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消息,2019年1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5%。其中,城市上涨4.2%,农村上涨5.3%;食品价格上涨17.4%,非食品价格上涨1.3%;消费品价格上涨6.4%,服务价格上涨1.2%。
1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持平。其中,城市持平,农村下降0.1%;食品价格下降0.4%,非食品价格上涨0.1%;消费品和服务价格均持平。
2019年全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9%。
从各类商品及服务价格同比变动情况来看,12月份,食品烟酒类价格同比上涨12.9%,影响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约3.82个百分点。食品中,畜肉类价格上涨66.4%,影响CPI上涨约2.94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上涨97.0%,影响CPI上涨约2.34个百分点;鲜菜价格上涨10.8%,影响CPI上涨约0.26个百分点;蛋类价格上涨6.2%,影响CPI上涨约0.04个百分点;水产品价格上涨1.3%,影响CPI上涨约0.02个百分点;粮食价格上涨0.6%,影响CPI上涨约0.01个百分点;鲜果价格下降8.0%,影响CPI下降约0.15个百分点。
其他七大类价格同比六涨一降。其中,其他用品和服务、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分别上涨4.4%、2.1%和1.8%,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分别上涨0.8%、0.5%和0.4%;交通和通信价格下降0.7%。
从各类商品及服务价格环比变动情况来看,12月份,食品烟酒类价格环比下降0.2%,影响CPI下降约0.05个百分点。食品中,蛋类价格下降4.7%,影响CPI下降约0.03个百分点;畜肉类价格下降3.8%,影响CPI下降约0.28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下降5.6%,影响CPI下降约0.27个百分点;鲜菜价格上涨10.6%,影响CPI上涨约0.25个百分点;鲜果价格上涨0.6%,影响CPI上涨约0.01个百分点。
其他七大类价格环比四涨一平两降。其中,交通和通信、医疗保健价格均上涨0.2%,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均上涨0.1%;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持平;衣着、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均下降0.1%。
2019年全年CPI同比增长2.9%,实现了全年3%左右的预期调控目标
数据公布后市场的反应如何数据背后又透露出哪些经济信号呢来看看经济学家怎么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2019年,CPI上涨幅度在年初预期的范围之内,表明了总体的供给保障水平还是比较好的,尽管我们在2019年出现猪肉价格大幅上涨推动CPI的这样一个变化。其它的CPI的组成部分,包括这个工业消费品,包括这个服务价格,也包括一些食品,蔬菜啊,水果啊等等这个都比较平稳,形成一个单一产品推动的这样一个价格上涨的特点。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通过改善猪肉的供给,鼓励农户,鼓励养猪业的发展,同时多管齐下,扩大进口猪肉、牛肉,因此供给的改善,近期的猪肉价格上升的势头得到有效的遏制。全年这个3%左右CPI的目标完成,在合理区间之内,实际上是释放了一个信号,就是稳定的市场预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那么从目前的这样一个融资变化来看,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的力度呢,正在加大,围绕着扩大内需的一些政策呢,也在不断地落实当中。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PPI从2019年的情况来看,总的来说是由高向低逐步回落,那么它的运行态势总的还是比较明晰地反映了经济运行还是有不小的压力。那么我们认为呢,整个经济的运行在企稳,需求在增长,状况有所改善,2020年PPI有可能会得到改善,或者说全年基本是在正值或者是逐步走高的一个态势。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通过改革的办法来释放制度的红利,通过改善营商环境,通过扩大开放,创造更加公平竞争的一个市场环境,激活微观主体的活力,应该说经济表现出了极大的韧性,2019年中国经济总体表现平稳来之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