以来,各级医保部门查处了一大批欺诈骗保案件。一些地方拉拢群众虚假住院,无指征住院频发高发,无资质行医、伪造医疗文书、篡改检查检验报告、虚构诊疗项目等违法行为也较常见。

9月23日,国家医保局派出飞行检查组进驻无锡虹桥医院检查发现,该院以勾结中介或以免费体检为名,拉拢诱导参保人员虚假住院,通过伪造医学文书、虚构诊疗服务等,涉嫌欺诈骗取医保基金。

国家医保局官网信息显示,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医疗保障局接到群众反映,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存在将不属于医疗保障基金支付范围的费用纳入医疗保障基金结算的情况。经实地核查,该中心眼科主任刘某,通过诱导、引诱参保人员,将不属于医保支付范围的角膜塑形镜,通过虚构诊疗项目的方式套刷门诊统筹费用结算,并收取一定比例的手续费用。

在广西,工作人员发现,有的医院患者短期内多次住院,但病程记录前后矛盾,出现性别忽男忽女、身高忽高忽矮、偏瘫肢体忽左忽右、患者签字笔迹前后不一等情况,涉嫌虚假住院、虚假诊疗等。

国家医保局10月16日公布安徽省淮南市七家医院涉嫌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等问题(2024年10月16日图)王鹏图/本刊

医保监管的三个承压点

记者采访发现,当前医保基金跑冒滴漏和欺诈骗保案件多发背后,是骗保手段更加“专业”、不法分子处心积虑钻取医保新规“空子”、监管力量薄弱等多因素作用的结果。

骗保手段更加“专业”,全链条“专业化”造假。受访专家表示,目前,明目张胆骗保行为得到极大遏制,但违规行为更加隐蔽、骗保手段更加“专业”。民营医院骗保从“体检式”“休假式”“挂床式”转为“真假掺杂式”,传统监管手段很难发现。江苏省无锡虹桥医院欺诈骗取医保基金过程中,临床医生接到虚假住院人员信息后,根据患者个人状况,“量身定制”虚假住院方案。医院内科、外科、骨科医生,编写糖尿病、腰椎间盘突出等慢性病诊断,据此下达虚假医嘱、开具虚假处方、编造治疗记录。体检中心、放射科、超声科、检验科等根据医生诊断,直接从超声等图像报告库中,复制、截取与诊断对应的其他患者影像图片,手动修改报告数值,伪造对应的CT、核磁共振、超声、血尿化验等报告记录。

不法分子处心积虑钻取医保新规的“空子”。当前我国医保改革加速推进,在医保待遇、支付、便民等新政策陆续实施的过程中,更需防范不法分子“钻空子”。一些基层干部表示,医保改革举措推出后,需要政策制度快速跟进,客观上有些制度不配套、跟进不及时,加之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下,医保基金监管又面临数据采集、人员储备、标准统一等新挑战,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

监管力量薄弱凸显。以东北某省为例,全省医保基金平均每年收支规模超1000亿元,参保群众2700多万人,定点医药机构2万余家,点多面广、分布分散。随着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支付方式改革、门诊共济改革等医保政策推进实施,该省基金监管难度明显增加,基金监管力量相对薄弱。

多措并举赋能医保监管

为防范欺诈骗保事件发生、确保医保基金安全,受访人士提出加强医疗行业监管、技术赋能基层医保监管、加强专业人才储备等三方面建议。

一是加强医疗机构监管,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业内人士表示,医保基金监督检查中发现不少无资质行医、虚假诊疗、过度诊疗等前端不规范行为,造成医保基金的跑冒滴漏。建议行业主管部门进一步加强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规范管理,制定出台关于过度诊疗的标准,清晰界定如何判断过度检查等,让监督检查有法可依,抓手更牢。

二是技术赋能,推进医保监管信息化。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医保基金监管中的应用逐渐增多,但多数基层医保部门尚缺乏有效、高效的监管检查手段,面对历史性、广泛性、顽固性的医保领域违法违规问题,仍需加强信息化监管。此外,建议合理下放监管权限,加强基层医保部门对医保基金使用行为的实时动态跟踪,实现事前提醒、事中审核、事后监管全过程智能监控。国家、省级层面牵头,通过大数据分析锁定医保基金使用违法违规行为,不断完善医保基金欺诈骗保行为的大模型。

三是加强专业人才储备,提升医保监管能力。地方医保部门负责人提出,对定点医药机构的监督检查通常涉及病历资料、药品耗材、诊疗行为等多方面,面广知识杂,应加强基层队伍建设和内部人员培养。同时,定期为医保工作人员提供专业培训,详解新政策、新流程、新技术,提升其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

THE END
1.近年来,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日益突出。由于看病难和贵,不少人有...近年来,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日益突出。由于看病难和贵,不少人有病不敢进医院。"小病拖、大病挨,要死才往医院抬"的现象比较普遍。请问你怎么看待这一现象?http://m.sdsgwy.com/article/html/222352.html
2.如何认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但也要看到,目前医疗服务体系还不适应群众的健康要求,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仍很突出,群众反映也比较强烈。那么,其症结究竟在什么地方? 一是医疗资源总体不足,配置不均衡。 二是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相当多的群众靠自费就医。 三是公立医疗机构运行机制出现市场化倾向,公益性质淡化。 http://zqb.cyol.com/content/2006-09/15/content_1511311.htm
3.参政议政关于进一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建议关于进一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建议 机关支部 2007年10月底,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改革和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破解人民群众“就医难”的决定》及其两个配套文件,从延伸大医院的医疗资源进社区、引导群众到社区看病、降低社区医疗费用、更大范围和更高水平地推进全民医保等方面,就如何充分发挥政府、财政、医保和...http://xmngd.com/xmng/200801/200803/t20080319_496395.htm
4.“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调查报告"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是城乡群众最为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为破解这个 难题,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切实减轻广大群众医疗负担,特别是农村群众 "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按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现就如何解决当 前"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http://www.360doc.com/document/23/0817/21/82954396_1092883494.shtml
5.媒体报道:破解“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多年来,“看病贵、看病难”问题一直困扰着人民群众,成为一个突出的民生问题。改变“看病贵、看病难”的现状刻不容缓,它不仅是政府、医院、医生的事情,而是事关老百姓民生福祉的大事。 “看病贵、看病难”的原因有以下几点: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均衡、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药品生产流通秩序有待完善、医疗费用上升过...http://www.sqsyy.com/xwdt/2014-12-05/1720.html
1.2017年卫生系统事业单位招聘面试试题及答案17、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 ,你如何看待? “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 ① 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均衡。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医疗资源远离以人为本,医院分布严重“两极化” ,资源配置严重“重城轻乡” ② 财政投入不足,逐渐下降趋势。 ③ 医保发展缓慢。 ④ 药品、医疗器械生产流通秩序混乱。 ⑤ 公立医院运行机制...https://www.oh100.com/kaoshi/peixun/231982.html
2.医院面试常见问题及答案五、新医改针对看病难看病看病贵采取的措施是什么?实施中会遇到什么问题? 未来3年,国家将使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三大公立医疗保险的参保率提高到90%以上。2010年,对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并适当提高个人缴费标准,提高报销比例和支付限额。两项医保的最高报销水平(即“封顶线...https://www.unjs.com/z/1091171.html
3....在社会保障体系构建中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关键性问题股票频道在保障对象上,将低保边缘家庭重病重残人员纳入低保范围,困难群众帮扶救助得到保障,更多大病、慢性病和常见病等门诊费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住院费用跨省直接结算率达到60%。着力推动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秉承“每一个小群体都不应该被放弃”的理念,着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https://stock.hexun.com/2022-04-18/205748334.html
4.看病难看病贵(精选十篇)当前“看病难、看病贵”已经成为城乡居民反映的突出问题,也是党中央、国务院领导高度关注的重大问题。在“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中,尤其突出的是农村贫困人口、城市弱势群体因“看病难、看病贵”造成了极大的经济贫困和生命延续困难。“看病难、看病贵”的有效解决,实现病有所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课题之一。以笔者掌...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45443py.html
5.见习工作总结14篇九、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看病难或在其次,看病贵却是大问题。在医院每一天都得花费大约1500-20xx多元,没有医疗保险的病人根本住不起。记得8好病人,在医院住了好多天,可是始终是发热待查,最终病因还没有查出,因医药费太贵就出院了。6好床病人也是。最让我感触的**教授说的一句话,中国农村妇女的忍耐力是很强...https://www.cnfla.com/gongzuozongjie/2971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