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以来,在投资和出口增速回落的环境下,消费品市场稳定增长的意义和作用更为突出。虽然经济增长在放缓,但高品质消费需求却呈现出上升趋势,消费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之一。凯度消费者指数的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中国整体快速消费品市场呈稳健增长的态势,过去12个月平均增速为5.4%,略高于2018年全年5.2%的增幅。消费升级仍然是市场的主旋律。与此同时,中国消费市场的格局正在发生着颠覆性的变化,消费者对于个性化的需求,体验和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新零售、高端化、小品牌”这三大趋势将引领中国未来的快速消费品市场。这些新的消费需求将孕育品牌,渠道和营销模式的变革,也为不同规模的品牌带来新的颠覆性增长的机会。以下,我们来总结下近两年来中国消费市场所涌现出来的热点,帮助品牌把握新的游戏规则中的“变量”,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独特增长路径。
▍1、新国货
故宫日历、大白兔奶糖唇膏、回力球鞋、改良旗袍、老干妈印上卫衣走上时装周……这几年来,以新制造为代表的新国货不断受到热捧,形成滚滚“国潮”。
▍2、潮牌化
再到美妆领域,各大品牌年轻化潮流化也同样在进行。YSL已经不是你脑海中固有的阿姨级别的彩妆,看看它新唇膏的设计,加入了心型的图案设计,连礼盒包装也变成了韩系彩妆爱用的亮粉色的设计,让人觉得不再高高在上。再比如倩碧,这两年的科技感倍增,双V精华,以及今年重磅推出的iD系列,都让已经“不再年轻”的倩碧重新回到了潮流的巅峰。
电商的蓬勃发展、传统营销手段落伍,都导致批发零售行业举步维艰,奢侈品牌的日子也不好过。未来,伴随潮牌在时装周办秀、与奢侈品牌合作等动作,潮牌将在奢侈品领域将获得更重要的地位。毕竟2019年了,消费能力高人群越来越年轻化,一成不变的设计,只会使品牌面临被千禧一代遗忘的风险。所以进行“潮牌化”是必经之路。▍3、产品艺术化经常逛博物馆的人不难发现,我国博物馆的功能也正在悄然发生变化,从传统的收藏、展览向着休闲、娱乐等更为多元化的方向转变。古旧的博物馆一改过去严肃刻板的面目,日益变得轻松有趣又不失渊雅,而新颖的文创产品俨然已成为博物馆新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台北故宫博物院和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的多种类开发与热销,无疑让业界看到了文创衍生品的潜力。据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故宫博物院的文创产品共有9170种,2016年为故宫带来10亿元左右收入。2017年故宫文创部线下收入近1亿元,线上淘宝网店收入近5000万,总收入较2016年增长26.7%。
截止2017年,国内已有2500多家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围绕自己的馆藏产品进行IP开发。并且,艺术衍生品早已从过去简单将作品印在T恤、茶杯、鼠标垫上的1.0时代,跨入到基于机构藏品本身多维度展示、开发和传播的2.0时代。在不少艺博会中都不乏时尚品牌、奢侈品的身影,毕竟艺术与大牌的消费群体有着共同的交集。扩充消费的同时,提升双方的品牌影响力。在2018年的香港巴塞尔上,品牌合作伙伴Dior带来展览“LadyDiorAsSeenBy”,展示各个著名艺术家对LadyDior手袋的诠释,包括知名艺术家OlympiaScarry、KateMccgwire、名和晃平(Koheinawa)、黄兰(RenhWang)和SophieZenon等作品。
▍4、“颜值”经济
颜值经济兴起的六大领域
▍5、性价比消费
要说2019流行的三大盛事,那无疑:吃榨菜,喝二锅头,上拼多多!互联网时代,凭借性价比逆袭整个行业的鼻祖国产品牌是小米,品质高、定价低,小米用足够高的性价比在被三星统治的安卓机市场杀出一条血路。而完美日记、钟薛高、喜茶等国货后起之秀,则将这个特质发扬光大。
在北京,主营1-2人小火锅的淘汰郎前后共获得2700万的投资,单身餐饮的市场前景,由此便可见一斑。海尔有一款针对单身人士的小型冰箱,容量只有110升,售价为1280元,和家庭型大容量冰箱的价格相差无几。可见,单身产品的利润较大。如果创业者能组织到各类货源,开设单身产品专卖店,可以吸引不少单身人士。独乐主义造就了一批产业,一人食、一人租、一人旅行、迷你小家电和小户型公寓等等。这种“一个人的快乐”及其带来的全新的生活方式已正式开启,单身经济又会成为一个新的创业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