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矛盾

1、人生漫长,总会遭遇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矛盾答案解析:“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大学生的人生成长之路还很长,未来前进途中,有平川也有高山,有缓流也有险滩,有丽日也有风雨。大学生要科学认识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勇敢面对和正确处理各种人生矛盾。正确看待得与失。如何认识和对待人生开展过程中的得与失这对矛盾,对一个人走好人生之路、实现人生价值有重要影响。大学生要以积极进取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成败得失,使一时的挫折或失败成为人生的财富而不是人生的包袱。首先,不要过于看重一时的“得”。工作中取得成绩、生活上有所收获,人们自然会产生一种愉悦心情或一定程度的

2、满足感,这是人之常情,但是,一时所得、一点成绩相对于漫长的人生道路、伟大的事业而言是微小的。在成绩与收获面前,更要保持平常心态,更加谦虚谨慎,切不可得意忘形,以免乐极生悲。一个阶段的成绩或收获只是继续努力的基础,一个人如果总是满足于一时的“得”,往往会停步在小小的成功和已有的成绩之上,放弃接下来的努力,以致造成最后的失败。历史上无数成败的事例都诠释了这条人生道理。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从不等待不思进取、坐享其成者,而是将更多机遇留给善于和勇于创新创造的人们。其次,不要惧怕或斤斤计较一时的“失”。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得到了不一定是好事

3、,失去了也不一定是坏事,一定意义上有舍才有得。在失意之际坚持不懈,在坎坷之时不断努力,方能有所收获,实现人生目标。最后,要跳出对个人得失的计较。人生追求需要到达一定的境界,只有把小我融入大我,才会有海一样的胸怀,山一样的崇高。个人利益的得失只能局部地衡量人生价值的大小,每个个体只有在奉献社会中才能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只有跳出对狭隘个人利益的计较,关爱他人,热爱集体,真诚奉献,才能赢得他人和社会的尊重。正确看待苦与乐。苦与乐既对立又统一,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相互转化。毛泽东用“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形象地写出了红军战胜长征途中各种苦难的豪迈气概,用“更喜岷山千里雪,

4、三军过后尽开颜”生动地描述了红军夺取胜利后的喜悦心情,给我们正确理解苦与乐的辩证关系提供了重要启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奋斗是艰辛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真正的快乐只能由奋斗的艰苦转化而来。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不经历人生的苦难,怎能享受到人生的乐趣。大学生担负起民族复兴之大任,更需在磨炼中培养吃苦耐劳、乐观向上的良好品质。“无数人生成功的事实说明,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青年时期多经历一点摔打、挫折、考验,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a在成长过程中,同学们要准确把握苦与乐的辩证关系,努力做迎难而上、艰苦奋斗的开拓者。正确看待顺与

5、逆。顺境和逆境是人生历程中两种不同的境遇。在顺境中前进,天时、地利、人和等有利因素,使人们更容易接近和实现目标。但是,顺境中的宽松气氛、优越条件,又容易使人滋生骄娇二气,自满自足,意志衰退。在逆境中奋斗,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和更多的艰辛才可能成功,但也会有顺境中难以得到的获得感和成就感。逆境的恶劣环境,对于挑战者而言,可以磨炼意志、陶冶品格、积累战胜困难的经验、丰富人生阅历。顺势而快上,乘风而勇进,这是身处顺境的学问,是善于抓住机遇不断丰富与完善自己的途径;处低谷而力争,受磨难而奋进,这是身处逆境的学问,是将压力变成动力之所为。要以“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顽强意

6、志去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在人生旅途中没有永远的顺境,也没有永远的逆境。因此,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对人生的作用都可能是双面的,关键是怎样去认识和对待它们。只有善于利用顺境,勇于正视逆境和战胜逆境,人生价值才能够实现。正确看待生与死。生命的历程是一个从生到死的过程,有生必有死,这是恒常不变的自然现象。生与死是贯穿人生始终的一对基本矛盾。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个体的生命相对而言是短暂的。从一定意义上说,正是因为生命短促,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才更显示了人生的弥足珍贵。如何认识、对待生与死,表达了一个人人生境界的高低,更直接影响着他的生活。大学生要牢固树立生命可贵、敬畏生命的意识,倍加

7、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理性面对生老病死等自然现象,努力使自己的生命绽放出人生的光彩。同时,新时代的大学生也要有为了崇高目的而勇于奉献、敢于牺牲的精神。孔子谓“杀身成仁”,孟子曰“舍生取义”,司马迁讲“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些千古名句说明,人的生命价值在于个体生命付出背后的意义。个体生命的长度总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为人类进步事业贡献力量是无限的。大学生应珍爱生命、珍惜韶华,在服务人民、投身民族复兴伟大事业中开掘出生命所蕴藏的巨大潜能,努力给有限的个体生命赋予更大的意义。正确看待荣与辱。“荣”即荣誉,是指社会对个人履行社会义务所给予的表扬与赞许,以及个人所

8、产生的自我肯定性心理体验;“辱”即耻辱,是指社会对个人不履行社会义务所给予的贬斥与谴责,以及个人所产生的自我否认性心理体验。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辱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一定社会思想道德原那么和规范的表达和表达。中国古人向来注重荣与辱,并通过“知耻”来进行道德评价和判断。孔子提出“知耻近乎勇”,孟子认为“无羞恶之心,非人也”,管仲强调“礼义廉耻,国之四维”,把知耻之心与人的文明程度、社会的治乱安危紧密联系在一起。荣辱观对个人的思想行为具有鲜明的导向和调节作用。大学生只有具备正确的荣辱观,明确是非、对错、善恶、美丑的界限,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THE END
1.我们该如何看待生与死中国人是缺乏死亡观教育的,其实死亡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恐惧死亡本身。 说实话,每天我们都在经历生老病死,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和遇到的都在经历生老病死。 小到看到一只昆虫蚂蚁,或者一只动物宠物,大到看到网络上或者自己身边的亲朋好友,他们都在经历着出生、老去、生病,甚至是死亡。 https://www.jianshu.com/p/99c3a417a1a7
2.教育孩子正确对待生与死怎么教育孩子看待生与死面对生命时需要保持一颗敬畏的心,尊重生命,不伤害他人。借用庄子的话,“生亦何欢,死亦何惧”。当新...https://edu.iask.sina.com.cn/jy/3sKBx43tszF.html
3.辩证对待人生矛盾,包括正确看待得与失苦与乐顺与逆生与死和...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辩证对待人生矛盾,包括正确看待得与失、苦与乐、顺与逆、生与死和荣与辱。A.正确B.错误的答案解析,刷刷题为用户提供专业的考试题库练习。一分钟将考试题Word文档/Excel文档/PDF文档转化为在线题库https://www.shuashuati.com/ti/bf8989f042a143eea9d31fea5f3dc781.html
4.大学期末考试思想道德与法治考试提纲2、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矛盾? ①正确看待得与失。②正确看待苦与乐。③正确看待顺与逆。④正确看待生与死。⑤正确看待荣与辱。 3、应该如何正确地评价人生价值? ①既要注重社会贡献,也要注重自身完善。 ②既要看贡献的大小,也要看尽力的程度。 ③既要尊重物质贡献,也要尊重精神贡献。 https://blog.csdn.net/m0_54848586/article/details/143741558
5.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矛盾?.docx正确看待生与死。生命的历程是一个从生到死的过程, 有生必有死,这是恒常不变的自然现象。生与死是贯穿人 生始终的一对基本矛盾。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个体的生命 相对而言是短暂的。从一定意义上说,正是因为生命短促, 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才更显示了人生的弥足珍贵。如何认 识、对待生与死,表达了一个人...https://m.book118.com/html/2022/0812/8115131021004127.shtm
6....正确看待生与死生与死是人生的一对基本矛盾。正确看待... 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正确对待得与失,不要过于看重一时的“得”或“失”。正确对待苦与乐,苦与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正确看待生与死 生与死是人生的一对基本矛盾。正确看待生死观,是人们对生命问题的根本态度和方法。 反对错误的人生观 反对拜金主义,理性对待金钱与财富。反对享乐主义,树立...https://www.yoojia.com/article/3793091593799101748.html
7.《丈夫得了抑郁症》温情电影的背后,是人类对病魔的巨大抗争患有抑郁症的人他们长期游走在生与死的边沿,心灵是受折磨的重灾区。因为不想继续痛苦而渴望死去,但又不想亲人伤心而勉强苟活,每天折磨着他们的是那种在生与死之间拉扯的矛盾和无奈。 左灯说:“抑郁症患者能披荆斩棘活下来,真的是一种坚强。而更坚强的,是无论如何,誓死也要留住他们的朋友和亲人。” ...https://www.douban.com/note/742227076/
8.《我与地坛》说课稿因而学习本课,除了进一步落实并掌握鉴赏散文的方法外,还要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去思考、去探讨作者在文中触景生情,对生死问题的深沉思考与明智选择和对母爱的感怀、对亲情感受。此外,本文也有他思想教育价值:可以引导学生如何正确对待生与死的问题,如何对待自己的生身父母,如何提高心理素质,着意培养坚忍不拔的一...https://www.fwsir.com/jiaoan/html/jiaoan_20080802121201_130716.html
9.一周文化讲座︱教子的“第三种力量”:中美家教观念大碰撞翻书党上海│如何面对死亡:关于生与死的智慧 时间:12月2日(周五)19:00-22:00 地点:徐汇区淮海中路1555号季风书园(地铁10号线上海图书馆站站厅内) 嘉宾:林其贤(屏东大学中文系所副教授)、郭惠芯(屏东小区大学协会理事长)、成庆(上海大学历史学讲师)、陆钦池(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科主任医师/教授)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572191
10.疑病症有什么症状疑病症的三大具体症状(四)正确看待生与死,善于自我解脱 生老病死不是人能决定的,它是一种自然规律。人要善于解脱自己,持超然和乐观的态度,只有这样,才会消除疑病的紧张心理。 (五)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 实践证明,积极的自我暗示对于提高人的自信心,克服各种心理不适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每天起床时,可对自己进行暗示说:“检查证明我没有...https://yangsheng.120ask.com/article/83208.html
11.2015结论3: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人生,正确对待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正确对待生与死、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 牛顿的悲剧p9牛顿晚年写了130万字的神学著作,以证明上帝的存在。哲学思想的倒退,妨碍了他们进一步获得新的科学研究成果.他所学的哲学,没有完成应有的任务。——指导人们...https://www.360wenmi.com/f/filewe6jbj7v.html
12.大学生生命观论文(通用9篇)首先,应该要用死亡知识给学生“洗了脑”,转变他们的思想观念,使其敢于采取不避讳、不逃避的态度,公开讨论死亡的话题。正确面对生活中死亡现象的发生,解除对死亡的忌讳和恐惧,了解生与死的不可避免性,体会失去亲情和亲人带来的痛苦与思念,树立正确的死亡观,就像面对生一样坦然地面对死。 https://mip.ruiwen.com/lunwen/1194109.html